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的獻身電影觀后感(精選5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靵韰⒖加^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嫌疑人的獻身電影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嫌疑人的獻身電影觀后感(篇1)
處在邏輯與理性盡頭的愛,或許只有生命與其等價了吧。
看完日本翻拍《嫌疑人的獻身》,內心余留下尊敬、感動與惋惜。
我尊敬并感動于石神對于愛情的犧牲。這個數學天才,真正理解的愛情最深沉的內涵,即我從你那里得到了人生的意義和溫暖,我便要加倍還給你一個生活的美好,哪怕是為你殺人、為你犧牲自己。
在石神自首時,用他天衣無縫的邏輯來敘述時,以及看到在獄中他思考四色原理時繽紛的天花板時。我淚目了。感動于他愿意為了那心愛的女人和她的女兒而頂替罪名的“愚蠢”。他可是不可多得天才,確為了愛情要自我毀滅!
而當最后,一切真相大白,他踩著陽光,憶著那些母女倆用熱情拯救他的時日,思忖著自己的付出能換回心愛人們的幸福,之后迎來的卻是靖子的自首,即沒任何人得以幸福的悲劇。他,一個追求完美的天才,哭嚎著跪地,到頭來什么也得不到。那種絕望和無助,何嘗不讓人惋惜和難過?!
或許吧,最后不懂愛情的湯川也后悔了,后悔告訴靖子實情,而破壞了石神的近乎完美的規劃。他依靠著墻壁,留下的眼淚中包含了什么?痛惜?悔恨?敬佩?還是對愛情有了一層沉重的感悟?
我不懂愛情,也不常會為愛情而感動。或許目前觀影中只有兩次吧。
一次是《機器人總動員》中,瓦力將暗戀的她領到自己的小居室里,不停的展現他認為有趣而美好的一切東西,那種小心翼翼和愉悅興奮。這種微妙的愛意令我淚目。
還有就是這次,石神為了心愛的人付出的巨大犧牲。
這么一看,一次是為愛獻出的細小的美好之物,一次是為愛獻出的無價生命。相差甚大。
或許真正的感動于我的,都是那背后的真實。
這世上,最打動人的不就是這“真情”二字背后巨大的能量了嗎?
嫌疑人的獻身電影觀后感(篇2)
看電影之前,我一樣選擇了不做任何功課,抱著最初始的心態去看這場三大男神鼎力出品。一是不愿受到原作與珠玉在前的先入為主,二是,沒時間然后,聽了大半場隔壁大媽小聲而熱烈的討論,我得說蘇導這部《嫌疑人的獻身》拍得如同看選手走迷宮,明知道終點在那里,卻始終不知道他怎樣碰壁數次才能找到出口。
影片的敘事選了倒敘,在簡短的交代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況之后,作為核心線索人物的唐川就登場了。緊接著就是案發,順著破案過程解密,一步一步還原了一個唏噓的故事。
片頭配音描述了主角石泓的生活環境,老舊的房子能隨時聽到隔壁的聲響,而他也將這樣的聲響充當自己的時間節點,跟著隔壁的節奏生活。鏡頭切換描述他的生活軌跡,兩點一線,無比固定。當切換到隔壁陳婧家的鏡頭,則顯得輕快而明亮,特別是女兒陳曉欣房間的長鏡頭,還有那個在鏡頭下部顯眼位置的小鹿玩偶。而小吃店的名字寄托情愫深藏,欣欣,欣欣向榮。反觀石泓,古板的數學老師萎靡的沒有什么存在感,吵鬧的課堂里學生當他不存在,石泓沉浸在自己的數學世界中。
關于唐川的出場,典型的“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場講座揭開了唐川教授的人設。演講場面很好的表達了唐川教授的意氣風發。有一個直線取景的鏡頭一閃而過,教授的風范也跟著這個鏡頭直擊人心。
整體看來,這部電影在解謎的路上一路的假設、推翻,再假設、再推翻。觀眾明知道石泓是兇手,卻一直猜不透。蘇導在劇本階段孜孜不倦的100多稿顯現出了價值。在表達方式上,分場和分鏡清晰描述了每個人的思路,時間線也很清晰。石泓周圍圍繞著各種數學符號和數字暗示,而唐川與羅淼一邊則是陰暗和光明的場景暗示。
當年在小虎隊里面,我并不那么喜歡的乖乖虎蘇有朋,果然是在成為了學霸之后。有了更多的積淀,也就有了更廣闊的視野。他的這個《嫌疑人的獻身》的故事,有跟我預期完全不一樣的解讀。學霸果然是學霸,能夠引著你一路往前走,卻仍然迷惑,最終才能走出來,走下去。
他將石泓塑造的不那么陰暗,更顯純良無害。片尾謎底解開時,我幾乎為石泓的獻身落下淚來。為什么要揭開真相的質疑我也曾經有過,然而唐教授一句“你竟然殺了一個無辜的人”的低吼,將我從悲情的漩渦里拉出來!石泓是出于保護沒錯,他卻對一個流浪漢痛下殺手,毫無憐憫之心,麻木而偏激。單單這一句臺詞,就清醒的回到法理的天平上來,跳出了三個人的世界,仿佛開了上帝視角俯視石泓的人生。
不僅僅是立意突然就升華到人性與理性的思考,在敘事方式上也做的很中國化。整體帶著國畫處處留白的哲學意境。
一個精彩之處就是林心如與滕坤約會的那幾段。第一次見面時候的全素顏和突兀的大紅唇以及用來緩和突兀感的發型,一個女人在那種情境下的忐忑窘困的心理,非常微妙。在那之后準備送衣服,也就是唐川去店里的那次,以及之后再跟滕坤見面時候,依舊紅唇但有了底妝的臉,忽然colorful起來的'衣著,帶著一點女生時代的生動。蘇有朋和林心如不愧是二十多年的好友,對林心如的足夠了解讓他抓住了林心如的每一個優點。因而在他鏡頭中呈現的陳婧并沒有多少陪酒女郎的風塵味,而是帶著些端莊氣度的母親,只在受到威脅變得慌亂時候,看得出陳婧的教育程度不高,生活圈子也有限——否則她不至于這樣被欺負,也不至于這樣一味躲下去。
另一個精彩自然是爬山這段,兩人之間最精彩的對手戲。我很訝異蘇有朋能將這段有些乏味的爬山戲,拍的如此這般的中式詩意:既有阮咸那般寂寞隱士狂放傲物的風骨,又有“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般宋代山水哲思的意境。那個水中落葉的空鏡,選了一片沒有生機卻又形狀完整的枯葉,與滿山綠意石上清泉形成了對比,石上清泉就是石泓,這片落葉似乎象征著石泓的心,完整卻沒有生機。第一個空鏡,“受困找不到出口”的意思非常明確又不直白;第二個空鏡,“走出來”“走下去”的兼顧與結局“獻身”的雙重暗示,讓我非常驚喜。這樣寫意山水墨分五色舉重若輕的表達,就像“云破越來花弄影”那么傳神。這也為之后的劇情反轉,感情在法理中升華,打下了脫俗的基礎。
第三個精彩之處是陳曉欣。這個小女兒的存在看似不起眼,實則是眾人最大的精神寄托,她的人設,不僅是故事本土化的細節所在,更是忠于原著的細節所在。原著中女兒是存在的,基本人設似乎跟現在大致相同。但電影中的這個女兒,似乎更有分量。她是正在長開的豆蔻少女,引來沒有血緣關系的父親的覬覦,進而導致陳婧為保護她失手將前夫殺死。她是陳婧最最寶貝和看重的女兒,家里只有女兒的房間是陳婧不儉省的,她的安危讓陳婧不顧一切,不僅失手殺了前夫,還“背叛恩人”報警。她是石泓最大的安慰,這個學單簧管的女孩兒對石泓有一些信任,愿意用他數學的方式交流,音樂里那些隱含的數學規律雖然她不懂但是石泓樂在其中,石泓干涉陳婧自首,也多少因為不愿這個孩子的生活被打斷。她是唐川在意的未來,為了不扭曲唐川揭開真相讓一切各歸各位。陳曉欣,這個名字就耐人尋味,欣欣向榮的早上,代表著生機,代表著未來,代表著生活的希望。盡管這個角色的戲份并不多,但小姑娘演的清新自然,成為隱藏在主角光環背后承載一切美好本源的意象符號。
第四點,就是劇中幾個跟數學有關的符號了。曉欣學的是雙簧管,雙簧管是樂隊用來校音定調的樂器,就像小欣的存在是劇中幾個主角審視自己行為動機的起點。小女兒出現時候雙簧管的音樂,優美和諧悠揚輕靈。西方古典音樂旋律里有特定的數學規律,石泓對音樂的享受鏡頭,也算是一個隱藏暗示。摩斯密碼的含義則是更為明確的一個數學天才的偏執了,——通過摩斯密碼聯系,沒有直接照面,不會破壞石泓心目中與隔壁鄰居之間的完美關系,而且這是他身為一個數學天才的傲氣,只跟談得來的人聊天。
可惜蘇有朋對張魚旦和凱凱王兩位同學明顯不夠他對林心如那么了解。兩人在他的鏡頭下雖然非常精彩,也不乏爆發性的畫面,但通篇看下來總覺得少了那臨門一腳。劇情升華了,人物塑造上少了點驚喜。我能感覺到兩位男主都盡了自己最大努力,或許他們對角色的理解和塑造都超出了成品的水準,卻在鏡頭里少了點空間。張魚旦的石泓,日常邋遢萎靡足夠虔誠感人,卻在對陳婧母女二人的感受上少了一點更深刻的描畫;而凱凱王同學的唐川,做足了中國化的正氣,卻覺得在戲份上空間不夠,只對石泓一案做了描繪,對這個人的過往卻鮮少涉及,在最后唐川境界升華,也是少了些更為厚重的支撐。整體感覺在沉淀了一周之后趨于平面化,沒有那么深刻立體的感覺。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這句詩出自北宋詞人張先的名篇,只可惜全篇其他句子遠不如這兩句表現出彩。
蘇導的這部作品也有類似的感覺,有些地方光彩照人,整體表現嘛,誠意奉獻有收到,及格了,再往上不敢說......
或許是作為觀眾我給他們畫了個圈,壓縮了他們實際的光芒。或者我再刷他個三遍,會品出不一樣的石泓和唐川?
嫌疑人的獻身電影觀后感(篇3)
電影《嫌疑人的獻身》是根據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改編,小說曾史無前例地獲得日本三大推理小說排行榜年度第一名,電影原名《完美的愛情》。
我原來看過這部小說,這是一部20萬字的長篇小說,非常好看,情節引人入勝,講述的是一個男子為愛瘋狂的故事:在高中教數學的金石固曾被同窗好友視為數學天才,后來卻因為暗戀漂亮的女鄰居白花仙,成了殺人者的幫兇。被拍成的電影有三個版本,一個是日本拍攝,一部是韓國拍攝,還有一部是中國大陸拍攝,我看的是韓國的版本。
劇情梗概是: 沉默寡言的天才數學家金石固每天唯一的樂趣,便是去固定的快餐店買午餐,只為看一眼在快餐店做事的鄰居白花仙?;ㄏ珊屯馍蕛合嘁罏槊?,過著平靜的生活,可是沒多久有一個總來找麻煩的前夫金哲民闖進家里,不但索要金錢,而且還要強暴她,花仙因不堪忍受虐待,和他展開了生死博斗,最后在允兒的幫助下,用暖桌電線勒死了前夫。住在隔壁的數學教師金石固察覺花仙是出于自衛而殺人的事實后,主動提出由他來料理善后,并為這樁犯罪設計完美的不在場的證明,保證讓白花仙和允兒不受到牽連。
案發以后,負責查辦此案的鄭警官曾是金石固高中時的同窗好友,他認為白花仙就是本案的兇手,雖然沒有確鑿證據,卻依然執著地展開調查。在調查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與此同時,金石固為了保護自己愛的人,能讓她過得幸福,選擇了投案自首,終于案情大白。原來金石固為了保護白花仙,故意轉移警察的偵破視線,在幫助她處理了金哲民的尸體后,又策劃了另一起殺人案件。當白花仙得知真相后非常震驚,同時也痛心疾首,認為是自己害了金石固。但此時一切都無可挽回了。
影片中我們看到,金石固之所以要幫助白花仙是因為暗自在心里狂熱地愛著她。石固在遇到白花仙前的生活是枯燥無味的,他整天在研究數學題,寂寞孤獨無法忍受想自殺的時候,忽然聽到窗外傳來女人的笑聲,好奇心促使他出來看個究竟,原來是新搬來的鄰居白花仙,頓時被她的美貌驚呆,從此鼓起了生活的勇氣。為了能經常看到白花仙,石固每天都去她工作的快餐店里吃飯??墒前谆ㄏ蓪κ痰陌V情并不知曉,有一次同事看出石固對她有意思時,她還說自己不喜歡這種類型的人。到了金石固投案自首時她才知道,石固對自己的感情是多么深,后來金石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
石固對白花仙的深情還從一件事中可以看出,當他幫助了白花仙后,有一天,突然發現她和一個中年男子來往,頓生妒忌。這個男子叫南浩泰,是白花仙原來的客人,而且早就在暗戀著她。石固為了趕走南泰浩,不讓他們兩人繼續來往,于是暗中跟蹤拍照兩人約會的照片,還寫匿名信恐嚇南浩泰,同時警告白花仙不可以背叛他。從這里看出金石固心胸極度狹窄,為了愛情扭曲了自己的靈魂。
由于金石固對白花仙太癡情,才使他做出讓人看來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他為了保護白花仙,精心設計,處心積慮進行反偵察行動,開始每天用公共電話和白花仙通話了解警察的動向。后來為了迷惑警察,金石固給自己暗戀的女子制造最完美的不在場證明,不惜以身試法,采取移花接木的方法,親手制造了一起新的殺人案件,正是他的這種瘋狂行為,使一個無辜的流浪漢喪了命。
后來,隨著警察調查的深入,眼看紙保不住火了,金石固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人,竟然不珍惜自己的前途,選擇了投案自首,把所有的罪名都攬到自己身上。但是結果還是瞞不住警察的推理,終將案件破獲。白花仙得知石固為了自己甘愿去犯罪,驚得目瞪口呆。她面對殘酷的真相,無法承受內心的譴責,最終也向警方自首。故事的最后,得知白花仙也去自首了,金石固發出了野獸般的咆哮,咆哮里夾雜了絕望的哀號,他仿佛正在嘔出靈魂。
金石固是為了一個女人毀掉了自己的一生,這使得當警察偵破此案的老同學也為之惋惜。影片有這樣一個場景:平時顯得邋邋遢遢不修邊幅的金石固打算當去警察局自首的時候,獨自在鏡子前面緩緩穿上西裝,打起領帶。他要穿的體體面面地去自首,頗有點理直氣壯的樣子。殺人償命,天經地義。金石固為了愛情而獻身,這樣的愛以生命為代價,看似理由正當,實際很不可取。
這是一個愛情悲劇,看后使人唏噓不已。偉大的文學家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赐暧捌屛覀兌昧?,在這個世界上,不能把愛情看得太重要,因為我們還有事業理想去追求。而金石固瘋狂的愛徹底毀掉了自己事業,像他這樣學問高深的數學教師,在今后一定能為教育事業作出很大的貢獻的。我們可以想象,當學生得知了自己的老師為了一個女人而去犯罪,肯定會大吃一驚,同時又難以理解。
推理小說的優勢是把案情寫得撲朔迷離,懸念迭起,而且結局出人意外。這部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非常忠實原著的描寫,刻畫人物也非常成功??戳穗娪埃粌H得到一種精神享受,還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那就是:在生活中,我們要理智地看待愛情,要用健康的心態去追求愛情,如果不顧一切瘋狂地愛,以不惜毀滅自己的方式去愛,就是一種畸形的愛,這樣的愛情最終的結局都是糟糕的。
嫌疑人的獻身電影觀后感(篇4)
《嫌疑人的獻身》講述了一個數學天才為了幫助一對母女隱藏殺害前夫的罪行,和警方展開了一連串的斗智,制造整個騙局。
該作品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長篇推理小說,也是他發表作品迄今被翻譯成最多語言的作品。同時獲得直木獎和本格推理小說大獎,創造了日本推理小說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跡--同時摘得"這本小說了不起"、"本格推理小說Top 10"、"周刊文藝推理小說Top 10"三大推理小說排行榜年度總冠軍。
石神和靖子:癡情的愛戀與生存的拯救
石神,一位性格孤僻、寡言少語的高中數學老師,每天唯一的樂趣,就是到一間便當店買午餐,只為能默默看上一眼在里面做事的鄰居靖子。他從暗戀和單相思的幻想中寄托情感滿足,卻極度害怕去接近。在石神的世界里,一直以來,沒有對物質和情感的欲求、沒有對世俗標準的追逐,只有對數學和推理的癡迷。
但正是這位拙于情感表達、在別人眼中的“怪人”,在得知靖子失手殺害前夫后,為幫助她逃避罪罰和追求幸福,不惜自己制造了另一起命案,最終計劃通過自己的犧牲讓這個案件畫上句號,徹底與靖子撇清嫌疑。
這是一種難以理解的深情,說實話,這種疑問一直伴隨著閱讀的過程:面無表情的石神怎么會迸發出如此深沉的愛情?就個人起初的理解,覺得這可能是石神長期壓制感情正常需求而突然找到一份情感寄托的釋放爆發,那份深沉夾雜著突然釋放所帶來的非理性和偏執的混合。也許,只有對于這樣一位缺乏生活色彩、習慣單一線條的數學家,才能如此孤注一擲地愛上一個人和不計一切的付出,最終在符合邏輯的極致推演下甘愿突破對與錯、是與非的界線。石神雖然擁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智慧,但在情感交流和表達方面卻又極度自卑——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讓人得出石神的愛是不成熟的。即使他在自己的邏輯思維中作出自認為最純情的表達,但愛情有她自身的軌跡和規律,如果不符合就難以得到期望的反饋。在大多數人看來,不以“得到”為目的情感付出都是失望和痛苦的,幾乎不會有男人會有“犧牲自己去成全另一個男人”的念頭,即使這會給心愛的女人帶來幸福。
究竟什么樣的邂逅,可以為之舍命不悔!
但,讀到最后,卻發現其實可能是自己低估了石神,或者準確地說是低估了東野圭吾對人性的刻畫。一年前,石神準備自殺的時候,這才是故事的開始。他一度迷失了活著的意義,在一個眼里只有數學的天才,如果在領域內找不到存在的價值,對他絕對是種自我否定和打擊。在這樣的煎熬之下,他既感覺自己毫無留戀,也覺得沒人留戀他;他沒有理由尋死,也沒有理由活著,但他還是選擇了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當時的他難以一直容忍現實對他高傲野心的糟蹋。但就在這時,靖子和女兒的出現讓他從自殺的邊緣走了出來,他那顆之前從未被任何美麗的東西吸引和感動過的心一瞬間融化了,他突然找到了活下去的留念,覺得她們的美和求解數學的美感在本質上是殊途同歸的——她們好好活著本身,就是對他的拯救!
所以,石神獻身無疑是出于愛而行動,但這又不只是出于愛情,強烈的感情背后是一份對美好事物的愛。靖子和女兒兩人身上,寄托了石神內心里對他生命延續的希望。在他看來,對拯救最好的報恩,就是呵護好這份希望。
石神VS湯川:兩位天才的別樣人生與極致對決
石神和湯川,一個是百年一遇的數學奇才,一個是邏輯思考縝密的物理神探,兩位天才擁有著近乎相等的智慧和野心,也都有著古怪個性,但不一樣的家庭環境、人生際遇和不同的性格,讓兩人走上了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石神只對數學癡迷,喜歡邏輯和推理,習慣通過推理和演算達到目的;而湯川則涉獵更為廣泛,注重實驗,善于從觀察發現中去尋找解決辦法。他們同樣專注,但在此基礎上,石神又更加偏執,而湯川則相對包容。
步入社會的石神不能容忍也難以理解與他價值觀相沖突的現實環境,但為了生計又不得不委屈忍受,在不斷地碰壁和失望中漸漸消解了激情和野心;他吞下了苦衷也放棄了抗爭,接受了屈服于現實的無奈,最終他的智慧消極地讓位于生存——從夢想成為獻身研究的數學家到最后滿足于得過且過的高中數學老師。他把自己逃離于現實外,卻也失去了改造現實、展現價值的機會。人只有在現實環境中去尋求改造,而無法在自我思考中實現改造。
而湯川則專注于物理研究本身,不會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苛求外部環境,也不會對物理研究不受重視而耿耿于懷。在他的理解中,既然獲得了生活的安定,則必須要舍棄一定的自由;他有時也會失落,但卻并不會因此失去鋒芒,關鍵的是他在面對無奈的現實環境和無聊的人際關系帶來的壓力時多了幾分生存的技巧,最終他的智慧在現實中有了發揮的空間——從大學、碩士、博士專心攻讀物理再到留在大學繼續做研究成為物理系副教授,而且運用自己的物理知識和觀察推理能力幫助警察偵破案件。
舊江戶川的一起殺人案件調查,兩人由于立場的對立開始了一場天才之間的對決。
——“擬一個別人無法解答的問題和解開那個問題,何者更困難?”書中這個帶著哲學思維的數學問題,讓湯川和石神既絞盡腦汁又充滿樂趣,而不管是否自愿,他們卻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斑_摩”石神為了愛情,設計了一個別人難以解答的問題:采取移花接木的方法,制造另一起新的命案,通過一系列基于嚴謹邏輯的巧妙操作,嫁接到靖子殺害前夫的命案上,成功制造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明。他以身試法,用自己聰穎過人的頭腦,設下殘酷并且匪夷所思的局,讓警方一直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徘徊摸索,卻始終無法觸及案件的核心。
而“伽利略大師”湯川則為了正義,致力于解開那個超級難題:到每一個與案件有關的地點察看,不放過任何一個經不起推敲的證據,但不執迷于去證偽,而是跳出來去思考還有沒有另外的可能性,他在整體的邏輯中去尋找每一個細節的合理解釋,在一步步還原案件完整拼圖中不斷接近震撼的真相。不能證偽的并不一定必然是可靠的證據,但如果證明是唯一的可能性,即使再看似不可能那也是真相。
極致的騙局:針對自以為是的盲點
石神平時出數學考題的出發點,就是針對自以為是的盲點:看似是幾何問題,其實是函數問題。而在這起命案中,這位高中數學老師延續了一貫的“出題”風格,他利用自己超強的邏輯推演能力,給警方設計了一道針對自以為是盲點的“考題”:看似是要推翻不在場證明,實質則是要發現死者的真正身份。
最可疑的嫌疑人堅稱有不在場證明,而那個不在場證明又看起來疑點重重,根據警方查案的思維習慣,這自然便是一個應該集中精力去攻入的方向。而其實,這是那位數學天才設下的一個陷阱,那個不在場證明看似脆弱實際卻又無法推翻。他通過制造一些疑問和線索讓警察自認為走在正確的路上,而其實是在導引他們跳進陷阱走上錯誤方向,始終也找不到真正的答案。當警察根據石神的引導自以為是地認定了命案受害者的錯誤身份,靖子前夫這件命案便沒有了答案,警察一切尋找真兇的努力都不會有結果。這就好像一個人走上了乍看好像相連、其實絕不相交的另一條直線上,再努力走也無法到達目的。
而當湯川窺透了石神的計謀時,石神又出了一道令人震驚的“考題”:他主動自首承擔殺害靖子前夫的全部罪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石神從一開始就已經準備了要用自己的獻身來終結這個案件,他知道盡管自己的計劃能讓警方一時無法推翻靖子的不在場證明,但只要案件沒有偵破,靖子就不能擺脫嫌疑,她就不得不一直在提心吊膽中生活。所以,他從一開始也就已經架構了承擔罪責需要的邏輯,尸體的處理和后續的應對在符合偷梁換柱的設局要求的同時,也在鋪墊著這個邏輯。當然,他這個獻身的計劃原本可能只是一種萬不得已的選擇,但湯川卻讓這種可能的選擇成為必須的行動。
當他貶低自己為變態跟蹤狂、因遭受背叛滋生怨恨的而去自首時,他的口供是那樣看似毫無可疑、無懈可擊,從他提供的角度出發去推敲,所有的邏輯似乎都合情合理。如果不能證明他的供詞是假的,就要按照程序進行結案,而一旦結案,他又絕不會上訴,一切就會蓋棺定論。
終極獻身:一個無法承受的真相
石神竭力讓自己所做的一切在靖子面前都展現地冷靜和溫柔,他只讓她了解他想讓她知道的事,他把真正的付出和犧牲都藏在暗處;他希望她能安心地追求幸福,讓她知道自己喜歡她就夠了,而絕不愿讓她背負沉重的愧疚感。石神用普通人連想都想不到的壯烈犧牲保護靖子母女,就為她們能安寧地獲得幸福。他把全部人生都賭進去了,卻不希望讓靖子發現真相。
當一個男人為了一個女人去頂罪,可以理解是這個男人對她癡情的愛,但說到底也是他自愿的選擇。當那個女人對男人沒有一定的愛意時,雖然會為此感動,但依然能夠承受這份痛苦,而且時間會逐漸淡化愧疚。但當湯川向靖子揭露了石神用殺人這種以身試法的手段去隱藏她們兩母女的罪行時,她面對是何等殘酷的抉擇。當她對真相一無所知的時候,仍然對幸福滿懷憧憬;但當她了解事情的真相時,即使接觸了幸福也無法感受到幸福,有的只能是終生的自責和不安。
當湯川看到好友石神做出那樣沉重、殘酷的犧牲之后,靖子卻在毫不知情的幸福生活著,他看不下去,為石神感到太不值。所以,他覺得自己有義務讓靖子明白石神有多愛她,他應該要把真相告訴她——但沒有人能承受那樣的真相。而最后,靖子女兒美里在學校割脈自殺,靖子自首,石神崩潰......
我們試著這樣理解,石神對于靖子的付出和犧牲,不僅僅是個愛情故事,而是一個關于愛、生命、勇氣以及竭盡一切讓人幸福的故事。石神已經把自己生命的美好寄托在靖子母女身上,當剝奪了靖子母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力,也就相當于終結了他對美好的一切期待和對生命的所有留念。當然,湯川追究并揭露事情的真相無疑是對的,但有時理論上的對并一定能帶來人性上的美好。
但從來就不可能有不受法律和道德約束的愛,一旦沒有了約束最終就必然會迷失方向。只是濃烈的愛又往往充滿著野性,而野性又常常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蛟S,最終一切都是對人性的考驗,能承擔失去才能享受獲得......
嫌疑人的獻身電影觀后感(篇5)
今天,我看了一場電影叫說嫌疑人_的化身,具體講的什么呢?我來詳細的講一講。故事的開頭說要打敗高智商犯罪者,必須要利用他們的大腦方式來搶先一步。還介紹了一個擁有強大聲波的儀器,名字叫做定向聲波發射器,這個儀器設的聲波向直線傳播。
故事的主角有兩個,都是數學天才,一個叫石泓,一個叫唐川,石泓喜歡的人殺了人,石泓不忍心讓喜歡的人收到懲罰,于是制造了不在場證明,唐川就來_這個案子。一開始唐川不知道石泓也干涉了案子,但后面慢慢懷疑,曾經石泓和唐川有一個比賽,互相出題考對方,可能這個案子,就算是石泓的問題吧。石泓意識到早晚會被唐川查出來事情的真相,于是石泓故意漏出破綻,就是讓警方誤以為人是他殺的,最后石泓被抓。石泓很開心,我看的時候就納悶,為什么呢?被抓到了怎么會開心?而且真兇明明不是自己,我覺得無論如何也開心不起來啊??赡苁且驗樯屏己蛺?,石泓曾經有抑郁的癥狀,感覺自己很無用,是那個女孩讓石泓從抑郁中走了出來。
最后那個女孩自首了,我看完這個電影最大的感悟就是幫助別人,你也會得到幫助,但是,如果是錯誤的幫助,就會帶來更加不理想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