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即飲品,它是經過定量包裝的,供直接飲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沖調或沖泡飲用的,乙醇含量(質量分量)不超過0.5%的制品。
2020年中國飲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1、中國飲料行業增長態勢良好
國家標準《飲料通則》(GB/T10789-2015)直接用飲料代替軟飲一詞,根據《飲料通則》的定義,飲料是指經過定量包裝的,供直接飲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沖調或沖泡飲用的,乙醇含量(質量分數)不超過0.5%的制品。
從分類上來看,飲料可分為包裝飲用水、碳酸飲料、特殊用途飲料、茶飲料等。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及下消費結構的升級,我國飲料行業呈現出良好的增長趨勢。根據Euromonitor數據,我國包含包裝飲用水、碳酸飲料濃縮飲料、果汁、即飲咖啡、即飲茶飲料、能量飲料、運動飲料及亞洲特色飲料在內的飲料銷售金額由2014年的4652.16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5785.6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46%。
產量方面,2014年以來,我國飲料總產量震蕩變化,2016-2018年全國飲料產量有所下降,2019年全國飲料產量回升;2019年全國飲料產量為17763.48萬噸,同比增長7%。截止至2020年1-7月中國飲料累計產量達到9483.3萬噸,累計下降9.6%。
2、人口大省飲料產銷規模更大
基于經濟發展水平、人口總量和消費觀念的差異,我國飲料在不同區域之間的生產、消費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傮w上,經濟發達、人口較多地區飲料的生產、消費水平高于其他地區。以廣東省為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廣東省飲料生產量占中國飲料生產總量的比例為18.38%,由于飲料行業有經濟運輸半徑,生產基地通??拷M集中區域,而廣東常住人口占比僅7.51%,可以合理推斷廣東省飲料消費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伴隨居民整體收入水平不斷提升、消費渠道延伸和觀念的革新,其他地區對飲料的整體需求將逐步釋放出來,具備更大的發展潛力。
2020年1-7月中國飲料產量前十省市分別是廣東省、四川省、福建省、浙江省、陜西省、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吉林省、貴州省。其中,2020年1-7月廣東省飲料產量排名第一,累計產量為762.84萬噸,同比下降16.14%。
3、包裝飲用水成為最大細分市場
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習慣的變化,消費者對飲料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促使我國飲料產品類別、口味日益豐富,各細分領域的發展情況出現較大差異。上世紀80-90年代,我國飲料市場基本以碳酸飲料、包裝飲用水為主;21世紀初,茶飲料、果蔬汁興起;近年來,能量飲料等特殊用途飲料、咖啡飲料、風味飲料等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
一直以來,中國飲料市場以包裝飲用水、即飲茶飲料和碳酸飲料為主,2019年三者占中國飲料銷售額的比重分別為34.55%、21.12%、14.93%。經過多年的發展,果汁和能量飲料也已成為飲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二者占中國飲料銷售額的比重分別為15.60%、7.92%。
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飲料的健康、功能屬性需求日益提升,各細分類別飲料中,能量飲料、即飲咖啡、包裝飲用水和亞洲特色飲料表現出超越行業的快速增長,其中能量飲料在2014年至2019年期間銷售額復合增長率高達15.02%,是增速最快的細分品類之一。
近年來,自動售賣機網點的鋪開和互聯網銷售平臺發展迅速,中國飲料行業明顯呈現出渠道多元化發展的特征,自動售賣機和互聯網銷售的飲料占比有所提升,但仍以線下店面銷售為主要銷售渠道。根據歐睿國際的統計,2019年,我國各類飲料的線下店面渠道銷售量占比均為90%以上。
4、能量飲料市場增速較快
能量飲料在中國市場雖然起步較晚,但增長速度較快。2019年,我國能量飲料市場銷售總金額為427.75億。2014年至2019年能量飲料非現場消費的銷售金額復合增速為15.02%,是飲料中增速最快的細分品類之一。
中國能量飲料市場起步晚,能量飲料的人均消費水平仍顯著偏低,成長空間廣闊。根據Euromonitor數據,2017年中國大陸功能飲料人均消費量為2.2升,消費金額為6.2美元,人均消費金額不足中國香港地區的50%,與英國、日本和美國差距更大。
隨著能量飲料市場的興起,較高的毛利率也吸引了眾多參與者。近年來,部分知名企業紛紛推出了新型能量飲料產品,如統一旗下的夠燃、安利旗下的XS、伊利旗下的喚醒源等,但此類產品在國內的銷量較小。
即便在持續高增長的情況下,我國的能量飲料市場規模仍與海外發達地區有一定差距,我國能量飲料人均飲用量僅為英國、日本和美國的10%-20%,對標海外市場,我國能量飲料的未來需求仍有很大的空間。
飲料行業,2020年新趨勢解讀!
年食品飲料行業仍是消費市場表現突出的領域,呈現產銷兩旺局面。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全國飲料產量達到15231.2萬噸,同比增長6.6%,全國飲料類零售額突破1723億元,同比增長9.8%。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我國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對飲料的健康、安全更為注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瓶裝水、果汁飲料、茶飲料等。
關鍵詞一:植物基革命
2019年,植物基飲料市場發展勢頭迅猛。2019年“雙11”期間,植物基飲料已超越可樂等傳統的超級單品,成為最受消費者青睞的“國民飲料”。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人均植物基飲品消費僅為3.2美元,2016年達到了9.9美元/人,人均消費金額約為美國的1/10。預計至2020年,我國植物基飲料的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飲料制造業市場總規模的約25%,正式成為飲料制造業的主要細分品類。
目前植物基飲料并無領軍品牌,但在細分領域內有很多超級大單品,構成了行業的獨角獸產品陣營。六個核桃、承德露露、海南椰樹分別占據著核桃乳、杏仁露、椰樹飲料80%以上的份額。這些品牌以“大單品+通路精耕”模式來占有市場份額,而且隨著市場變化,品牌也在不斷地進行高端化、年輕化、健康化的品牌布局。
業內人士分析,與傳統行業里各大知名企業瓜分市場不同,植物基飲料行業呈現出“螞蟻大、大象小”的局面。不過,在植物基飲品市場前景明朗的背景下,大型飲品企業也在試圖掘金植物基飲品市場。近期,可口可樂在中國首次推出了AdeZ植物基飲料——AdeZ咖啡大師專研燕麥谷物飲等飲品,正式入局中國植物基飲料市場。早在AdeZ入局之前,瑞典燕麥奶品牌Oatly和香港豆奶品牌維他奶都在中國內地推出了相關產品,搶奪先機。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隨著消費者對于健康、低脂的要求越來越高,植物基飲料市場逐漸放大。雖然中國在植物基飲料領域有承德露露、維維等多個知名品牌,但一直未獲得突破,在大企業的加入下,或將迎來爆發。目前,可口可樂、統一等品牌都看好這一市場,且渠道和目標人群相似,未來一場植物基飲料爭奪戰即將上演。
關鍵詞二:氣泡水盛行
近年來,氣泡水的受歡迎程度也有明顯上升。根據美國市場調查公司Beverage Marketing的數據,2018年瓶裝氣泡水增長了26%至531加侖,即使這一品類只占瓶裝水市場的一小部分,但氣泡水的增長速度比不含氣泡的靜水快得多,后者去年的增長只有4.2%。
雀巢在2019年推出了草莓、西瓜口味的巴黎水(Perrier)。雀巢表示,將加大氣泡水領域的投入,投資2億歐元在法國增加3條巴黎水的生產線,預計在2020年將產量提高到40%以上,供應本地并提供出口。雀巢國際品牌業務總監Phillip Chilton曾在采訪中表示,雀巢中國試圖將氣泡水產品與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趣味相結合。
比如巴黎水會經常與音樂、藝術、時尚和科技方面的活動合作。
此外,可口可樂曾表示將在美國推出品牌名稱為“AHA”氣泡水飲料,未來可能向全球推廣。據悉,AHA共含8種口味,其中2種(柑橘+綠茶與黑櫻桃+咖啡口味)將添加咖啡因。AHA將以罐裝而不是瓶裝出售。
可口可樂的副總裁Celina Li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作為水類業務中最大和增長最快的部分,主流口味的氣泡水是我們必須要加倍關注的細分市場。AHA是我們在這一大賭注品類中,下了大賭注的品牌。”
經濟學家宋清輝分析認為,氣泡水極具兼容性,能跟其他飲料搭配在一起,例如果汁、酒飲、咖啡甚至是椰子水,有更多種可能性。氣泡水的熱銷歸因于Z一代和千禧一代的消費者,他們喜歡具有“酷”的品牌美感、含糖量相對較低的高品質飲料。Flavorman的專家預測,“全球對蘇打水和氣泡水的狂熱才剛剛開始。隨著消費者繼續將口味置于甜味之上,強調明亮和清新風味的‘更益健康’飲料將在2020年占據舞臺中央?!?span style="display:none">Rar子文庫范文網
關鍵詞三:減糖持久戰
隨著“減糖風潮”席卷整個飲料市場,無糖、低糖飲料成為消費主流。尼爾森報告顯示,中國近80%的消費者比較關注現在食品飲料中的成分,特別對飲料中的糖含量關注度較高。2019年,國際頂級醫學期刊《Circulation》發布的一項針對11.8萬美國人的34年隨訪研究顯示,飲用含糖飲料越多,早死的風險就越大。
為了大眾健康,世界各國在征稅方面也是絞盡了腦汁,越來越多的國家正通過法律政策來幫助人們攝取更少糖分。如今全球28個國家、美國33州都已征收“糖稅”。以英國為例,2018年,英國政府表示,在英國本地生產和進口的所有軟飲料糖稅分每100ml含糖5g以上和8g以上兩檔,最高稅收達20%。
在還未征糖稅的國家,飲料企業也沒有“束手待斃”。很多公司同樣積極減糖,希望減小未來“糖稅”出臺后對自己的影響。例如,在已有征稅動議的新加坡,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等廠商為了防止政策出臺,已經聯合宣布將在2020年前將所有產品的含糖量降低到12%以下。中國雖然還沒有征稅動議,但飲料行業已經對此有了預期,并開始“未雨綢繆”。
康師傅在此前發給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的信函中表示,國內企業應該“積極努力地做好前期努力,避免政策到來的被動”,康師傅在信中還明確建議國內的飲料企業“到2020年的噸產品用糖量設定為6%以下”,并說明“設定這樣的目標也可避免糖稅征收問題被提上議程”。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大健康概念成為近年來的主流健康趨勢,消費者對于高含糖量、高熱量飲料的偏好度持續走低,企業對于減糖的動作也就愈發明顯。智研咨詢2019年8月發布的《2018-2024年中國飲料零售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中提出,飲料消費者對于高含糖量、高熱量飲料的偏好度持續走低,健康化、個性化、功能化是未來飲料市場的主流需求。
2020年中國飲料行業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 包裝飲用水占主導地位
飲料按乙醇含量可以分為酒精飲料和非酒精飲料兩大類,酒精飲料包含各種酒類如啤酒、白酒、黃酒、紅酒等;非酒精飲料指乙醇含量(質量分數)不超過0.5%的飲品,人們通常也將其稱為軟飲。國家標準《飲料通則》(GB/T10789-2015)直接用飲料代替軟飲一詞,根據《飲料通則》的定義,飲料是指經過定量包裝的,供直接飲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沖調或沖泡飲用的,乙醇含量(質量分數)不超過0.5%的制品。
市場規模持續提升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及消費結構的升級,我國飲料行業呈現出新的變化形勢。產量方面,2014年以來,我國飲料總產量震蕩變化,2016-2018年全國飲料產量有所下降,2019年全國飲料產量回升;2019年全國飲料產量為17763.48萬噸,同比增長7%。
具體到各地區來看,我國飲料主要產地包括廣東、四川、陜西、湖北以及浙江。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地區飲料產量為3264.44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18.38%,排名第一;四川和陜西緊隨其后,飲料產量分別為1952.58萬噸和1386.82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分別為10.99%和7.81%。
市場規模方面,根據歐睿國際數據統計,我國包含包裝飲用水、碳酸飲料、濃縮飲料、果汁、即飲咖啡、即飲茶飲料、能量飲料、運動飲料及亞洲特色飲料在內的飲料銷售金額由2014年的4.652.16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5785.60億元,復合增長率為4.46%。
能量飲料增長最快
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習慣的變化,消費者對飲料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促使我國飲料產品類別、口味日益豐富,各細分領域的發展情況出現較大差異。上世紀80-90年代,我國飲料市場基本以碳酸飲料、包裝飲用水為主;21世紀初,茶飲料、果蔬汁興起;近年來,能量飲料等特殊用途飲料、咖啡飲料、風味飲料等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
一直以來,中國飲料市場以包裝飲用水、即飲茶飲料和碳酸飲料為主,2019年三者占中國飲料銷售額的比重分別為34.55%、21.12%、14.93%。經過多年的發展,果汁和能量飲料也已成為飲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二者占中國飲料銷售額的比重分別為15.60%、7.92%。
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飲料的健康、功能屬性需求日益提升,各細分類別飲料中,能量飲料、即飲咖啡、包裝飲用水和亞洲特色飲料表現出超越行業的快速增長,其中能量飲料在2014年至2019年期間銷售額復合增長率高達15.02%,是增速最快的細分品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