明朝宣德十年,商輅有一夜夢到文昌帝君伸手一揮,供桌前的花生就退了殼,飛入糖果中,花生落盡化成一群牛向他奔來,商輅解夢,說有妙筆生花的隱喻,他聽后很高興,進京趕考去,接連過關。為了感謝文昌帝君保自己高中,于是以米、麥芽糖加上花生,以牛形模具做成糖果,作為祭品,由于口味香醇,所以就流傳開了。
牛軋糖怎么來的
明朝宣德十年,商輅曾在浙江鄉試中舉后,進入太學潛心攻讀。有一夜,他夢見自己跪在文昌帝君前。原本對著他微笑不語的文昌帝君,突然伸手一揮,供桌前的花生就自動退了殼,飛入旁邊的一碟糖果中。當花生落盡時,隨即化成一群牛,向他奔來。商輅醒后匆匆找人解夢。解夢人說,供桌上既有筆硯,又有花生,恐怕有妙筆生花的隱喻;“牛”指的是牛毛又象征著智慧。商輅聽后非常高興,包袱一收就進京趕考去了,果然如解夢人所言,接連過關。
為了感謝文昌帝君保佑自己高中,在考取功名之后,商輅要家人仿造夢中情景,以米、麥芽糖攪和,再加入花生并以牛形模具軋成牛形狀的糖果,作為祭拜文昌帝君的供品,并在祭祀之后分送鄰里。由于口味香醇,很受歡迎,從此牛軋糖就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