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講座觀后感作文(精選5篇)
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給予你的一切,這樣你才會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才會有一種健康的心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感恩父母講座觀后感作文,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感恩父母講座觀后感作文【篇1】
今天,我們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和家長聽了“中華慈善總會父母學堂-感恩教育走進南油小學——大型公益巡回演講”的講座。
此次講座共分兩個部分,一是感恩老師,二是感恩父母。我講一講感恩老師吧。
老師,在我心目中如同父母般偉大,演講的王老師給我們講了個故事:在5.12汶川大地震時,有一名中學的李老師立刻沖了出來,喊道:“同學們,地震來了,快跑出來吧!”這句話一下子讓同學們立刻撤離了,只有李老師和六個沒來得及逃的同學在底下。當他們聽到上面有聲音的時候,李老師立刻讓同學們大聲喊。因為被埋得太深了,聲音聽不見,正當救援人員來的時候,李老師已經沒有呼吸了。六個同學救了下來。老師把我們看作自己的孩子,寧愿自己死也不愿同學死。所以,我要好好學習,考試的時候作文寫得快一點。
本次活動讓我們知道要懂得感恩,學會感恩,讓我們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span style="display:none">pyz子文庫范文網
感恩是指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種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 感恩教育是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感恩教育也是學校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今天下午年級組織了一次公開主題班會,主題是《感恩》,由指定班級舉辦,年級的所有的班主任都來觀摩。舉行公開主題班會的目的就是想讓班主任學會如何開班會,學會充分抓住主題班會這個主陣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以感恩為主題的班會是很多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形式。當然不同學校,不同學生,這種班會的方式,特點也不盡相同。
本次感恩教育的主題班會是分下列幾個步驟進行的。
第一部分是感知父母愛。先通過多媒體幻燈片播放的形式,講述了發生在汶川地震中的廢墟下母親保護孩子的動人故事,從而喚醒母愛的偉大。然后班主任發動學生講述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產生感情的共鳴。接下來讓學生作自我反思,對待父母的愛,你是怎么做的,你對父母關注多少,了解多少。 一些學生代表發了言,從這些發言的學生身上可以看到,當今的孩子自私的很,對父母漠不關心,只知道從父母身上索取,而不知回報,至少一點點的關心都很少。
第二部分抒發感恩之情。首先由學生進行配樂詩朗誦《感激》,煽情的詩,加上富有感染力的音樂,把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了,大部分學生低下了頭。有的淚流滿面泣不成聲。然后由學生表達心聲,講一講以后自己怎么回報父母之愛,感謝父母之恩。學生們這是非常踴躍。有的說要好好學習,考上理想大學,完成父母的心愿;有的說以后聽父母的話,不在和父母頂嘴;有的說從現在做起,回家之后,要幫父母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在一種比較凝重的氣氛下,學生們表達這自己的那種決心。最后全班學生起立,共同喊出內心對父母的承諾,把班會推向了高潮。
這次班會應該說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的靈魂,喚起了隱藏在人的內心深處的那份感恩與父母的情誼。在班會的組織上也是比較順暢的,確實也起到了教育學生的作用。
但是我總覺得這次班會,還是有些欠缺和遺憾。關于感恩,它的意義有很多很寬泛。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孤獨的,我們身邊的人和物給我們創造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生存空間,讓我們的生存有了意義,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因此我們需要感恩的對象很多。因為我們的父母給我們的愛是最多的,所以想的更多的是感恩于父母。應該讓學生知道感恩是一種責任,是一個人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是一種陽光的普世情懷。我們對周圍的任何人和事物,都應該心存感激之情。在佛法中,經常說“報四重恩”:一、感念佛陀攝受我以正法之恩;二、感念父母生養撫育我之恩;三、感念師長啟我懵懂,導我入真理之恩;四、感念施主供養滋潤我色身之恩。我們感念眾生曠劫供我所需之恩,感念自然界,太陽供我光明與熱能,空氣供我呼吸,花草樹木供我賞悅;感恩于我們的同窗,他們給了我學習的環境,感恩同路人,他們讓我的行程不再孤獨。因此感恩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感激之情的表達了,已經成為了做人的基本準則了。因此在班會的后半部分,應該把感恩上升到更高的高度來說,從感恩是做人準則的角度去引導學生,從而使感恩教育得以升華。
從一個人的成長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心的改變,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的改變,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的改變,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的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愿感恩的心改變我們的態度,愿誠懇的態度帶動我們的習慣,愿良好的習慣升華我們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收獲我們美麗的人生!
感恩父母講座觀后感作文【篇2】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于丹老師專題講座《中小學生感恩教育》,才恍然大悟,學習固然重要,可比學習更重要的是學會感恩,學會做人!感恩你我他,將快樂裝進口袋。
其實現在的我都莫以為然的接受了長輩那無限的愛,卻忘記了自己因有的職責——感恩他人,早已把感恩從心靈深處擠走,把那無限的愛視為理所應當,當看了于丹老師專題講座《中小學生感恩教育》才知道我錯了,我在希望別人給予時,沒有動自己的感恩之心,就像于丹老師說的故事一樣“一個小女孩在看電視,她的媽媽手受傷了,拿給她看,她一手推開了媽媽,說;別打擾我看電視!”就這一個我們以為一個微乎其微的細節,卻傷害了我們最愛的媽媽,其實完全可以換種方式,溫柔得吹吹媽媽的傷口,問一問還疼不疼?其實這樣的小動作還有很多,都發人深思。我們也曾有過許多這樣的案例,媽媽的嘮叨,爸爸的嚴厲,都是為了誰?在所有人心里都是嚴父慈母,我也不例外。媽媽總是順著我的性子,那代表性的嘮叨也尾隨其后,當我難過時會安慰我,當我失敗時會鼓勵我,當我受傷媽媽比我更痛苦;爸爸不會跟媽媽一樣噓寒問暖,但那嚴厲的神情中流露出愛,至今我還記得那天,我被一個男生欺負了許多次,爸爸忍無可忍,星期五爸爸找到他和他的家長處理了這件事。以前我還以為他們不在乎我,甚至還發過脾氣,現在想想真是可笑之極。我想感謝親愛的爸爸媽媽,是你們生了我,撫養了我,呵護了我,沒有你們就沒有我。
我還有感謝教育過我的人,感謝幫助過我的人,感謝傷害過我的人。
感恩你我他,路漫漫,要經歷的還有很多,先學會感恩再說。
感恩父母講座觀后感作文【篇3】
在黑龍江七臺,由于丹老師為我們講了《感恩教育》,它一共分為四段:第一段,培養孝心;第二段,培養愛心;第三段,培養自立、自強、自信;第四段,教育我們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在講座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樹和男孩的故事。故事中的男孩男孩就好像我們,不斷的依靠父母。大樹好像不斷被依賴的父母。它為男孩失去了果子和樹枝,付出了所有。
我們也應該為父母付出些,就像漢文帝劉恒那樣。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恒。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恒親自為母親煎藥湯,并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他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這也是感恩。
還有雞蛋、胡蘿卜、干茶葉的故事我也倍受啟發。
在故事中,鍋中的沸水是我們在人生中的逆境,而它們是經歷挫折的人。
雞蛋它雖然只是用了薄薄的蛋殼保護了自己,但它樂觀向上,并沒有被挫折打敗,而是經過了受挫的過程,使自己變得強大了。
胡蘿卜剛開始也堅持自己的想法,可是它并沒有保持下來,直到最后,它被挫折打敗了,變成了一灘軟塌塌的胡蘿卜泥。由于它半途而廢,所以我們不能像它這樣。
而干茶葉與它們都不同,它不僅堅持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它最終改變了逆境,使沸水變成了茶水。
我們應該學習雞蛋或干茶葉,沒有被沸水改變。在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人應該堅持不懈,改變逆境。這樣才能得到好的結果。
這兩個蘊含哲理的故事,加上于丹老師精彩的講說,使我懂得了,人不光是要學習,也要感恩,理解他人,使自己更加充實。
感恩父母講座觀后感作文【篇4】
父母的愛就像大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能夠生活在這么美好精彩的世界上,全是因為父母教會了我每一個“第一”。教會了我第一次自己拿勺子吃飯;第一次自己笨手笨腳扣紐扣系鞋帶;第一次奶聲奶氣喊“爸爸媽媽”;第一次歪歪扭扭蹣跚學步……這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傾注了爸爸媽媽多少的愛與心血啊!
記得我八歲那年,睡到半夜的我突然渾身發燙,大聲哭喊起來。睡夢中的媽媽被我驚醒了,拿過溫度計給我測量體溫,只聽媽媽驚訝地喊了起來“呀!都燒到39度了,得趕緊吃退燒藥,否則很容易引起高熱驚厥?!卑职忠皇帜弥?,一手拿著退燒藥,走了過來,摟著我,將藥塞進我的嘴里,然后又讓我喝了兩大口水,慢慢地把我放到床上。媽媽端來一大盆熱水,浸濕毛巾,給我擦拭身體,一遍又一遍,漸漸地,溫水變冷了,爸爸趕緊去打來熱水,繼續給我擦拭身體,后來我迷迷糊糊地睡了。也不知過久,我醒來一看,天已經亮了,爸爸媽媽已經累得趴在我床邊睡著了,眼睛旁邊都是黑眼圈,鼾聲如雷。
看著已經累趴下的父母,我的眼眶漸漸變模糊了,我感到父母養育我長大真的好辛苦啊!在學習上,我一定要勤勤懇懇、扎扎實實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在生活上,我要關心爸爸媽媽,為他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感恩父母給了我生命,撫育我成長!花兒離開陽光雨露的滋潤,就無法生長出美麗的鮮花;小樹苗沒有經過風吹雨打就不會長成參天大樹;相信我這顆竹子雖然現在還沒有露出嫩芽,長出新葉,但是有朝一日破土而出,一定會厚積薄發長成挺拔蒼翠的竹子。
感恩父母講座觀后感作文【篇5】
今天,非常有幸地觀看了于丹老師《感恩教育》專題講座,她那溫和慈愛的笑容感染著我,那娓娓道來的教導也震撼著我的心靈。
從前,我總認為感恩是長大以后的事,其實非也,感恩應從點滴做起,從每時每刻做起。于丹老師強調:在我們中學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不僅僅是學習,還要懂得怎樣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習慣,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懂得很好的處理一些人際關系、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等。
于丹老師引用了孔子的一句“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在我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幾乎都由父母包攬,即使洗衣服、洗碗這樣的小事都從未做過,從未給父母分擔過任何家務。記得小學時,為了參加學校的野炊活動,我們全班每位同學都在家練習了做菜,野炊那天,別說還真是色、香、味俱全,這說明我們具備基本的勞動能力,卻沒有在日常的生活中勞作過。
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中學生,如何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則是最重要的:在家,我們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工作辛苦時,要關心體貼父母,比如給父母倒水、擁抱、洗腳等,讓父母能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關愛。在學校,要尊重老師,上課要認真聽講,作業及時完成。老師站著講課本來都很累,我們再不認真聽,真的是對不起老師。我們要用自己最好的成績來回報老師、感恩老師。將來在社會,我們才能感恩培育我們的父母、老師及祖國。
讓我們伴著愛成長,讓感恩從每個人做起,從每一刻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