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漿是以植物纖維為原料,經不同加工方式加工制成的纖維狀物質,其依照原料來源、加工方式、加工程度等可以分為很多細分品種,并可廣泛應用于造紙、人造纖維、塑料、化工等領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紙漿行業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紙漿行業分析攻略,有這一篇就夠了
我國是全球造紙行業最重要的成長型市場,2017年我國紙及紙板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均占居全球第一,約占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紙漿作為造紙工業中重要原材料,行業市場化程度高,市場主體多樣,價格波動頻繁,企業避險需求強烈。此時推出紙漿期貨既是我國漿紙行業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期貨市場服務漿紙企業、規避價格風險的有力舉措,在服務行業價格風險管理、提升我國紙漿行業定價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
紙漿行業概述
1.紙漿產品概述
紙漿是以植物纖維為原料,經不同加工方式加工制成的纖維狀物質,其依照原料來源、加工方式、加工程度等可以分為很多細分品種,并可廣泛應用于造紙、人造纖維、塑料、化工等領域。
紙漿依照原料來源主要分為木漿,廢紙漿和非木漿。木漿中分為兩大類,分別是針葉漿(包括馬尾松,落葉松,紅松,云杉等樹種的木漿)和闊葉漿(包括樺木、楊木、椴木、桉木、楓木等樹種的木漿),一般針葉漿具有比闊葉漿更強的韌度與可拉伸性,因此在木漿的使用中通常會摻入一定比例的針葉漿以增強紙張韌性;廢紙漿是廢紙在回收后經過分類篩選,溫水浸漲,被重新打成紙漿以期再次利用的紙漿;非木漿中則主要有三類:禾科纖維原料漿(如稻草、麥草、蘆葦、竹、甘蔗渣等),韌皮纖維原料漿(如大麻、紅麻、亞麻、桑皮、棉桿皮等)和種毛纖維原料漿(如棉纖維等)。
紙漿按照加工工藝分為機械制漿,化學制漿,半化學制漿。機械制漿是指單純利用機械磨解作用,將纖維原料(主要是木材)制成紙漿的方法,其產品統稱為機械漿;化學制漿是指用化學藥劑對原料進行處理而制造紙漿的方法,其產品統稱為化學漿;半化學制漿(又稱化學機械制漿)。
2.世界紙漿行業概況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紙漿產量達1.81億噸,比2014年略減0.23%。從產地分布上來看,北美、歐洲、亞洲依然是紙漿產量最大的三個區域,產量分別為6550.4萬噸(占全球產量36.2%)、4558.8萬噸(占全球產量25.2%)和3971.6萬噸(占全球產量21.9%)。拉美地區增長快速,2015年紙漿產量2537.6萬噸,同比增長2.74%,占全球產量的14%,成為第四大紙漿生產區域。
從國家角度來看,2015年紙漿產量最大的前五位國家分別為美國(4840.5萬噸)、巴西(1722.6萬噸)、加拿大(1700萬噸)、中國(1683.3萬噸)和瑞典(1108.7萬噸),這五個國家占全球紙漿總產量比例高達61.2%。
從產品類別來看,產量最大的紙漿為化學木漿,產量達1.34億噸,占總產量的74.31%,其次分別為機械木漿(2534.2萬噸,14.01%),化機漿(899.5萬噸,4.97%)和其他纖維漿(1214.5萬噸,6.71%)。
世界五大紙漿產國占比達61.2%
2015年,世界紙漿貿易量達5382.3萬噸。拉美地區是最大的紙漿凈出口地區,凈出口量1499.8萬噸,同比持平;而亞洲是最大的紙漿凈進口地區,凈進口量2192萬噸,同比下降0.51%。
從國家來看,巴西(1061.5萬噸,同比持平,占世界紙漿出口量的19.72%)、加拿大(939.6萬噸,同比增長3.76%,占比17.45%)、美國(701.8萬噸,同比增長-1.51%,占比13.04%)、智利(467萬噸,同比持平,占比8.68%)和印度尼西亞(352.4萬噸,同比持平,占比6.55%)是世界紙漿出口前五大國家,上述五國占世界紙漿出口總量的比重合計為65.43%;中國(1650.7萬噸,同比持平,占世界紙漿進口量的31.21%)、美國(523.3萬噸,同比增長-7%,占比9.89%)、德國(447萬噸,同比增長2.3%,占比8.45%)、意大利(349萬噸,同比增長2.7%,占比6.6%)和韓國(227.6萬噸,同比持平,占比4.3%)是世界紙漿進口前五大國家,上述五國占世界紙漿進口總量的比重合計為60.45%。
2
國內紙漿行業現狀
國內紙漿產量不能滿足消費需求。中國造紙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紙漿總產量7925萬噸,同比微降0.74%。其中,木漿總產量為1005萬噸,較上年增長4.03%;廢紙漿總產量為6329萬噸,較上年微降0.14%;非木漿總產量591萬噸,較上年大幅減少13.09%。進口木漿總量為1881萬噸,進口依賴度達65.1%,進口依賴度較高。
2016年,我國紙漿消耗總量9797萬噸,較上年增長0.68%。其中,木漿2877萬噸,較上年增長6.04%;廢紙漿6329萬噸,較上年微減0.14%;非木漿591萬噸,較上年大幅減少13.09%。而從紙漿來源上,木漿消耗中1005萬噸為國產,占比34.93%,1881萬噸為進口(已扣除溶解漿進口量),占比65.07%;廢紙漿中,國產廢紙制漿4021萬噸,占比63.53%,進口廢紙原料制漿2308萬噸,占比36.47%。
中國長期以來以非木纖維作為主要紙漿原料,這也是制約我國紙漿業規模、產品質量和精法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在2004年的《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中就提出了未來十年要將木漿消耗比重提高到15%的目標,在《造紙業“十二五”規劃》中,則將2015年木漿消耗比重目標提高至24.3%,廢紙漿、非木漿相應為64.0%、11.7%,該目標目前已超額實現。
從產能變化上來看,我國在關停、淘汰落后產能的基礎上,保持了年均6.69%的木漿產能增長率,并長期維持95%左右的高開工率,即便如此,依然未能改變國產木漿供不應求的局面。2016年木漿總體消耗(國產+進口)比重已高于規劃目標(29.37%),但在國產紙漿中,木漿比重僅為12.58%,整體水平較低。
國內木漿產能的不足直接導致了嚴重的進口依賴。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漿進口國。中國造紙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進口木漿1881萬噸,較上年增長7.06%,占當年消耗木漿總量的64.7%。2009年以來,我國木漿進口保持了10.42%的年均增長率,遠高于同期國產木漿增速(年均增長率6.8%)或其他紙漿產品進口的增速,成為紙漿進口中最重要的品類。
1.下游造紙需求
紙漿作為最重要的造紙原料,下游造紙業的發展情況直接決定了紙漿行業的需求。根據紙種的不同用途,其所需的原料與構成也不同,生活用紙、文化紙采用木漿作為主要原料,而包裝紙則主要采用廢紙漿作為原材料,具體原料比例見下表:
受行業政策以及下游需求變化影響,2016年我國各主要紙種產量增減不一。在近年來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后產能背景下,大量中小紙廠落后產能被關停,大型造紙企業則穩步擴大產能,提高產量。受下游需求行業增速差異影響,不同紙種產量變化迥異:生活用紙、白卡紙、箱板紙、白板紙產量上升,而雙膠紙、雙銅紙、瓦楞紙產量小幅下降。
巨大的造紙產量背后是同樣巨大的原料缺口。2016年中國紙及紙板生產量12319.2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紙及紙板生產國,占世界總生產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在巨大的生產量背后,是對原料的巨大需求。以雙膠紙、雙銅紙、生活用紙、白卡紙這四種以木漿為主要原料的紙種為例,其2016年產量分別為803.7萬噸、458.3萬噸、927.9萬噸、690萬噸,結合前述原料構成,可計算出2016年這四種主要紙種所需木漿量達2563.7萬噸,遠遠超過2016年國內1005萬噸的木漿生產量,如此龐大的原料缺口,直接導致木漿進口依賴度居高不下。
2.紙漿行業政策
國務院2016年12月發布的《發展權:中國的理念、實踐與貢獻》白皮書中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森林面積2.08億公頃,占世界森林總面積的4%,位居世界第五位。我國森林資源分布較為集中,主要集中在東北、東南和西南地區。其中東北地區以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為主,東南地區以松杉林、常綠闊葉林和經濟林為主,西南地區以亞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為主。
我國森林覆蓋率較低,僅為22.2%,低于31%的世界平均水平。而人均森林面積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6%,只有0.15公頃,在全世界233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46位。我國森林生產力低,森林每公頃蓄積量僅有平均水平的69%,人工林每公頃蓄積量僅為52.76立方米,同時枯損量巨大,達每年1.18億立方米。目前我國可采林地面積僅占13%,可采蓄積僅占23%。因這種資源稟賦造成的木材資源相對缺乏,使得木漿行業發展從根源上受到限制。對比世界上的大型紙漿企業所依托國家的資源稟賦,我國無論從整體森林覆蓋率上,還是人均森林面積上,都遠低于芬蘭、俄羅斯、巴西、瑞典、印尼、加拿大、智利這些世界上主要紙漿生產國,國內木漿行業發展具有明顯資源天花板。
在森林資源相對缺乏的情況下,我國近幾年不斷加強林業建設和林業資源的開發管理。國家“十三五”規劃中規定可采伐人工林與天然林限額共計25,403.6萬立方米,較十二五規劃的27,105.4下降6.28%。
國家“十三五”計劃出臺后,各地林業部門也相繼推出了林業開發管理工作細則。這些細則中,對于林業資源開發的規定存在大量共通點,主要體現在:1.規定采伐林木積蓄的最大限量;2.天然林保護全覆蓋,全面禁止商業性采伐;3.建立嚴格的補償林制度,“伐多少,種多少”。這些規定對紙漿企業的原料供應直接產生了影響。
為了解決上游原料問題,我國在2004年就制定了“林紙一體化”的發展規劃,推動造紙企業向上游產業延伸,將制漿、造紙、造林、營林、采伐與銷售結合起來,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鏈。除了對各個主要林業資源產區的布局外,配合國家扶持、融資便利等措施,陸續關停小企業,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除了少數在南方布局的企業以外,基本上國內的漿紙企業的林漿紙一體化項目都形同虛設,政策實際上進展緩慢。其原因主要為:
對造紙企業而言,林漿紙一體化道路,林地的購置和管理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程,因林木培育周期較長,造紙企業高負債率經營特征難以承受短期難以獲得回報的資金支出
林權體制阻力是企業無法避免的問題,企業在林地經營上遇到的采伐限額約束、培育體制落后、林紙管理不統一等政策問題是造紙企業發展林紙一體化過程中最主要的政策阻力
行業環保要求不斷淘汰落后紙漿產能。在紙漿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多種污染物:備料過程中會產生廢氣及固體廢料;蒸煮過程中會產生毒性廢液;提取、篩選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水;研磨過程中會產生廢熱;整個制漿過程中由于大量機械的運轉會產生噪音污染等等。具體到不同制漿工藝,產生的廢物排放也會有所不同。
國家相關環保政策實施也給紙漿企業的發展提高了門檻。目前國內的木漿制造工藝主要為化學法和化學機械法,隨之而來的污染物排放對企業的技術水平提出了很高的環保要求,直接增加企業生產成本。補償林政策(即砍伐多少種多少)從上游木片原材料限制國產木漿產能擴張,紙漿企業規模擴大難上加難。
3. 中國木漿對外依賴度
全球紙漿市場在過去幾年中增長較為緩慢,但全球化學商品漿的增長速度卻明顯加快,中國造紙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化學商品漿消耗中中國市場消耗占比超30%,消耗量同比增長2.4%,全球化學商品漿增量需求中有50%來自中國市場,中國對進口木漿依賴可見一斑。
我國進口紙漿來源國較為集中。2015年我國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紙漿,前十大進口國合計占比在93%以上。其中加拿大為最大進口國,占比23%,并維持高速增長態勢。巴西、印尼也同樣增速明顯,抵消了美國、芬蘭等國的進口量下降,整體進口維持上漲。
依賴進口存在政治風險(出口國政治穩定性等)、貿易風險(貿易開放程度、匯率波動等)和運輸風險(運輸距離、運輸方式)等諸多風險。雖然我國紙漿進口風險整體平穩,波動較小,但我國進口依賴性的增強,仍然對紙漿產業發展構成了潛在的阻礙。這些潛在的不確定性對于國內紙漿行業的影響會通過量和價兩種機制擴散傳導,影響行業穩定發展。
3
木漿供需關系
1. 匯率與庫存因素
2016年年末木漿價格上漲主要由人民幣匯率變化和相對低位的庫存雙因素驅動。2016年前三季度,木漿價格基本維持穩定,并未出現大幅波動。2016年9月份之后,由于美國總統換屆選舉、經濟復蘇等原因,人民幣開始進入新一輪貶值周期。在匯率變化驅動下,國內紙漿價格背離國際紙漿價格走勢,出現大幅上漲。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間,闊葉漿外商平均價由485.00美元/噸上漲至514美元/噸,上漲5.98%,而闊葉漿上海內盤價則由3,800.00元/噸上漲至4957元/噸,同比、漲幅高達30.92%。
綜合來看,2016年全年闊葉漿外商均價535.43美元/噸,同比降15.60%,闊葉漿國內均價4076.90元/噸,同比下降10.9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2016年全年平均為6.6470,同比提高5.76%??紤]人民幣貶值因素后國內外紙漿價格波動幅度幾乎一致。
低庫存同樣推動了本輪價格上漲。2016年末,青島港木漿庫存一度低于40萬噸,保定庫木漿庫存更是在3萬噸左右徘徊,均處于2014年以來相對低位。低庫存水平加劇市場供給緊張,造成造紙企業采購恐慌,進一步推動價格上漲。
2016年12月木漿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價格上升而庫存下降趨勢,反映出市場對于漲價的恐慌情緒,采購積極。但進入2017年后,庫存量反彈,并在3月份達到價格、庫存雙高點。2017年3月末庫存與價格二者均處于相對高位,但都已出現回落態勢。從歷史數據來看,木漿市場價格處于相對高位,庫存處于相對低位,出運量較高時,存在價格下降的拐點可能;反之,當價格相對低位,庫存相對高位,出運量較低時,存在價格上升的拐點可能。
隨著世界紙漿市場新產能的不斷投產,未來紙漿價格走勢將更加穩定。2016年,巴西KlabinSA集團的Puma漿廠的150萬噸紙漿生產線、中工國際投資的白俄羅斯Svetlogorsk的40萬噸紙漿項目、金光集團屬下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的200萬噸紙漿廠等項目均已達投產或單機測試。2016年-2019年間,全球新增木漿、溶解漿產能超過600萬噸。新增產能的投產不僅會增加近期紙漿產量,影響近期紙漿價格走勢,還將增加紙漿長期產能,改變長期中紙漿供需情況,對紙漿長期價格走勢產生深遠影響。
2. 價格波動
廢紙漿是國內用量最大的造紙原料。2016年,我國廢紙漿消耗量達6329萬噸,占全部紙漿消耗的65%。廢紙漿由廢紙在回收篩選后經溫水浸漲、打碎研磨等過程重新制成,因此其所含纖維被二次破壞,在造紙性能上劣于原生漿,同時其性質受廢紙來源等因素影響明顯。廢紙漿一般用于新聞紙等用途。
國內廢紙與進口廢紙在質量上存在一定差異,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都有著較為完善的廢紙回收分類體系,其回收的廢紙經處理后質量較高,規?;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相比之下國內廢紙的回收分類較為落后,回收體系散亂,廢紙整體質量低。因此,國內廢紙與進口廢紙存在一定價格差,一般在100-150元/噸。
2016年年末,國內廢紙價格迎來暴漲,部分地區廢紙價格甚至翻倍。而進口廢紙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美廢、歐廢、日廢漲幅均在100美元/噸左右,達到近年來高點。這次漲價的主要原因有:有計劃地淘汰造紙行業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使得供應市場逐漸緊張;為配合G20峰會,保障“會議藍”,華東、華北等地7省市造紙廠、紙箱廠停產限產20天左右,限產30-50%;環保督查采取“高壓”態勢,多地取締或關停造紙、包裝、印刷等污染嚴重的“十小”企業,大紙廠則被限產;煤炭、運輸等價格上漲,成本轉嫁到廢紙價格當中。加之各地頻發的廢紙庫火災等事故,漲價情緒的反復推動了本次價格的暴漲。
廢紙價格暴跌,迅速回落。究其原因,各主要紙廠在前期高價時期囤積的廢紙相對飽和,同時出現了對高價廢紙的抵觸情緒,各地廢紙交易觀望情緒濃重,高價廢紙無人問津,遂遭遇價格斷崖式下降。進入4月后,廢紙價格企穩并出現回升跡象,中小紙廠需求積極提升,大型紙廠需求平穩,采購價格穩中有升。
根據往年數據顯示,進入5月份后廢紙價格較為平穩,波動較小。在本輪價格暴跌反彈后,廢紙進入高位震蕩區間,隨著國家在外廢進口政策上的轉變,進口廢紙通路暫時受阻,國廢需求激增推高國廢價格。從監管層對外廢進口態度來看,未來廢紙價格仍將維持當前上升趨勢。
4
產業集中度與技術趨勢
1. 產業集中度
我國紙漿行業產地較為集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紙漿(木漿與非木漿)年產量前十的省份分別為山東、河南、海南、廣西、廣東、湖南、河北、福建、江西以及江蘇,這十個省份的總產量占到全國紙漿總產量90%以上。其中山東省紙漿產量567.4萬噸,占全國紙漿總產量的34.4%。
從行業集中度來看,受落后產能淘汰影響,紙漿行業CR4在2010年后逐步提高,2012年后行業集中度穩定在44%。從企業角度來看,木漿行業產能同樣集中在幾家大型紙漿企業,行業集中度凸顯,龍頭企業產能優勢明顯。
在工信部編制發布的《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明確提出了造紙業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全面推行綠色制造的具體任務,指出行業未來要向“節能、環保、綠色”方向發展,加強纖維原料高效利用技術等方向發展。對環保的著力強調,給紙漿行業發展空間設置了新的難點。
政策新規對產能擴建的準入門檻提出了新的要求,規定擴建規模要達到:化學木漿年產30萬噸,化學機械木漿年產10萬噸,化學竹漿年產10萬噸,非木漿年產5萬噸。而新增產能一般要經歷出具可研報告、通過環評、建設期、產能爬坡等階段,至少需要3年時間。按照目前的企業產能情況來看,除龍頭企業外,很難承擔這樣的產能建設所帶來的高額成本。
2016年11月環保部發布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在控制新建產能之外又對紙漿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該制度適用范圍覆蓋了紙漿企業的排污種類,因此對紙漿企業的生產產生直接影響。截至目前,已有四川、安徽、福建、山東、河南、重慶等省市陸續開展了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未來一段時間,排污許可證制度將在全國范圍內充分鋪開。環保部預計將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包括造紙行業在內的十個涉水行業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未來將形成以許可證為核心的一體式環保監管格局。
2. 《排放污染物許可證》制度
概述:排污許可證制度,指任何單位欲向環境中排放污染物,應向有關機關(一般是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所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性質、數量、排放地點和排放方式等,經審查同意,發給許可證后方可排放。適用范圍:直接或間接向環境排放水、氣污染物的排污者;在工業生產中因使用固定設備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產生工業固體廢物或者危險廢物的。
基本原則:持證排污并按證排污;總量控制原則。許可證種類:《排污許可證》——有效期不超過五年;《臨時排污許可證》——有效期不超過一年。其他:年度審核制度、依法吊銷撤銷制度。
以排污許可證制度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給紙漿行業提出了新的挑戰。表明行業未來將維持環保的高強度,而隨之帶來的固定設備投資,生產成本增加等生產經營性難題,是擺在每一家紙漿企業面前的切實難題。面臨這樣的發展壓力,大型紙漿企業的應對措施顯然要比中小型企業更加充分,更為得心應手,如排污許可證的核發將以企業的污染防治設施等條件為基礎、擇優有序發放,這就利用制度規范形成了以生產規模為導向的、有利于大型紙漿企業發展的行業發展方向。因此政策加碼將成為紙漿行業下一次集聚的主要推手之一。
3. 技術趨勢
傳統紙漿企業一般采取化學法或化學機械法作為主要制漿工藝方式,廢水排放量大且含有大量的懸浮物、BOD、COD、色度(黑液)、酸堿物質、毒性物質等,嚴重污染環境。根據環保部披露的數據,中國造紙行業年污水排放占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的18.4%,達標排放廢水僅占造紙行業排水量的53.8%;而COD排放量占全國COD排放總量的30%。污染嚴重的傳統制漿工藝已經不能適應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
目前有兩種新興制漿工藝可以作為傳統工藝的替代者,一是生物制漿法,二是超聲波制漿法。
生物制漿法,是先用特殊菌種(白腐菌、褐腐菌、軟腐菌)定向分解木素解構,再輔以機械方法或化學方法進一步解離余下的纖維素的一種制漿方法。在此方法中,由于生物作用的存在,其他只是輔助,因此可以大大減少化學品的用量以及隨之而來的廢液等排放,甚至實現“零排放,無污染”的目標,是一種較為環保、清潔的制漿方法。
超聲波制漿法是一種基于超聲波的空化、機械及熱效應,在水相環境中,作用于纖維原料,并輔之以超聲介質增強超聲效應,完成紙漿的制備的新型紙漿制造工藝。在此方法中,完全依靠超聲波產生的物理作用制漿,因此不需要添加氯化物、燒堿等化學品,極大地減少了污染排放。同時由于超聲波的可控性,可以根據需要生產多種漂白度的紙漿,實現“一機多品”。
上述兩種方法通過對生物技術和物理作用的引用,共同著眼于減少制漿過程中化學品的添加使用,從而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綠色環保制漿。除此之外,這兩種方法還可以使用非木漿作為原料,而產出的紙漿可以達到甚至超過木漿的質量水平,如果這兩種制漿方法得以廣泛應用,將極大擴充紙漿原料來源,解決我國紙漿嚴重的進口依賴。
目前這兩種方法并未實現產業化應用。生物制漿法中采用的生物菌種易被雜菌感染失效、超聲波制漿法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購置固定設備、產業化水平滯后等。這些問題,使得短時間內制漿工藝不會出現大的變革,但這種技術創新仍值得高度關注。下一波紙漿行業的發展將是以新制漿技術為核心的行業內集聚,順應政策風向、增強技術創新、解決進口依賴,由新技術帶來的核心優勢將極大的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行業內再次集聚發展,鞏固企業龍頭地位。
紙漿行業分析
我國森林覆蓋率較低,僅為22.2%,低于31%的世界平均水平。無論從整體森林覆蓋率上,還是人均森林面積上,都遠低于芬蘭、俄羅斯、巴西、瑞典、印尼、加拿大、智利這些世界上主要紙漿生產國,國內木漿行業發展具有明顯資源天花板。
制漿過程中主要污染物:目前國內的木漿制造工藝主要為化學法和化學機械法。
廢紙漿由廢紙在回收篩選后經溫水浸漲、打碎研磨等過程重新制成,因此其所含纖維被二次破壞,在造紙性能上劣于原生漿,同時其性質受廢紙來源等因素影響明顯。廢紙漿一般用于新聞紙等用途。
國內廢紙與進口廢紙在質量上存在一定差異,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都有著較為完善的廢紙回收分類體系,其回收的廢紙經處理后質量較高,規模化回收,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相比之下國內廢紙的回收分類較為落后,回收體系散亂,廢紙整體質量低。因此,國內廢紙與進口廢紙存在一定價格差,一般在100-150元/噸。
2016年年末,國內廢紙價格迎來暴漲,部分地區廢紙價格甚至翻倍。而進口廢紙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美廢、歐廢、日廢漲幅均在100美元/噸左右,達到近年來高點。這次漲價的主要原因有:有計劃地淘汰造紙行業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使得供應市場逐漸緊張;為配合G20峰會,保障“會議藍”,華東、華北等地7省市造紙廠、紙箱廠停產限產20天左右,限產30-50%;環保督查采取“高壓”態勢,多地取締或關停造紙、包裝、印刷等污染嚴重的“十小”企業,大紙廠則被限產;煤炭、運輸等價格上漲,成本轉嫁到廢紙價格當中。加之各地頻發的廢紙庫火災等事故,漲價情緒的反復推動了本次價格的暴漲。
工信部編制發布的《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政策新規對產能擴建的準入門檻提出了新的要求,規定擴建規模要達到:化學木漿年產30萬噸,化學機械木漿年產10萬噸,化學竹漿年產10萬噸,非木漿年產5萬噸。
目前有兩種新興制漿工藝可以作為傳統工藝的替代者,一是生物制漿法,二是超聲波制漿法。
生物制漿法,是先用特殊菌種(白腐菌、褐腐菌、軟腐菌)定向分解木素解構,再輔以機械方法或化學方法進一步解離余下的纖維素的一種制漿方法。在此方法中,由于生物作用的存在,其他只是輔助,因此可以大大減少化學品的用量以及隨之而來的廢液等排放,甚至實現“零排放,無污染”的目標,是一種較為環保、清潔的制漿方法。
超聲波制漿法是一種基于超聲波的空化、機械及熱效應,在水相環境中,作用于纖維原料,并輔之以超聲介質增強超聲效應,完成紙漿的制備的新型紙漿制造工藝。在此方法中,完全依靠超聲波產生的物理作用制漿,因此不需要添加氯化物、燒堿等化學品,極大地減少了污染排放。同時由于超聲波的可控性,可以根據需要生產多種漂白度的紙漿,實現“一機多品”。
造紙行業研究及紙漿行情分析
任何分析都沒辦法脫離國際國內經濟大環境,造紙行業屬于輕工制造業,內需與外貿并重,內需體量遠大于外貿。與造紙行業及紙漿行情緊密相關的兩個主要的因素就是中美貿易糾紛和人民幣匯率變動情況。
美國政府在加征500億中國進口商品25%關稅后,于7月10日又宣布了2000億商品的10%的關稅清單,其中包括紙制品、紙漿、紙及紙板。這對造紙行業而言是一個遠期的影響因素,雖然美國政府這一升級的貿易糾紛舉動不一定最終付諸行動,但是確實會對遠期的價格預期產生一定的影響,推動制成品和原料的遠期價格的上漲。
美國政府加征2000億中國進口商品關稅得以成功實行的可能性較小,主要在于國內商會及民眾對中美貿易糾紛的抵制愈發強烈,上周五參議院高票通過非強制性的有關限制特朗普關稅政策權力的提案,這一方面是美國民眾及商會的訴求,另外一方面中期選舉將至,美國兩黨關于國會多數席位的競爭日益白熱化,中期選舉于今年11月份舉行,而2000億的關稅政策落地是在今年8月30日,因此美國針對包括紙制品及紙漿在內的2000億商品的關稅加征政策取消的可能性比較大,中期選舉前與中國貿易關系的緩和是大勢所趨。所以這個影響因素有可能是空頭支票。
另外一個影響因素也和中美貿易糾紛有關,隨著中美互征500億商品25%的關稅,兩國出口和進口都受到了影響,人民幣匯率短短幾周之內由6.26貶值到6.7。近7個點的人民幣貶值幅度,用以對沖出口被抑制的影響。匯率貶值也間接帶動紙漿及紙制品的價格的上升,但是由于紙及紙制品的需求端大部分在國內,但是紙漿及木漿的有相當一部分份額需要進口,所以原料價格會相應上漲,推動制成品價格上漲,這部分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還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動在于中國今年開始嚴禁海外廢棄物的進口,也包括廢棄紙等紙廢品相關的進口,這部分價格低廉的原料的供給被清理,在紙漿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紙漿價格的上漲也在情理之中。統計數據表明,2018年1~5月中國紙廢品相關的進口數量及金額均同比下降50%。這一因素也推動紙漿及紙制品價格的上漲。
中國環保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帶動了造紙行業的產業整合,小的廠商逐漸被市場淘汰,多出來的市場份額也逐漸被大的廠商吸收。這是行業在嚴格環保要求下整合的趨勢,對紙漿的價格也有一定的助漲影響。
還有就是周期性的因素,即將進入包裝紙需求的旺季,會帶動紙漿及紙制品價格的上漲。
技術進步也是需要考慮的一方面,紙漿生產的工藝改進和技術進步也是會很大影響供給端?,F在大型造紙企業都在探索林漿紙一體化全產業鏈的道路,這個發展方向也會影響紙漿的價格。紙漿的價格在技術沒有革新之前應該還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紙漿價格可能受到以上各種因素的影響,當然也會受到美聯儲加息緊縮經濟周期的影響,我國6月份的M2增長只有8%。偏緊的貨幣政策及市場現金流緊缺情況會隨著美聯儲加息持續下去,這樣大的經濟周期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當然也需要考慮國家針對造紙工業的產業政策及財政政策。以上均是影響紙漿價格的因素,需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其影響。
紙漿行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