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第二部觀后感600字5篇
我以前對科幻片有誤解,認為大家關注的重點都在特效與劇情上面,演技只要能過關就行了,看完《流浪地球2》我才明白,一部完美的科幻片,缺一不可!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直以來,我始終有個慣性思維:優秀影視劇的續集,往往就是“狗尾續貂”。目的不過是為了,化透支前部的良好“聲譽”,以實現“收益”的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卻并沒有這樣的感覺。
坦白說,《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電影。因為:有歡笑,有淚水,有思考。與《流浪地球》相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票房和評分就是很好的證明。正所謂: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觀眾的雙腳是誠實的,哪一場精彩就會走去哪一個放映場;觀眾的“__ 股”不好請,因為,只有影片足夠出色才能吸引住他們,進而把“冷椅子”坐成“熱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驚心動魄的場面??臻g站遇襲,無人機大戰,“太空電梯”被劫持,人類與“人工智能”對決,核武“轟炸”月球……每個場景都十分震撼,堪稱是視覺上的一場饕餮盛宴。但這些都還是表層上的東西,除了表層的東西,那些深層次的能夠引發人們思考的東西,才更具價值。
比如:當地球面臨毀滅的巨大災難時,她還美好嗎?影片中,劉培強的回答是:地球不美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又改變了這個想法。因為,他遇見了愛情——愛情很美好——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東西。而愛情的力量,也是無窮大的。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它,哪怕地球會毀滅,人類將滅亡,只要一息尚存就會去愛!
公平從來都是奢侈品,尤其是當災難來臨時。所以,影片中聯合政府中國代表周喆直會說:不求公平,只講責任。區區幾個字,彰顯出的卻是:對“人類大義”的深度思考。而后,當布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動”引爆時,中國宇航員張鵬站出來,鏗鏘有力地說道:中國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出列!他們是去組建敢死隊,明明就是有去無回,卻毫不猶豫、義無反顧。他們正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周喆直“不求公平,只講責任”的大義。
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依然是親情。劉培強愛家人勝過愛自己,圖恒宇為了死去的女兒丫丫,寧愿“以身試法”、以命相搏。為了替家人換得一張進入地下城的門票,劉培強選擇離開家人入駐空間站。但是,在把這張票給妻子還是給岳父上,讓他犯了難……圖恒宇不滿足于女兒丫丫只有兩分鐘的“數據生命”。所以,即便拿到了進入地下城的門票,他也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放棄,而是繼續躬身于科研,以讓女兒丫丫的“數據生命”變成永恒。當老馬提示他:擁有了永恒“數據生命”的丫丫,可能是個天使,也可能是個惡魔時。他選擇了相信。所以,當自己溺水時,讓女兒記住了秘鑰。并在最危急關頭,拯救了全人類。
通觀整部影片,無不圍繞著“災難”與“拯救”兩個關鍵詞。災難是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地球必須要去流浪。而“拯救”則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有人類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奮勇、舍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聯合政府的成立,有人類端武器的應用——如:核武轟炸月球,有“數據生命”的積極參與,還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靜與睿智,令人印象深刻。當人類在地球是否要去“流浪”上爭論不休時,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災難,以此來逼迫人類盡快做出理性選擇。也許手段不夠委婉,但初衷卻是好的,也算勉強能夠接受。不過,至少透漏出一個信號,那就是:當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識之后,它會自行判斷而不會聽從人類的“發號施令”。
這就不禁讓我們擔心:這樣的人工智能,若是再具備了自我迭代能力,掌握了龐大的資源,擁有了超強的力量……那么,它還能夠始終不改造福人類的初心嗎?我想未必。人類不能對此太樂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類必須要保持清醒,確保在與人工智能的博弈中,始終處于優勝。不然,人類就可能失去對于自身命運掌控的權利。
當然,整部影片也并非是完全無懈可擊的。如: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嗎?流浪出太陽系,真的是選擇嗎?我們完全沒有辦法去改造太陽嗎?地球上現有的“人造太陽”技術,不能拿出來應急嗎?在停止自轉的情況下,用上萬個引擎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地球會否如雞蛋一樣散了黃?以及,地球流浪前,真的必須要拋棄月亮嗎?把它改造成“小太陽”,照亮地球流浪的路,不行嗎?
誠然,類似的疑問還有很多。而這些,也不是一部電影所能夠解決的問題。電影終歸只是一種藝術形式,一場視覺宴會,而不是科學研究。更多的問題,還需要留給科學來解決。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總之,《流浪地球2》已經達到了科幻電影的一個新高度。
半夜驟醒,滿腦子都是電影的場景和情節,似乎還沒有一部科幻片給我如此大的沖擊,實事求是地說,《流浪地球2》做到了。本對續作沒抱有太大希望,考慮到孩子的科普教育才組隊去看了這部電影,沒想到卻震撼無比,讓人無法自拔。
開篇的空戰和太空電梯宏大場景,譽為世界的水平亳不夸張,除了二十多年前看的《真實的謊言》、《獨立日》外,再沒感受過同等的震撼。中國電影技術,特別是科幻電影起步雖晚,典型的中式技術爆炸風格,壯哉!
文明和種族的延續,是很難把控的科幻主題,在我看來,國內也只有劉慈欣、王晉康才有成功的作品?!读骼说厍颉酚谖腋呖寄悄甑氖罴倏d于《科幻世界》,用發動機推動地球逃離太陽吞噬,流浪于宇宙,尋找新家園的故事是對當時緩解高三壓力的我的巨大獎勵??墒钱敃r年紀尚幼,對主題沒有過多的思考。
《流浪地球2》并非1的續集,而是前傳。片中李雪健老師飾演的中國外交發言人的角色用一萬五千年前一根股骨斷裂愈合的故事提醒人類抱團,在付出內斗的慘痛代價后,在毀滅面前,人類方能抱團互信。人類文明,是懷疑和戰爭的文明,也是犧牲和成就的文明,既有毀滅地球N次的核彈,也有關鍵時刻選擇用生命引爆月球,以犧牲換取希望的決絕。
影片以人類內斗開始,數字生命還是實體延續,本身并無對錯之分,只是不同理解認知的爭執與斗爭,雙方都認為是的拯救方式。片中以數字生命關鍵時刻聯通全球網絡以啟動地球發動機的方式,完成了兩種觀念的融合。
文明和種族的延續,是殘酷,是小我的犧牲。跳脫人情倫 理的束縛,就像以抽簽為主,輔以特殊貢獻決定進入地下城的名額的方式。不考慮老弱婦孺的殘忍,卻是延續主題下的科學選擇。這是影片沒有刻意強調卻在進入地下城的隊伍中隱射的主題之一。
中式的拯救世界,必然是全人類的奮斗努力結果,境界上遠高于美式的超級英雄,邏輯上也更加合理。在危機關頭,在中國的倡導下,不同膚色的舍命合作,傳達出一種非霸權的世界領袖風格。
觀看這部電影,孩子們未必能看懂全部,卻必然在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苹?,絕非簡單的消遣,而是一種前瞻性的思考。給歲月以文明,給文明以歲月,都是我們正在做的事。終有一日,面對危機,人類必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今天我看了我期待已久的一場電影,《流浪地球2》。
它是一部讓我整整等了兩年的一部電影,第一部《流浪地球》一則是在20年的時候,出現的而在我一次偶然間的刷視頻中,我才知道《流浪地球2》會在2023年上映,因此我每天都迫不及待的期盼著2023的到來,直至今天,我終于等到了《流浪地球2》。
他是由吳京,沙溢演員主演的,而他還有個特邀演員,那就是劉德華。劉德華可是十分難請的,他是四大天王之一?!读骼说厍?》是這樣說的,太陽即將要爆發將會吞并地球,然后呢在吞并太陽系,因此人類要在太陽吞沒地球之前將月球推遠,這樣我們就不會受月球的引力影響而地球撕裂了。因此人類開始了許久的制定計劃,人類決定使用能量來驅散他們,而在這里有許多的將人的意識存入電腦里,這樣才能保存我們的火種,而我們的各國領導人都不同意,因此居民和領導人就展開了戰爭。
在2044年一場恐怖襲擊來臨方舟號空間站墜毀以及許多的空間電梯這會死傷積累有幾百萬,而且他們的無人機紛紛時空無人機有幾乎幾億個全部墜毀,所以說這次恐怖襲擊給領導們的損失十分的巨大。過后我們的各個主角變開始展開了行動,首先是劉啟強和他航天局的一位女同事結婚,生下了一個孩子劉啟然后就是航天局的偵察技術發現月球即將要爆炸了,所以呢航天局決定讓全世界的人抽簽,只有一半的人能進入安全所在這里只有劉啟強抽中了進安全所,這劉啟強一個人抽中了可以進入安全所,而其他的他的兒子已經妻子以及他的岳父都沒有抽中。于是劉啟強決定上航天局當領航員,這樣就可以帶孩子進去又能讓妻子以照顧他的說法進入安全所,而在這里劉啟強卻沒有通過,因為500w機器人向他提出了致命的問題,他沒有回答出來,還爆發了脾氣因此考核失??!欲求一些地方提前出現了碎片向地球襲來,所以呢?各國領導不得不提前采取行動,讓一些有許多經驗的人去月球上安放核彈劉啟強就被選中了,在他們的飛碟進入月球碎片形成的環形帶時,有二百余架飛碟墜毀在了環形帶上,剩下的飛碟到地球上安放核導彈他們按照要求把和導彈從大到小圍成了七八個圈。在這里有一架飛碟又出了事故,像劉啟強的飛碟撞來他們的飛碟嚴重受損后發現一個救生艙,可是救生艙能坐三個人,于是劉啟強讓其他人走,而他一個人獨自留在了月球。隨后大家發現黑搗蛋的密碼并沒有按要求破 解,所以必須要犧牲許多的人到讓新疆的宇航員舉手,自愿去安放炸彈許多年輕人都舉了手,這時張鵬卻突然把旁邊一個中國年輕人的手拽了下去,并大聲說到中國航天事業50歲以上的人全部出列。其他國家的人紛紛效仿他們就這樣,他們坐上了飛碟飛往了看到了劉啟強讓他去最近的一個救生艙里,劉啟強與他含淚告別后劉啟強飛回到了空間站,而張鵬他們等卻引爆了核導彈與月球同歸于盡。
在地球上他們也準備開啟引擎,準備讓地球逃離這里,可是他們發現需要互聯網的整個網站其他兩個地方的網站均已完成,可是北京的地下的網站未完成因為在那里他們的地方出現了強烈的他放一隊的成員全部慘死,好在最后圖恒宇讓自己的意識以及他女兒的意識保存到了電腦里,在電腦成里面一個程序用電腦最后的工作完成運轉讓地球的引擎啟動,才讓大家得到了安全。
這個電影直到結束我還念念不忘,還想再看一場。
昨晚去看了《流浪地球2》,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深夜11點了,怎么說呢,邏輯上確實比較混亂,因場景太過于宏大,每一條線,每個場景無法去深入的講述,加上剪輯快速切換,讓人目不暇接,路上聽許多人講沒看懂。
我是沒看彩蛋就出來了的,所以后面關于莫斯的彩蛋和圖恒宇這些,我是沒有看到的。個人感覺,特效這塊比第一部有進步,國產科幻工業化天花板又提升了一些。
電影分兩條線來敘說故事,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從熱血青年成長為一名父親,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試圖用數字生命計劃讓女兒另 類重生,這也代表著兩種選擇,兩個方向,兩人惟一的交集便是在劉培強面試領航者號航天員的時候,劉培強為了讓家人獲得入住地下城的資格去參加選拔,而圖恒宇是作為面試官(隔著塊單面玻璃),出門的時候兩人相向而過,這也是兩條線惟一一次交匯。
但也正是這一次交匯,讓圖恒宇堅定了讓女兒另 類重生的想法,兩個父親,做了相同的選擇,這是做為一個父親的責任,就是保護自己的小孩。劉培強選擇離開地球去領航者號服役,而讓家人擁有了活下去的機會。圖恒宇則是通過550C讓女兒另 類重生,擁有了完整的一生,而不僅僅只是兩分鐘。
同樣的,承擔責任的場景還有沙溢飾演的張鵬,也貢獻了全片惟一的淚點,為保護年輕的航天員,他選擇站了出來,去完成有去無回的任務,那句:五十歲以上的中國航天飛行中隊成員出列,讓人淚目。
還有圖恒宇重啟北京互聯網根服務器的時候,看到身邊的人一個個倒下,而他在臨死的時候上傳了自己的意識進入了數字空間,在數字空間里完成了自己未完的使命,這也是責任。
中國人的責任感,向來是很強烈的,特別是男人,可以為了小家、大家、國家不惜犧牲自己,而電影中也沒有了美式的個人英雄主義,沒有了靠個人拯救世界的情節,有的只是團結、協作、互助、責任,每個人都在完成自己的責任,或有退縮,但終將向前。
而中國人背負的責任,也終將打敗所有的困難,為生存迎來轉機。
危難來臨之時,只有責任。那是一句重錘,無時無刻的提醒我們,去完成屬于自己的責任,當父母的責任,當夫妻的責任,當職員的責任。
《流浪地球2》除了酷炫爽的特效,主打感情牌的劇情也非常令人動容。囊括了親情、愛情、友情。細分到同事情、師生情、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人機情等。下面文字有少量劇透,但不影響觀影體驗。先說親情和愛情。《流浪地球1》中就提到過劉啟的母親韓朵朵,是因為嚴重的輻射病而去世的。觀眾都好奇韓朵朵跟劉培強是如何相遇、相識、相知、相愛和相濡以沫的?!读骼说厍?》中把韓朵朵的部分補充完整了。難怪在首映時,屈楚蕭說“老爸配不上老媽”。女主韓朵朵的確是太優秀了。
在選拔時她的成績就比劉培強更優異。在劉培強跟破壞太空電梯的劫匪對打的時候,雖然主要鏡頭給到的是劉培強,劉培強也是出力最多的,但最終的勝利多虧了韓朵朵的加入。即便后來韓朵朵生病了,也在力度上支持了劉培強的工作。她對生命的態度令人佩服,她最后的愿望令人動容。韓朵朵的精神永遠是劉培強父子前行的明燈。小劉啟的懂事,岳父韓子昂的豁達,他們間的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雖然筆墨不多卻絲絲入扣。圖恒宇對女兒的愛超越了生命,雖然有走火入魔的嫌疑,父女情卻讓人淚目。
師生情方面。第一對,師 父張鵬見證了徒弟劉培強,工作上的成長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尤其是電影后面,張鵬不僅帶頭做出所有五十歲以上航天員赴死執行任務的表率,留住了眾多年輕航天員的生命,為之后地球的航天事業留下了根基。還通過通訊設備,請同事把自己對徒弟的愛,用手勢表達出來,更是給了劉培強生的機會,他們是親如父子的師生情。第二對,周喆直和郝曉唏的師生情。正是老師周喆直的大膽放手和絕對信任,學生郝曉唏才能如此快速的成長,而且將良好的師生模式傳承下來。
同事情方面。劉培強多次救助身邊的同事們。在太空電梯上,以一敵多,近身肉搏,壓制住劫匪囂張的氣焰,為同事們爭得時間。在月球上,把返航地球的位置留給同事們,自己堅持將剩下的核武器運送到指定位置,讓給同事們生的機會。要不是遇到師 父來月球支援,劉培強就真的交代在月球了。張鵬跟諾夫的友情和同事情,也是該片很大的看點。遇到危險時,他們間有著不需要商量的默契。執行任務時,他們都有著視死如歸的心態。還有他們對年輕一輩航天員的呵護,難怪他們會成為的朋友。還有航天員們對劉培強和韓朵朵的幫扶。
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機器人和它的主人間竟然還有人機情。比如,圖恒宇的機器狗,對他不離不棄。還有,那個超級計算機為了跟人類更好的溝通,竟然因此改變了自己的部分思維方式,連說話的語氣都變得幽默了?!读骼说厍?》真的是一部從頭到尾都充滿愛的電影。友情提示,雖然片子的前面部分經常令人捧腹大笑,但片子的后面部分很費紙巾,請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