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家庭教育觀后感(精選5篇)
孩子是天真純潔的,孩子的大腦發育除了受到基本的遺傳作用外,還與孩子幼兒時期的生活體驗有很大關系。如果家長不讓孩子認識到做出貢獻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孩子在努力學習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的時候,孩子會認為自己成不了家長說的哪種人物,就會有沮喪和自悲感,嚴重影響孩子進取求知的信心。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家庭教育觀后感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觀看家庭教育觀后感(篇1)
家庭教育這本書,通篇讀下來,在我看來這第五章是最重要的,《務實孩子做人的根本》,這也是做人的根本。人生的基礎打不好,以后的人生也不會成功的。
學生首先學會做人,其次才是學習成績。
做人首先要有道德基礎,有能力面對生活所帶來的挫折與困難,更要有足夠的信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要從小抓起,說實在的現在開始抓起都有一點晚了,不過還好,不算是太晚。
做一個有道德、有責任感、有禮貌、守信用的人,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教育。
教育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家庭,也就是父母;另一方面就是學校,也就是老師。在家庭里父母要做好孝悌忠信的榜樣,在校老師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為家長,從如下幾個方面幫助孩子,建立根基。
一要平等與孩子溝通。通過講一些古圣先賢的事例,比如孔孟學說,教育孩子正確看待挫折,讓她從中受到激勵,更要有勇氣面對和承擔,凡事都有兩面性:成功與失敗,如何做到
成功不驕傲,失敗不氣餒,告訴孩子要以平常心看待這一切,都是人生中的一種歷練。
二要讓孩子在生活中做一個有禮貌、懂得感恩的人。不管是在家里、學校還是社會上,見到人都要有禮貌,特別是熟悉的人,更要熱情禮貌的打招呼,多去幫助人,多為別人著想。培養自己的.恭敬心,在人生中只要有足夠的恭敬心,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扎下堅實的文化基礎。生活中,面對任何人與任何事都要心存感恩,因為不管是好人好事,還是壞人壞事,都要把它當作是一種磨練,順境不起貪戀,逆境不起瞋恚。時刻讓自己的心量擴大,多包容他人。
三要有責任心,敢于承當。面對生活中遇到的事,特別是自己做過的事,好事不邀功,壞事不推卸責任,要敢于承當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并從錯誤的事情中,總結經驗,爭取做到同樣的事情不再犯第二次。
四要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贊美與表揚。當自己的成績有所提高,或是做了什么好事,面對表揚要謙虛,古語云: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做一個低調的人,默默奉獻的人,順境也是一種考驗,不能在這種贊美與表揚聲中產生傲慢的心里。三人行必有我師,要多向他人學習,學習他人的優點,取長補短。
五要誠實守信,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更尤其重要,以誠實的心態面對父母、老師、同學及一切人,
絕不要因為一點點面子或者是利益就去撒謊,因為說一句謊話,要用十句謊話來填補,這樣的生活必定會很累,也會失去很多。
以前遇到問題總是以教訓人的口吻教育孩子,可能隨著時間的流失與人生的歷練,現在懂得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生活中要多和她溝通,以真誠心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多和她交心,講道理,分析事情的利弊,要告訴她怎么樣做才是正確的。
曾經學過弟子規,這是做人的根,如果把其中的每一條都做到了,這個人的人生絕對是一帆風順的。我在生活中盡量拿其中的文句來教育孩子,鼓勵她,多要向古人學習,多看有意義的文章與書籍。
家長在生活中也要做好的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也一定要做到,因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至誠感通,以最真誠的心去恭敬老師,以最真誠的心和同學相處,相信這樣的孩子不論在學校還是社會都會是一個好學生、好公民。
觀看家庭教育觀后感(篇2)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內容非常有感觸,寫下來分享一下。
這段內容主要講了五個問號教孩子養成規劃習慣。我家的哲凡同學時間觀念不強,做什么都很慢條斯理的,看了以后覺得非常適合他做作業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規劃時間。一問是假期有什么計劃?二問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問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時間,你覺得夠嗎?四問是那你制定時間表吧,怎樣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問是如果沒有完成,你覺得需要多久時間彌補?
從以上可以看出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規劃態度方面依照這樣一個規律:詢問并引導計劃——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監督檢查——修正改善。在上次計劃落實的基礎上,下次適當的延長時間,逐步鍛煉孩子的規劃能力,不嘮叨只問了五個問題,這位家長就讓孩子養成了規劃的好習慣。
通過學習覺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呵呵,會繼續學習的。
觀看家庭教育觀后感(篇3)
上周四,兒子所在的小學組織了一場家庭教育講座,邀請了北京關工委的專家講課,雖然講座時間并不長,但我受益匪淺,有幾點體會:
一、要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
好家長勝過好老師。家長應該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為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梁之才!所以,每個家長都要認識到這一點,并不是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就可以,并不只是創造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就是稱職的,放養也需要一定的度,還需要家長收放自如地加以教育、規劃,促使其更加健康地成長!
二、幾種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1、言傳身教法
孩子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你讓孩子不亂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卻隨手把衣服扔在沙發上,還口口聲聲地教育孩子,這種效果明顯不會有效。你不讓孩子看電視、上網玩游戲,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自己卻愜意地看著爛俗的電視劇,玩著網游,這讓孩子情何以堪呢?所以,以身作則,比千言萬語都更管用。
2、教孩子好的學習方法
比如預習功課,上課認真聽講,和老師同步思考、加強互動,等等。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卻不懂得幫助孩子總結好的學習方法,也許并不能及時收到想要的效果。尤其是寒暑假,借來下學期的書本,讓孩子抽時間預習功課,對孩子下學期的學習是有益的。
3、學會賞識教育
都說孩子還是自己的好。所以說,從內心賞識自己的孩子,應該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只是,家長要做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得當,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考試成績的不如意就苛責孩子,更不要因為工作壓力等原因而遷怒孩子。孩子身上有很多優點,比如孩子的誠實、善良、守信,這些都是很多大人所不具備的。能一口氣說出孩子10條以上優點的家長,才是合格的家長。平等地對待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讓孩子從小樹立自信,積極樂觀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4、營造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
家長要互相尊重,文明禮貌待人,營造一種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這也是孩子健康成長必須的良好環境。讓孩子體驗到家庭的溫暖,最好能把家長當成朋友,和你分享成長中的困惑,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5、同孩子一起成長
活到老學到老。每個人都在不斷地成長、進步、成熟,并不是因為你為人父母就什么都懂什么都對。與孩子共同成長吧,體驗這其中的樂趣!
觀看家庭教育觀后感(篇4)
家庭教育這本書比較全面系統的闡述了,家長怎樣和學校老師在教育好孩子的事情上,觀點和方法說的非常全面而實在,幫助家長怎樣在教育孩子的各個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從第一章的了解認識你的孩子到記錄孩子的成長足跡,對我來說是幫助非常大的,以前總是認為上學有學校老師管理教育就行了,做為家長給孩子創造一個合理學習環境就行了,只要學習好聽話就行了。這本書提出了家長決不能僅按著自然法則扮演家長的角色,而應該時刻以一種教育的心態關心孩子的成長,很震撼也的確如此。
六年級這個時期正如書中所說,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學習產生了極大影響。在學校老師正規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下,得到了全面系統的發展,學習的自我意識、組織性、紀律性,也得到了提高。在學習方面由于知識學習廣泛了,學習開展變得自覺,也有條理一些了,能夠及時的把作業寫完,并幫助家長做一些家務事,喜歡看一些課外書,隨著學習的能力增強,正確的學習方法就非常重要了,幫助孩子掌握好學習方法,總結學習規律,尤其是培養孩子記憶力方
面,只有在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徹,只有在理解的參與下進行記憶,記憶才會牢固,讓孩子多背一些好的文章,尤其是一些千古美文,或中外名著的片段,讀好語文書,認真寫字,多看書報,擴大閱讀面,讓孩子多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寫作題材,培養好孩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讓孩子精力集中,講究效率。
這一個學期學習就不夠集中,一會看電視,一會吃東西,玩玩做做,有時看到思想總也集中不起來,一個小時的作業,三個小時也做不完,而且還很馬虎粗心大意,從數學的幾個試圈來看,好多都是在一二題時就做錯很多,檢查一看并不是不會,就是粗心,不是少寫一位,就是少一個符號,以前我不在意,因為孩子不是不懂不會,就是粗心點,家庭教育這本書提醒了我,粗心大意的毛病是學習方面一個很大的壞毛病,不但會影響學習成績,長大后也會影響工作質量,應該很好的培養孩子的細心、認真、縝密細致的好習慣,所以家庭教育這本書,非常好,比較深刻細致的彌補了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不足。
觀看家庭教育觀后感(篇5)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家長最關心也是最困惑的一個問題。今天聽了王仁元教授的講座后,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教育孩子首先應從家長及家庭教育做起,父母在以身作則的同時要還要積極培養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的可塑性強,兒童階段更是教育的黃金時期,把握好這個重要的時期,對于一個孩子乃至一個家庭都是至關重要的。通過聆聽今天的講座,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校每周五天的教育,老師都是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興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長。可是周末的兩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長的溺愛,沒有規律的學習和生活,把在學校五天培養出來的好習慣給忘掉了。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為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梁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你讓孩子不亂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卻隨手把衣服扔在沙發上,還口口聲聲地讓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會照你說的做嗎?不讓孩子看電視、上網玩游戲,可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卻目不轉睛的看著放大音量的電視節目或坐在電腦旁忘我地玩著各種游戲,孩子的心里會怎么想,能感覺到平衡呢?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著孩子一起寫作業,或者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看看書,讀讀報,輕聲地做些家務,讓孩子感覺到他(她)寫作業時父母也沒有清閑,這樣孩子的心里會有一種平衡感,也愿意寫作業了。
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和溝通,哪怕再忙,家長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說說話,聊聊天,給孩子講講故事。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于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松。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當孩子向您訴說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著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孩子便樂意向您傾訴,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四、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走向失敗。對孩子要多鼓勵、多贊賞,不斷培養孩子的自信、自強、自尊和自立。賞識是對孩子的愛,如果我們家長都能用愛的眼睛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用正確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點,“你能行”,“你真棒”,在家長的鼓勵下,許許多多的孩子在快樂中改變,在快樂中成長。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考試成績未達到高分就苛責孩子,而要鼓勵他說“考得不錯”、“考得挺好”,幫助孩子分析沒做對或者沒做出來的原因,找到做題的方法,下次遇到這樣的問題就不做束手無策了。賞識孩子會帶給孩子帶來快樂的動力、向上的自信,其奧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壓在孩子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潛能就象火山一樣爆發了。
五、為孩子創造良了的學習環境
環境很容易改變一個人,尤其是對孩子很言。有人說:孩子的大腦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不種莊稼就會長出荒草。由此可以看出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夫妻恩愛、家庭和睦,才會使孩子感受到愛的存在,家的溫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是任何感情都無法代替的,做父母的要好好珍惜這種親情。和睦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向上的,孩子只有生活在充滿愛的家庭里才會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才會懂得去愛別人、愛社會。家長要常讀書、常讀報,讓孩子感覺到讀書看報是件很快樂的事情,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就會喜歡學習的。
孩子是父母的唯一,做父母的有責任、有義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養好,不侈求孩子將來取得多么偉大的成就,只愿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擁有自信自強的心態,擁有獨立的人格,對學習充滿興趣,對生活充滿熱情,對他人和社會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