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5篇
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坦白說,《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電影。因為:有歡笑,有淚水,有思考。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流浪地球2》除了酷炫爽的特效,主打感情牌的劇情也非常令人動容。囊括了親情、愛情、友情。細分到同事情、師生情、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人機情等。下面文字有少量劇透,但不影響觀影體驗。先說親情和愛情?!兜厍?》中就提到過劉啟(屈楚蕭 飾)的母親韓朵朵,是因為嚴重的輻射病而去世的。觀眾都好奇韓朵朵跟劉培強(吳京 飾)是如何相遇、相識、相知、相愛和相濡以沫的?!兜厍?》中把韓朵朵的部分補充完整了。難怪在首映時,屈楚蕭說“老爸配不上老媽”(原話大致是這個意思)。女主韓朵朵的確是太優秀了。
在選拔時她的成績就比劉培強更優異。在劉培強跟破壞太空電梯的劫匪對打的時候,雖然主要鏡頭給到的是劉培強,劉培強也是出力最多的,但最終的勝利多虧了韓朵朵的加入。即便后來韓朵朵生病了,也在最大力度上支持了劉培強的工作。她對生命的態度令人佩服,她最后的愿望令人動容。韓朵朵的精神永遠是劉培強父子前行的明燈。小劉啟的懂事,岳父韓子昂(吳孟達 飾)的豁達,他們間的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雖然筆墨不多卻絲絲入扣。圖恒宇(劉德華 飾)對女兒的.愛超越了生命,雖然有走火入魔的嫌疑,父女情卻讓人淚目。
師生情方面。第一對,師父張鵬(沙溢 飾)見證了徒弟劉培強,工作上的成長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尤其是電影后面,張鵬不僅帶頭做出所有五十歲以上航天員赴死執行任務的表率,留住了眾多年輕航天員的生命,為之后地球的航天事業留下了根基。還通過通訊設備,請同事把自己對徒弟的愛,用手勢表達出來,更是給了劉培強生的機會,他們是親如父子的師生情。第二對,周喆直(李雪健 飾)和郝曉唏(朱顏曼滋 飾)的師生情。正是老師周喆直的大膽放手和絕對信任,學生郝曉唏才能如此快速的成長,而且將良好的師生模式傳承下來。
同事情方面。劉培強多次救助身邊的同事們。在太空電梯上,以一敵多,近身肉搏,壓制住劫匪囂張的氣焰,為同事們爭得時間。在月球上,把返航地球的位置留給同事們,自己堅持將剩下的核武器運送到指定位置,讓給同事們生的機會。要不是遇到師父來月球支援,劉培強就真的交代在月球了。張鵬跟諾夫的友情和同事情,也是該片很大的看點。遇到危險時,他們間有著不需要商量的默契。執行任務時,他們都有著視死如歸的心態。還有他們對年輕一輩航天員的呵護,難怪他們會成為最好的朋友。還有航天員們對劉培強和韓朵朵的幫扶。
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機器人和它的主人間竟然還有人機情。比如,圖恒宇的機器狗,對他不離不棄。還有,那個超級計算機為了跟人類更好的溝通,竟然因此改變了自己的部分思維方式,連說話的語氣都變得幽默了。《流浪地球2》真的是一部從頭到尾都充滿愛的電影。友情提示,雖然片子的前面部分經常令人捧腹大笑,但片子的后面部分很費紙巾,請準備好。
總體效果:電影的信息量很大,而本人的表述力有限。讓我想要再刷一遍原著,等電影有了線上版,再帶著孩子刷一次。
演技方面:劉德華>李雪健>沙溢>丫丫(劇中劉德華女兒)>吳京。
個人感覺應該是劉德華演藝生涯至今為止最頂峰的作品。把一個近乎瘋魔的父親和頂級科學家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
劇情方面:我必須得承認自己是個偽科幻迷?!读骼说厍颉穾Ыo我的更多的是在宏觀敘事上的震撼和在哲學上的`啟發。原著我也拜讀過,但無論是《流浪地球》,《三體》,還是帶給劉慈欣諸多啟發的《太空漫游》我都讀得一知半解。
前后兩部影版講得都是流浪地球剎車時代的故事,后面還有逃逸時代,流浪時代很長很長的路要走,相信影版主創的野心還是很大的,期待流浪地球能拍上七部,結結實實的打造一個幻想宇宙,最終能成功的把我們的小破球送到2500年之后目標星系的新家園!
初一在我們當地看的第一場《流浪地球2》,因為迫不及待的心情。初三了我還在回味片中的一幕幕故事。我之前一口氣寫了四篇關于它的影評,有喜劇向的,有情感向的,有人性向的,有科技向的。我之所以每篇從一個角度切入去寫,是因為它包含的東西太多了,一篇文章很難點評得面面俱到,放到一起最少萬字,恐怕很少有網友能耐心讀完。分角度寫,我寫起來更專注,你們讀著也不累。
以下文字有較多劇透,慎入。今天這篇是大局觀角度的影評。有宏大的故事和格局,有具體的國家信念和個體奉獻。在重大災難面前,全人類只有團結起來精誠合作,才有生的希望。無論是主動出擊的移山計劃和逐月計劃,還是被動躲避的方舟計劃和數字生命計劃,都需要地球人共同努力和完成。團結是成功的基石。
團結一,從大公無私的角度,如果中國人排第二,沒人能排第一。不是中國人傻,而是中國人有大局觀,有長遠的目標,并能堅定目標,且能堅持執行下去。在逐月計劃遇到困難時,很多國家都間接停止了行星發動機的制造,因為他們覺得沒有了意義。只有中國在堅持,因為我們相信即便不能擺脫月球引力,也會有其它可以逃離月球的辦法。移山和逐月是相輔相成的計劃,要奔著成功的目標。
團結二,逐月計劃徹底失敗,改為用核武器引爆月球。太陽膨脹的越來越厲害,月球離得越來越近。很多國家還在隱瞞自己核武器的數量,想在未來戰爭中做籌碼。要不是有超級黑客潛入網絡,獲得所有國家核武器的具體數量,并采用群發的形式告訴所有聯合國總部的人,恐怕爆月行動還要被推遲。是周喆直(李雪健飾)第一個站了出來。是中國最先亮出了底牌。是中國最先提出了解決方案。
團結三:進入地下城需要抽簽,即便有簽也要限制每天進入的人數,這樣便于管理也防止擁擠和踩踏。但在危機已經爆發的'時刻(潮汐引發許多城市被淹沒),只有中國放開了最大的權限,因此中國還遭到了他國的嘲笑。令人感到欣慰的一幕,這個決定不僅沒有造成恐慌,反而有更多人站了出來。危機關頭選擇擔當,這才是人類該有的團結的樣子,正是這份勇氣讓人類文明的火種傳承下去。
補充一:當恢復全球網絡的搶修工作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圖恒宇私自上傳數字生命到最新版的MOSS),當時負責統籌破譯所有核武器密碼的某國將軍,竟然想放棄下達啟動全球行星發動機按鈕的命令。要不是周喆直堅信我方工程師一定能完成修復,堅持代替某國將軍下達命令,要不是具體操作人員聽指揮,流浪地球計劃就會出現偏差,就不能完美躲過爆月的碎片撞擊。團結和信念太重要了。
補充二:要團結就要無私的互助。周喆直用一根一萬五千年前愈合的人類股骨,告訴聯合國講臺下的人們,團結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遠古時代的人們就懂得“人類要幫助人類才能活下去”,今天的人們難道不懂“人類沒了,要這世界何用”的道理嗎?個人理解“如果太陽系不復存在,如果地球即將毀滅,你藏再多的核武器有什么用?”用大白話說“某些國家,嘴上喊著明白,心里揣著糊涂”。
補充三:是一些我的碎碎念?!爸袊教靻T中隊,五十歲以上的,出列”。帶動各國不斷站出英勇赴死的航天員,他們要在遙望母星地球的同時按下引爆月球的按鈕。這是置生死與度外的團結。面對危難只想回家找媽媽,面對危機只想推卸責任,都不是湍急。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英雄。記住,危難當前唯有團結。
一部時隔4年的續作要怎么超越前作?技術上來說幾乎不可能,這部電影做了兩個嘗試,一個是將續作變成前傳,另一個是講一個更好的故事。那么《流浪地球2》做到超越了么?我的評價是不夠驚艷,但確實有個更好的故事。
《流浪地球1》在2019年上映的時候制作水準是令人驚艷的,但故事結構很簡單,基本上就是流水賬式的遇到挑戰,面對挑戰,戰勝挑戰的過程。如果對全球政治有一定了解的人恐怕都會有個疑問:地球人真的能那么團結嗎?巴別塔或許是個神話故事,但其中的內核卻是相當真實——哪怕是全人類的危機,也不可能立刻達成一致,更不可能毫無分歧。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各國的影視作品只能回避這種分歧,凸顯以本國的英雄和隊伍的方式來拍攝,即回避了分歧的處理,又凸顯了本國的優越性。
而《流浪地球2》在挑戰這種情況,試圖向觀眾呈現一副在矛盾沖突中不斷斗爭,又不斷妥協,最終實現蹣跚前進,團結大多數的過程。
作為一部電影,這種矛盾切忌多而雜,結構要簡單,但框架要足夠大。而《流浪地球2》選擇的矛盾是以圖恒宇為代表的“數字生命”理念和以周喆直、馬兆為代表的“自然生命”理念之間對于什么是“活著”的定義之爭。而劉培強一眾領航員則是燃燒自己,為這兩種理念提供動力和空間的“英雄”。
那么這兩種理念的斗爭以什么標準來進行爭論呢?我的理解是“哪種方式能使得人類文明得以繼承,并不斷發展”。
這樣的議題對于一般人而言過于宏大了,為了不使故事變得過于抽象和空洞,故事就得在敘事上強調時間的跨度——整個“流浪地球”的計劃是2500年!需要十代人的努力,愚公移山也不過如此了。于是這個矛盾落地的方式就變成了普通人到底要選擇用自己的生命換子孫的未來,還是用“數字生命”讓自己在互聯網上“永生”?
理論上講,“數字生命”是大資產家和部分精英階層的最佳選擇,因為“數字生命”必然不是一個全人類都能參與的計劃,資源和算力顯然不允許做到這一點。照理來說,支持這個幾乎的只有極少部分人。但事實可能真的如電影所呈現的那樣,很多底層人員卻會去支持這個計劃,因為他們本就覺得自己的“自然生命”一無所有,但如果拼一把,讓自己獲得可以上傳記憶,進而獲得“永生”的機會,那就是一本萬利!
對于這樣的誘惑,抗議算什么,關監獄算什么,就是死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才有了各種各樣的恐怖襲擊,試圖以阻滯“流浪地球計劃”的方式讓“數字生命”的方案得以通過。
說個衍生內容,西方對于災難的習慣定式是“諾亞方舟”式保留火種;而“流浪地球”計劃的核心卻是帶著“家”一起創造未來!我更認同“流浪地球”計劃,你呢?
回到故事。那么這兩種“選擇”到底誰勝利了呢?故事表現出來的結果是這兩種選擇都完成了各自的“可行性實驗“,并且仍然在不斷的推進者。從電影的結尾看,“數字生命”線路要由圖恒宇在暗處不斷向前,而“自然生命”路線則以責任的不斷傳承的形式在明處繼續。
這個結果是一個不斷斗爭,又不斷妥協的結果。斗爭體現在不斷的破壞和否定,因為時間的緊迫、超高的難度以及倫理的沖突,難以同時在這兩種選擇中分配資源;而不斷的妥協是以劉培強為代表的“執行者”不斷的'處理因這些斗爭而不斷產生的危機而實現的,他們保證了這種斗爭沒有淪為徹底的毀滅。
在個過程中,圖恒宇已經失去了他的親人,而劉培強不得不面對失去愛人,并且離開孩子的情景,同樣是對于關系的喪失,圖恒宇選擇重新解釋“何為生命,何為活著”,而劉培強則選擇接受現實。作為一名咨詢師,我都能理解這兩種選擇,很多時候,人性可以很復雜,但這種復雜本身沒有對錯,只是很多時候個人的能力、經驗和認知沒辦法去實現這種復雜背后的需求。
作為這一部電影的結尾大概是可以令人遐想的,但卻為第三部挖了個“巨坑”——要怎么體現這兩種選擇的最終勝利呢?對于我來說,理解電影尚且不敢說透徹,就更難想到解決方向了。只有期待下一部不會用一個”共同敵人“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最后說一下為什么推薦指數是4星,因為光制作水準就值50以內的票價,其次這種有別于“西式拯救“的答案也令人耳目一新。但這個故事的矛盾盡管已經盡可能的去落地了,但敘述出來的效果仍然顯得過于單薄而難以引發普遍的共鳴,故事講得還不夠好,哪怕加上我的理解恐怕也不夠令人體會到這其中的復雜與深刻。所以要不要觀影,看個人吧。如果有疑問或者不同見解,歡迎和我進行交流討論。
到底如何才算是活著?是以肉身的形式活在世上,還是精神存活于虛擬世界,頭腦永生?在責任與家人之間該如何抉擇?面對災難,我們是該得過且過,茍活一世,還是拼盡全力,賭那最渺茫的一線生機?看完《流浪地球2》后,這些問題似乎都可以得到答案。
公元2044年,一個災禍橫行,人心惶惶的時代。太陽極速衰老之下,地球危在旦夕。人類分成兩派,一派崇尚虛擬永生,以舍棄肉身,上傳意識的方式換得永久的生命;一派認為死亡即是終點,卻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起點,只有肉身存活于世,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活著。爭執不下之下,兩派同時開始行動。量子計算機與行星發動機同時研發,便如一桿天平,無論那邊稍出紕漏便將被徹底舍棄,如同棄子。
太空電梯,一項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成為了地月之間的大動脈,為推離月球,減免引力提供保障,于2044年被襲,幾近被毀。2047年,幾經周折,趕工趕期完成的三大月球推力器莫明發生過載,產生爆炸,將月球推向地球。全球潮汐失控,月球沖向地球,引力即將失控,撕天裂地。冥冥中,某種特殊的力量似乎在阻止著地球的流浪。
導彈滿天,無人機遮天蔽日,地面上人群慌亂,有兵士舉槍反擊,有空軍登機作戰,防空系統射出一條條火紅彈鏈,如同上帝之鞭一般打出滿天火花,仍是擋不住在天際劃出一條條彈道的導彈。天空煙塵彌漫,忽的暗淡,全世界仿佛都寂靜了,呆望著天空猛地墜落。
一只U盤插入接口,男人長出了一口氣,不顧屋外嚴厲的警告,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整整十四年,從天黑到黎明,一版版公式寫滿屋中的角角落落,一次次沉思,一次次暴怒,一次次驚喜,一次次失落,他終于在虛擬世界中,給了自己女兒完整的一生。他閉上眼,在責任與家人之間,他還是做出了抉擇。
電影中一字未談“勇氣”,卻處處彰顯勇氣。無論是在“天空隕落”時,全世界都在質疑“流浪地球”計劃,撤走建設力量,獨坐在長椅上的老人扭頭看向身邊的學生,眼神中帶著不可置疑的堅定:“有些事不得不做,這便是責任”??v使踽踽獨行,縱使舉世皆敵,那些不得不做的事便是義不容辭。中國獨立支撐在七個月內封頂行星發動機便是責任之下的獨行之勇;在重連北京互聯網根服務器時,大水翻涌而入,各種儀器閃爍間,天旋地轉,原本昏暗的房間霎時一片碧藍,房間中的男人顫抖著手將一個不斷變換著數字的密碼器推給屋外的男人,他的眼神逐漸暗淡,卻并沒有絕望,輸入這最后一組密碼便是將地球推出安全距離的`唯一途徑,屋外的男人用力伸手,呼應他的卻只有冰冷的海水。天災之下,舍一人之命換萬人之命,沒有公平,只有付出,不求回報的付出??捎腥嗽敢?,縱然放下情感,放下夢想,放下生命,擔起責任的那一刻,勇氣便占據了全部。危難當頭舍身換密碼便是對責任之下的擔當之勇。
潔白的月球表面,千年不變的明月卻已支離破碎,巨大的隕石一顆顆的砸向那蔚藍的,它曾經守護著的星球,忽的火光閃過,密密麻麻的隕石群內出現了一個個渺茫的身影,白發蒼蒼的飛行員跳下船艙,走向閃爍紅光的核彈,人類積攢了數百年的終極毀滅武器,現今卻要用來拯救人類自身。最后的告別還歷歷在目,老人面目嚴肅地壓下身邊小輩舉起的手,“把全人類的命運放在你們手上,我可不放心?!彼舐暫鸪觯骸爸袊教齑箨?,50歲以上的出列?!边@不僅是將自己的生命置于必死之處,更是將未來的希冀全部托付給年輕一輩。月球上,閃爍著紅光的按鈕被最后拍下,寂靜無聲,一朵朵白色的巨大蘑菇云吞沒了那一個個蒼老的身影,也將全人類的希望托起。老一輩人談奉獻,奉獻之下并非沒有索取,他們所希望的只是那如同朝陽一般的年輕一代能擁有光明的未來,哪怕殘陽如血,即將墮入深淵……
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部科幻電影,卻處處反映著當下現實:全球發生的暴亂、恐慌;人類所共同面臨的種種共同瘟疫、災難;大國之間劍拔弩張,和平共處成為過去,核戰爭一觸即發;老一輩的無私奉獻,新一代的努力成長。所有的所有都令人深思。作為青年一代,處于和平的當下,于我們目光所不及處仍處處存在危機。不要懈怠,不要沉溺,不要以為當下的安樂將會是長久之計。古人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敝挥性谌魏螘r候都保持著一顆危機之心,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危機。所以啊,堅定前行吧,永葆希望,不要停留,只有在前行中不斷磨礪,才能在真正的危機時挺身而出,成為所有人都向往的英雄。人類的勇氣會不斷譜寫新的生命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