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的創業政策有哪些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宿遷來說,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就是要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刺激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推動宿遷由“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宿遷創業政策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供給側改革在宿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做好減法,更要做好加法,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去年以來,我市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放在突出位置,重點支持小網店、小工廠、小農場、小物流、小服務“五小”創業,積極發展“三來一加”項目、“家門口就業”工程。今天的《供給側改革在宿遷》,我們就來說說創業這個話題。
電子商務產業
近兩年,我市把電子商務產業作為發展重點,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裂變發展、爆發增長。
案例:宿遷互聯網大眾創業園
宿遷互聯網大眾創業園今年4月投入運行,為初始網絡創業者提供,從創業孵化到商事代辦、到培訓交流、到政策扶持以及辦公后勤的全產業鏈服務。徐山就趕上了這樣的好時候。
網創者徐山:這邊房租是免費,然后公共區域的水電也都是全免的,房租加上自己在外面談的快遞然后自己送快遞的話,一年少說(節省)四五萬塊錢,在這邊確實要比自己在外面單打獨斗要好得多。
目前已入駐創業服務企業9家,導師電商15家,創業團隊80個,入駐創業人員1000人左右。
據統計,2015年我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60億元、增長74.9%;電子商務產業拉動全市GDP增長達到了0.8個百分點。全市活躍網店達到4.2萬家,網絡創業從業人員達30萬,每140人就有1人開網店,每17人就有1人吃“網絡飯”,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均居全國第17位。電子商務產業越來越成為宿遷的新亮點。
返鄉創業
如果說網絡創業引領了我市的大眾創業,那么返鄉創業則支撐了大眾創業。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涉及及“貸、培、扶、補”等扶持創業政策文件,在各縣區建設返鄉創業示范園,重點吸引小網店、小工廠、小農場、小物流、小服務“五小”創業者,同時我市還在市場準入、信貸支持、稅費減免、社保補貼、創業培訓等方面實施政策傾斜,降低創業成本。
案例:泗陽全民創業園
今年,泗陽縣在大眾創業方面,全力做好“主體培育、載體建設、環境優化”三篇文章,鼓勵返鄉創業園入住各鄉鎮的全民創業園。
在泗陽縣眾興鎮全民創業園里,雷素娟興辦的小工廠格外紅火,目前訂單已經排到了年底。雷素娟介紹說:“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免費的廠房(7000平米),這樣的話每年會給我們節省大概十幾萬塊錢。然后政府給我們一些資金上的支持。會幫助我們做一些低息貸款這樣,我們現在是做了200萬元的貸款。從去年五月十七號開始建廠,然后從建廠以后到去年12月份,我們的增長速度,是上半年的十倍”。
僅今年,泗陽各鄉鎮全民創業園累計入駐企業1345家,帶動就業7.6萬人。6月18號全民創業日,泗陽將召開全民創業大會,深入開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青年新銳網絡創業、鄉村能人帶頭創業“四大創業行動”,再掀新一輪全民創業熱潮。
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僅市級返鄉創業示范園區就已吸納102家返鄉創業項目入駐,包括52家實體企業和50家電商企業, 2015年全市凈增返鄉創業4.65萬人。
聚焦創業新政策
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市全民創業工作推進會上,我市專門下發了《宿遷市全民創業專項行動“創九條”扶持政策》,梳理、集成了與創業者緊密相關的九條扶持政策,針對性和操作性都很強。具體包括開展免費創業培訓、提供“零租金”創業場所、“零收費”辦理注冊登記、提供創業貸款扶持、提供創業貸款貼息、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提供快遞費用補貼、推廣創業券扶持、扶持優秀創業項目等九項扶持政策。
創業培訓
創業者可到市、縣(區)人社部門認定的專業培訓機構報名參加網絡創業培訓,培訓機構免收創業者培訓費用。
創業場所
創業者申請入駐各級全民創業載體或入駐網絡創業載體的,可以分別享受不少于1年的創業場所“零租金”扶持和水電費用補貼還或不少于1年的免費寬帶扶持。
注冊登記
前期注冊登記和建設階段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市權范圍內“零收費”政策,執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
創業貸款
在創業貸款方面,網絡創業者可到江蘇銀行申請“金種子”網絡創業貸、電商貸;符合“四有”條件的小微企業可到工商銀行申請“小微創業貸”;市區范圍內創業者或團隊可到長江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申請創業貸款。
貸款貼息
對創業者首次成功申請本政策規定創業貸款的,同級財政部門提供創業貸款貼息,對個人發放的創業貸款,在同期貸款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的,微利項目由財政給予全額貼息;非微利項目和勞動密集型企業貸款,按貸款基準利率的50%給予貼息。
稅收優惠
稅收優惠方面,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零就業家庭或享受城市低保家庭勞動年齡內登記失業人員和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進行創業的,從事個體經營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9600元扣減稅收,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創辦企業招用失業半年以上人員且持《就業創業證》,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障費的,在3年內按實際招用人數給予每人每年5200元扣減稅收,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
具體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執行。
快遞費用補貼
對優秀創業者宿遷還將提供快遞費用補貼措施,其中對網絡創業者新創辦項目一年內,異地快遞發貨量超過5000單的,創業項目所在地財政補貼3000元;超過1萬單的,補貼5000元;超過2萬單的,補貼1萬元;超過5萬單的,補貼2萬元。
創業券扶持
今年宿遷還將推廣創業券扶持,市區范圍內創業者新創辦項目后一年內,可根據創業項目類型向有關部門申領創業券,同時可持創業券向發放部門申請兌現固定資產投入獎補、創業場所租金、創業貸款貼息、營銷費用補貼等。
項目扶持
此外,市創業辦、市財政局每年還將組織全市優秀創業項目評選,對獲評優秀創業項目的,每個項目給予5-15萬元一次性扶持。
一、就業扶持政策
(一)就業技能培訓補貼
補貼對象:低收入家庭子女、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以下簡稱“五類人員”)。
補貼標準:“五類人員”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并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后(或國家認可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按照600—12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二)崗前培訓補貼
補貼對象:企業組織新錄用的“五類人員”參加崗前技能培訓,并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或國家認可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給予崗前培訓補貼。
補貼標準:按照不超過6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三)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補貼對象:“五類人員”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的,可申請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補貼標準:按照最高初級130元/人、中級170元/人、高級250元/人標準給予補貼。
(四)企業職工技能提升補貼
補貼對象:累計繳納失業保險費36個月及以上的企業在職職工。
補貼標準:企業在職職工取得初級(五級)、中級(四級)、高級(三級)職業資格證書(或國家認可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可申領技能提升補貼。
(五)勞動預備制培訓生活費補貼
補貼對象:農村學員和城市低保家庭中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的,在培訓期間,可申請生活費補貼。
補貼標準:在培訓期間給予每人每月200元的生活費補貼。
(六)社會保險補貼
補貼對象:社會保險補貼對象為就業困難人員、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離校1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和創業失敗人員。
補貼標準:就業困難人員、離校1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對所繳納社會保險費的60%部分給予補貼;就業困難人員、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被單位吸納就業的,對社會保險費單位部分給予全額補貼;創業失敗人員按實際納稅總額的50%、最高不超過1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用于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七)就業見習生活補貼
補貼對象:就業見習基地吸納畢業后2年內未就業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和離畢業時間不足3個月尚未落實工作單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學生參加就業見習,并發放見習期間基本生活補助的,基地可申請就業見習生活補貼。
二、創業扶持政策
(一)創業培訓補貼
補貼對象:創業培訓補貼對象為具有創業意愿和培訓需求并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城鄉各類勞動者。
補貼標準:SYB創業培訓補貼標準為800元/人,創業培訓機構幫扶培訓學員成功創業的,按400元/人對培訓機構給予追加補貼;網絡創業培訓按照初始培訓400元/人、提升培訓600元/人、精英培訓800元/人標準給予補貼。
(二)創業擔保貸款
申請對象:法定勞動年齡內,依法登記注冊的個體工商戶、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及民辦非企業單位,或經認定開展網絡創業的在校大學生、城鄉勞動者和小微企業。
貸款標準:個人創業擔保貸款額度最高30萬元,小微企業根據當年新招用符合條件的人數(每人不超過10萬元),最高額度200萬元。
(三)創業擔保貸款貼息
補貼對象:成功申請創業擔保貸款的個人和小微企業,按期還本付息的,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貼息。
補貼標準:①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含殘疾人)、復員轉業退役軍人等九類重點群體10萬元以內(含10萬元)的貸款,財政據實全額貼息;超過10萬元的貸款,按貸款金額的5%貼息。②其他個人貸款,財政貼息50%。③小微企業貸款,按同期貸款基礎利率50%貼息。
(四)一次性初創補貼
補貼對象:普通高等學校、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學生(在校及畢業5年內)、出國(境)留學回國人員(領取畢業證5年內)、復員轉業退役軍人、登記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以下簡稱“五類人員”)。
補貼標準:“五類人員”從事個體工商經營創業的,給予5000元的一次性補貼;創辦小型微型企業的,給予10000元一次性補貼,對其中穩定經營6個月且帶動就業人數達5 0人以上(不含50人)的,給予20000元一次性補貼。
(五)創業帶動就業補貼
補貼對象:“五類人員”自主創業招用高校畢業生或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可申請創業帶動就業補貼。
補貼標準:每新招用1名符合條件人員就業,給予3000元的創業帶動就業補貼。
(六)創業場地租金補貼
補貼對象:“五類人員”首次創業并入駐經認定的創業基地,可申請享受最多不超過3年的創業場地租金補貼。
補貼標準:企業每戶每年不超過10000元,個體工商戶每年不超過3000元。
(七)求職創業補貼
補貼對象:有求職或創業意愿的省內普通高校畢業年度的殘疾高校畢業生和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高校畢業生,以及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
補貼標準:按照每人15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近年來,宿遷市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著力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引擎,為促進民生改善、優化營商環境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新動能,“促進就業創業工作”榮獲省政府督查激勵。在省統計局公布的全省基本就業創業公共服務百姓滿意度中,我市得分位列全省第三。
(一)建立省市協同推進機制
?健全政策扶持體系。先后出臺《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年均新增就業超過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1.81%的較低水平。
?強化工作聯動支持。建立省市聯動推進機制。省人社廳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赴宿遷調研“穩定企業職工隊伍”等改革情況,國家人社部原副部長張義珍赴宿遷調研“春風行動”開展情況,對我市就業創業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突出重點改革引領。創新電商就業扶貧新模式,全市共建成“村居e站” “企業e站”“基地e站”200家, 4萬名低收入勞動力通過電商就業實現脫貧。獲批“江蘇省電商就業創業扶貧示范區”,電商就業扶貧案例入選全國人社扶貧20個典型案例。
(二)穩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改革援企穩崗補貼政策
發揮穩崗補貼“穩定器”作用。支持轉型升級企業穩定職工隊伍。2018年以來兌付援企穩崗補貼204萬元。
發揮降費率“減壓器”作用。將失業保險企業繳費費率降低至0.5%,將期限延長至2020年4月30日。2018年以來全市為8106家企業減負9965萬元。
發揮技能培訓“助推器”作用。對企業職工參加培訓取得相應職業資格或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給予最高2000元補貼。2018年以來共發放補貼資金50萬元。
?改革重點群體就業舉措
大力推進返鄉就業創業。制定《關于支持返鄉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全市聯動舉辦“春風行動”,支持在外人員返鄉就業創業。2018年以來共實現返鄉就業創業11.83萬人。
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通過組織技能培訓和專場招聘會等措施,2018年以來共組織1850人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培訓。開展“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招募,2018年以來招募225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
扎實做好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安置。通過內部安置、轉崗就業、內部退養、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等,將97家化工企業1065名職工全部安置到位。
?改革完善創業扶持體系
構建覆蓋全員培訓體系。在全省率先創新實施“百千萬”網絡創業培訓工程,2018年以來共開展創業培訓2.2萬人。
構建覆蓋全域孵化平臺。加快推進各類創業載體建設,推動創業項目集聚發展。目前全市共有各類創業園區147個,入駐項目5770個,帶動就業25萬人。
構建覆蓋全程服務體系。將個人貸款最高額度提高到50萬元,小微企業貸款最高額度提高到300萬元,共發放創業富民擔保貸款1.88億元。
?改革技能培訓機制體制
健全培訓體系。出臺《宿遷市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關于開展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的實施意見》等,構建覆蓋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政策體系。
創新培訓模式。創新企業人才自主評價模式,獲批全省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2018年以來開展職業資格企業自主評價2.36萬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5.47萬人。
精準分類培訓。實施“企業下訂單、培訓機構出菜單、勞動者點單、政府出資買單”四單培訓,2018年以來,開展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9.13萬人。
?改革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信息化服務。打造“互聯網+人社”服務模式,升級市、縣、鄉、村四級網絡,實現數據實時共享。2018年12月,省人社廳將全省公共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平臺試點工作放在宿遷。
標準化服務。目前全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基層平臺標準化建成率分別達100%和87%。
專員化服務。街道(鄉鎮)平臺按照國家標準配備專職人員,村(社區)平臺按照1村(社區)1人的標準配備專職人員,為群眾提供家門口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