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老師講座的觀后感最新5篇
于丹先后擔綱《在共和國史冊上》《太陽照常升起》《香港滄桑》等20余部大型電視專題片撰稿人;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申奧片策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于丹老師講座的觀后感學生篇,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于丹老師講座的觀后感最新【篇1】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專家講座,十分有感觸。她教給我很多對我有幫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幾個主題,分別是: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第2個主題。
在講這個主題的時候,于丹老師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卻再一次的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十分愛發脾氣。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帶到院子里的籬笆跟前,對他說:“孩子,以后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釘一顆釘子。”這個男孩便照著爸爸說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結束的時候,小男孩去籬笆跟前看,他這一天就釘了30多顆釘子,他十分驚訝,怎么自己一天中就發這么多次脾氣呢?他自己都沒感覺到。這時,爸爸走到他的旁邊說:“要想讓釘子更少就只能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毙∧泻⒕捅M力控制自己的脾氣,于是每天釘的釘子越來越少:十幾顆、十顆、五顆、三顆,終于有一天,他高興地跑到爸爸跟前說:“爸爸,我今天一顆釘子也沒有釘!”爸爸說:“那就把釘子全拔了吧?!贝∧泻厌斪尤瘟撕?,爸爸又對他說:“今天一顆釘子都沒定這固然很好,但你有沒有想到這上面的釘子孔還是會留在別人的心上的?!边@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亂發脾氣,發脾氣就像在別人的心上釘釘子,釘子孔會永遠留在別人身上的。
轉過頭來看看我,整天對家人發脾氣,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媽媽啰嗦,爸爸讓我干什么我總是不耐煩,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到內疚:我在親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個難以磨滅的傷口啊。我要改正亂發脾氣這個壞習慣,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一個好孩子。
于丹老師講座的觀后感最新【篇2】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床,如約的打開電視機,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四個內容,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男孩,他很愛發脾氣,因此,他的朋友就很少。有一次,他的爸爸對他說:“你以后要是在發脾氣,就往這個木樁上釘釘子!”過了一個星期,木樁上的釘子已經密密麻麻的了。又過了一個星期,小男孩突然發現木樁上的釘子越來越多,于是,他每天都克制自己不要發脾氣,過了一個月后,釘子從密密麻麻變成了零星了,又從零星又變成了空白。小男孩非常開心,后來,爸爸把他領到了木樁跟前,叫小男孩把樁子上的釘子全部拔掉,可此時木樁上顯現出許多小洞洞,于是小男孩明白了,雖然釘子拔掉了,但對別人的傷害是永遠彌補不了的。從此以后他變成了一個聽話懂事的小男孩。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亂發脾氣,尊敬長輩,就像媽媽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做一個人見人愛,人見人夸的小女孩。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她教我們應怎樣做人,以后我們應多聽于丹老師的講座,在生活中不斷的提高自己。
于丹老師講座的觀后感最新【篇3】
今天,在學校的推薦下,我觀看了黑龍江衛視少兒頻道播放的《于丹講座》,于丹教授告訴了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建立人格。我聽了之后想到了許多……
于丹是北京師范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她的講座栩栩如生,給人一種很親切、舒服的感覺。她向我們描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建立人格這三個方面的內容,還舉了好多生動的例子:如胡蘿卜、生雞蛋、和干茶葉的實驗,孔融讓梨等小故事,讓我們更容易地領會其中的道理。聽過講座之后,我突然感覺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美滿、安逸!因為我們都是獨生子女,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心里的一塊寶,要什么,家長就給什么,從沒說過一個“不”字??墒俏覀儏s不懂得感恩,甚至認為這是天經地儀的事,更別說好好孝敬父母了,多數時候還任性地惹父母生氣!
這個講座讓我突然間長大了,懂得了很多??粗改该刻鞛槲覀儾傩?,白發漸漸出現頭頂,皺紋也刻上面容,心里感覺一陣酸楚,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回報父母,讓他們天天開心。現在我要對我他們說:“爸、媽,我長大了,可以體會你們的良苦用心,也懂得了感恩,現在起我決定要好好孝敬你們,讓你們為我感到驕傲和自豪!”
于丹老師講座的觀后感最新【篇4】
今天早上8:20,河南法制頻道播出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人格教育》節目,我們學校給每位家長都發了一張節目預知單,并發了短信告知。于是,爸爸和我準時坐在電視前進行收看。于丹老師認為,“中小學人格教育”,其實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尋一種生命的快樂和尊嚴。
于丹老師的講述有理論闡述、有故事啟迪、有古語名句,旁征博引、令人深省。通過收看這欄節目,我知道了“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父母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很多快樂,比他掌握很多知識更重要?!?知道了“一個小孩子,如果能用他的行動讓別人感到幸福的時候,那么,他的收獲遠比他的付出多。”……由此,我更知道了老師和父母在孩子成長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們能夠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真正愛孩子的老師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么去
于丹老師認為,現在的大學生,都是從中小學過來的,與大學相比,中小 學教育更重要。 “現在的大學生,專業知識確定很專業,但他們人格 的缺陷,卻是在大學里無法彌補的??鬃诱f:一個人‘十五至于學,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F在的孩子,四五歲就開始了學習,家長帶著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教會他們承受應試的壓力。今天該教孩子學什么?不是知識,不是技巧,而是樸素的人格和內心道德力量,這些勝過知識和技巧。 ”躲避挫折,而是教會孩子節目結束了,留給我的卻是思考。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我覺得學校作為一個專業教育機構更是責任重大,如何通過家長學校、教育博客、學校網站等途徑和家長一起探討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面對挫折時,怎樣去修復生命。”
于丹老師講座的觀后感最新【篇5】
星期六早上,作為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家長,我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收看了于丹導師關于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專題講座。通過諦聽大師的足音,讓我們感受到了智者的心靈,也讓為人父母的我們更加明白:學習成績不是孩子的全部,塑造孩子成熟的人格卻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在講座中,于丹導師首先講了如何培養孝心,并舉了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捐腎救母這個事例,讓我們明白盡孝道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推卸的一種責任;緊接著,于丹導師又用一個“仁”字詮釋了如何為人處世,讓我們懂得孩子的成長除了學業,更需要閱歷和人格;最后,她寄語孩子們要象干茶葉一樣,尋找自己的方式升華自己,成全社會,創造未來。
觀看完講座,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何進行孩子的人格教育,大師以她獨特的思維,在不到一個小時的講課里,為我們娓娓道來,并一語中的。想到我們的孩子龔蔣昊,我們覺得很慚愧。孩子從小到大,我們都是在用一種傳統的方式教育他。在我們的思維里,孩子只要把學習成績搞好就行了,別的事情我們可以代勞。于是,我們的孩子小小年紀就一頭扎在書本里,由于我們的忽視,他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孝道,他也不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更缺乏與小朋友們充分溝通和交流的能力。這種過于簡單的培養方式只會使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越來越偏離軌道,不能達到于丹老師所要求的學業與人格共成長。
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希望。人格教育從孩子開始,是父母和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有所學,有所思,有所行,在于丹導師的箴箴良言下,以創新的行動來塑造孩子成熟完美的人格。具體來說,我們第一要做榜樣給孩子看,以對父母長輩孝敬尊重來讓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悌孝為先”是一種責任。第二要在輔導孩子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孩子自立、自信、自強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識,讓孩子在知識不斷增長的同時,抵抗挫折的能力得到加強。第三要讓孩子走進社會、學會溝通、善于協調、融入群體,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