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晴大霧陰,久雨大霧晴??雌饋硭坪鹾苊?,霧本來一般預兆晴天,為什么晴天久了生成霧反而會轉陰下雨?下雨久了空氣本來很潮濕,按理說出現霧也很平常,為什么久雨出現大霧又會晴天呢?仔細想一想,其實它并不矛盾,而且很有道理。
我們知道生成霧首要的一個條件就是低層空氣中要有相當充沛的水汽,沒有充沛的水汽,霧當然是形不成的。在一個地方持久的晴天,大氣一般都因白天蒸發,水汽不斷散失(天氣晴好的地方大多是處于高壓區,下沉氣流呈輻散型),水汽不斷減少,所以空氣一般都比較干燥。由于空氣干燥雖然晝夜溫差很大,有了良好的冷卻條件,還是不能有水汽凝結成小水滴形成霧。所以久晴的地方不容易生成霧。當久晴的地方出現大霧時,一般是有新的天氣系統移來,帶來充沛水汽的空氣,才能形成霧。而一般新的天氣系統移來時,都會有一個轉陰或配有降水的過程,久晴大霧陰就是這個道理。
在持續久雨的地方,雖然此時空氣中水汽相當充沛,但是一則由于上空有一層厚厚的云層像被子一樣覆蓋在大地上面,它阻礙了地面的散熱作用,二則由于降水過程是水汽凝結成水珠而后合并成雨滴才降落地面。這個過程水汽是釋放熱量過程,它使氣溫相對地增高了一些或抵消一部分冷卻作用。這樣在久雨地區光有充沛的水汽,沒有充分的冷卻作用,霧也是很難生成的。而當久雨的地方突然生成大霧,它說明上層厚厚的云層已經打開消散,地面本來就不很高的地溫強烈輻射冷卻,這種冷卻又反過來影響近地層空氣使之也很快冷卻,由于空氣中水汽本來就相當充沛,稍一冷卻就有水汽凝結成霧。因此說它是好天氣的預兆。
所以我們說“久晴大霧陰,久雨大霧晴”是并不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