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高中生影評(精選5篇)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重現了50多年前驚天動地的諾曼底登陸戰的恢宏場面,讓觀眾驚駭的目睹了戰爭的激烈和殘酷。壯觀宏大的戰爭場面,血肉橫飛的諾曼底戰役,血流成河的鏡頭,讓人觸目驚心,那感覺中還帶有一種惶恐。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拯救大兵瑞恩的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高中生影評篇1
昨天晚上看了《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看的時候十分投入,被里面的情節深深吸引。今天早上起來之后,腦海中仍然回蕩著電影里的情景。
總的來說,看過之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這幾個詞,而且總是不停地閃現,那就是:國家,榮譽,親情,友情,正義,邪惡,母愛,善良,責任,人性。
雖然早就知道說美國人人情差啊,貪生怕死啊什么的都是片面之詞,雖然以前也看過幾部十分經典的美國拍的反應二戰的電影,但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觸還是最深的。當諾曼底海灘上成群的士兵還沒上岸就被打成蜂窩煤,當幾個醫務兵冒著生命危險在沙灘上搶救幾個可能有救的傷員,并不顧別人的“危險”的提醒,回應說:“他還有救。”這就是責任。當馬歇爾向幾位軍官念出瑞恩母親已經失去了五個兒子時,幾個久經沙場的硬漢眼里全都含著眼淚,再沒有一個人對拯救瑞恩提出反對的意見,這就是人性。當軍方的車開到瑞恩家門前時,瑞恩母親當即癱坐在地上,這就是母愛。當戰友們在一場又一場惡戰中相互扶持,在失去兄弟時悲痛欲絕,這就是友情,也許超越了友情。當一位士兵在極其危急的時候卻想要救下一個德國女孩時,這就是善良。當瑞恩不愿離開陣地,要完成自己的使命時,又看到了責任。當米勒上尉為了打勝仗甘愿冒著危險和犧牲,并深深知道戰爭的意義時,又看到了正義對邪惡的挑戰。當上尉通知瑞恩他自己的兄弟全部陣亡的消息時,不管是對的那個還是錯的那個,他們悲痛的反應,看到了什么是血濃于水的手足之情。最后,當美國國旗出現在片尾,輕輕飄蕩,知道了,他們所做的一切,也有一個共同的終極目標——為了國家。
美國政府,體制也正是憑著對個體的尊重和保護,收獲了最大的集體效益。
這些情景中也許很多選擇不是最理智的,但是,包含在這些情景中的人性中最美好,最光輝的東西,卻是不能缺少的,那些,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高中生影評篇2
東方 是丙戌年冬月初五,西方是圣誕節,也正逢周末,看片計劃自然要如期進行。挑來挑去,一部《拯救大兵瑞恩》成為一個決定。此片在九八年上映,也掛上個上世紀 的影片這樣的調侃。斯皮爾伯格做為本片的導演,湯姆.漢克斯為主演,都大大增強了這部二戰題材影片的看點。從商業角度這就是賣點。內容的深刻,創制手法的 獨特,使得影片的藝術價值同樣不容估量。
影 片主要講述的是在二次大戰中一行七人小組尋找并保護一名叫瑞恩的士兵,讓他回到他母親身邊的故事。同樣體現了斯皮爾伯格的“拯救一人既救助全人類”的思想 主旨。故事從老瑞恩回憶的諾曼底登陸戰開始,灰灰的天空和灰灰的海面,透射出冰冷的氣息,那種叫人瑟瑟顫抖的色調充斥著整個畫面。當渡船打開藏門的一剎 那,德軍的子彈掃射了進來,士兵相繼倒下。緊接著,挪動、奔跑、掩護、呼喊、爆炸、鮮血、尸體等等,仿佛每一步都是生命與死亡的分界線。跳下船、跑上岸、 潛伏在敵人堡壘前的沙包后面直到沖過火力封鎖并摧毀它,米勒中尉帶領他的部隊為這次登陸立了一功。然而他說出“怎樣的一番景象啊?!睍r,取得成功的背后是 眾多戰士的身軀,這其中就有一名叫“瑞恩”的士兵。
一名、兩名、三名,戰務后勤收到三份不同瑞恩的殉難書,令他們難以相信的是,他們是親兄弟,只有一位老母親,也就是說,那一天的上午老母親要收到三份殉難信。美軍副總參謀長為此感到無比的傷感,為了說服部下去尋找并把這位母親的最后一個兒子帶回祖國,意味深長地念誦當年林墾總統為陣亡士兵家屬書寫的手信。
剛剛結束的搶灘登陸,米勒中尉與戰士們還在為剛才的一幕幕回味伸長,前線長官就在體探之余,將這個最高機構下達的特殊任務。中午時分,一行七人開始了尋 找這個不知身處何方的瑞恩。這里,經歷過兩次戰斗,失去兩位戰士。他們都曾抱怨犧牲七人為救回一人是否值得。同時同名的瑞恩也為小組帶來激動于失落。米勒 中尉曾說“這小子,看他值不值得我們去救他?!?span style="display:none">c9J子文庫范文網
第二天的下午,他們在第三次遇到敵軍時,偶然地發現了瑞恩。但是對于失去幾位親兄弟的瑞恩,悲痛之余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就這樣離開戰場回家,他要繼續奮斗在戰場上,為自己保衛的橋做最后奮戰。米勒中尉答應了他,戰斗之后既要離開這里回到母親身邊。
準備埋伏圈過后,米勒中尉與瑞恩坐在一起閑談,說起家里,說起往事。一番兒女情長后,緊張的氣氛隨之而來。緊張的戰斗貫穿整個故事的結尾。最后米勒中尉 在瑞恩的面前陣亡,臨死前,對著瑞恩說“不要辜負我們?!蓖纯嗟娜鸲髯詈笞兓乩先?,并回到米勒中尉的墓地前,告訴他自己活得很好,沒有辜負他,并叫妻子證 明給米勒中尉。
一部不錯的電影,一段不錯的戰爭回憶。電影上 映的時候,很多的`二戰老兵看后唏噓不已,感覺到又回到了二戰現場。這都要歸功于攝影師卡明斯基和斯導的對于這部電影主題的深入了解以及對于藝術再現上的杰 出表現。影片當時采用的是高感光的膠片和紀錄片的設備,就是做到那種粗糙的質感,那種畫面上的大顆粒就此誕生,而且結合拍攝是的手提式拍攝搖晃的視角,出 奇地美,這個美是來自它足夠真實。那種連續的搖晃的長鏡頭,那種不合節奏的剪輯,都是從真實還原戰爭場面的藝術表現角度出發的。在光源的運用上,并沒有過 多地去塑造人物而去使用反光板或是多點光來表現,單一光源運用很多,即使人物的面部表現不明了也無所謂。那種夾雜在人物面部、身體,還有景物、樹木、廢墟 等上面的黑色,都是具有明顯的明暗交界線的塊狀。對表現人物內心的抑郁,無助,以及在戰爭下人們心中的那種厭倦恐懼,都起到很好的詮釋。
影片中,前26分鐘用來展現了諾曼底登陸戰的驚人場面,在影片的前期建制上,已經讓觀眾們怔住個半晌了。也許很多人第一次看都說:“這他媽怎么拍的?” 在這里,運用這樣的建制,第一,提高了影片的精彩程度,更主要他告訴你戰場上可不是好玩的,是血腥的。這可是給看慣國內戰爭片那種軍號一響,千軍萬馬如潮 水般踏過敵人的頭顱,人都沒傷一個的中國觀眾一即顛覆以往印象的作品。第二,交代了影片的時代背景以及主要人物與重要人物。對整個影片的開始鋪墊了一個足 夠刺激與足夠戲劇化的段落。第三,影片開始的老人回憶,也帶出了一個故事前提,就是這個人是誰?一個懸念;他的回憶,故事足夠真實。
影片在戰斗中開始,在戰斗中結束。也同樣是老人回憶開始與回憶結束而結束,首尾是呼應的,也是一個意識整體。不能不提到的是片中最先進入戰爭時空的,是 海灘,強調了環境,其次出現的就是漢克斯扮演的米勒中尉,還有他的手,特寫的手,顫抖的手。這一元素在片中多次出現,最后在米勒中尉死后,還是落到手上。 這一元素,豐富著米勒中尉這個人物的本身。他顫動的手,表示他個人的健康在戰場上生死攸關之中是多么的無所謂,也強調了他經歷了足夠多的戰斗,是戰斗給他 帶來了這樣的迫害。正因如此,這只手,代表著法西斯,那是不健康不和諧的躁動。同時米勒本人代表著真正中的人們,被戰爭所累,不僅僅是一只手,更是身心的 受傷。再后來表現米勒的瞬間失聰也同樣是表示了他本人以至所有身處戰爭的人們,受到的人本之上的侵害。最后,米勒中尉死去,眼神中表現了這一事實的同時, 又再一次將鏡頭停留在他的手上,它停止了跳動,也就是說,米勒真的離開了他的將士們,也標志著戰斗最后,侵略者是必將死去的。的確,諾曼底之后,盟軍就取 得了轉折性的勝利,手的涵義表露無疑。
影片中,第一幕結尾的 情節點一,是后方的一個忙碌的打字間。也正是這里,發現了瑞恩家三個兄弟都陣亡的消系,也正是這個戲劇性情節揭開了影片的中段,帶出了小組奉命去拯救大兵 瑞恩,并推動故事的繼續前進。同樣,故事的第三段結局的發起點也是這樣,由一次偶然機會發現了瑞恩開始,他們繼續了最后的結局,一切的解決。
影片之中,表現了導演的一種民族情節。由于導演身為猶太人,所以更有情感在這樣的一部題材里面去講述故事。實際戰爭,生靈涂炭,身處那一特殊時期的人 們,他們在殘酷現實面前能做的又是什么?生活空間被摧毀,人身自由的被限制、被剝奪、人格的被殘缺以及靈魂的被變態,這就是戰爭對于人本身所做的。也只有 在那個非常時期政治力量是最大的,它可以領導一切。建造一切并摧毀一切。本片對于戰爭的揭露不是建立在故事情節上的,使用鏡頭和那接近真實的畫面來講述 的。它叫眼睛告訴你的大腦,戰爭有多可怕,戰爭有多殘酷。生命已經在戰爭之中變得渺小,甚至微不足到,他們只是去向某一政治陣營搭建勝利堡壘的磚瓦。
退出大的歷史背景表現,對于影片里面的人物,我們看到了是漂浮與海面上的一粒谷殼,隨時都可能被打濕淹沒。但他們仍然堅持著漂浮著。要做的就是一直漂到 岸邊,生根發芽。這是人類的希望,人類最偉大,最值得自豪的特性。這也就是人性。當人失去了希望,那人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欲望,死亡也就無所謂了。是希望叫 米勒中尉一直帶領憤憤不平的隊員尋找下去;是希望叫他們戰勝一撥又一撥的敵人;同樣也是希望叫米勒中尉在臨終前叮囑瑞恩“不要辜負我們……”它是推動人去 做一件未知事物的動力,超越欲望的動力,是文明的,是高級的,是理想化的,是美好的。相反,發動戰爭,涂炭生靈,瘋狂掠奪則是欲望,丑惡的,自私的,無理 由的,原始的,野蠻的。
他們希望勝利,希望回家,希望去種自 己的莊稼,希望去看望自己的母親,希望同心愛的女孩結婚,這成了米勒中尉等人的動力,戰斗下去。他們要勝利,是更多土地的欲望,更多資源的欲望,更多女人 的欲望,更高權力的欲望,這就成了法西斯的戰爭的動力。影片中也同樣,拯救一人為了回到他以前的生活幸福下去。殺死一人,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資源揮霍下 去,鮮明的對比,告訴你這就是戰爭。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高中生影評篇3
《拯救大兵瑞恩》,斯皮爾伯格1998年神作,久聞其大名是在各種電影專著中?!墩却蟊鸲鳌返臉撕灪芏啵核蛊柌?、二戰、戰爭片、美國精神。網上有關影評多如牛毛,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我來說,選在這個時候看《拯救大兵瑞恩》完全是出于《倫理學》通識課倪老師的要求。因此,我的切入點或多或少與這堂課的聽課感受有關。
影片開頭近半個小時的戰爭場面讓我惡心,這么直觀地看戰士們在戰爭的各種殘酷血腥的死法還是第一次。這半個小時里我一直在想的一個問題是:瑞恩和這群人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要拯救他?他怎么了?
答案在半小時后揭曉,諾曼底登陸成功了,傘兵瑞恩被困在了敵人后方,而他的三個兄弟全部在戰爭中死亡,家中的老母親只剩下了這個唯一的兒子。美國作戰總指揮部得知情況之后,決定組織一個小分隊前往救援,米勒上尉和他的七個部下,外加德語翻譯厄本。在戰火依然燃燒的歐洲戰場,敵方危險重重,他們毅然上路,只為一個上級的命令,只為實現對一個他們不認識的母親的諾言。而死亡,隨時可能到來。
風雨交加中的逃生、危險暗藏的伏擊、長途的跋涉、兄弟的相繼犧牲、希望的日漸渺茫,我困惑了:這么多人去救瑞恩值得嗎?為了瑞恩犧牲這么多戰士明智嗎?疑問不攻自破。
米勒上校把這場尋蹤看成一場賭注,殊不知他內心的痛楚。每個人在戰爭到來之前都曾有過美麗但與戰爭毫無關系的夢想,有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生活幸福。米勒在面對部下要離開時沒有表現出任何吃驚,在踏上這條沒有回頭路之前,他或許預料到了這一切的發生,但對他而言,戰場上的使命比什么都神圣。米勒說,到蘭姆勒帶瑞恩回家能讓我回到妻子身邊,我會擔下這項任務。你想退出?你想回去戰爭?沒關系,我不會阻止,我甚至還會替你申請,我只知道,每多殺一個人,我就離我的家越遠。拯救可以救贖在戰場上瘋狂殺戮的罪惡,于是,沒人想再退出。
所有人生命的價值此時被大大的簡化,即救出瑞恩,然后回家。陸續犧牲的戰士,臨死前都會說一句話,“媽媽,我想回家?!边€有一封寫好的帶給家里的信。因此,拯救大兵瑞恩的人的終極目的和瑞恩的終極目的融匯一體,即:實現對母親的承諾,平安回家。這正是人性中相通的地方,沒有人想繼續戰爭,那么拯救瑞恩,可以逃避戰爭;瑞恩平安回家即是對米勒他們平安回家愿望的變相實現。這即是米勒及其部下不顧一切拯救瑞恩的終極價值。
于是就有了麥克對米勒上校的說的話,“或許在這場混蛋戰爭中,拯救瑞恩成了唯一的好事?!彼麄兊臒o畏犧牲為瑞恩平安回家搭建了橋梁,生之價值得以如此高貴地彰顯。
我又在想,假如瑞恩不能平安回家呢?假如戰爭永遠無止境的繼續下去呢?他們如此的犧牲有意義嗎?
答案在遇見瑞恩后,在誓死守衛橋的戰爭中揭曉。
是啊,拯救出瑞恩他們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他們可以對戰事撒手不管然后撤退回營等待歸期了。但首先是瑞恩遲疑了,他無法接受兄弟的死訊,他要堅守戰場,這是他的使命。那么,米勒他們呢?瑞恩已經找到了,可是戰爭還在繼續……沒有了回頭路,只能和瑞恩一起保衛這座孤橋。接下來又是一場血雨腥風,僅存的幾個兄弟也相繼離開,就連麥克也倒下了。米勒上校一直的信念崩潰了,他要怎么回去?就這樣回去嗎?顯然不能,于是他沖到了敵人坦克面前,就那么無奈地坐在那,用抽搐的右手握著槍,一搶一搶的射向迎面駛來的坦克,他的表情很從容淡定,用自己的生命來試圖結束這場混蛋戰爭吧,該死的沒完沒了的殘殺。
米勒努力擠出最后的笑容,對瑞恩說:“詹姆斯,別辜負大家……”
幸好援軍來了,戰爭有了勝利的曙光,可是那么多兄弟在戰爭中走了。
瑞恩會怎么想?這是我最后思考的問題,他怎么面對那么多為了救他而犧牲的生命?他還有勇氣繼續活下去嗎?
鏡頭回到影片開始,年老的瑞恩面對米勒上校的墓碑老淚縱橫,他說:“我每天都想著當日你在橋上說的話,我盡力活好我的人生,希望這已經足夠,至少這讓你覺得我沒有辜負你們所做的一切?!比鸲髯詈髥柶拮?,“我是個好人嗎?跟我說,我這輩子沒有白活,跟我說,我是個好人?!毖蹨I止不住往下掉。
傳承生命的價值,米勒和一部分兄弟為了拯救瑞恩而離開人世,瑞恩為了感恩必須要好好活著。我在想,如果這個故事不是發生在二戰戰場,還會有這么壯美嗎?因為戰爭看不到的盡頭耗盡了戰士們的精力,他們的心靈已遭受殘酷戰爭的蹂躪,已處于崩潰脆弱的邊緣,于是在這深刻的絕望中,他們把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夢想寄托在瑞恩身上,此時他們所做的斗爭不再是盲目的持槍殺敵,而是為了拯救一個士兵的生命,從而避免了淪為戰爭的機器。這也正是影片把故事背景設在二戰的獨特意義之所在,生命價值一場華麗而壯美的升華,并且得以傳承生生不息。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高中生影評篇4
現在已經看完這部片子一個多小時了,可是心情還是不能平靜,還是很堵得慌。片子里的血腥、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折射……都給我的心靈強烈的震撼!總有那么幾個片斷,我都不忍看,下意識的把頭別開。很佩服斯皮爾伯格,他找的切入點都令我感觸頗深……
戰爭,永遠是最殘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無辜的牽連。在燭光下,當幾個大漢露出他們的柔情的一面時,我忽然發現,他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們也會八卦開玩笑,他們談論的生活片斷和我們的是那么相似!沒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為了某些人的野心,卻讓大批大批的無辜者受害。
當瑞恩和隊長在談論和哥哥們在一起的生活時,我感到很痛心。從那么幸福的場景,一下墜落到死亡邊緣,那種對心靈的沖擊力,連我這個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為他們對未知的恐懼吧~其實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在哪天會突然消失,畢竟時間還有那么多你留戀的東西啊~或許很多人咒罵那個不敢開槍的家伙,若是他敢在關鍵時候開槍,可能就不會釀成那么慘的悲劇了,可是,這也是最真實的地方啊~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關鍵時刻成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時候!
都說對敵人的寬容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是啊!若是他們不放過那個德軍,他們的隊友就不會死在那人的槍下了??稍趹馉幹校瑳]有誰對誰錯,成王,敗寇!
現在,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
看一部好片子,凈化一次心靈,真好……我希望成為英雄。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高中生影評篇5
故事的開篇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美國二等兵詹·瑞恩的三個兄弟全部陣亡,將軍派出八名戰士尋找瑞恩并將他送回母親身邊,戰士們找到他后,隨即與德軍展開了殊死搏斗。八名戰士全部犧牲。
爭論的問題是:用八個人的生命換一個人的生命,到底值不值得?
這個問題在八個人開始尋找瑞恩時就討論過,瑞恩是死是活尚且不知。而尋找一個士兵如同大海撈針。況且八個人也都有母親,只為了安慰一個母親,做如此大的犧牲。從人道主意或數學比較大小上看,8>1,這當然不值了!既然不值,他們為什么還做呢?而且是那么毅然決然呢!
記得影片中,當兩個同胞犧牲后,團隊中出現了矛盾,八個人的上尉,米勒給出了答案:“活下去,回家。”米勒拋開了明面上說的“任務”啊,“崇高的事業”啊“為了和平”等等諸多光彩的理由。而是從自身出發,回歸到人的本性——真實!這個理由也成為了戰士們堅持下去的信條。
“活下去,回家”這句話也暗暗透露著米勒對戰爭的反感,對和平生活的向往。這正是本片所要表達的主題,在大段血腥的鏡頭下,觀眾從心而發地感受到了戰爭就是地獄。
接下來,六名戰士好不容易找到了幸存的瑞恩,他們的任務總算快完成了,可是瑞恩卻因要參加一場重要戰役而拒絕回國。米勒上尉再一次面對選擇,如果現在放棄,不管瑞恩,他們也算完成了任務,可這又算什么?難道之前兩位同胞戰友就白犧牲了嗎?決不能留有遺憾!戰士們重回到戰場。兄弟間的心緊緊相連。他們為了讓更多的人自由,能回家,戰士們艱守陣地。戰友情、兄弟情在本片中又是一個亮點。
最后犧牲的米勒上尉臨死前囑托瑞恩:Earn it中文譯成:“別辜負”,也可以理解為“好好的活著”或者“值得”。我個人理解為“值得”。它為本片起了悲壯的一筆。為了讓這一行動“值得”,瑞恩必須要好好的活著,必須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米勒以此告慰戰死兄弟們的在天之靈,也是對自己說,“這一切都值得!”
八個人的生命換來一個大兵生命,這只有在戰爭中才會出現的局面吧?是戰爭把人們推到一個圈中,圈中的生命的價值在改變。
或許一文不值,可任意踐踏,記得在搶灘登陸時,前排的士兵被機槍掃射,一排排倒下去;
或許生命是慘不忍睹,茍延殘喘的,忘不了那些斷足斷臂的傷兵、那些向外蛹動的內臟,士兵們那絕望的神情;
或許生命是撿來,是幸運女神主宰著生命。一顆子彈打在士兵的頭盔上,幸運的士兵欣喜地拿下救它命的頭盔欣賞。
或許生命是換來的,正如本片所講述的故事……
應該說一下,團隊中先犧牲的兩個士兵中,有一個在臨死前把自己寫給父親的信交給了戰友;另一個高呼“媽媽,回家!”那場景,不能不讓人心酸落淚。影片中有句名言:
“對世界,你是一個大兵;
對母親,你是整個世界?!?span style="display:none">c9J子文庫范文網
親愛的讀者,如果你還堅持說這場任務“不值得”。那么從現在起,你好好的生活,做個好人,善待你的親人。用你的實際行動讓“拯救大兵瑞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