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曾經有一個傳說,老和尚有多個徒弟,每個徒弟每兩天就會向師傅報告自己制作石制和尚的個數。但其中一個和尚一直都沒報告過自己制作石制和尚的數字,這讓師傅很是不爽。師傅便讓其他人帶信給他,讓他把自己的成果戰報向師傅通報一下。
可是師傅一連數天都沒有收到相關那個徒弟的信息,這更激怒了老和尚。
他沿著山間小道,從老寺院出來,向那個不爭氣的徒弟用工場方向前進。在心里想到了許多責怪這個徒弟的活,恐怕特別傷人的。他認為是徒弟懶惰?但是他又否定自己的結論。
這小伙子一向工作認真,學藝突飛猛進。今天為什么沒有制作和尚制品的消息呢?讓師傅很為難而不開心。
然而到了這個徒弟的工地上,他看到一尊大佛的神像:坐落在三江之口背靠大山,端坐在江邊上,兩手放在膝蓋上,眼睛平視前方,若有所思。像是在思考,也許是展望。
這就是今天坐在岷江河邊,身髙71米。坐姿挺直,頭大腰圓,目光略有斜視。面河直對樂山城。
坐三江之口,鎮妖護城,千百年來,游人陸繹不絕。旅游景點樂山大佛,給力樂山財政。政府打造獨特風景名勝區,這是借古代人文歷史,傳承祖宗文化,下讓子孫了解歷史,也可以享盡福利。文化傳承,繼承與發展并駕齊驅。
老和尚不僅感嘆萬千,差點錯怪徒兒了,這是制作幾個或十百個小石和尚不能與之等同的。這個是創新能力的再現。是文化傳承與拓展的大膽嘗試,豈能以區區小石制和尚數量比較么?
事實上這尊佛像出自唐朝,文化繁榮穩定時期,社會穩定,文化領域發展迅猛,當年產生文章大家李白與杜甫,詩歌之仙與圣,相互應襯,互補性很強。
只是李白過于狂放,讓政治權勢高力士十分難看。李逞一時之勇。到頭來吃盡苦頭,實則不是劃算買賣哦。
大佛傳承古代文化,讓我們了解歷史,感受文明給我的啟迪。這里可以看到唐代江山社稷國土江域宏大的場面,更有文化發展與傳承。更有詩歌謳歌時代的精彩瞬間。
讓我們感謝古代先人們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才富遺留在今天。制作巨形石制大佛,在古代機械制造并不發達的條件下,靠人工開鑿山石崖上做出如此精彩耀眼之筆。我們不得不感概良多。今天的樂山大佛威然坐立。可謂是嘆為觀止。讓人們贊美之詞脫口而出。先人們您們太棒了。在今天我們繼續遺風,傳承優秀文化。努力趕超世界,讓我們不負青春與韶華。卓光祥。22年3月10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