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隨想作文八百字優秀5篇
我們國家的清明墓葬祭祀習俗所體現的文化意義,它其實是可以被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主體來解釋和體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隨想作文八百字,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清明,這是個節日,又是個節氣。在每年4月5日,是中國的三大鬼節之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仲春與暮春之交,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最早也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而已,其變成紀念祖先的日子是與寒食節有關的。
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關于清明節和寒食節的來歷的傳說:春秋時期,晉公子為避開迫害,只好流亡國外。流亡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當萬分焦急時,隨臣介子推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要的來處時,留下了眼淚。十幾年后,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晉文公。他賞了當初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勸介子推向晉文公當面討賞??墒墙樽油谱钣憛捘切幑τ戀p的人了。于是他打好行李,到錦山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后,非常慚愧,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但是,介子推已經不在了。錦山不好爬,想找到介子推很不容易。有人獻計,用大火把錦山的三面燒著,逼出介子推,但是仍然不見介子推?;鹣ê?,人們發現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發現了樹洞有一封血書,寫著:“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他,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來祭奠,發現那棵老柳樹死而復生,便叫他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后一天為清明節。
我家清明節的時候,我和奶奶一起做艾餃,還放了風箏。不僅這樣,我還去掃了墓,在這之前還要準備吃的,蠟燭,鞭炮,但是那天天氣不好,下雨,所以要帶雨傘。
清明節是我國的重要節日,我們一定要繼續傳承下去。
清明將至,翠柏凝思。清明節那天下午,姨媽帶我和弟弟去了蘭江公園掃墓??諝庵羞€有細細的雨絲灑落在我們頭上、臉上,浸濕了我們的衣裳。公園里櫻花的花瓣散落在地上,綠茵茵的草地有了這粉紅的花瓣,就像是織錦上有繡上了美麗的圖案。這不禁讓我想起杜牧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牧童遙指杏花村?!辈徽脩懊?
很快,我們來到紀念碑下,我們靜靜的默哀一分鐘,接著拿著菊花圍著紀念碑繞了一圈,最后把金燦燦的菊花輕輕放在紀念碑下。姨媽給我們講了紀念碑的由來后,我才明白,這個紀念碑紀念的是為了解放澧縣而獻出生命的那一千六百余名戰士所立的,紀念碑上站著一個神采奕奕吹小號的士兵,好像時刻提醒著我們一定不能忘記歷史,時刻準備著為建設自己的家鄉而奮斗。姨媽還講了澧縣的名人“蔣翊武”的故事,我深深地敬佩這些為了解放新中國而前仆后繼奉獻生命的革命烈士,我也真正明白了清明節這個傳統節日一直傳承的意義——銘記先輩,感恩他們的無私奉獻。望著高大的紀念碑,我默默地說:“解放軍先烈們,謝謝你們!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這美好的生活!”
離開紀念碑,姨媽帶著我們在公園散步。公園的景色也異常美麗,小螞蟻忙著搬運糧食,小蝴蝶喝著露珠,小花姿態各異,有的彎下腰像在偷聽動物們說話,有的像士兵一樣站在那兒,有的還是含苞待放,有的只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卻全展開了!小草也從地下探出頭來,好奇地張望四周,多么熱鬧呀!
這個清明節讓我終身難忘,因為我真正了解了一個傳統節日的意義,我也會承擔使命,做一個“吹號手”,將這個節日的文化繼續傳承。
清明原本是一個普通的節氣,但早在周朝,清明就演化成一個節日,一向被流傳到這天。
我爸爸老家是揚州人,所以每年清明節,爸爸都要叫我一大早起來,一齊去揚州祭拜我爺爺(在我爸爸像我這么大的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這天,奶奶起來的也很早,因為她要提前準備爺爺生前最喜愛吃的各種菜肴,當然還有爺爺最愛的紙質“麻將”和必備的黃紙做的“元寶”。鄉下的墳堆一般都在田野盡頭的偏僻處,我們提著這些供品去墳前。漫步走在春天的田野上,眼前是一片片綠油油的麥苗,一塊塊金黃色油菜花,此時一朵朵不知名的各色小野花開得正艷……除了遠處偶爾傳來的雞叫和狗叫,就只聽到小鳥嘰嘰喳喳的聲音,真是安靜極了,美麗極了!
到了墳前,我們把一條魚,一盤蔬菜、一盤豆腐和一碗肉放在爺爺墳前的一小塊水泥地上,還要倒一杯酒潑在墳堆上,然后在旁邊空曠的地方把“麻將”和“元寶”通通給燒了。燒的時候奶奶還要我們磕頭,期望爺爺能夠保佑我們吉祥、歡樂、美滿、聰明。最后我們還要插一根清明柳在上方,這是有來歷的:春秋時,晉文公的大臣——介子推因隱居在介山,而使晉文公后悔。他明白介子推是一個大孝子,便下令放火燒山(他認為只要燒山就能夠讓介子推和他的.母親下來),不料他卻燒死了介子推和山上所有生物。但到了第二年,山上的老柳樹又復活了,晉文公便把這可柳樹叫做“清明柳”。而此刻,人們就給清明柳定了一個辟邪的功能。 此時祭掃完畢后,我一般去和鄉下多日不見的小伙伴們去放風箏,爸爸說這也是清明節的一個習俗,以前他們小的時候都是自我用篾片和報紙自我做風箏,此刻都是在街上買了,據老人們說這有釋放邪氣或晦氣的功能。
這就是我老家的清明節習俗,你們家里的呢?
那一天,仿佛天都成了灰色的。那暗淡無光的天空,好像在悼念些什么。或許是您吧,我的太公。
我本對您沒有什么太過于刻骨銘心的記憶,可在那天,您離去的那天,記憶的黑匣子似乎都在搜索著的您的關鍵字,好多好多我本以遺忘了的回憶,一下子涌了上來,化成了淚水。
世界真有一種不可言喻的奇妙。我靜靜的聽著老人家們講著您的事。她們說您昨日出了院,說即便是離去也要在家中。而后,您便撒手人寰。我認定著,您一定有著魔力,而您的離開只不過是去經歷一個短暫的旅程罷了。
您一生簡樸,最隆重的時候卻是葬禮那時。送葬的隊伍很長很長,從這頭一直到那頭。我們的思念也如同這隊伍一樣??!很長很長。葬禮曲的聲音很響很響,卻怎么也蓋不住人們的哭泣聲。我們走的很慢很慢,走著一條不知終點的路,想要見到您一面。從前的我還不懂得生與死的含義,還以為這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還不懂得為何那些穿著白衣的人們哭的那么撕心裂肺。而如今,我明白了。生與死就如同兩條很長很長的平行線,縱使會有奇跡,但是他們永遠不會相交。
您總愛穿著一件青色的上衣。青色是那樣的暗淡,遠比不上現在鮮艷的顏色,我還總覺得您是老古板,不懂得欣賞現代化的世界,只是獨自的沉迷在四五十年代的潮流。我不知道那件上衣都您有著什么意義,但那是我都您唯一的寄托了。
您也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總是隨地吐痰。那時我總覺得您很不講衛生??山駮r今日我才覺得。農村中哪里有這么多的講究,一個人習慣了,也便怎么也改不了了。
早晨的雨,滴答滴答的落著。就像我的思念,一點連著一點。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蹦悄昵迕?,雨紛紛,時光逆襲,回到兩年前,阿太還在世的時候……
阿太是唯一在世的,是我最后一個阿太了。雖然,阿太患有老年癡呆,但我依舊對阿太有著無微不至的關懷。即使,她總是記不得我是誰,可,我還是一遍遍告訴她,我是她的曾孫女,她一聽到這個雙眼發亮?!芭叮∥覍氊愒鴮O女,這一句話久久印在我的腦海里,回蕩在我的耳畔??墒菬o情的時間將我拉回了現實,阿太終究還是去了那沒有孤獨,沒有病的另一個世界了。
那一天,我笑了……
伴著凄風冷雨,我的淚水不請自來了,嗚嗚咽咽,在這欲暖還寒的三月末里。沒有燕了,也沒有梨花,只有烏云……
阿太是去年去世了,在93歲高齡,還是難逃命運的折磨。那年,哭得最傷心的不是我,而是奶奶,必盡是奶奶的媽媽?。∫幌氲矫總€人都會有生老病死,我的淚水再一次不禁涌了出來。人生能有幾清明??!時光不可重來。阿太死得那天正是清明的前一個月。那年清明,阿太被火化了,成了骨灰,埋進了墳墓里,阿太沒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給人欲斷魂??!
四月,清明,就隱約多了一份讓我繞不過的哀愁舊念。
別人都說最美人間四月天,但我不覺得,那年的清明有著抹不去的回憶。
阿太您在天堂過的如何,我的淚水一涌而上,止不住了,一頭埋進媽媽懷里。靜靜地、靜靜地,我平靜下來了,仰望天空,似乎看到了阿太又出現在我的眼前。
四月的記憶總是這般停留在鄉愁中,歲月匆匆,又到了一年清明時。
12歲的天空有點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