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餅
冀中
各地都有不同的形形色色的烙餅,當然,主要是北方各個地區的烙餅,南方不太喜歡吃面食。喜歡米食一類的食物。小的時候我跟著大人去趕集,看見有一份賣“水煎包兒”(我們那里叫水煎包,實際上也是像小圓餅樣的油煎肉餅,那時候的肉餅太難見了)的,就饞的要命,記得好像是一毛錢一個,但是,從小到大,一直到離家工作,我都沒有吃過一次城里(縣城)賣的水煎包。
姥姥(兒子的姥姥)的老家是東北,她也帶來了一種很有東北特色的軟餅,實際上祥子和我們華北的水煎包兒是一樣的,做法和味道有些區別,這個也是肉餡(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肉),其他的可以加(拌)芹菜,白菜,茴香,韭菜等等,按各自的口味做。面和的很軟,一開始我認為是發面呢,多少年后,我問過姥姥,他說是死面。面太軟了,好多人都包不到一塊,烙(煎)的時候,鍋里會放很多油,熟了的油餅放在一個盆兒里,蓋上蓋子,吃的時候是是很軟,很筋,很香的郁味悠長。
她也學著姥姥的樣子,做軟餅,孩子們回來,有時不太好意思總是去姥姥家吃這個餅,她就自己給孩子們做著吃,味道還可以,但是總做不出來那個軟勁兒,筋勁兒和那個感覺出來。實際上姥爺是廚師,而且還是小灶廚師。但是,我們覺得姥姥,姥爺在家里做出來的飯菜都是一樣的,有時感覺姥姥比姥爺做的還好吃。
她也很喜歡研究做飯,有時我開玩笑說:廚師的女兒,做飯錯不了,也是掩蓋我在廚房里的無知,無用和無能。
姥姥是個很開通的人,她在得大病的那些日子里,姥姥也突然顯得老了很多,有時候還專門烙一些軟餅,大老遠的坐車給我們送來,那時候,她實際上已吃不成軟餅了。
姥姥有一個兒子,兩個姑娘。孫子,孫女們結婚時,她都是給出兩萬塊錢,不管是內孫或外孫,雖然,姥姥,姥爺他們都有工作,但姥姥還是帶著老花鏡做娃娃鞋去賣。她說會做布鞋的人快沒有了,姥姥非要撿紙盒子等去賣,受到了一致反對。
孫子的孩子們,都上中學了。給他們講太姥姥和奶奶做的軟餅如何好吃。
總也講不出那個原來的個樣子來!
沒有人再可以做出那樣的軟餅了!
220310日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