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講座觀后感
孩子是父母手心中的寶貝,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么首要的就是要提升自己,平時可以多去看些關于優秀父母的講座并寫下自己的收獲。那么關于優秀父母的觀后感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做優秀父母講座觀后感,希望你喜歡。
做父母講座觀后感(篇1)
看完了這位優秀教師的師德講座,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他的身影在我腦海揮散不去,他的事跡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勞的。這是師德的首要條件。
教育是一門藝術,因為人是最神秘最復雜的生物。面對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學生,如何贏得他們的信任與尊重,如何對他們實施德育教育呢?作為一名教師,我認識到教師肩頭的重任,一定要能理解學生,尊重學生。
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是要傾注愛心。教師沒有深切的愛就難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用愛心架起師生心靈的橋梁,注意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才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恒;“愛”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傳統的“師道尊嚴”理念的影響下,人們常常有這樣的觀點:學生就應該服從老師,被老師批評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這種觀點在當今社會顯然已不適用。學生,尤其是處于生長叛逆期的中學生,他們追求個性發展,個體意識明顯加強,更追求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平等交往。因此,我想,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尤其是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在開展班級德育工作,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由于受遺傳因素、家庭條件、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學生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平時的學校生活中,教師就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個體差異,應對每個學生都有全面的細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學生光靠觀察還遠遠不夠,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學生溝通,溝通多了,就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而事實證明,要想讓學生接受老師的觀點,批評說教的效果遠及不上和學生談話的效果明顯。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
尊重學生,寬容學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有時還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評。作為一個老師,特別是黨員教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批評學生要慎用批評用語,要講究語言藝術,要處處顧及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愿意與你作心靈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切實有效地發揮批評的作用。
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就會使師生關系愉快。我們要從愛心出發,愛心出發即是進行教育的前提,我們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教育,是真心的愛護,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能夠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學生才能更加尊敬,愛戴老師,師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學生?
第一,教師要平等友好地對待學生。校園里,師生之間沒有人格的尊卑、貴賤之分。教師應平等對待學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態度、家長式的作風對學生發號施令。例如,當一個學生有缺點或出現過失時,教師對其進行幫助、教育以至嚴肅的批評,都是必要的,但必須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才能為學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師對學生進行挖苦諷刺,則只能引起學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師生間就會出現一道鴻溝。
第二,教師要由衷地信任學生。信任學生是一種特殊的尊重,對學生有著特殊的教育功能。無端猜測是對學生不尊重的表現。事實上,教師把學生當什么樣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學生往往從教師的信任和期待中體驗到人的尊嚴,激勵自己不斷進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學生的一種特殊手段。同樣,信任學生也是培養學生自尊心的一個原則。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逐步被打破的今天,特別是在現今社會,隨著科學的巨大進步,知識的迅速增長,新學科、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情況更為明顯。因此,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顯得尤為重要。
教書育人是一項重大的嚴肅的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因此,要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深入學習各種理論學習,把教育理論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不斷探索新的科學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視野,在執教教學中提煉師藝、升華師技。
“一年樹木,百年樹人?!苯逃ぷ魇切量嗟模刻於歼M行著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但是,今天通過學習師德先進教師的感人事跡,我將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用高標準的師德觀念,規范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出不平凡的力量。
做父母講座觀后感(篇2)
今天聆聽了本班宋陽爺爺的精彩講座,受益匪淺。關于美術鑒賞這個話題,之前我只能說我只知道它的存在而已,當我用心地感受時,對我來說這是一段“美的歷程”。從前不懂美,不懂那些大師的廖廖幾筆究竟蘊含了什么樣的意境,到如今恍然大悟般那就是一種對情感的陶冶。
感悟式鑒賞所要求的主要是從觀看者自身的經驗出發,充滿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賞美術作品。在欣賞過程中,可以任由思維馳騁而不受限制。這種鑒賞方式比較適合于寫意性和表現性的藝術作品,因為這類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觀地記錄形象,而是通過主觀化的形象處理來表達藝術家的情感。西方的大師畫人物,也畫風景、靜物、肖像,對象只是作為啟發他感受的一個材料,什么東西都可以感受,都可以入畫,都可以進入到他的感情。在這個問題上東西有很大的區別。
西方早期的風景畫,也不是實際的寫生,而是在室內閉門造車,畫一個大概,因而不是太生動。西方真正的風景畫,是印象派油畫,真正是對景寫生,畫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每一種風景里面,早上、中午、晚上,即使同一個對象也不一樣,這是很寫實的。中國畫的構圖以山水風景為主,一般都是立幅的,山從下面開始,一層一層往上。它的構圖比較雷同,可以歸納為四個字:起、承、轉、合。
身邊的美術作品無非就是老師同學的字畫和一些小巧精致的手工藝品,可是建筑也是美術作品,它是由建筑師傾盡心血的成果,汗水的結晶,身邊的綠化又何嘗不是呢?那是園林藝術作品啊!造型藝術、視覺藝術、空間藝術……我已漸漸明白美術作品就蘊藏在生活的每一處,每一個細節中,淡淡散發光芒。后來,我們又觀看了幾幅崇州畫師的作品,初看,畫很簡單,細嘗,就慢慢體會到畫家畫這幅畫時的心情,慢慢品出其中蘊藏的韻味。馬克思說:“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就必須成為一個在藝術上有修養的人?!彼?,美術鑒賞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美術意義的認識,培養我們正確的審美理想,提高對美的感覺力、鑒賞力。我想和我的同學一起成為那樣的人,具有那樣的優良素養。
做父母講座觀后感(篇3)
園長去濟南學習歸來,帶回了幾位教授、專家的講座視頻,教師們爭相傳閱。我先觀看了南師大博士生導師虞永平教授關于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專題報告,雖然,虞教授這次講座的主題是針對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但是仔細回味,我覺得其中的理念也同樣適合我們3—6歲的幼兒教育,讓大家受益良多。
講座中提出看待幼小兒童的眼光,必須具有以下三種眼光:一是專業的眼光,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態度的準備,這種準備是科學教育的起點。二是親情的眼光,要有慈愛、歡喜之情,有心靈的接近和契合,有一種真正的依戀。三是發現的眼光,只“看到”幼兒,那是常人的眼光,在幼兒的表現里發現他的能力、渴望、需要,并以此作為課程的根源。這對有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才會具備這樣的`眼光。
講座中又重點分析了看待兒童的三種不同的眼光:第一種是縮小的眼光,不能正確看待兒童的存在,無視兒童本身的價值,更看不到兒童的驚人和偉大之處。第二種是普通的眼光,知道兒童的存在,看到兒童的表現,但沒有在意兒童行為的意義,看不到細節。第三種是放大的眼光,這是對兒童教育者的特殊要求,在意兒童的每一個細節,關注兒童的點點需要,為他們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作為老師一定要具有一雙“慧眼”,要善于讀懂孩子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個眼神。他說:“腦子里能浮現每個孩子的行動細節的老師,才是好老師?!?span style="display:none">LZg子文庫范文網
觀看虞永平教授講座視頻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幼兒教師都要成為教育的有心人。既要潛心研究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包括教學的方式方法是否得當,課程的材料、內容是否適合幼兒,對幼兒具有吸引力。還要積極創設有益于孩子快樂成長的環境,包括了美觀實用的硬環境,更包括溫馨如家的軟環境??傊?,只有真正愛孩子、愛幼教的老師,才能潛心于幼教,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做父母講座觀后感(篇4)
昨天,賀老師帶我們去二中聽講,我們排著長長的隊伍,高興地出發了。
來到二中的會議室,我們都不禁感嘆:真大呀!沒想到,安排好后,居然還有許多人沒有座位,只好讓他們坐在講臺上。
一切就緒后,湯老師走到了講臺中央,和她在一起的還有她的助理。等我們安靜后,助理開始講話了,她介紹了一下湯老師,說完后,湯老師的講座正式開始。
她講的是閱讀之類的話題,她說寫作文大部分都跟閱讀有關系,所以直接講閱讀。她問了我們幾個問題:讀書有什么好處?一位同學把手高高的舉了起來,湯老師點了他:“第一個好處是能夠增長知識。”現場響起陣陣掌聲。湯老師說:“讀書的第一個好處是增長知識,第二個好處呢?”現場安靜了下來,都在等著他人來回答,湯老師見我們說不出來,便說:“現在有這么多想象故事,作者能寫出它的原因是什么呢?”“有想象力!”我們異口同聲地說。湯老師又繼續說下去:“想象力是無論干什么都必不可少的。那第三個好處呢?”這時,誰都沒想出來,湯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很好聽,原來是《小巫婆真美麗》中的一個章節,我們都聽的入了迷。老半天才有人舉了手:“是快樂。”“對啊,若是一個人讀書沒了快樂,他是不會認真讀的。”湯老師語重心長地說,“第四個好處很容易,那當然是讀了書后,寫出的作文會更好。這些就是課外書的功勞?!睖蠋熯€幫我們預計了一下,小學要讀多少本書,答案是200—300之間。
時間飛快的過去了,湯老師的講座結束了,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我們戀戀不舍地走出了教室。
做父母講座觀后感(篇5)
感恩是什么,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感恩是要懂得孝順父母,感恩是要回報父母,不要惹他們生氣,感恩不是在嘴上說說罷了,而是要做到。
星期五下午在我們學校舉行了一場感恩教育報告會,我深受鼓舞,感恩讓中華民族成為一個美麗的國家,我們要學會感恩同學,感恩父母,報告會的老師說,今天的報告會就是要激發孩子的心靈,讓我們一起學會感恩,報告會的老師還說:“無論你在那個角落,自信比成績更重要,你們要學會微笑生活。人生道路有很多坎坷,有人會嘲笑你,有人會諷刺你,有人會打擊你,但你要學會用微笑對待生活。人需要夢想,人更需要精神,如果一個國家沒有這種精神,這個國家就不會成熟,人若沒有精神,就不會完成人生夢想。
報告會的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在馬拉松比賽中,所有的人都鄙視非洲人,為了參加這個比賽,非洲的選手整整準備了5年,在比賽前,他的隊員對他說:“你一定要努力,拿到冠軍。”在距比賽終點還有2000米時,不知誰扔了一個玻璃瓶,非洲的男孩腳流血了,但是他并沒有停下來,堅持跑到最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磨難,我們都要從容面對,信息百倍堅持到最好一刻。
從這場報告會中,我知道了,我們不但要有信心、勇氣,還要學會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我們的人生會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