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財務管理是每個公司都比較頭疼的問題,通過以下文章給大家介紹一下,做好財務管理主要包括一下五點,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中樞。
財務管理是組織資金運動,處理同有關方面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它是一種價值管理,滲透和貫穿于企業一切經濟活動之中。企業的資金籌集、使用和分配,一切涉及資金的業務活動都屬于財務管理的范圍。
企業的生產、經營、進、銷、調、存每一環節都離不開財務的反映和調控,企業的經濟核算、財務監督,更是企業經濟活動的有效制約和檢查。
財務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動的共同基礎,它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一種客觀要求。
2.企業的管理從注重生產的管理轉到財務管理,是社會的進步。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財會工作在企業管理中越來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須堅持一手抓生產發展,一手抓財務管理,既要向生產要效益,又要向管理要效益,管理也是生產力。財務管理與經濟效益有著密切的聯系。
企業的中心目標就是圍繞著如何以較小的消耗取得盡量大的經濟效益,加強財務管理能夠促進企業節約挖潛、控制費用、降低消耗;通過資金的籌集調度,合力運用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防止資金的浪費;通過對存活的管理可以優化庫存結構,減少存貨積壓,做到經濟庫存;通過價格的拉動,可以增加企業的收入;通過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可以促使企業合理有效地使用國有資產,并且做到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因此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龍頭作用,就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經濟效益。
3.財務管理是實現企業和外部交往的橋梁。
通過會計核算,對原始數據進行收集、傳遞、分類、登記、歸納、總結、儲存、將其處理成有用的經濟管理信息;然后開展財務分析,對企業財務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和分析,并對未來財務活動及其結果作出預計和測試。通過這一系列財務管理環節,使企業能夠向外界提供準確、真實的信息,從而有助于國家宏觀調控,使投資人進行合理投資,銀行做出信貸決策以及稅務機關依法征稅。
4.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財務管理以資金管理為中心,這是觀念上的根本轉變。
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的營運效益是財務管理的首要任務。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企業資金運動的特點是循環往復地流動,資金的生命在于“活”,資金活,生產經營就活,一“活”帶百“活”,如果資金不流動,就會“沉淀”或“流失”,得不到補償增值。只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才能確保企業的經濟效益,正因為如此,資金管理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中心是一種客觀必然。
5.強化財務管理可以找出企業問題的根源,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財務部門通過對財務指標的經常性的計算、預測、整理、分析、肯定成績、揭露問題、尋找原因,提出改進措施,促使企業不斷提高經濟效益。
【拓展閱讀】
昨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正式對外發布“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提出,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10萬元(含1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近幾年,因為經濟形勢影響,中國部分小微企業面臨經營成本上升、稅負過重問題。
中國民生銀行昨日發布的《小微金融發展報告2014》也顯示,僅43.1%的參訪企業表示享受到了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2013年,國內超過六成的小微企業支出有所增加,其中用工成本上升已經成小微企業經營中最困難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近幾年國家已經出臺了多項稅收優惠政策。包括: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給予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在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基礎上,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在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的基礎上,降低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自6%和4%統一降至3%);統一并提高了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征點(提高至2萬元)等。
今年4月2日,國務院總理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再一次研究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
目前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是財政部、稅務總局于2011年年底制定的。按照此前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6萬元(含)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這一期限僅為3年。
而此次出臺的優惠政策,將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業范圍由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6萬元(含6萬元)擴大到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10萬元(含10萬元)。
中國企業財稅管理研究院院長謝學燾昨日告訴早報記者,因為中國小微企業數量龐大,此次政策優惠力度還是很大的。經過多輪調整,目前很多小微企業都是代征,本身的稅額并不高。
國家工商總局日前發布的《全國小微企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小微企業1169.87萬戶,占各類企業總數的7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