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手老師觀后感700字5篇最新
《無手老師》通過對青海省模范殘疾教師馬復興身在貧困山區學校艱苦執教,書寫人生大愛的感人事跡為故事線索,以生動細致的情節和特定視角講述了馬復興老師與學生間的深情厚誼,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無手老師觀后感700字,希望大家喜歡!
無手老師觀后感700字最新【篇1】
我沒有想到,在大片云集、特效滿眼的今天,一部普通的公益勵志影片能帶給我們如此多的驚喜、精彩和感動。這部飽含高原氣息和黃土馨香的電影,用黃河源頭那樣清澈本真的手法,承現給我們一個動人的故事——《無手老師》。
無手老師馬復興,感動中國的人物,他的故事讓人動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
一、不認輸
馬復興幼年時因意外失去了雙手,人們都說這娃恐怕是廢了,但幼小的他沒有向命運低頭。別人去上學,他也想上學,姐姐說:“你都沒有手,怎么上學呢?”倔強的小復興忍著淚水,在家里用斷臂夾著樹枝在沙地上學寫字,媽媽回來后,一把將雙臂磨得鮮血淋漓的孩子抱在懷里哭道:“娃,咱不練了……”可小復興卻說:“媽媽,我什么時候能長出一雙手呢?我想上學,我不想成為廢人!”
不想成為廢人!不向命運認輸!忍受著難以想像的痛苦,沒有手的馬復興成為村里唯一以優秀成績念完高中的孩子??擅\再次捉弄了他,當他滿懷希望地在高考志愿上寫下“北大”兩個字時,班主任卻一把扯過他的卷子,心酸地說:“你不用考了!就算你考上了,花昂貴的學費念完大學畢了業,又有哪家單位會聘用一個沒有手的人呢?”
殘酷的打擊使年青的馬復興幾乎絕望了,可他仍然沒有放棄,命運給了他一個機會——擔任村里小學的代課老師。馬復興成了一名無手老師。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自己從來都__慣抱怨命運如何的不公,機遇莫名其妙溜走,夢想已經漸行漸遠??晌矣袥]有反思過,我有多少次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前表現出軟弱、懶惰、彷徨和恐懼?又多少次向現實和挫折屈服,向命運認輸了呢?
二、知敬畏
聽說要當老師的消息,馬復興滿懷希望開始了“痛苦”地準備工作。學寫板書、備課……媽媽看到兒子日漸消瘦憔悴,又一次哭著把馬復興抱在懷里說:“娃,咱不干了……”而馬復興說:“媽媽,我是沒有手的人,這輩子機會不多,我怕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span style="display:none">fXh子文庫范文網
第一次走進教室,頑皮的學生在黑板上寫了“無手大盜”四個字,馬復興默默地把字擦掉,用工整的板書寫下“無手老師”,并且誠懇地說:“從今天開始,我希望我不僅是你們的老師,更是你們的朋友?!碧煺娴暮⒆觽兛吹健盁o手老師”漂亮的板書和親切的臉龐,一齊開心地拍手歡迎起來。
知敬畏,所以懂珍惜。馬復興這一生失去的太多,因而倍加珍惜手中的機遇。他四處跋涉,到處去聽課,努力提高業務水平,還搭上了他那點微薄的工資,為貧困的孩子們交學費、添置文具……
媽媽說:“你一個月才那么點錢,都搭進去了,自己怎么辦?將來怎么娶媳婦呢?”馬復興傻呵呵地回答:“我用錢的地方少……再說,有哪個姑娘會嫁給我這沒有手的人呢?”
對人生、對機遇、對生活充滿敬畏,這是沒有手的馬復興能夠勝任工作,贏得信任與尊重的原因。很多雙手健全的人,抱怨工作的苦、生活的難,抱怨好活都叫別人干了,好事都叫別人攤上了。其實他們自己何嘗不是拋擲了無數的機會,總想著下一撥是牛市,下一條是大魚,下一趟活輕松又掙錢多。每當工作沒干好,總是因為老板弱智,同事傾軋;每次機會溜走了,總是小人作梗,朝中無人??傊疾皇亲约旱膯栴},況且不用怕,自己還年輕,后面機會大把。抱著這種思想的人,失去的只會越來越多,反而是沒有雙手,卻懂得害怕和珍惜,一味埋頭拼命苦干的馬復興,卻抓住了機會。
三、有擔當
抓住機會需要苦干,但要成就卓越,就不是那么簡單了。馬復興所在的貧困山區小學,失學率相當高,眼看著班里的孩子越來越少,他心里像開了鍋一樣。作為民辦教師和殘疾人,能把課上好就算不錯了,孩子失學這種在當地極普遍的事,根本不是他能管的。
但什么叫做老師呢?心里揣著學生前途的馬復興說出了那句我們都很熟悉的話:“我班里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這談何容易?拖著殘廢的雙臂,馬復興走家串戶,上城下鄉,跑牧區鉆礦場,忍受白眼奚落,面對打擊羞辱,搭上自己積蓄,把班里失學的孩子們一個個都找了回來。這份不屈的意志,這種頂天立地的擔當,使他從平凡中閃現出讓所有人感佩的光輝。
馬復興是一個平凡的人,他也有脆弱和想不通的時候。影片中細膩地刻畫了他作為普通人的弱點,例如妻子比他先轉為公辦教師后,他表現中的“酸勁”,但這使他的形象更加豐滿和立體起來,也絲毫無損他偉岸的人格。
作為“全國最美鄉村教師”,馬復興是當之無愧的。雖然命運奪去了他的雙手,但他卻用心中的那雙手,去擁抱生活,去重塑人生。他不僅不是一個廢人,而且靠自身的努力,回報了母親,回報了社會,實現了人生的理想價值,擁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是多少雙手健全的人都做不到的。
我非常有幸觀賞這部《無手老師》。影片不同于我們日常接觸到濃稠到甜膩的那種“心靈雞湯”,它的拍攝手法樸實,有時土到掉渣,但卻最接近真實,非常值得一看。在離場時,我注意到許多觀眾在擦著眼角,我的內心也充滿的難以言說的情緒。馬復興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忽然想化用某位名家評論傅小石的一段話,大意是:……他殘破的人生,苦難的命運,殘缺的雙手——和一顆完美的心。
無手老師觀后感700字最新【篇2】
表現什么樣的美學主張首先體現在題材上,表現什么生活,彰顯什么人物,是文化立場的印證,我們選什么,怎樣選擇,是我們的文化背景和中國國情確定的??茖W發展觀和構筑和諧社會的戰略布局,都在一點上重復,那就是以人為本,關注百姓命運,關注百姓生活,已被提到了執政第一要務的高度?;谶@一點,在影視題材層面上,我們應該做到在各種題材中,盡可能以現實題材為主;在現實題材中,以平民題材為主。我們可以用快樂的作品,給觀眾帶來歡愉;用人文關懷給觀眾帶來心靈慰藉;但更該反映平民大眾的愿望和理想,關注他們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狀態。為民創作,為民立言,才是上佳境界。
中國電影自有聲音以來,劇本就成為首要因素,劇本是電影生產的第一環節。影視精品首先出自劇作精品。好劇本造就明星,也造就市場。只有劇本創造出好的文學人物形象,才有了好的銀幕人物形象。判斷一個電影的標準,或者我們追求的'創作主旨,能否在影視作品中創造感人的形象。電影文學的根本就在于塑造人物形象。英國女作家羅琳創作的《哈利.波特》不僅自己獲得了巨大財富,還為影視界提供了具有產業價值的文學形象-哈利.波特,打造了全球影視產業的奇跡。
電影形象來自哪里?首先源于文學形態。文學形態源于哪里?源于現實生活,源于影視劇作家或電影編導對社會生活的積累和發現。銀幕是潔白的,電影是有目共睹的。在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中,編導付出了多少勞動,做出了多少創造和發明,大家看得清楚。西部影視編導和劇作家,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深入實際,感觸生活,以真誠的勞動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思考;鑒于此,電影《無手老師》應給人的感覺是真誠質樸的,同時又是沉重壓抑的。它可能沒有敲鑼打鼓的歡送場面,沒有虛假的口號和豪情,有的只是真真切切的百姓生活,這部電影劇作起初是對馬復興這個人物的紀實,以回憶闡述的藝術手法加工創作出來的電影作品。經過編導認真研讀和分析,覺得還是給人以較為震撼和回腸蕩氣的感覺。劇中情節雖沒有所為兇險和跌宕的趣味,但卻展現了人生平凡而超越的一種向上的精神氣質。這和戲劇沖突激烈,強調兩個"S"懸念和驚奇敘事結構有著不同的意義區別及價值取向。
無手老師觀后感700字最新【篇3】
馬復興的名字雖曾耳聞,卻并未認真留意過。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當下,也許是獲得信息的太過容易,曾經的感動和記憶往往淹沒在信息的汪洋,以至觀影之前,我已根本聯想不起無手老師跟馬復興的故事。
我特意百度了一下有關馬復興事跡的簡介,這位自幼失去雙手卻勤奮好學、身殘志堅的下麻爾村小學教師,用他的堅韌執著和對孩子們的無私大愛,獻身教育事業三十多年,被譽為最美鄉村老師。電影“無手老師”根據馬復興的故事改編,真實講述了馬復興由一名殘疾少年成長為一名優秀鄉村教師的人生經歷。
馬老師的幾個情感片段使得主人公的銀幕形象豐滿真實,主人公馬復興和趙玉花第一次在花會上邂遇,馬復興和趙玉花新婚之夜的那一段調笑對白,馬復興在趙玉花轉正后的發脾氣鬧離婚和后來的和解復合,還有面對那位愛慕他的女同事冒失的'表白而驚慌失措,雖然都是點到即止,卻也很好的表現了主人公干凈的靈魂和真摯善良的情感。
影片的重點,還是在講述馬復興和孩子們之間的故事。馬復興初上講臺的第一堂課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消除了人們對其能力的疑慮;為幫助貧困學生,他為孩子們買紙筆買書包買鞋子,花光工資還常在供銷社賒賬;為了勸回輟學的孩子,馬老師挨家挨戶的動員,四處奔走,受盡屈辱和誤解;為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險些丟了性命。
馬復興的事跡其實也發生我們身邊,只是不那么典型,或許更平凡一些。
馬老師資助貧困學生,為孩子們買筆紙和買書包的片段,讓我想起了代過我一個學期初中化學課的王老師,王老師大約跟主人公差不多年齡吧,那一次我因繳不起3塊錢的學費,被校長擋在了大門外幾天,是王老師為我墊付了學費才得以重返教室,王老師其實長我并沒有幾歲,做代課老師也只有很短暫的時間,可惜我竟沒能再見面道聲謝啊。
由趙玉花老師民辦轉正與故事主人公鬧矛盾離婚的一場戲,忽然想起我的舅舅,一個先后做了十七年民辦教師卻沒有轉正的老人,年輕時為了他教書育人的理想也沒少跟舅媽吵過,白天教書備課,早晚田間勞作,早早地佝僂了腰背,如今八十多歲仍在鄉下務農的老舅,當每個月領到那三百多塊錢的民辦特補時的知足和自豪,常令我心生隱痛和愧意。
由馬復興的事跡,還想起同樣是身殘志堅典范的張海迪、史鐵生,想起靠撿破爛資助近百名貧困學生的劉盛蘭老人,想起貴州鄉村支教卻最終選擇留下的徐本禹,……。電影中的故事或許有一些藝術的加工,真實版的馬復興從教三十多年,付出了比正常人多得多的艱辛,小小電影或許無法承載吧。
同去觀影的凌工后來問我一個問題,電影中反復出現的那個小男孩掏墻洞的畫面,是在表達什么呢?哈哈,有點意思,我也注意到了這個細節,卻沒曾細想,似乎有解,又難于言說。
無手老師觀后感700字最新【篇4】
周三,全校的老師一起去看了《無手老師》這部電影。聽名字,我以為是很煽情的電影,催淚彈的那種,故事本身確實很感人,電影卻沒有有很煽情的拍攝手法,而是比較寫實地講述了這個故事。主人公是失去雙手的高中生,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無法繼續上大學又失去勞動力基本就是喪失了生活的所有希望。可以想見,他在村莊里受到了多少冷言冷語和異樣的眼神,甚至不是沒有考慮過結束自己的生命。能當一個代課老師其實是很偶然的機遇,他拼命練習抓住了這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我簡直無法想象他到底是怎么克服那些困難的,電影中只是呈現了他練習雙手寫字全部是鮮血的畫面,背后是多少個默默流血的日日夜夜。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和為了一個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是現在的人們很缺乏的東西?;蛟S正是這種帶著點傻氣的堅持,才讓他成為一個不平凡的老師。因為這種堅持,他在第一次上課時就用粉筆字板書鎮住了調皮的學生;因為這種堅持,他千方百計地勸服家長不讓孩子輟學,拿出微薄的薪水幫學生墊付學費;因為這種堅持,他冒著暴雨沖進簡陋的校舍去搶救書本和課桌,還被砸傷了腦袋;因為這種堅持,他終于在很多年后走進大學的報告廳,寫下了我今天上了大學。
電影沒有為了煽情而煽情,時不時還能逗笑觀眾,可是我們還是會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佩服這樣一個無手老師。他的故事不需要刻意渲染苦難的背景,因為他一定是一個內心強大有積極人生態度的人。看看他遇到的苦難,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的困難,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呢。
無手老師觀后感700字最新【篇5】
《無手老師》是根據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馬復興自幼失去雙手,但他身殘志堅,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難,頑強的與命運博弈,用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堅持到底的行動實現了人生夢想。
他沒有雙手,但是字寫的工整漂亮,畫畫的栩栩如生,他又有一雙手,那是一雙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手。在農村執教30余載,馬復興辛勤耕耘、執著堅守、無私奉獻、淡泊名利,譜寫著大愛的華章,是新時代精神的典范。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就是學生的.標桿,這標桿立得多高,學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他沒有雙手,卻字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沒有雙手,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馬復興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農村教師的偉大形象,也是對最美鄉村教師最好的詮釋。
從《無手老師》劇作看未來影片故事應該說講得很平實,也許這可能是未來影片成功的一個因素。當我靜靜地看完這部節奏緩慢的劇作時,我的心底卻在蔓延著一種無名的力量。是什么能讓我的心靈在平靜中如此震撼?我想,大概就是影片中馬復興以及下麻爾村的孩子們處處透露的那種樸素的人文情懷吧!該影片鏡頭語言樸實,幾乎很少用技巧。章法也較為規范,且風格別異,有創新的思維靈感;我想只要把電影的基本元素用活、用巧、用得適當,你就能在未來影片中講出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
馬老師的可貴之處是心中始終有一股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信念。他在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撐起一片藍天。
通過觀看影片,我行員工們被深深的觸動,紛紛表示將以馬復興精神為旗幟、為標桿,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崗位,不計較個人得失,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為農商行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