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生活中的數學日記大全7篇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精髓,是分析、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原則,因此,平時的我們一定要多多去思考,這樣才有利于提高數學成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生活中的數學日記大全例文,希望你喜歡。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月之繁,無處不用到數學”特別是二一世紀的今天,數學的應用更是無所不在。
今天難得的假期,興趣班放假,我便拉著老爸老媽去逛街。其實說是逛街,還不如說是幫我買書呢!
老爸老媽也識破了我的心思,便說:“買書可以,但是你要算出書打折后的價錢,怎么樣,可以嗎?”我爽快的答應了。
第一本要買的是《伊索寓言》,這本書的價錢是10元,但因為是假期,所以打9折,應該乘0.9,可我還沒學過怎樣用有小數點的數字做乘法,便想用簡便的計算?!芭?,有了,可以把0。9看作1,那么10x1=10,10分之一是10÷10=1再用10——1=9(元)哈哈,我算出來了!”老爸笑了笑,說:“那如果一本書是20元呢?”對呀,如果不是整數,那不就不好算了嗎?于是,我又冥思苦想起來。:“咦,我知道了!”可以把0.9擴大10倍,也就是9,再用9x20=180既然我們算的時候擴大了10倍,那么現在就要縮小10倍也就是180÷10=18(元)
于是,我便滿懷信心地說給老爸聽,這次,老爸露出了贊揚的笑容!我也得到了我想要的書。
這讓我真正明白了華羅庚的那句名言,我想:隨著年級的升高,一定要懂得在生活中充分利用課堂中所學的內容,才能進一步提高成績呀!
周末,我做完了數學作業,就拿給爸爸檢查。爸爸看了,皺了皺眉說:“你再聯系生活把最后一道題看看!”那一道題是這樣的:一根長20公分的木頭要鋸成5分米長的木棍,每鋸一次要4分鐘,鋸完一次休息3分鐘,那全部鋸完要多少分鐘?我是這樣做的:20÷5=4(段),4—1=3(次),4×3=12(分鐘),3×3=9(分鐘),12+9=21(分鐘)。我仔細地看呀看呀,還是沒看出什么毛病,只好硬著頭皮問爸爸。爸爸笑著說:“傻孩子,每鋸完一次,要休息3分鐘,這根木頭共要鋸三次,三次中間只有兩個間隔,也就是說,鋸三次只要休息兩次,是不是呀?”我恍然大悟:中間休息時間不是3×3=9(分鐘),而是2×3=6(分鐘),這樣,鋸完這根木頭總共要花12+6=18(分鐘)。
很顯然,文中“三次中間只有兩個間隔”不準確。正確的表達應該是,第三次鋸后,這根木頭就被鋸成“5分米長”的一些小段了,這時,就不需要考慮“鋸完一次休息3分鐘”了。
生活中的數學其實很多,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一定可以發現很多數學知識!
我們學了第一單元圓柱和圓錐。第一課是面的旋轉,我們重點學了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還認識了圓柱和圓錐,學會了怎樣測量圓柱和圓錐的高。正方形轉一圈會成圓柱,三角形轉一圈會成圓錐,梯形轉一圈會成圓臺,半圓轉一圈會成球體。然后是圓柱有兩個面是大小相同的圓,有一面是曲面。圓柱的兩個底面是半徑相等的兩個圓,兩個底面間的距離叫做高,圓柱周圍的曲面叫做側面。而圓錐則是只有一個底面,從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則是圓錐的高。單是第一節課就讓我受益匪淺,更加深層次地了解了圓柱和圓錐。
再下去,我便知道了圓柱的表面積是怎樣計算的。雖然算表面積有些煩,但很有用。理解了,用心記了,就不難了。圓柱的體積計算很有趣,原來把圓柱可以切割在拼成長方體,而得知圓柱的體積就是底面積乘以高。圓錐的體積計算,施老師用實驗的方法,使我們形象地知道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樣就不難了。
學了第一單元圓柱和圓錐,以前的我只知道他們只是個體,但現在還知道了圓柱和圓錐表面積和體積計算,還知道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這是生活中的數學。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寫完作業后,姐姐和她的幾個好朋友帶我去四橋底下擺地攤賣小烏龜。我們提著可愛的小烏龜開心極了。
一路上我們經過了2條馬路,穿過了3個紅綠燈,先來到了新廣場。哇!好多人呀,一眼望去,我看見廣場中央的大石頭后面藏了5個小朋友,他們好像在玩捉迷藏,不一會兒又跑來了1個小朋友,大聲說:“快出來,我找到你們啦。”哦,5+1=6,原來一共有6個小朋友在玩捉迷藏游戲。我們又接著繼續走了,到了四橋,那里燈光閃爍。我們就地擺起了小地攤,我們帶了1個小桶,里面一共放了8只小烏龜,有好多大哥哥大姐姐都過來摸小烏龜的龜殼,我們賣5元一只,兩只的話就8元。不一會一位阿姨帶著他的兒子路過買了2只小烏龜,給了我10元,我給她找回了2元。
不久天色已晚,我們就收攤了。我們興高采烈地回到了家,還把今天發生的事講給了爸爸媽媽聽,一共賣掉了6只小烏龜,賺了24元。學好數學知識能為以后踏入社會打好基礎,我一定會好好學習數學。
雙11期間,許多超市都進行商品打折,我們小區邊超市也不例外。
媽媽的洗頭液快用完了,媽媽要去買四瓶。我們先到了佳美超市,洗頭液上面標著原價90元,現價打八折。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就在這兒買吧!”媽媽說:“先別急,俗話說貨比三家,我們先去別的地方看一看?!蔽覀冇值搅诵聟^超市,我看中了洗頭液原價也是90元,不過超市給的優惠是滿80元減10元。我們到了最后一家超市,廉價超市,洗頭液上標著買二送一。媽媽說:“那么就請兒子幫我算一下吧?!蔽倚南耄哼@太簡單了。便拿起筆來算到:第一家超市是90乘80%乘4,算出來是288元。第二個超市是滿80元減1O元。那么就是4乘90=360,360÷80≈4,4乘10=40,360-40=320。第三個超市是買三送一,那么媽媽要買四瓶的錢就只要付三瓶的錢,所以3乘90等于270元。270小于288小于320,所以在廉價超市買洗頭液最便宜。
通過這件小事讓我明白了生活處處有學問,只要我們處處留心,就能成為一個小小數學家。
有一天,我和媽媽去吾悅廣場購物。我看中了一雙運動鞋,價格200。我對媽媽說:“就買這一雙吧?!眿寢寣ξ艺f:“要貨比三家,我們再去別的店逛一逛,看看有沒有同款?!庇谑俏覀冇秩e的店看了看,發現只有一家賣的是同款,價格也一樣。媽媽又說:“這時候就看看兩家的優惠了?!睘榱朔奖?,我就將兩家店分別稱為甲店和乙店。甲店滿90免十塊,乙店100積分免十塊,之前我們在已建買了一些東西。共獲得199積分。我想了想,對媽媽說:“甲店的優惠價是,200÷90等于二余20,2乘以十等于20元,200-20等于180元;乙店的優惠價是199÷100等于一余99,也就是200-十等于190元。190大于180,所以我們要在甲店購買?!眿寢屄犃撕笾笨湮?“好樣的!多虧你?!?span style="display:none">z2r子文庫范文網
我們知道了哪一家店更優惠一些。通過這一次事情讓我明白數學在生活中也有廣泛的應用。
在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事情都能從一個普通的小事變成一個既生動又引人深思的數學題。
今天,我寫完作業想看一本書,卻發現家里的書都看完了,我從存錢罐里拿出90元錢去買書。
到了A書店,我看到上面的牌子寫著打九折,我選中了一本書【格林童話】,我算了下書的原價是65元,65x90%=65x0.9=58.5元,60-58.5=1.5元,便宜了1.5元。90-58.5=31.5元,還剩31.5元,我覺得太貴了,于是就去了B書店。
B書店是每滿40元減10元,于是我就找到了跟A書店一模一樣的書【格林童話】,我心算了下,書原價是70元,70/40=1.30元,70-10=60元,70-60=10元,便宜了10元,90-60=30元。
A書店賣58.5元一本,,B書店賣60元一本,這樣比較下,還是A書店買比較劃算,于是我就返回A書店,買了書就開開心心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我就想,以后這個買東西,一定要先算算,看看哪家優惠再做出選擇,你瞧,一個生活的小事也能變成一道數學題。數學無處不在,我們一起熱愛數學,學好數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