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茶花女》個人觀后感700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茶花女》個人觀后感700字1
“一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但當你忽視了它,或不去珍惜它的時候,那這‘生命’兩字將變得毫無意義。”
這是我在看完法國大作家小仲馬的成名之作《茶花女》之后悟出的道理。
《茶花女》這本書主要是寫一個出生在法國巴黎的美麗少女瑪格麗特的故事。年輕貌美的她因為涉世未深被誘使成為妓女,人稱“茶花女”,由于環境的影響,瑪格麗特逐漸變得頹廢墮落,在得知自己患上肺病之后,她曾經三次立志要把病治好,重新做人,但都以失敗告終,最后悲慘地離開了人世。
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同情女主人公“茶花女”的悲慘命運,又或是對那個冷酷的社會表示不滿。原來的我也是這么認為的,可這個想法卻在我最近重讀本書時,發生了變化。難道茶花女的悲慘命運只是上天的一個懲罰?難道她自己就沒有任何的責任?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文中的茶花女也有錯,因為她把生命看得太沒意義了,就算她的命運十分悲慘,那也不能因此而糟蹋生命,自暴自棄,而應該鼓勵自己,相信自己,努力的改變自己的命運。
高位截癱的張海迪,學完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而且還翻譯了許多國外文學著作;盲聾女海倫,沒有向命運屈服,成為了一名作家;全身癱瘓且雙目失明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寫出了偉大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所有的這些活生生的例子不都印證著,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難道他們的命運就比茶花女順利?我想,他們的命運甚至比茶花女還要悲慘,但是他們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放棄努力,浪費生命。相反,他們努力著,拼搏著,奮斗著,所以生命在他們身上是如此精彩。
生命是自己的,生命的價值也是由自己決定的,所以,我們更加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盡管困難重重,盡管不盡如人意,但生命真正的價值不就在奮斗、拼搏嗎?就讓我們成為自己的驕傲,在面臨困難時,在面臨厄運時,永不言敗,永不放棄吧!
關于《茶花女》個人觀后感700字2
法國文學名著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的成名作,被改編成話劇與歌劇,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于世界各地,可見這部作品有著強烈的感染力與旺盛的生命力。
它的作者小仲馬于1824年生于巴黎,在戲劇上提出浪漫主義的觀點,小仲馬是大仲馬與一位女工的私生子,十五歲后方被其父承認,他的辛酸身世使他對社會底層人民懷有深厚的同情心。
茶花女不是一個普通的紅顏薄命的故事,女主角,被迫淪落風塵的馬格麗特是高等娼妓中出類拔萃的人物,因其傾國傾城的美貌而受到上流社會那些瘋狂獵艷的的青年的追逐。她處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沾染上一些惡習,變得瘋瘋癲癲,近乎失常。但在這個被人視為賤貨的妓女身上卻有著許多可貴的美德。馬格麗特結交的都是豪門大族的子弟,過的是揮金如土的日子,但她內心始終是苦悶和空虛的,心情是異常復雜和痛苦的。在她的身心長期受摧殘久臥病榻的孤苦時候,純樸善良的青年阿爾芒的出現使她大有相見恨晚之感。阿爾芒那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純真的愛打動了她的心,他們離開喧鬧的都市到鄉間過起形影不離的恩愛生活。馬格麗特決心徹底擺脫過去醉生夢死的賣笑生涯,永遠和阿爾芒結合在一起。為了維持她和阿爾芒在鄉間隱居的生計并且不使心上人為難,她私下變賣典當自己的財產。她對真摯愛情的追求使人想起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杜十娘。但阿爾芒的父親無法接受馬格麗特煙花女的身份,怕她影響家族的名聲,兒子的前程,女兒的婚事,迫使她與阿爾芒分手并要求她對阿爾芒隱瞞離去的真相。阿爾芒誤以為她因為劣性復發,對她怨恨不已,施以種.種報復,馬格麗特為了阿爾芒家庭的幸福忍辱負重,終于心力交瘁,飲恨辭世。
這部小說的成功完全出于一個真實的感人悲劇,這部小說是以馬麗杜普萊西小姐為原型的。出入交際場所的杜普萊西小姐以她的花容月貌和翩翩舞姿傾倒無數風流少年,她不顧身體虛弱,繼續作踐自己,結果過早離開人世。她死后,家中豪華的布置依舊,遺物被高價爭購,雖還留有她俏麗的肖像,但景物凄涼,睹物思人,人們感嘆她家里的鮮花因為缺水而枯萎,而花的主人是因為缺少幸福與希望才死去。
悲劇就是美好的東西的滅亡。馬格麗特這樣一個心靈和容顏都美好的女性都飽經摧殘,年紀輕輕就告別了人生。這或許就是這部小說作為一首深沉的哀歌一版再版贏得千百萬不同國度的讀者喜愛的原因。
這部小說風格鮮明,對話流暢而富于變化,帶有戲劇的情趣與特色,精美的插圖也可以營造原作的意境,更具直觀性。
關于《茶花女》個人觀后感700字3
《茶花女》是小仲馬筆下最為勝利的作品。它講述了一個在世人眼中骯臟的妓女與一位天真浪漫、涉世未深的青少的凄美愛情故事。
愛情這一話題椅子是文學創作不可缺少的。在小仲馬的筆下描繪的愛情并不會讓人感到尷尬、羞澀的,而我在通過閱讀他的描寫,看到的是真摯、純潔的愛情。
文中女主人公瑪格麗特的形象讓我為之感動。作者并不忌諱她身上妓女的習性:愛過豪華,放蕩的生活,經??耧嫗E飲。也正是這樣真實的形象,讓我覺得故事的真實加情感描繪的細膩。另一方面,作者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尋歡作樂的生活是瑪格麗特對人生的放棄和志卻現實的反映。同樣瑪格麗特身上也帶有著某些單純的東西,她追求這真摯的愛情,甘于犧牲自己,放棄奢華的生活,也要與心愛的人在一起。處處為情人著想,不愿多花情人一分錢,因此她賣掉自己的馬車,首飾,披巾。在最后,甚至為了愛人的前途著想和為替愛人妹妹的婚事考慮,堅決地放棄自己已經得到的幸福。你說這樣的女人是不是值得憐愛呢?
在一張艷若桃李的鵝蛋臉上,嵌著兩只黑眼睛,黛眉彎彎,活像畫就一般:這雙眼睛罩上了濃密的睫毛,當睫毛低垂的時候,仿佛在艷紅的臉頰上投下了陰影,鼻子細巧,挺秀,充滿靈氣,鼻翼有點向外張開:嘴巴勻稱,柔唇優雅地微啟時,便露出一口乳白色的皓齒,皮膚上有一層絨毛而顯出顏色,猶如未經人的手觸摸過的桃子上的絨衣一樣這段是小仲馬對瑪格麗特外貿的描寫,細致、清晰、活靈活現,仿佛她標致的面孔就涌躍在紙上,想讓人好好地欣賞一翻。
在文章中有這么一幕:瑪格麗特酗酒成性,把自己的身體搞垮,痛苦不堪,阿爾芒心痛瑪格麗特,捏住她的手,把它放在唇邊,兩滴忍了很久的眼淚止不住滴濕了她的手。阿爾芒愛流淚為瑪格麗特流淚,為她不愛惜自己流淚,阿爾芒毫不保留的表達自己的感情讓瑪格麗特猶為感動,作者就是通過對任務真實的描繪和對愛情逼真的寫照讓他作品如此的成功。
就是這樣一位真誠,可愛的女人,最后的命運卻是悲慘的:離開了愛人,不久就因痛去世,死后他們馬上催收賬款和利息,急于拍賣她的物品。
瑪格麗特生前紅的發紫,身后卻非常寂寞。
關于《茶花女》個人觀后感700字4
我希望病好的愿望只是幻想罷了。我現在又臥床不起了,渾身涂滿了藥膏,疼的火燒火燎。以前的千金之軀,如今恐怕是一文不值了!
我們前世一定是罪孽深重,要不就是我們死后要大富大貴,所以上帝才會讓我們這一生受盡贖罪的折磨和苦難的考驗。
——摘自《茶花女》第二十六章
相遇并可相知的一切遇見,都是我們已經在此之前做好了全部的積累,然后才會有那樣的理解與相知誕生。無論是書籍,電影,音樂,甚至是一個鮮活的動物或人類。
讀《茶花女》的過程比我預想的流暢。因為在剛剛開始閱讀的那十年里,我討厭所有的中長篇故事以及名著(因為名著無一例外都很長)。衍生出的閱讀習慣就是極為偏愛雜文與詩詞,那就像一個午后在陽光里瞇起眼睛,恍惚的一瞬間做了一個夢,輕松而美好。
一直到這三四年,才發現,年齡和閱歷是一種神奇的成分,它能分解所有長篇故事里最動人之處,之后讓它們成為你心靈上的一部分收獲,竟如此美妙。
讀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的時候,無論是壁爐前的擁抱還是阿爾芒的眼淚,包括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恨意,都讓我想起自己曾經的愛情和那個善良可愛的男子。
關于《茶花女》個人觀后感700字5
時光如蘇,猶記那年和你們相遇的日子,恍如昨天。當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不禁想起了很久以前的某個朋友,他們的故事竟然和茶花女是那么相似。但結局可比茶花女就要好多了,至少在很多年以后我接到他們結婚的消息,還有后來有了一個漂亮的小公主,真是皆大歡喜啊。
而在小仲馬筆下的茶花女卻是一部讓人看完難于釋懷的悲劇愛情。這本著作是我國第一部翻譯的外國文學作品,主要講述的是巴黎名妓瑪格麗特被青年阿爾芒的真摯愛情所感動,毅然離開所有的社交圈子與奢侈生活,跟隨阿爾芒到鄉間生活。又為了阿爾芒的前途,毅然離開阿爾芒,被阿爾芒誤解,報復,最后含淚而終的悲慘故事。
命運總是殘酷的,如果她與阿爾芒的愛情不發生在那個時代,如果阿爾芒的父親沒有那個家族關聯偏見,如果她不是妓女,那么她與阿爾芒一定是能白頭偕老,過著世界上最幸福的日子。但很多事都沒有如果,瑪格麗特是偉大的,為了她的阿爾芒的前程,重操舊業。讓阿爾芒(誤解自己,離開自己。盡管最后阿爾芒知道了一切,可是他已經離開了人間。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吧,為了別人卻要擔起別人的誤解與抱負,為了愛情她是偉大的,讓人仰望的。
而現實中的我就認識這樣的兩個人,而且跟我還是很好的朋友?,F在還記得我離開的時候,她們對我說的“胡坤,我們是最好的朋友,希望你離開這里以后不要把我們當過客。”尤其前段時間收到她結婚的消息,我內心里替她高興,她與那個小伙的愛情長跑,終于畫上了記號,真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啊。
其實我們可以重新審視一下妓女這個特殊的人群,在我們對這些人批評和警惕的同時也給予她們一些憐憫吧,沒有人是愿意自甘墮落,沒有人愿意淪為讓你唾罵之人,每個人的苦衷不同而與。所能也只能憎恨這個社會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