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300字讀后感10篇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弟子規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讀了《弟子規》中的兩句話是:“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們,勿亂頓,致污移”。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注重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回家后衣、帽、鞋襪都要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不要亂放亂擺,以免把衣帽弄臟。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個人,他就是王安石,他還有一個故事呢,我給大家講一講吧:王安石是宋朝有名的宰相。據說,他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不太講究衛生,極少洗澡,整天弄得臟兮兮的。有一天,皇帝召見王安石和幾位大臣商議國家大事。談話時,一只虱子從王安石的衣領爬到了他的臉上,皇帝看見后偷偷的笑了,可王安石卻一點兒也不知道。后來這件事成了朝中大臣們的笑料。
王安石雖然是有名的大政治家、大文學家,但他確實太不注重儀表了,我們可千萬不要有他這種毛病哦!
這些天,我們學習了《弟子規》這本書。
《弟子規》這本書是學童們的生活規范,他是依據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學習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要講信用;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先從孝敬父母來說吧,哪些事才算是孝敬父母呢?如:縱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著自己的性子去做,就容易出錯,這是一種不孝的行為。還有,孝敬父母:當父母生病的時候,當兒女的應盡心盡力地照顧,煎好的藥,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嘗一嘗,看看藥是否太涼或太熱。
還有友愛兄弟姐妹,孔融讓梨的意思就是說要友愛兄弟姐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學會尊敬哥哥姐姐,這樣兄弟姐妹才能和睦相處,這樣家長們也會喜歡。
學了《弟子規》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欲修大道者,應先修良知良能?!?span style="display:none">ysF子文庫范文網
感謝我的老師,讓我們熟背《弟子規》,從而讓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傳統文化,建立起自己內在的規范、獨特的思想、行為的準則,能在自覺自信下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四獨好少年。
每當我與父母有意見不統一的時候,我總是會想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每當我有承諾于人的時候,我必定會記得“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span style="display:none">ysF子文庫范文網
父母總是讓我默背且理解“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在我平時的班級管理中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讀弟子規,讓我懂得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的人格也更將健全。今后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不論遇到多少挫折和失敗,必將牢記“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
一天我問爸爸,為什么我的名字中會有個孝字。爸爸聽了給了我《弟子規》這本書,讓我仔細看這本書,就知道我名字的來歷了。
我翻開第一頁,看到《弟子規》的總序,里面前幾句寫的是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原來《弟子規》是圣人的訓導,我驚訝的發現,原來孝是放在第一位的。圣人教導我們首先要做到孝順。我理解了爸爸給我起這個名字的含義,爸爸還經常對我說一句話百善孝為先,以孝為做人的根本,做一個善良的人。
《弟子規》的第一篇就是《入則孝》,主要講的是如何做才是孝:要做到父母的呼喚,還有父母安排做的事情要迅速、認真地去做。父母生病的時候要仔細照顧。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能讓父母擔憂。做個品德高尚的人,如果在品德上有了缺失,就會讓父母覺得丟臉。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做人。
通過圣人說的有關孝的話,我認識到了要從平常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做一個守孝道的孩子。
讀過《弟子規》的"冬則溫,夏則?;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后我明白了做人首先要講一個"孝"字。我們要好好陷阱我們父母。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要隨時查看父母的衣、食、住、行是否合理,不能讓父母擔心。既然古人都懂得,以"孝"為先,說什么也不讓自我父母受罪,如果看到自我的父母受罪,而幫不上忙的話,就會十分心痛。我們也就應向他們學習,畢竟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最親的人,不論他們對我們多不好,我們也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孝敬我們的父母。我們英愛像古人一樣關心父母、愛護父母、孝敬父母、照顧父母。
我們就應孝敬父母,感謝父母從心底里感謝,一輩子為了子女幸福的每位父母。是他們給予我們一生的光明,我們就應孝敬他們,尊重他們啊!
《弟子規》所講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訓導。首先要孝敬父母,順從兄長;其次要做事小心,說話誠實,講究信用。讀了這本書后,我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想做一個受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
弟子規里講的最多的內容就是孝敬父母。“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边@名話是說父母的教誨,一定要恭恭敬敬地聽,如果父母責備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虛心接受。我以前對爸爸媽媽沒有禮貌,愛大聲喊叫;爸爸媽媽評語我的時候,我總是不服氣,跟他們頂嘴;爸爸媽媽叫我做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拖拖拉拉,懶懶散散?,F在我讀了弟子規,明白了這樣做是不對的,我以后一定對爸爸媽媽有禮貌,認真聽他們的教誨,虛心接受他們的批評,做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明天就是母親節了,我要對媽媽說:“您辛苦了,節日快樂!我愛你!”我還要畫一幅畫送給媽媽。
我曾經讀過弟子規,很有感觸,給我印象最深的這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币馑际牵骸案改负魡?,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認真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批評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span style="display:none">ysF子文庫范文網
以前這些我做的很不好,媽媽說上一句,我就會頂上三句,我把水被扔到了地上,媽媽正在批評我。我還會頂嘴,我還會悄悄地說:“怎么了!”。爸爸讓我下樓買東西,我就賴在床上,怎么說都不下去,我會小聲地說:“想讓我下去,沒門兒!”
自從讀了這本弟子規,我就不跟媽媽頂嘴了,媽媽說的意見我都虛心接受,有一點做得不太好,就是媽媽讓我下樓買東西,我就躺在床上當沒聽見。我現在正在努力的改掉這個毛病。
這本弟子規給我了很大的教育,我喜歡這本書。
一年級上學期,老爸給我一本《弟子規》,他神秘地說:“這是一本神奇的書,讀了它,你會更聰明!”
半信半疑中,我開始讀《弟子規》。每天晚上,我和老爸一起坐在小板凳上,一句一句地讀,聽他講里面的故事。老爸講得很認真,但是也有字不認得,還要查字典,不像老師。有時候想偷懶,老爸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學了《弟子規》還不聽話!”我心里不高興,但是還得讀。一天晚上,我忽然覺得自己都記住了!老爸不信,我就背給他聽,還沒背完就被他一把摟住,半天不說一句話……
我總覺得《弟子規》是大人寫來管小孩的,我長大了要寫一篇《老爸規》,也管管大人。不過到那時我也是大人了,不知道還愿不愿意去寫。也許我和現在的老爸一樣,拿著一本《弟子規》,一本正經地教我的孩子。我會把老爸教我的東西一字不漏地教給他,我還會告訴他:“這是一本神奇的書,讀了它,你會更聰明……”
在這個寒假,我參加了校園記者國學經典誦讀班,學習了《弟子規》。
臧克家說:“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备璧抡f:“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書籍會帶著我們跨過智慧的大山,越過知識的大海,會使我們在知識面前不再顯得渺小。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針對《弟子規》這一段話,我還有一件小故事呢!
今年過年我在姥姥家住,第二天,姥姥準備好早飯,叫我起床吃飯。我起床后發現表弟還在睡覺,舅舅叫了他幾次,可表弟就是不想起床。我就對他說了《弟子規》里的這段話。表弟問我:“這是什么意思呀?”我耐心地給他講解了這段話的意思。聽過后,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對舅舅說:“爸爸,我現在起床!”
國學班的任老師給我們講過:“讀書不但要讀好書,而且把美德也要落實到行動中去。”這句話使我深深地記住了《弟子規》。
從小學一年級起,我就開始讀課外書,其中印象深刻的書也不少,但有一本書,我看了又看,每一次看這本書,我都會聯想到我自己的一些事情,受到新的教育。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弟子規》。
暑假里,我再一次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一愛一幼,守信用。
《弟子規》中的〈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一愛一不一愛一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一愛一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從小做起,學會感恩父母,感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