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財務管理具體名詞解釋(專用名詞)
公司財務管理具體名詞解釋有哪些?2023年公司財務管理有哪些專用名詞是需要了解清楚的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帶來公司財務管理具體名詞解釋,希望大家喜歡!
公司財務管理具體名詞解釋
1.財務泛指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企業財務是指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它體現著企業和各方面的經濟關系。
2.財務活動名詞解釋:是指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即籌集、運用和分配資金的活動。
3.財務關系名詞解釋:是指企業在組織資金運動過程中與有關各方所發生的經濟利益關系。
4.財務管理名詞解釋:是指基于企業再生產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而產生的,它是利用價值形式對企業再生產過程進行的管理,是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綜合性管理工作。
5.公司價值名詞解釋:是指公司全部資產的市場價值,即股票與負債市場價值之和。
6.代理問題名詞解釋:是指在執行契約之前或在執行契約過程中,代理人有意選擇違背契約的行為。
7.金融市場名詞解釋:是指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雙方通過金融工具進行交易的場所。
8.拍賣方式名詞解釋:是以拍賣方式組織的金融市場。這種方式所確定的買賣成交價格是通過公開競價形式形成的。
9.柜臺方式名詞解釋:又稱店頭交易,通過交易網絡組織的金融市場,其中證券交易所是最重要的交易中介。這種方式所確定的買賣成交價格不是通過競價方式實現的,而是由證券交易所根據市場行情和供求關系自行確定的。
10.金融市場利率名詞解釋:它是資金使用權的價格,即借貸資金的價格。
11. 純利率名詞解釋:又稱真實利率,是指通貨膨脹為零時,無風險證券的平均利率。通常把無通貨膨脹情況下的國庫券利率視為純利率。
12.違約風險名詞解釋:是指借款人無法按時支付利息或償還本金而給投資人帶來的風險。違約風險的大小與借款人信用等級的高低成反比。
13.變現力名詞解釋:是指某項資產迅速轉化為現金的可能性。
14.到期風險名詞解釋:是指因到期期間長短不同而形成的利率變化的風險。
15.再投資風險名詞解釋:是指由于利率下降,使購買短期債券的投資者于債券到期時,找不到獲利較高的投資機會而發生的風險。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于資產的購置(投資),資本的融通(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簡單的說,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
基本理論
資本結構理論是研究公司籌資方式及結構與公司市場價值關系的理論。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結論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場上,企業價值與資本結構和股利政策無關——MM理論。米勒因MM理論獲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莫迪利尼亞1985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是關于最佳投資組合的理論。1952年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該理論,他的研究結論是:只要不同資產之間的收益變化不完全正相關,就可以通過資產組合方式來降低投資風險,馬科維茨為此獲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研究風險與收益關系的理論。夏普等人的研究結論是:單項資產的風險收益率取決于無風險收益率,市場組合的風險收益率和該風險資產的風險。夏普因此獲得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紀念獎。
期權定價理論是有關期權(股票期權,外匯期權,股票指數期權,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優先股,認股權證等)的價值或理論價格確定的理論。1973年斯科爾斯提出了期權定價模型,又稱B—S模型。90年代以來期權交易已成為世界金融領域的主旋律。斯科爾斯和莫頓因此獲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有效市場假說是研究資本市場上證券價格對信息反映程度的理論。若資本市場在證券價格中充分反映了全部相關信息,則稱資本市場為有效率的。在這種市場上,證券交易不可能取得經濟利益。理論主要貢獻者是法瑪。
代理理論是研究不同籌資方式和不同資本結構下代理成本的高低,以及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價值。理論主要貢獻者有詹森和麥科林。信息不對稱理論(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公司內外部人員對公司實際經營狀況了解的程度不同,即在公司有關人員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這種信息不對稱會造成對公司價值的不同判斷。
財務規劃
財務規劃幫助公司設立指導方針來制定運營和財務計劃。將公司的關鍵目標合理化并兼顧到資本投資。公司目標轉化成有形的財務指標。投資決策和目標產生整合的財務報表,把財務目標和財務指標聯系起來。然后整個組織圍繞這些目標和指標運營。
財務規劃包含3項活動:1.設立目標;2.設立有形指標;3.衡量并調整目標和指標。在財務規劃流程中,關鍵是要建立整合的財務報表及其與運營規劃的鏈接。關鍵的財務規劃與預測產生一致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并最終形成財務指標。
財務規劃與預測的典型工作流程通常從建立財務目標開始,財務目標通常與近期和長期目標(3~5年)相關,且常常與有形的硬指標相聯系。然后使用整合的財務報表對財務目標建立模型??煽紤]把收入、盈利能力和現金流作為關鍵的財務和非財務指標。建立好模型后,高層管理者經常會同董事會對其進行審查。審批后,財務報表以一組財務指標的形式發布到整個組織。
組織的其余人員使用財務指標創建來年的戰術運營規劃。規劃通?;隍寗右蛩?,且與銷售量、產品組合等關鍵業務因素相連。審查并通過規劃后,將其重新綁定到整合的財務報表中,確保規劃能達成公司目標。通過一系列的反復,公司資源和規劃需要經常更新以達成財務目標。整個流程中,要不斷地把運營規劃轉換成一組財務數據。
財務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兩大類:
1、定性預測法:是通過對各種情況和定性資料的分析判斷來確定未來經濟活動的發展,并得出定量的估計值的方法,包括個人判斷法、集合意見法,以及市場調查法等;
2、定量預測法:是運用數學方法,通過預測模型進行計算來得到預測結果的方法,包括平均法、時間序列法,以及因果分析法等。
財務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于投資,籌資和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