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也就是創立屬于自己的業務,不要看現在社會上擁有自己公司的人很多,其實創業的路并不是平坦的,而是歷經坎坷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創業心得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陳亮途:我的創業體會
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說是最好的年代。無論是不是大學畢業生,還是已經積累了多年工作經驗,因為有了互聯網、社會化媒體、智能手機,很多人都會考慮創業。因為,創業的門檻比以前的做實業年代低了很多,不需要很多資金,不需要很高的溝通成本,甚至不需要有相關的學識。這樣,創業失敗的代價也相對的低了很多。創業失敗嗎?回去打工咯!連創業失敗都是一個光明磊落的履歷呢!很多雇主,更特別喜歡這些愿意拼搏的年輕人,失敗了才知道世界多艱難啊!
我呢?我現在的工作其實是一次創業,一次創業失敗后的再創業。是機緣巧合,讓我跟現在的合伙人和老板(威漢集團的主席兼首席執行官Viveca Chan)有機會合作,一次在書吧的聊天,促成了我們在幾個月之后創辦了威動營銷,成為中國第一家國際化的本土互動營銷公司。我們從頭半年運作只有6個人,到今天60人,服務過數十個中外客戶,略有成績。大家看到的,是公司今天算是有點江湖地位。大家看不到的,是過去5年來,我們付出過多少的辛酸與汗水、沮喪與焦慮。
我不想說太長的關于自己的故事,只想分享有關創業的幾個體會,讓年輕人可以借鑒。
資金壓力大 失敗風險高
我們幾個合伙人,都是真金白銀的從口袋里拿錢出來融資,從來不曾舉債,所以啟動資金根本也不多。我們必須要有第一個客戶,才能夠發工資,才能夠請人。當時我們花了數個月,第一個客戶“神州租車”才出現,然后就是“丹麥藍罐曲奇”、“京都念慈庵”、“瑪氏M&M's”和“思科”,有了好的開始,就要開始請人了。這樣,也就開始有了成本,和我認為更重要的--責任了。萬一生意不好呢?萬一客戶不滿呢?萬一客戶延遲付款呢?萬一客戶賴賬呢?難道我要把好的員工炒掉嗎?為了讓公司有足夠的現金流,我們就幾個人做了應該是20個人以上做的所有事,做客戶服務、做財務管理、做創意、做方案、做牛做馬做三陪什么都做。當每個月同事們都認為發工資是理所當然的時候,當每一年同事們都認為發獎金升職加工資開年會是自然不過的時候,做所謂老板的,就在追收款項保證開源節流。這是我的第一個勸告:創業的人最最首要的事情,就是要保證公司能夠生存。連活命都不能,如何成長?更遑論以后有什么大發展大愿景。創意者,要受得了這種壓力。好吧!就當你受得了,你知不知道一個初創企業,成功率低于1%?
失敗是常規 變化是必然
事業如人生,一定沒有一帆風順的。本來的風口,可能因為動作慢了就錯過了。本來的優勢,可能因為市場變化、競爭者跑得快,而蕩然無存。大部分人的初戀都是失敗的,但是重要的是找到最后的歸宿。在創業的過程中,一開始的想法和理念,可能都很容易被市場摧毀和淘汰。假如不能隨時變身,甚至比市場變得更快,當大浪打過來,沒有準備的就一定會翻船。創業者要知道,失敗真的是成功之母,沒有多次的挫折和磨練,是不會有教訓和經驗的。而且,也一定學懂一種特異功能:能預見變化,在變化來之前自己先掌握變化方向。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就有這種天生的嗅覺,他們不但好學,還會走到消費者中間放下身段虛心聆聽,不會自以為是。想創業的,就要有胸懷!
勤力!拼命!
創業者的最低要求,就是勤奮。你負的責任,是一家企業的存活,是所有同事的生計,是支持你的客戶對你的信任。人家都在休息睡覺的時候,你可能就在獨個兒挑燈夜戰。這是生命的付出,犧牲的是私人時間、生活的樂趣,甚至會是他人的白眼和嘲笑。不是開玩笑,這是用命來拼。沒有準備好的,絕不應該創業。大家看到的都是成功人士的風光,他們都分享自己如何堅持夢想,不怕失敗,卻不知道絕大部分的創業者,同樣堅持夢想,不怕失敗,還是輸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夠拼。不想拼的人,去打工好了。
差異化才是競爭力
好了,基本特質就是愿意面對壓力勇敢克服難關。這些都不是贏的條件,要贏就不要做其他人已經在做的事,要不然不是被抄襲就是斗不過人家的資金,終于都是輸。我不斷在各種場合重復的說,只有差異化才能夠脫穎而出。你在做的事,是不是在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呢?是怎樣定位的呢?為什么消費者會買單呢?跟競爭對手有什么分別呢?這些你想過嗎?聽過人說,最簡單的莫過于用新的方法解決老問題。為什么消費者要坐出租車?他們愿意用高一點的價格買方便和快捷。于是,就有了Uber和專車運營公司。它們就是用新的方法解決老的問題,為目標消費者創造價值。其他成功的例子還包括airbnb、微信、iPod。做了差異化才有真正的競爭力,否則就毫無創業的意義了。
企業文化從創業開始
我以前曾經3次創業,第一次做護膚品生意,遇上非典,失敗告終。但是真正失敗的原因,是我根本不懂自己在賣什么。我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讓女士變美。體會是,創業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消費者增值,消費者自然會回報你。第二次創業,做一個出版社的內容提供者,借著自己在出版界的資源,賺取出版社的生意,給到作者、美術設計低廉的勞工費用,從中獲利,自己除了聯系工作,差不多什么都不用做。失敗的原因,就是懶!第三次創業,是跟幾個朋友一起做社會化營銷公司,凡事親力親為,還是失敗。體會是,合伙人不但要出錢出力,還要不計較講義氣,一個人親力親為,其他人只會愛理不理或者善意批評,實在力不從心。這次的創業,我慶幸有一幫非常仗義的合伙人,他們都是行業里的大師,教會我很多;我的回饋,就是無私奉獻。更重要的就是秉承原有公司的文化,加上一些我過去經歷過而認為是對的管理理念:快樂、盡責、自由空間,讓這些文化植根,發揚光大。我不愿意看到我的同事活在辦公室政治、不快樂的氛圍。我不愿意有明顯的老板下屬階級觀念,大家不是要服務老板,是要服務消費者,為消費者創造快樂。這些作風,必須從創業伊始就感染其他人。
必勝的決心
創業者,一定要born to win。我老板Viveca跟我說過一句話"We play to win",對我而言刻骨銘心。足球比賽不是為了贏,為什么要踢?今天不贏,明天也要贏,重要的是想贏。想贏才會贏,這是硬道理。創業的人,戰戰兢兢的畏首畏尾,一定會輸。假如你認為你不一定會成功的,請你不要創業。
其實我心里還有很多東西想分享,畢竟我已經工作了27年,創業過4次,這次的創業暫時還算不過不失,能養活自己和家人。要不要創業,不需要考慮太多。最好的是,隨心而為,上天會有最好的安排。
談談創業的幾點心得體會
第一點就是執行力,創業有許多種類型,什么資源型,知識科技型,吃苦型等等……但你無論選擇了什么類型,執行力都是最重要的,簡單的說,就是想到就去做,無論多大困難,認準了就開始干起來,不要像一個笑話中說的:“晚上一群人多么雄心勃勃的談論一個個多好的項目,勾畫多么美好的未來,第二天早上依舊按時上班或上學。”空想都是虛的,真真正正的干起來才能有所發展;有人會說創業是個大事情,需要仔細考慮,再三推敲,做詳細的長期短期規劃,對此,我個人并不認同。
這也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點:再好的計劃也趕不上變化,在現在信息網絡高度發達的時代,任何商機都會稍縱即逝,就看誰能先把握住,當然我并不是說完全不需要計劃,只是以我們現在入門級的創業水平,再好的創業計劃實施的時候,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更何況不同的團隊在執行相同的計劃時所取得的成績可以是天差地別的,就如二流的項目在一流的團隊中可以做成一流的企業,但一流的項目由二流的團隊來執行,可能只能做到三流的企業。所以與其花大量時間在斟酌選擇計劃上,不如動手干起來,組織人手,完善團隊,通過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三點在于設計商業模式上,眾所周知,一個正確的商業模式,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好的商業模式,能給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利潤,但并不是只要理論上行的通的商業模式,操作起來就一定能成功,其中涉及到的很多關鍵點,不同的團隊掌握的渠道、解決方式都會有所不同,所以在創業之初,所掌握渠道資源,人力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最好選擇相對簡單的商業模式,特別是對于精力有限的在校學生。我個人從事的商業模式看似非常簡單,但即便如此,在執行的時候仍是困難重重,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
開始真正創業干起來了,所需要做到的就是吃苦了,這是我分享的第四點,不論什么行業,創業者的付出必定比普通從業者高許多.就拿工作時間上看,創業者是沒有下班時間的,每周工作時間都要高于100小時,特別是在起步的創業階段,像我做的這個項目,需要奔走于江寧城中仙林浦口,時常早上8點出門,晚上10點才能回來,回來還有工作要做,直到凌晨才能休息。還有就是創業者的狀態,必須永遠保持向前的沖勁,一旦領頭者有所休息,合作伙伴或員工自然沒有了精神上的動力,企業就會停滯不前,被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輕易超越。
第五點我想談談創業成功與失敗,其實真正創業過或者做過項目的朋友應該能體會到,成功不是某一天就突然達到的,同樣失敗也不是某一個重大失誤就萬劫不復。在做企業的過程中,每天每個階段都會有許多成功與失敗,有時候大家晚上坐在一起分享一個階段的勝利喜悅時,一個電話打來,某個環節出了問題或又遇到新的困難,這種上天入地的事時有發生,其實失敗、挫折并沒有什么,只要能在第一時間去冷靜面對、并解決,并不會對企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反而企業面對危機的處理能力會有明顯提高。
最后我想說的是,多多關注行業動態,能夠分析政策,是創業者,企業家的必修課,剛創業,不要抱著改變世界、改變行業的心態去做,初創企業規模小,意味著靈活好轉向,創業初期,活者才是最重要的,要去不斷完善企業,以適應環境。馮侖是以蹲著的心態形容民營企業家的,更何況是初創小企業。
創業心得體會范
創業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事業,一個具有創業愿望的大學生能否最終走上成功創業之路,與他是否相信自己可以在激烈的挑戰和競爭中勝出有著直接的關系。實踐創業是大學生通過發現和識別商業機會,組織各種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以創造價值的過程。實踐創業活動的主體是大學生,客體是商業機會和各種為達到目的而需要和可以得到的資源。
同時,大學生實踐創業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挫折和失敗,所以大學生是否自信、能否在挫折和失敗中重新振作,對于創業能否成功至關重要。大學生實踐創業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了解經營常識、把握經營方向、提高商業能力.
不少大學生創業把握不住方向,很容易走入誤區。其實,在就業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大學生應該首先樹立賺第一分錢,而不是一創業就必須挖到一桶金的觀念。大學生面向基層創業、就業是大有可為的,特別是在學校為我們提供優惠的政策的情況下,客觀上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好的土壤,大學生“在市場經濟的大潮里暢游一番”,可以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提高創業實踐能力。
提高商業能力。由于創業者是發現一個好的商業創意并將之轉變成現實的人,因此創業者必須具備一些特定能力,如捕捉機會的能力、領導及合作能力、整合資源能力等。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創業過程中能否正確、高效地整合各種資源對于創業能否成功是很關鍵的。而在對資源的整合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又是能否與合作者融洽合作。實踐創業中的大學生應把握方向、堅持原則,懂得選擇、學會放棄。在市場競爭中,要懂得如何進行放棄和選擇
體驗創業、學習創業與實踐創業,是大學生成功創業的三個連續階段。事實證明,大學生有益的創業活動,將會成為真正發揮自己的才華、展現創新思想和個性特點以及充分認識社會的一個大好機會。創業大學生所具有的品質、素質,完全可以勝任一般情況下的就業需求。創業和就業是孿生兄弟,能創業者一定可以順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