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語是我們社會生活中使用極為廣泛的一種書面語言。無論是在熱鬧的廣場車站,還是在僻靜的胡同小巷,只要是人所能到的地方,幾乎都會有標語的存在。而且標語的語言狀況在一定意義上可以反映出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也可以反映出一個地區甚至一個社會的精神面貌,所以對標語的語言形式進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標語口號以文字形式來表現,那么,它就必須符合我國現代漢 語語言規范的一般要求,比如標語口號中不能寫錯字、用錯詞,語 確'才有可能正確傳遞信息。換言之,就是要說得通,昕得懂,看得 到??墒悄壳皩嵺`中標語文字混亂現象并不鮮見。除了錯別字外,主要還表現在用字不規范上,包括使用已淘汰的異體字和不規范的簡化字。我國早在1955年12月就公布《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廢除了l055個異體字。1956年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公布了“簡化字總表》.1986年公布了《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共收通用印刷體字6196個,規定了每個字的字形標準。1986年國家文字工作委員會又發表了《關于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的說明》,再次指出:已廢止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社會上流行的各種簡體字都是不規范簡化字,應停止使用。標語的制作者應當掌握規范漢字,自覺使用規范漢字。
我國的語言是十分豐富的,它有著獨特的魅力。我們應當讓語言的這種魅力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標語寫作上也不例外。但綜觀我們的標語,幾乎都是“嚴禁”、“蔡止”之詞,這無疑是語言程式化的一種表現。這種程式化對語言的發展是不利的,嚴格地說,是對語言的一種污染。因為它使原本新鮮活潑的語言變得呆板僵化,缺少新意,語氣生硬,容易使人產生逆反心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人們強調自尊、自愛、追求一種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人際關系,表現在言語行為上也同樣如此。而這種“嚴禁”、“禁止”之類的警告.一方面顯示出居高臨下的命令口吻,另一方面也是對人不信任的一種表現。讓人感覺處處受限制,處處被懷疑,因而容易使人產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