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數學日記如何寫7篇
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是非常值得鼓勵的,因此寫一篇小日記說說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活中的數學日記如何寫例文,希望你喜歡。
數學,真是一門讓我又愛又恨的學科,為什么呢?我喜歡數學,因為它很有趣,它不僅可以鍛煉我的思維,而且能幫助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難題。每當我完成一道道有難度的題目的時候,我非常有成就感。那我為什么又“恨”它呢?當我遇到一些非常刁鉆的題,盡管我絞盡腦汁的思考,結果還是解不出題目的時候,我只能急得直跺腳,再用手敲一敲自己的“笨腦殼”。但是總的來說,我對數學的喜歡大于對它的“恨”。
在生活中,數學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這一天,我巧用數學知識,做了一回精明的買家。我和爸爸一起去商場買東西,商場正在進行優惠活動。我們在一家服裝店里看見一件漂亮的衣服,我對爸爸說:“爸爸,這件衣服真好看,媽媽穿一定好看!”爸爸笑著對我說:“吊牌上是1400,這家店在進行8折優惠活動,那這件衣服打折后是多少錢呢?”我想了想:“1400打8折,那是1400乘以8還是除以8呢?折后的價格一定比原價少,如果1400乘以8,那結果說11200,結果比原價貴,肯定是錯的。如果1400除以8,結果是等于175,這與原價相差太多,肯定也是錯的。”爸爸解釋道:“你看,打8折,就像是你們學過的分數、小數一樣,就是把原價平均地分成十分之十,商品打幾折,就是取這其中的幾份。比如打9折,就是這個價格的十分之九,也就是原價乘以0.9,以此類推。那么1400打8折,就是把1400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8份,也就是1400乘以0.8,結果是1120,這下明白了嗎?”我茅塞頓開,高興極了!我們把衣服買下來送給媽媽。爸爸又考了考我:“一件外套2500,先打8折,滿2000再打9折,那折完是多少錢?”“那就是2500乘以0。8等于2000,剛好滿2000,再繼續折上9折,也就是2000乘以0.9,最終是1800?!蔽一卮鸬?,爸爸給我豎起了大拇指。我學會了巧用數學知識計算出商品折扣的最終價格。
我們又來到超市買牛奶。A牌的牛奶原價125,買四送一,那買5箱只需要花125乘以4等于500,500除以5箱每箱等于100,一箱有20瓶,每瓶單價就是100除以20等于5。而B牌牛奶原價也是125,買三送一,也是買4箱牛奶的總價是125乘以3等于375,375除以4箱每箱就是93.75,同樣每箱20瓶,價格A的100大于B的93.75,若A大于B,兩個數同時除以同一個數,A仍然大于B。所以B的單價比A便宜。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原價相同、數量相同,買三送一比買四送一更劃算。以此類推,原價相同、數量相同,二分之一比三分之一更劃算。最后,我們買了B牌的牛奶。我又巧用數學知識做了一回精明的消費者。
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手表、時鐘的刻數;繞操場跑一圈數多少米多少分鐘,平均速度是多少;這個城市距離另一個城市有多遠;房子的實際面積多大;怎么買便宜點等等。這些都能巧用數學知識來解答。我們要善于發現,善于思考,巧用數學知識去探索生活中隱藏的數學奧秘。
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一次,一位同學過生日,我想把給她的禮物裝在禮品盒里,便想自己做一個禮品盒,卻不知道需要用多大的紙。這時數學知識就派上用場了,我把需要的禮品盒的(長×寬+長×高+高×寬)×2后,就得知了需要用多大的紙。
用絲帶做蝴蝶結的時候,要想知道可以做多少個蝴蝶結,只需要把絲帶的總長度÷做一個蝴蝶結需要用的絲帶的長度,便能算出可以做多少個蝴蝶結了。
想算冰箱所占空間的大小時,我們就用到了計算體積的概念。只需要將這個冰箱的長、寬、高相乘就好了。
當掌握了數學知識,就連算出一塊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也很簡單。首先,要把這個不規則物體放進一個裝水的容器里,算出水和物體的總體積,再把物體拿出來,算算水的體積。最后用總體積-水的體積,就能算出物體的體積了。
數學知識真是奇妙,可以幫我們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學好數學!
在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大到公司經營交易巨款,小到家庭支出每一筆費用。在我身邊常常也會發生許多關于數學的問題。
有一次,我印象十分深刻,我去給弟弟買禮物,可是,有兩家玩具店,于是,我把兩家店看了一遍,后來發現在兩家店里我想送給弟弟的玩具都是100元,我又看了看店門口,原來有優惠?。∫患业晔菨M100元減20元,另一家店是打7折,我便在大腦里算了算。因為100×0.7=70(元),100-20=80(元),70元<80元,所以我選擇了在打7折的那店里買送給弟弟的玩具。我又算了算,100-70=30(元),于是我又買了一根冰棍,開心地笑了,我用了同樣的價錢卻創造了更多的價值。
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只要你細心發現,仔細觀察就一定會發現數學的魅力。
暑假我在家里做三年級上冊的數學口算題卡1—30頁,剛開始的時候有很多道題我不會做,可是最后,我通通都做齊了,想知道為什么嗎?那我就告訴你們吧!
在我做第二頁的時候,就有很多道題不會做,這時候媽媽教我: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這樣子記憶就方便多了。接著在28頁,有一道有余數的除法我不會:65÷3。媽媽教了我豎式的計算方法,讓我開始慢慢學會怎么計算,所以我現在知道65÷3=21…2了。
其實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只要虛心問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就會慢慢地教你。學會了做起來就很容易了。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個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幣。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個一元硬幣,一只彩筆。
先用彩筆畫出一元硬幣的直徑,它的直徑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圓的周長,再用2.5乘3.14等于7.85厘米如果知道圓的半徑,在求圓的周長,應是:圓的半徑乘3.14乘2。
我還知道: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直徑,一般用字母R來表示。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心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校
今天,我在家里沒事干,就找到了一個以前四驅車的輪子。我就開始測量它的周長。找不著圓點是一個難事,于是我借用個課堂上的幾個方法,由于這個輪子是安到這里的,所以很不好測量,最后我還是按照車輪的大小在紙上畫出了一個圓。
測出了直徑。3.14×2.5=7、85(厘米).
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測量啊!
數學以前的對我來說是一門枯燥的學科,而現在變得豐富有趣了,這是為什么呢?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七歲時爸爸帶我們全家去游泳,游到1半爸爸問我如果這個游泳池長50米。我在里面來回游了兩次,有多少米?我迅速答了出來:“50x2=100米,100x2=200米,太簡單了!”
讀三年級時,媽媽在廚房里叫我。過去問我王雨欣你看一鍋可以煮15個餃子,時間十五分鐘,我要做45個餃子要多久?我想了想說出了解題方案45÷15=3(鍋)15×3=45(分鐘)。媽媽也向我豎起了大拇指。
昨天我到超市買零食。買了一包薯片,一包餅干,一瓶汽水。一袋水果,一包面包。我給了收銀員阿姨50元,阿姨找了我24元。我仔細一看薯片五元,餅干三元,汽水四元,水果8.5元,面包6元。阿姨多給了五角錢,我忙對阿姨說,阿姨你找多了五角錢,阿姨又算了一次,對我說謝謝你!
這就是生活中的數學!
奧數課上,張老師提出了一道數學題:這塊長方形菜地的長是 30米 ,寬 10米 。在周圍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
沈欣在黑板上寫出了答案:
30+10=40(米)
40×2=80(米)
答:籬笆長 80米 。
評講答案時,我們都發現了她做得不對。沈欣很納悶:“我怎么不對了?我先用長方形的長和寬相加,再乘2,不就是長方形的周長了嗎?”
這時,謝雨婷舉手解釋說:“從圖上看,這個長方形菜地靠著一面墻,圍籬笆時,長方形菜地的一條短邊沒有圍籬笆,求籬笆的周長,是用長方形的兩條長邊加一條短邊。”
沈欣這時明白了她錯在哪里了,隨后,她在黑板上訂正了這道題:
30×2=60(米)
60+10=70(米)
答:籬笆長 70米 。
張老師贊許得點了點頭并說:“解決問題,如果題目把圖和文字一起呈現,我們既要看文字,也要看圖。有時,圖中還隱藏著重要的條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