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美食主要有李連貴熏肉大餅、老邊餃子、冷面、鍋包肉、沈陽回頭、白肉血腸、大拉皮、殺豬菜、老山記海城餡餅、馬家燒麥。
李連貴熏肉大餅
李連貴熏肉是一種色澤棕紅、皮肉剔透、肥而不膩的美食,大餅皮面金黃、圓如滿月、層層分離,吃的時候,配上內醬、蔥絲,再喝上一碗小米綠豆大棗粥十分愜意。熏肉大餅在沈陽家喻戶曉,其熏肉用10余種中藥煮肉,皮肉剔透、肥而不膩,大餅則用煮肉的湯油加面粉、調料制成軟酥,外酥里軟。
老邊餃子
老邊餃子是沈陽著名的特色小吃,于清道光年間傳入沈陽,從創制至今約有160多年歷史。老邊餃子選料講究,制作精細、造型別致、口味鮮醇。中國著名藝術大師侯寶林品嘗過老邊餃子后,對其稱贊不已,席間余興未盡,揮毫寫了八個大字:“邊家餃子,天下第一?!?span style="display:none">DCN子文庫范文網
冷面
冷面是一道朝鮮族風味的特色面食,冷面主料為蕎麥和淀粉,制作時將兩種材料按比例用開水燙制,加入適量堿煮熟后放在涼水中過涼,再放上各種時蔬配以狗肉,澆上香辣的蒜醬,十分美味。西塔大冷面是當地很有名氣的餐廳,這里的冷面味道廣受食客追捧,到了沈陽不妨品嘗一下。
鍋包肉
鍋包肉是道很經典的東北菜。傳統的做法是將豬里脊肉切片腌制入味,裹上面衣下鍋炸至金黃色撈起,再下鍋拌勾芡即可。成菜色澤金黃,與放番茄醬等糖醋汁的鍋包肉相比,更香酥可口。
沈陽回頭
沈陽回頭相傳是由一金姓人創制于清朝光緒年間,做法是將面粉揉成團,用手將其按扁、搟平、抽薄、上餡,最后折疊成長方形,再把兩頭包緊制作而成。其為沈陽當地的清真小吃,色澤金黃,口味鮮香,備受食客歡迎。
白肉血腸
白肉血腸被稱為東北兩寶,源于滿族薩滿的祭典,都要殺一頭閹后的公豬作貢品。白肉就是用清水煮大塊的豬五花肉,血腸則取豬腸灌上豬血,兩者一起煮熟。白肉肥而不膩、血腸口感脆嫩,再配上韭菜花、腐乳、辣椒油、蒜泥等佐料,口感極佳。
大拉皮
經典東北菜名菜之一的大拉皮,清爽味美。做法十分簡單,將木薯淀粉為主的大拉皮煮熟,泡水放涼后切絲,加配菜胡蘿卜、黃瓜、黑木耳絲等,用碎蒜,香醋,鹽和香油等調味便可吃,勁柔爽口,簡單味美。
殺豬菜
黑龍江人特別喜歡吃殺豬菜,起初這個起源于東北農村的吃法,把剛殺好的豬肉斬成大塊,加水放鹽,然后邊煮邊往里面切酸菜,等到肉爛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腸倒進鍋內煮熟。出來后就是一盤盤鄉情濃郁的美味。
老山記海城餡餅
老山記海城餡餅是沈陽市傳統風味小吃,餡餅制作時用溫水和面,選豬、牛肉為鴛鴦餡,再取香料十余種煮制。內里的蔬菜餡,隨季節變化,選豆芽、韭菜、黃瓜、青椒、南瓜、芹菜、白菜等配制,使餅餡葷素相配,濃淡相宜,高檔品還以魚翅、海參、大蝦、干貝、雞肉調餡,其味道更是鮮美無比。
馬家燒麥
馬燒麥原稱馬家燒麥,是沈陽市特殊風味的回民小吃,由馬春創制于1796年。制作時用開水燙面,大米粉作撲粉,選用腰窩、紫蓋、三叉三個部分的牛肉剁碎作餡,加調料用清水浸煨,攏皮捏餡時留大纓。有皮亮、筋道、餡松、醇香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