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優秀觀后感700字7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醫者仁心觀后感,希望可以幫到你。
醫者仁心優秀觀后感700字(精選篇1)
看完央視八套熱播的《醫者仁心》,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它給了我太多的感動和震撼。該劇直擊醫療系統的種種弊端,成功塑造了鐘立行這樣一個醫術精湛、潔身自守、淡泊名利近乎完美的醫生形象。讓我們看到滾滾紅塵、急功近利的的當下一個醫務工作者如何綻放生命的精彩。
《醫者仁心》還塑造了許多醫務人員中的佼佼者,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優秀醫務人員,比如內科系主任閆小林,無日無夜地值守在崗位上;內二科主任劉明連續多個周日和節假日不能回家;醫務科長吳迪兩年來沒休過周末和假日;外科主任王亞華,沒有守在母親靈堂前,而選取了在患者身邊,這些人和事充分反映了以他們為代表的我院醫務人員愛崗敬業的精神風貌和一個個可歌可贊的醫者風尚。醫者仁心在他們身上充分的體現。
仁心,不是與身俱來的,讓醫者永遠保留一顆“仁心”,首先要煉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要有拒絕誘惑、敢于對世俗說“不”的精神。商品經濟的背景,許多完美的東西也被商品化了,功名利祿,聲色犬馬,誘惑很多,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說:“不好試圖同誘惑較勁,躲開他,躲得遠遠的,應對誘惑動不動心并不重要,嚴重的是為了誘惑而動搖自己的良心?!辩娏⑿杏幸粋€醫者的良心,一個醫者的“仁心”,更有一個拒絕誘惑名利的淡泊之心。
鐘立行不是圣人,不會不食人間煙火,他也知道討好領導,追逐利益對于他的好處,名利肯定也曾對他產生過誘惑,關鍵是他能在光怪陸離的環境中堅守自我,在應對“假、丑、惡”的抗爭中最終選取了“拒絕”,看守住了心靈那一輪美麗的月亮,。年輕大夫顧磊找到鐘立行說王冬的不是時,鐘立刻打斷說,“我不想拉幫結派,我只期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自覺地要求自己。在世俗中,這種行為處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潔身自守的的職業醫生的操守,看到一個不世俗不媚俗的偉岸人格,這種對我們久違的精神的守護,需要有戰勝種種誘惑的勇氣和力量。相形之下,王冬就讓我們感到虛偽,世俗。任何單位都有王冬那樣不學無術,善于鉆營的人?,F實的誘惑為王東這樣的小人帶給了原動力,在許多人看來王冬們比鐘立行們活得更瀟灑,更滋潤,更如魚得水。這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值得我們深思反省。正像張愛玲說的那樣: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我從醫二十多年,不敢說天使般高尚圣潔,但能夠說是在拒絕許多誘惑中、憑著良心做事的。我也曾有過迷惘,困惑,無奈和失落,但醫者仁心的博大情懷讓我“咬定青山不放松”,執著淡定。
要讓醫者永遠保留一顆“仁心”,還要有一種“職責之重重于泰山”的擔當,希波克拉底誓言給予的崇高與職責,一向是鐘立行從事偉大的醫療事業的動力,也是他在新時代對“懸壺濟世”傳統思想的繼承和發揚。我們先人,從華佗、張仲景到孫思邈、李時珍,無不以崇高的醫德、博大的“仁心”讓我們高山仰止,只是在經濟飛騰、道德跛足的這天這種精神才被人淡漠甚至忘記了,因而身體力行,不僅僅敢于擔當而且善于擔當踐行這條準則的時候,才讓我們感到了鐘立行的偉大和彌足珍重。
擔當,是一種勇氣和職責,是一種人格魅力。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就應像鐘立行這樣把擔當作為一種習慣、作為一種美德,學會擔當、敢于擔當,擔當起本該屬于自己的那份職責、擔當起推進社會和諧的義務。
著名作家肖復興評論《醫者仁心》,“使我看到了久違的崇高感”,在名利腐蝕人們靈魂的時下,我們醫務工作者需要這種崇高,無數“看病難,看病貴”的老百姓需要這種崇高感。
大哉,醫者!善哉,仁心!
醫者仁心優秀觀后感700字(精選篇2)
當我踏如這個行業,就已知道這個不平凡的行業,注定了不平凡的人生,也已明白這個行業是為幫助人們減輕疾病的痛苦,戰勝病魔,從疾病的張扎中解脫出來。
寒假期間,既是興奮也對激動的期待著臨床工作的到來,同時觀看了老師推薦的《醫者仁心》,看后感慨不由而發,看到劇中鐘立行醫術的精湛,也看到了醫學界的腐敗,看到了那些虛偽,貪婪,自私的人們,看到醫患之間的矛盾,一些明爭暗斗的紅包泛濫的諸多痛點,點燃了醫療機構與醫院的相互勾結的隱信,直指了某些醫生爭名奪利的學術不端,利欲熏心,造假弊端,揭露了那不負責任,非法行醫的惡性。
看著這部電視劇,竟能從一位患者的家屬中聽到這樣一句話,真是一份莫大的安慰。他說“一個好醫生,需要病人的寬容,才能更好的成長”。任何一個義務工作者,聽到這句話,都會為這份理解而動容。是的,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四年到五年的本科,或者是三年到四年的專科,還是二年到三年的中專業,到臨床實踐都還是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一個逐漸累計經驗,技術日臻成熟的過程。人們常埋怨大到:讓實習看病把他們當成了實驗品。
作為一所教學醫院,承擔著一定的教學任務,再說,實習生都有專人帶教,要取得一定資格后才能獨當一面,遇到疑難困惑的問題需要請示上級或共同討論,一個明星可以因一首歌或者一部電影,電影劇而出名,那么一位名醫呢?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才能成為一位名醫,即使成了一位名醫也承擔著同樣的風險。醫術并不是在模型上或者是在自己的身體上就能練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的,而是在接診病人為病人治療過程中一點一點積累的,為你看病的也是在你之前接診了一個又一個病人治愈,或未治愈的過程中而出名的,你今天能享受這樣的醫療,這樣高超的技術,新老接替,名醫會老,年輕人也要成長,人總會生病,醫院需要一批又一批年輕的力量來充實,也需要病人和家屬的理解與支持,醫學才能更加成熟,進步。那些目前尚不能治愈的疾病,才能有望治愈。戰神病魔是醫者和患者的共同目標。沒有病人,也就沒有醫學可言。是病人的疾病復雜性推動著醫學的發展,患者及家屬,我們理解你們心中那份痛苦掙扎的心情,但我們也需要你們理解與支持。
這部電視劇,告訴我,做了一個合格的醫生,不僅要有理論,有責任,有與患者的良好溝通能力,還需要精湛的醫術,有一顆救死扶傷的仁愛之心。
醫者仁心優秀觀后感700字(精選篇3)
電視連續劇《醫者仁心》是一部從多方面反映醫院工作和醫務工作者生活的優秀劇作,劇中那熟悉的工作環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不由得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劇中的許多情節令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和震撼,更多的是引發我對事件背后原因的思考。
故事首先從鐘立行搶救一位不愿接受非人道救助的心臟病患者的情節展開的。當鐘立行本著“生命第一”的信念,忍著悲痛將自己親妹妹的心臟移植給病人來挽救病人的生命,卻遭到患者女兒以“違背病人意愿”名義的控告??吹竭@里,不由使我得聯想到:前幾年發生在北京朝陽醫院京西醫院的一宗醫療糾紛,一位生命垂危的即將生產孩子的孕婦,為了保全孕婦的生命,需要行剖腹產,而丈夫堅決拒絕醫院行剖腹產手術,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醫生和護士縮手無策,孕婦最后死亡,卻遭家屬以醫院“不作為”起訴。這兩個事件的結局,不由得使醫務人員困惑,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病人生命的希望是留給具有專業技術的醫生,還是留給病人至親至愛的家屬?面對進退兩難的處境的醫務人員,是堅守道德的情操,還是去遵守法律的尊嚴?如何使傳統觀念與現實法律統一起來?二者能否統一?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矛盾怎樣解決?雖然不是我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我想把問題提出來,讓大家思考并能夠幫助回答。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遭遇到醫鬧的糾纏;有時病人的正常死亡,也會遭到病人家屬的無理取鬧。當我看到我們醫院的院長受到病人家屬的圍攻堵截;當我看到我們的醫生受到醫鬧們的辱罵毆打;當聞及兄弟醫院的同仁們被病人家屬打傷后放在水晶棺里……我的內心十分酸楚,難道病人的生命與醫生的生命有高低貴賤之分嗎?我們醫生也是人啊!面對浩海無邊的宇宙世界,人類尚未掌握的秘密太多了,它也需要人類的探索和發現。再說,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呀!誠然,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假如醫生面對一名生命垂危而無人監護的病人,見死不救,那么醫生就失去存在的價值,你是一名醫生與不是一名醫生又有什么區別呢?假如不顧一切去堅守職業職責,那么由此給醫院和醫生帶來的困難和意想不到危險,誰又能來為他們承擔?假如醫生處處來保護自己,病人的利益誰來保護?人性要不要泯滅,法律需不需要健全?這些亟待值得引起醫學、倫理及法律界等人們的重新思考和關注。
另外,我們在病房經常聽到有的病人抱怨,為啥賬上無錢就給我們停藥?為啥藥費這么貴?為啥看病咋這么難……病人明明有錢,卻不交費;清楚的診斷,醫生何必再要求去做體檢;醫生安排的治療,病人滿腹狐疑;醫生的各項交代,要求家屬的名字簽全。有人這樣評價病人與醫生之間關系,不信任,卻又依賴。防備,卻要獻媚,希望掠去信息,又要自己判斷,這樣互相提防的日子何時才能結束?造成這樣的根源在哪里?我想這不是醫生的問題,也不是病人的問題。是溝通、宣傳、引導不夠的問題,更是現行醫療體制、機制的問題。問題的癥結真的如此嗎?我同樣希望得到幫助和回答。
《醫者仁心》電視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很多,有知識淵博、技術精湛、胸懷寬廣的鐘立行;損人利己、拉幫結派的王冬;埋頭苦干、挨打受罵的劉敏……不過,本人是護士出身,我更關注的護士長劉敏的命運:一個被同志們公認的好護士長,一個挨打的護士,一個被丈夫拋棄的妻子,一個用自己鮮血救人的醫務工作者,一個沒法照顧家庭的女人,最后卻迷失了自己……劉敏遺書里“不知道什么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么崇高,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日夜顛倒地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年復一年中煎熬中,一點一點地變老,一點一點變得絕望”這段話,讓我十分心痛。是啊!這就是我們護士們的心聲,這就是我們的現狀。曾經的理想、信念紛紛被現實剝離,造成這樣根源是什么?我也曾多少次暗自叩問自己,是堅守,還是放棄?如果不改變我們護士的現狀,我真擔心會有人穿不過名利富貴的誘惑,穿不過紅塵俗世的迷離。
《醫者仁心》這部作品里面的人物關系錯綜復雜,關于家庭、醫患、同事、同學關系……通過這些說出了醫生、護士們心中的酸楚、病人們的無奈和期盼、領導們的苦衷、職工們的煩惱、它是醫生和患者的代言劇,它為醫患之間的溝通架起了橋梁。
《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看點很多,感悟博多,引起的思考也很多??傊横t患之間相互信賴、理解、支持、和諧是大家共同期待的目標,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醫者仁心優秀觀后感700字(精選篇4)
《醫者仁心》,中央8播的又一部講述醫院故事的連續劇,被同行們一次次感動的一塌糊涂!
熟悉的工作場景,熟悉的事件,熟悉的案例,感同身受,不能不動容。
從醫太久,一直努力堅持做一名合格的護士,不讓自己在重復的、甚至是機械的工作中麻木,時時提醒自己面對的是人,是生命,萬不可大意;關注著年輕護士們的操作,婆婆媽媽地提醒她們嚴格執行各項操作,保護患者同時也是保護自己,對患者負責同時也是在對自己負責。一直以來,覺得自己很敬業的,看了《醫者仁心》,暗自汗顏,心還是不知不覺間變得有些冷硬了,不再那么柔軟,失去了很多初入行時的熱情、執著,快忘了什么是理想,還要不要追求?只道別人俗,卻不覺自己庸。
劇中一句臺詞,讓我頗震撼: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這句話讓我心痛,真的心痛!
“大家一定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啊,保護病人,也是保護咱們自己”,這是我近年來重復的最多的話之一,尤其最后那句,有時還要特別強調一下。今天一句“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讓我不免心虛,但為什么會這樣呢?哪個醫生護士愿意時時生活在防衛狀態呢?什么時候起醫患變成了對立方?甚至敵我?互相防范、互不信任,可又互相依存,關系變得那么糾結?扭曲的醫患的關系是一把實實在在的雙刃劍,傷害著雙方!是什么造成的呢?今后醫患該怎樣相處呢?
我堅信人與人間的友善始終是永恒不變的,互相信賴、理解、支持的和諧的醫患關系的建立是遲早的事,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相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學醫三年多了,可以說現在沒有什么感覺,確切的說沒有強烈持久的目標,一切都在慢慢的摸索中,不知道我們畢業后是什么樣?剛才看完衛生部拍的一部片子《醫者仁心》,他們說這部片子是在為醫生平反,的確,講述了醫生的點點滴滴,很實際,很苦很累,各種醫療糾紛,人情世故,很適合醫學生看。看過這么多部電視劇都是在看劇情,場景,沒有認真去想過自己將來面臨的是什么,只是一笑而過。而看這部片子時我的眼鏡卻濕潤了很多次,這是從來沒有的,很切實際。說不定我們以后就會這樣,應該是說基本上就是我們以后的生活,還有面對病人,面對家屬,面對各種生命我們應該怎樣處理,精湛的手術,冷靜的心境是一個好醫生必備的。做一個好醫生,做一個優秀的醫生不是我們在大學這幾年就能學好的,只是在了解皮毛,太少了,更多的東西是自己以后在臨床上摸索出來的,這是出自一個著名的心外科主任醫生之口,或許他們只是個演員,但是他們的每一句話都道出了作為一個醫生的心聲,醫生的辛酸。
你明白嗎?或許只有醫生本人才能理解這種心情,醫生現在是最苦最累的職業之一,特別是在中國!也許很多人認為醫生是高收入的職業,我只想說那是他們辛勤勞動應得的,每天的夜班,急診,手術,在手術臺上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想想你自己幾個小時一直站在一個地方,我相信除了軍人沒有人能做到,有句話說一個外科醫生必須有個好膀胱啊,那是必須的,必須練出來的。是什么原因給了他們那么大的毅力?是生命,是責任,是承諾。每個醫學生入學之前都要宣誓,那就是承諾。
以前醫生是個很崇高的職業,受人尊敬,而現在醫療商業化,利益化,完全被金錢控制。而醫生也為之不得不為了保護自己而按部就班,甚至違背良心的做事,得不到社會的理解和原諒,醫療糾紛就這樣產生了,于是醫生好像一下子就失去了原有的面容,變得和街上的流氓差不多,他們失去了尊嚴甚至自尊。病人,家屬,社會的不理解,國家的重視不夠等等導致醫生就是在刀口邊上過日子,整天提心吊膽,一切都變了變得那么沒有意義,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而現在呢,更多的是回避病人,家屬的追打與質問。哎,悲劇!
我不想說了,一切都不是這邊日志能改變的,我們要做回醫生本來的面目,維持一切正義。
醫者仁心優秀觀后感700字(精選篇5)
我非常喜歡劇中的心外科主任鐘立行,他潔身自好、隱忍、內斂、清高、包容,以自身的言行踐諾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該劇確實塑造了這樣一個在職業道德上和技術素養上都十分完美的醫生形象。而現實中像鐘立行這樣的好醫生實在是太少。
鐘立行對所有的病人,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都是一視同仁,如對待來看病的金行長母親,他沒有獻殷勤,依然維護著醫生該有的尊嚴。他說過不想建立超出醫生和病人以外的關系。
同時,醫院也不是一塊凈土,醫院這個“知識分子扎堆”的地方同樣有爭權奪利、爾虞我詐、明爭暗斗,那種極具嫉妒性、名利性、貪婪性和不擇手段損人利己的人。現實中,像劇中王冬這種嫉妒心強、虛榮、卑微、貪婪的人,不乏其人。只是現實不同于電視劇,“王冬”之流會把自己的惡劣本質隱藏得很深很深,而把虛假的陽光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于是乎這種人物在醫院里就會混得如魚得水、風生水起,只要不東窗事發,就不會有王冬那樣的下場。
在這個現實的社會里,要做一個像鐘立行這樣的好醫生太難。電視劇中,鐘在國內艱難行醫一年,不告而別飛到美國后,我以為他再也不會回國了,但結局出乎意料,他還是回來了,我想這一定是導演的特意安排。
我是護士出身,于是不得不關注劇中的護士長劉敏,太多的感慨不需要我再一一細說,就以劉敏遺書中的一段話來詮釋:“不知道什么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么崇高了,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沒日沒夜地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我一點點變老,一點點變得絕望……”雖然這是護士的現狀但還是有點偏激。
《醫者仁心》的成功和意義,在于最終,劇中主要人物在沖突與對立中找到了平衡點,重新找回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給予的崇高與責任,找到了“醫者仁心”的職業信仰,這也是所有人的愿望。
愿所有的好人都能一生平安!
醫者仁心優秀觀后感700字(精選篇6)
年底《醫者仁心》熱播,無法預料該劇播出后輿論導向是加劇醫患矛盾還是提醒人們對醫護人員明白而減緩醫護人員工作壓力,該劇沒有直接謳歌醫者辛苦、任勞任怨、救死扶傷的白求恩精神,而是醫生在同患者戰勝疾病中幫忙克服種種困難,醫生同醫院一齊也面臨生存困難,因而比較真實的反映了醫院的醫療行為,以醫者真誠、真情仁心讓人們動容。
該劇幾個案例只有一個鐘立行主任救治的患者是成功的,是劇中刻意安排嗎?是不是為了彰顯從美國回來的鐘立行主任的醫療技術水平,這么高的死亡率令人望而生畏,又有哪一個患者還會到死亡率這么高的醫院去求醫用藥。生命是沉重的話題,與生命相背的死亡率令人觸目驚心,實際上醫學科學技術進步、先進醫療設備引進,很多疾病不再是疑難雜癥,診斷、治療明確,治愈率、疾病控制率是很高的,就算沒有美國回來的醫療專家,中國大夫一樣能救治患者。
如果說正面人物鐘立行主任形象可讓人理解,那么反面人物王冬醫生確實沒有人能夠理解的,醫生之間也許會有矛盾、也許會為了主任交椅亮出自己制勝絕招、也會在治療問題上各執己見,但是絕不會在沒有技術力量支持下以犧牲患者生命、以生命作為賭注去實施一個還沒有開展的手術,正因醫生也需要向社會展示自己的技術水平,正因醫生不是殺手而是生命援手,如果說醫院是領航的帆,那么醫生就是托起生命、承載生命之舟。
該劇集中反映了醫療糾紛,只要有患者死亡就有糾紛,醫療糾紛是當今的熱點、焦點。引起醫療糾紛的原因很多,其中經濟原因是主要的,患者要支付一筆醫療費用,而且需要家屬照顧又減少一個能賺錢的勞動力,個性是慢性病患者更加重經濟窘困;患者及親屬總以為醫院很會賺錢,醫護人員收入極高,他們完全沒想到醫院投資醫療儀器、設備和改善就醫住院環境窮盡醫護人員一生的發奮,醫者待遇低而且時常同醫院一齊感受面臨競爭生存壓力。當患者不幸時家屬以為是意外,總想著在醫院這塊“肥土”上啃一口以減輕自己家人因病的經濟負擔。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患者及親屬對醫療相關知識不明白,即使是醫護人員認真講解后依然是一知半解,他們以為醫生和技術師一樣,工具壞了能夠修理好,人病了醫生也能如修理工一樣修好,卻不知道生命機體修復有其內在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生命醫學科學是有局限的;或者說他們期望值過高,而許多疾病只能是改善、控制癥狀,往往不能如家屬所想所愿,對于一些預后極差的疾病如能坦然理解對患者來說是減輕痛苦、又減輕家屬的經濟負擔。每個生命都要面臨死神考驗,就連醫生自己都不可避免,劇中的丁祖望院長肺癌晚期坦然理解死亡,沒有掙扎走得安祥,所有的醫生都哭了,正因醫學無力與死神抗衡。
臨床一線醫護人員一向處于水深火熱中,常是手術一臺接一臺,病人一個個之后來,顧不上吃飯、上衛生間、從來沒能按時下班、自己的小病小痛顧不上請假去治療,也顧不上自己家里的病人,自己生病請假患者還說醫生怎樣會生病呢,好不容易熬到下班但是走不了,多么想停下匆匆的腳步,喝一杯涼開水坐在沙發上休息一會,但是業外人士幾人能明白醫護人員的發奮付出和艱辛,有些醫護人員無法堅持只好選取放下,能跳槽的趕緊跳,能躲開一線的趕緊躲,只要有一點縫隙可鉆就想盡辦法逃離夜班之苦。當看到劇中劉敏護士長自殺和聽到她的遺囑交代女兒千萬不能從事護理工作時我大哭一場,早些年從醫的理想己是今日的杯具,也沒有醫護人員愿意自己的子女再從事這樣高風險低收入行業。但是臨床一線醫護人員銳減是社會的隱憂,缺少醫生、護士誰來為健康保駕護航,多年后待我們退休又面臨疾病時誰來醫治我們。
期盼回歸本真良好的醫患關聯,政策給力促進醫患關聯和諧發展。
醫者仁心優秀觀后感700字(精選篇7)
《醫者仁心》已經在央視八套播完了,相信好多人跟我一樣還沒有從里面走出來,這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生職業生活的醫療劇,這部劇反映了很多熱點問題,醫生的職業道德、醫藥代表的問題,人道與現實問題,醫術與醫德問題……
劇中有醫療技術上的失誤,也有無力回天的醫學局限。有患者的不理解,有醫鬧煽風點火,有個別醫生的利欲熏心,含概量豐富。這是第一部正面直擊中國醫療界困境的揭秘之作,不回避醫患矛盾,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精品力作。
“我是一名小醫生”,這部劇說出了廣大醫療工作者的心聲,我相信所有的醫務人員如果看后都是感動的。因為在這個大環境下,還沒有誰會真正關注我們的生活呢?希望這部電視劇能夠為目前緊張的醫患矛盾帶來一縷暖風,雖然我從事醫療行業,我不可否認這個行業有害群之馬,但是我仍然感覺醫生是最偉大的!試問哪個行業沒有害群之馬?為什么就醫生該被罵?臨床工作就如戰場,那種拼死爭奪搶救生命的時刻,就是醫生的崇高!還有在20______年那場非典中,走在最前沿的是醫生,倒下最多的也是醫生,請問那些抨擊醫生的人,你們那時在哪兒?如果大家沒有喝忘情水的話,大家應該記得!
這部電視劇拍得非常好,尤其演員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從一個醫院的故事背景,真實的反應了現在中國醫療大的環境,我希望大家多支持醫療事業,關心醫療事業!關注我們醫生的高壓力,關注我們醫生的高負荷!關注我們的高度孤立無援,關注我們這個高危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