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大學生觀后感5篇
昨天下午看了電影《流浪地球2》,這次觀看了流浪地球2之后,被這部國產科幻佳作的宏大場景、炫酷科技所折服,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流浪地球2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流浪地球的敘事背景宏大,很多設定充滿新意,從電影設計來看,后面還會有三和四,有類似星際穿越的設定。
看了第一部的原因,在一些情節來說不可避免就會可預測(吳京在月球坍塌后逃生活下來)。有些段落也略顯俗套(在最后一秒終于聯網成功,拯救世界)。
有一點我的悲傷是,在面對世界末日時,是有少數人去決定大多數人命運的?!皵底只祟悺焙汀傲髁康厍颉钡倪x擇,從電影設定來說,“數字化人類”給了每一個人活在“虛擬”中的機會,且從最后劉得華的結果上看,也不糟糕。流浪地球,最后是一半人的犧牲(他們沒有去地下城的機會)。這些選擇,究竟如何正確,又對誰公平。
做選擇的。權利在少數人的手上。月球即將突破洛希極限,地球發射器的準備工作沒做好,這時點火地球立刻完蛋,不點還有三天時間等死。但是少數人替大家做了決定,這很可能剝奪大多數人最后三天的生命時光。我認為這部片子充滿了濃濃的個人英雄主義(吳京選擇一個人在月球上放置最后的五枚核彈,中國代表選擇倒計時結束就發動發射器)
今天是2023年1月23日,農歷正月初二,每年正月都很期待新上映的電影,只要有時間我一定會去看,看電影也是我的愛好之一。
昨天看了“流浪地球2”,被中國精神所感動,“危難當前,唯有責任”在“戰士”心中激蕩,他們無懼生死,勇敢沖向為保護人類家園的第一線,這就是中國精神。
非常振奮人心的一句:“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不計犧牲,不計存亡。相信中國航天員即便用生命為代價,也最終為完成自己的責任。最終中國人做到了!
一句句經典臺詞,一幕幕感人的畫面震撼著我的心。讓我更加明白堅定信念相信自己的`人,因為相信的力量,總會有奇跡出現,總會化險為夷,最終取得想要的、滿意的結果!
看完《流浪地球2》最大的感觸就是想再立馬看一遍《流浪地球》,因為2實在太精彩了,特效拉滿,細節到位,內容格外充實。
在看太空電梯危機時,我以為《流浪地球2》要演反叛軍的事,劉培強的年輕時代會是一個戰狼一般的存在。
丫丫的數字復活是一個意外,圖恒宇和馬兆的死亡其實也是意外,圖恒宇的數字復活更是意外中的意外,既然是意外疊著意外,奇跡就不是我等蕓蕓眾生可以堅信不疑的事情,所以,我更傾向于在備選方案中努力,順便被奇跡摸摸頭。
而且影片里,我在看到片尾彩蛋之前,甚至認為月球危機正是受圖恒宇上傳了丫丫導致,我一度以為丫丫入侵了moss以后會成為終極boss,沒想到她成為了奇跡。
總的。說來,《流浪地球2》真的是讓人意外的驚艷,我想自豪的說一句: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科幻!硬核科幻!世界級的科幻!
又見神仙打架的春節檔,時隔三年,影院終于又重現了座無虛席的盛況??诒推狈可?,《滿江紅》后來居上,逆襲《流浪地球2》成為2023年的春節檔冠軍。一部是懸疑喜劇,一部是硬核科幻,雖然分屬不同的電影類型,但都在各自領域做到了極致。只因個人更喜歡視覺效果震撼的電影,所以推薦了地球2。
從制作上看,地球2明顯比1更加優良,大場面更是讓人目不暇接,從無人機大戰、飛機追導彈,再到太空電梯墜毀、炸毀月球,讓觀眾結結實實地感受了一把視覺盛宴。
從演員上看,地球2不僅請到了劉德華加盟,更是有吳京這一國內影史票房第一人坐鎮,李雪健、沙溢、寧理等老戲骨參與,相比第一部演員的青澀,地球2的演員演技無疑更為精湛。
地球2分成了三條敘事線,分別是李雪健的高層決策線,吳京的。實際操作線和劉德華的虛擬生命線,三者通過拯救地球這一紐帶進行了連接,三者各有各的精彩。限于電影的篇幅,三個小時并不能完整地講透每一條線,但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伏筆,無疑更能吸引觀眾去看《流浪地球3》,而這正是國內電影的一大可喜之處,國內從地球1開啟科幻電影紀元開始,終于迎來了真正的科幻類系列電影。從電影發展看,重工業電影將是電影的一大發展趨勢,無論是更加精美的畫面,還是更加逼真的特效,都將更好的助力電影行業的發展,甚至可能會在其他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這種良性循環無疑將為電影行業注入更多活力,這種變化比產出一部高質量的電影更值得讓人欣喜。
另一個可喜之處是地球2展示了真正的中國元素。一直以來,我們覺得熊貓、太極、紅燈籠,貼紙、京劇、中國結等才是中國元素,但細想這些元素就會發現,它們還只停留在中國元素的表面,真正的中國元素應該是愚公移山,是“危難當前,唯有責任”,更是“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中國元素的核心是中華文化的輸出,就像地球2里國人用行動說服全球支付流浪地球計劃一樣。新的一年里,期待我們也用行動繼續展示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最后,春節將盡,新的一年已經開始,前路漫漫,讓我們一起在流浪地球的片尾曲中“開啟新征程”。
春節假期去看了《流浪地球2》,總體而言很不錯,節奏張弛有度,有燃點有淚點,特效拉滿不輸好萊塢,強烈推薦。
和原著小說對人性辛辣諷刺的暗黑底色不同,電影選取的是整個流浪地球計劃最開始階段的一小部分篇章,講述了一個全人類團結一致應對文明危機的浪漫主義故事。電影看完,留在我腦海中最回味悠長的,不是哪一段情節或者哪一個科幻設定,而是全人類不論國籍、種族、性別、年齡,都幾乎不計個人得失的為應對危機而努力,是“團結”這兩個字。
現實生活中,這種程度的團結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在自由主義占主導地位的現代社會,如果真的面臨危機,別說是幾百年以后才會造成地球毀滅,哪怕滅頂之災就近在眼前,最有可能出現的情形仍然是:一開始各國就會為計劃中你出多少資源我承擔多少損失而爭吵,哪怕第一步走出去了,計劃執行過程中有任何的損失都會引發質疑,會有人強調人權,有人要求自由,有人說被歧視,有人說有陰謀,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國執行計劃越來越力不從心,最終計劃夭折,而災難終將到來。如果不信,看看新冠病毒威脅下人類社會的表現就可見一斑了。
有點矛盾的是,人類之所以能從眾多生物中脫穎而出成就文明,靠的就是團結的力量。通過虛構概念的能力或者通俗的說,講故事的能力,人類可以建立起互相協作的群體,隨著人類的發展演化,這些群體的規模越來越大,分工越來越專業化,協作模式越來越復雜,最終迸發出遠超個體能力簡單相加的巨大能量。但與此同時,由于社會協作帶來的生產力大發展,財產私有也成為了可能,這一方面加強了人類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社會協作的摩擦?!皡f作”和“自私”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體兩面,不可偏廢,有的時候社會更需要“協作”的力量,有的時候社會更需要“自私”帶來的驅動力。強行摒棄其中任何一個,走向任何一個極端,至少從已經過去的人類文明歷史來看,都會帶來巨大的災難。
自從冷戰結束以來,自由主義所謂“普世價值”成為了全球大部分國家的主流價值觀,集體主義則被惡毒的和獨裁專制劃上等號,這導致社會在“自私”的方向上走的太遠,社會協作的摩擦力空前巨大。以美國為例,從2000年開始,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也不管是哪位總統在位,除了發動戰爭以外,美國政府幾乎沒有能力推動任何重大計劃。無論是全民醫保,控制非法移民,控槍、重振基建,還是抗擊新冠,所有的計劃不是胎死腹中,就是半途而廢。如今的美國社會被各種政治議題切割成了細小的碎片,每個碎片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寸步不讓的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不考慮全社會的整體利益。而任何一項政策總是會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即使從比例上來說是少數,但如果這部分人懂得利用媒體、懂得抱團發出聲音,在美國的選票政治體制下,一定會產生足夠的政治影響力來阻撓和破壞對他們不利的這項政策。
由于歷史的原因,在中國,集體主義價值觀仍有相當的群眾基礎,但近40年來伴隨著經濟融入歐美主導的國際大循環中,自由主義“普世價值”作為美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攻擊利器,也逐漸在中國傳播開來,甚至一度全面占領輿論高地。直到特朗普上臺以后搞經濟脫鉤和新冠疫情之后西方的拉垮表現,才終于讓集體主義思想開始絕地反擊,讓團結的力量再次在普羅大眾面前得以展現,也讓像《流浪地球》這樣歌頌人類團結的優秀影片有機會得到廣泛好評。
可是這樣由外部壓力和特殊事件造就的團結是脆弱的,是經不起考驗的,22年底的一系列爭論和風波就印證了這一點。那怎樣才能長期維持住一個團結的社會呢?我認為需要有三個要素:信仰、公平、先鋒隊。
首先需要有信仰。這里說的信仰可以是宗教,可以是共產主義,也可以是別的需要全社會共同追求的價值。說的簡單點,需要整個社會對“我們應當去往何方”這件事有基本共識。就好像一個企業需要有戰略愿景和目標,才能讓不同部門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是否應當做,有多大價值。只有有了這樣的共識,有了這樣共同的信仰,才會有人能愿意為此承受個人的利益損失,克服協作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的摩擦。正因為有了共同的信仰,我們才能看到虔誠的傳道士為了傳教披荊斬棘、勞苦一生,能看到老一輩的革命者愿意為了保衛中國和建設中國完全不顧個人得失,這都是因為他們心中有信仰,有比個人利益更重要的價值追求。
其次需要建立基本公平的分配機制。這不是要求每件事情任何時點上都絕對公平,但是在有人為了全社會的共同價值做出了貢獻付出了犧牲之后,需要盡可能的為他們做出補償,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否則如果付出和回報的不對等長期普遍存在,必將侵蝕信仰的根基,最終導致信仰坍塌。歷史上,中世紀歐洲天主教的黑暗,蘇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階層僵化,都是典型的負面案例。
最后需要有先鋒隊。先鋒隊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完善和傳播共同的信仰體系。人類社會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經濟基礎成長變化了,上層建筑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所以任何的信仰體系,如果想要保持長期的生命力,就不能死扣經典,必須不斷的進化,于是需要有“專家”來開展與時俱進的理論研究。而所有的進化調整又需要及時宣傳給普羅大眾,讓理論體系與社會實際不要脫節,于是需要有人來進行信仰的宣傳教育。先鋒隊的第二個作用是當帶頭模范。相對“言傳”,大部分人更容易接受“身教”的宣傳,如果能看到身邊有人為社會共同的信仰做出犧牲,那么我對于這個信仰的相信程度將會顯著提升,如果能看到社會最終沒有虧待那些做出犧牲的人,那么我對于社會公平體系的信任度也會顯著提升。在大部分的宗教體系中,都有類似神學家、傳道士、苦修士這樣的角色,而在共產主義體系中,共產黨員起到的應當也是這兩個作用。
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給人類社會開出的藥方,我們最終是否能夠達成這個愿景,我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之所以謹慎,是因為從目前的現實出發,我暫時看不到實現這個愿景的任何現實路徑,甚至無論是從全球視角還是國內視角,和20年前相比,我們離這個愿景似乎還更遠了一些。而之所以仍保持樂觀,是因為拉到更長遠的時間尺度,人類的組織水平是在不斷提升的,從最早的狩獵采集團體,到城邦、再到國家,我們人類能夠組織起越來越大規模的協作體系,那么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我們未來一定能夠建立起超越國家的組織形式,直至終有一天,覆蓋全球所有人。
愿天下大同,人類從此無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