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來有“民以食為天”的傳統,餐飲業作為我國第三產業中的一個支柱產業,一直在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飲食行業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餐飲行業的現狀分析
商界有句很流行的名言,叫做“不滿意就是商機。”用到餐飲業中,意思就是你分別到10家餐廳去用餐,如果只有1家令你不滿意,你就不要再做餐廳這一行了,因為這個行業已經發展得很成熟,沒有你的機會了;如果有3家令你不滿意,你成功的機會就幾乎能達到50%;如果有8家令你不滿意,這就是你進入這一行的最佳時機。假如你是一個經營高手,你差不多可以100%地獲得成功。就我國目前餐飲業的經營狀況而言,令人不滿意的程度是不言而喻的,遠沒有達到一個成熟行業的水平,因此,傳統餐飲業仍有無限的商機。
目前,我國餐飲業已經基本形成了高、中、低多檔次兼有;中餐、西餐并駕齊驅,傳統風味和現代潮流相互媲美;軟件、硬件共同發展的局面。餐飲業的增長速度,高出批發零售貿易業增長速度的9.8個百分點,高出制造業增長速度的14.5個百分點,其增長速度之快居各行業之前列,它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豐富市場、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做出了積極貢獻。
我國餐飲業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社會投入持續增加,行業規模持續擴大,呈現出一枝獨秀的景象。餐飲業是一個永具魅力、前景無限的行業,投資餐飲業是大有作為的。當然,有市場前景和能掙到錢是兩回事。這就好比同樣是下海打魚,有的人滿載而歸,有的人卻翻船落水。關鍵在于要懂得管理和經營,這是經營者必備的條件。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樹立正確的經營思想,具備相應的知識,擁有一定的經驗,是走向成功的立足點 。
餐飲行業分析報告
近幾年來,隨著不同新型餐飲形式的出現,中國餐飲市場的格局已經開始改變。舉個例子,如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肯德基等洋快餐業的休閑餐飲、主題餐飲等業態,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客戶所需的餐飲種類越來越多,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鍋、休閑餐飲等,使得國內市場呈現連鎖化、規模化、多元化。
一、產業環境分析
1、同行競爭激烈
①技術限制低。餐飲業中的技巧都沒有任何獨有與專有性,可以輕易從市場上得到。
②進行門檻低。餐飲業資金投入較低,屬于密集性行業,所以這也是社會閑散資金和私人資本大量涌入餐飲業的原因。
③文化性限制高。中國地域廣闊,有多種多樣的地方特色、風俗文化及生活習慣。因此,跨入國內不同地區擴張或投資的餐飲業者,將面臨如何適應好當地文化上的限制。
2、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程度。
餐飲市場的種類數量多,實力相當,且行業市場無太大波動,競爭激烈。而且以中小企業居多,產品沒有過大的差異,缺乏龍頭企業,洋企業都將槍頭對向中國的餐飲市場,不斷入駐國內市場,加劇競爭。
3、購買商討價還價的能力。
餐飲行業不同于普通行業,購買商沒有實質性的討價還價能力。
4、供應商的討價還價的能力。
由于供應商的可替代性強,集中程度強,因此,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弱。
二、餐飲內部環境分析
在餐飲行業中,大部分餐飲類型都偏向某部分種類,因此企業產品差異化程度小,戰略差異、相對規模等較為相近,因此這部分企業之間的競爭相對會大,戰略集團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但由于中國餐飲市場文化習慣、風俗特色較為豐富,因此這些區分開的企業,有著不同的風俗特色,依然保持一定的市場占比。
三、競爭對手分析?
在餐飲行業內,決定生意好壞主要因素包含菜肴、環境與服務態度。而在這些因素中,產品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經常創新,跟上行業的風向,但是也不能盲目跟風,要有自己的家的拳頭產品。另外環境和服務態度也占50%權重,總之,一定要從菜肴創新上挖亮點,這才是長久之策。這些細節都是一個企業文化涵養的體現,關系著企業的聲譽與品牌。
四、報告結論
做好餐飲需抓住四個關鍵因素:首先要定位好經營的餐飲方向;再找到區別于同類競爭對手的優勢;同時完善好企業文化,做好口碑營銷,抓好產品和形象,把關好每一步;最后,切記要加強商業素質的培訓??偠灾?,餐飲行業是市場前景燦爛、進入門檻低,但競爭壓力大的行業。
2020年中國餐飲行業分析報告-市場供需現狀與發展趨勢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研究院發布《新冠疫情下中國餐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門店停擺,客流量驟降,現金回流艱難,固定支出、人力成本高等一系列原因導致目前疫情下的餐飲業困難重重。
《報告》共收集典型餐企問卷309份,其中單店占比33%,連鎖餐企占比67%;大型餐企占比27%,中型餐企占比29%,小型餐企占比31%,微型企業占比31%。調查涉及中式正餐、快餐/簡餐、外賣、團餐、喜宴/會所、老字號、火鍋、小吃、日料、西式正餐等多個業態。
疫情下,面對客源的驟降以及眾多的限制性要求,許多餐企停業止損,超七成門店停業,復市餐企門店僅為一成左右。數據顯示,單店餐企中,一直營業未完全停業占比18%,已停業的餐企占比75%,復市企業占比7%。而連鎖餐企中,一直營業未停業門店占比為26%,目前停業門店占比為73%,停業后已復市門店占比為12%。
調查顯示,餐企營業額整體同比下降超九成,現金回流艱難。春節期間營收同比減少80%以上的餐企占比88%。目前,營業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0%以上的餐企占比71%,下降80%-90%的餐企占比12%。
餐企客流量同比下降超九成,客單價同比下降超六成,餐企開源路徑不暢。數據顯示,目前,客流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1.52%。其中,同比下降60%以上的餐企占比95%??蛦蝺r方面,目前,餐企客單價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2.96%。其中,下降60%以上的餐企占比70%。
目前餐企經營壓力大,其中面臨的前三大困難分別是人力成本壓力、營收大幅減少、門店租金壓力。數據顯示,20%的企業認為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人力成本壓力,也有20%的企業認為最大困難是營收大幅減少,17%的企業認為門店租金壓力太大。疫情下,餐飲企業損失近9成的營業收入,同時承受著人力成本、房租等大量固定支出以及原輔料帶來的巨大損失,因此現金流問題成為餐飲面臨的最大問題。調研顯示,流動資金能夠撐到3個月以上的餐企僅占比9%;現金流能夠支撐1-2個月的餐企占比31%,27%的餐企表示已經無法繼續支撐。
春節期間餐企外賣營收有一定幅度增加,但也49%的餐企并未開展外賣業務。目前餐企的經營方式外賣作為首選,占比29%,其次是提供團餐預定業務占比20%,提供堂食占比17%,提供無接觸點菜外帶占比16%,提供食材代加工業務占比4%。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餐飲業也陸續開門營業。連鎖餐企以外賣為主要形式領頭積極復工,但行業堂食復工率仍然較低。調查顯示,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的復工率近60%,要遠高于平均值。目前行業復工比率較低,復工比例在30%以下的占比93%,73%的餐企認為復工比例在10%以下。
目前大多數員工處于隔離、休息等待狀態,復工的企業中復工員工僅占比35%,另有4%的餐企選擇與物流商超共享員工,以緩解人力成本壓力。
大多餐企復市計劃采取觀望態度,近六成企業在計劃復市時間上選擇根據疫情發展和政府要求待定,選擇在3月1日-10日復市的餐企占比22%。
在未復市的原因中,政策不允許位居榜首,占比25%。其次是認為消費市場尚未恢復占比20%,安全責任大占比19%,缺乏足夠的防護物資占比12%,復市審批難占比8%,食材供應不足占比5%。
在復市政策上,目前有45%的餐企表示允許外賣業務,允許無接觸點餐外帶餐企占比18%,允許堂食的僅占5%,而認為完全不允許餐飲企業復市的占比25%。
大多數餐企認為2020年全年營業額會發生腰斬,其中認為全年營業額將下降40%以上的占比59%,僅有3%的企業比較樂觀,認為全年營業額下降20%以下。
從行業恢復能力來看,近五成餐企認為疫后行業可較快恢復。調研顯示,有49%的餐企表示行業可在疫情結束后3個月恢復,有46%的餐企表示行業可在疫情結束后6個月恢復,僅有5%的餐企比較悲觀,表示疫情結束后1年行業才可恢復。
從餐企門店數目來看,疫情結束后,五成餐企將維持現有門店數量,少數餐企將完全退出。調研顯示,有50%的餐企表示將維持現有門店數目,選擇關閉20%以下門店的餐企占比19%,關閉20%-50%門店的餐企占比18%,關店50%以上門店的餐企占比30%。
從餐企員工變動來看,近八成餐企保持用工不變或有小幅減員。調研顯示,有44%的餐企表示將維持用工不變,沒有減員計劃,35%的餐企表示將有小幅人員減少,表示大幅度減少員工的餐企占比18%。
疫情是突然的,但終究會過去。還堅持在餐飲行業的我們更應該了解當下,分析未來,以便以萬全的準備迎接變革,將趨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門店存續周期變短,革新逐步深化
隨著新技術、新模式的沖擊,傳統餐飲行業經營越來越難?!白儭币呀洺蔀橐粋€主題。大多數的餐企改變,從店面開始。店面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開進社區、更重體驗性、面積兩極化、模式適用周期變短。隨著MALL紅利的快速消失,商家淘汰率接近100%,社區店成為競爭新高地。西貝、呷哺呷哺、麥當勞等多家頭部餐飲企業都已經行動起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1000萬家左右服務于社區的餐飲小店,可以說,未來社區店將是餐飲大品牌的紅利。
創新體驗、鏈接消費者、產生共鳴
近年,抖音不僅制造了餐飲界的網紅,也催生了不少分得紅利的餐飲品牌,如海底撈、答案茶、泡面小食堂等。此外,小程序作為連接線下消費場景和線上營銷的新工具,也贏得了餐飲商家們的青睞。未來,對于頭部餐飲品牌來說,采用新工具、造節等多種方式,為的就是借助新場景營銷,鏈接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產生共鳴。未來,還會有更多營銷手段和工具出現,可預見的是餐飲品牌的新場景營銷將會更加多元化。
品質外賣將成主流
外賣市場規模猛增,上探空間很大,品質外賣將成為主要增長動能。未來,對外賣平臺來說,需要深挖品質用戶的需求,對于餐飲品牌外賣商家來說,也需要借助精細化運營手段,最大化獲取用戶價值。
“智慧餐廳”雛形初現
由數據了解到,眾多巨頭正越來越多的參與到智慧餐廳大潮中,其中,后廚改造模式的智慧餐廳模式也開始出現。未來,后廚改造式“智慧餐廳”將進一步增加,前廳改造式智慧餐廳數量普及程度更高,前廳和后廚一起改造的智慧餐廳將初現雛形。
數字化生態升級
“隨著5G時代的到來,物聯網發展提速,萬物互聯時代臨近,供給側數字化也將更加完整?!?019年是本地生活服務領域數字化升級變革的元年。在實物零售上已經證明成功的新零售,本質上就是對核心商業環節的數字化和互聯網化升級,本地生活服務行業和商家一樣應當享受到這種升級帶來的長遠紅利。而要引領行業升級、全面賦能商家,要靠從產品到技術到運營,再到支付、物流、數據、云計算等在內的整個商業生態的力量。
飲品將成增收利器
當下,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進軍茶飲領域,如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啟親自操刀推出茶飲品牌-茶米茶,德克士也計劃豐富產品線,開設茶飲品類。餐飲品牌紛紛增設飲品業務,不僅僅是出于增收考慮,更是對消費需求變化的洞察??梢韵胂蟮氖?,隨著飲品、咖啡市場進入規?;A段,競爭將依舊激烈,線上、下融合會進一步加速,后端供應鏈能力也將成為飲品競爭成敗的關鍵。
餐飲新零售愈演愈烈
隨著即時物流、移動支付、5G等新商業基礎設施的完善,餐飲新零售愈演愈烈,并衍生出如盒馬鮮生等新物種。新的市場將會出現很多不同形式的餐飲組合形態,進而延伸出新的體驗,而每種不同的體驗都會吸引不同的消費群體,可以預見的是,之后幾年,除盒馬鮮生外,嫁接新商業基礎設施的餐飲新物種將會越來越多地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