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趙孟甲戌年所寫四條屏是他早期人物畫作品。
2.本文認為趙所倡導的“古意”是文化沖突的產物,也是趙孟頫的文化策略,是那個時代解決文化沖突的理想方式。
3.趙孟子所貴,趙孟能能賤之。民諺
4.在研究趙孟順小楷之馀研究西班牙海鮮菜譜.
5.此外,元代大書法家趙孟四方草書詩碑亦為國內罕見碑石.
6.此題跋是記趙孟頫發愿抄經的原因,是為了期望能招福、修道、成就佛菩薩。
7.少年時他學過趙孟頫,拜啟先生后又有意臨習歐體、二王等多種碑帖,以增加自己書體的元素。
8.他原與宋室宗室、著名畫家趙孟頫相善,趙降元后,鄭當即與之絕交。
9.“天開圖畫在甘棠橋南,趙孟頫故宅。
10.趙孟頫在濟南的任職時間為三年,官職為朝列大夫、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
11.看到天殤士兵在趙孟的號令下再次重整旗鼓,韓燁心中暗嘆不已。
12.有近代畫評家說,趙孟頫畫干旱的北國之鄉,卻漾溢著濃濃的水鄉氣息,是以聊解思鄉之苦。
13.宜蕓館前的走廊墻上乾隆臨摹趙孟頫的作品《襄陽歌》拓本是楷書。
14.中國古代畫家只有趙佶富有,因為他貴為天子;只有趙孟兆頁。
15.28歲嫁于趙孟頫,從此夫妻恩愛,志趣相投,一同品書論畫,相濡以沫,被稱為“萬古是式”的才媛典范。
16.書藝文脈的傳播到了元代已趨向凋零,作者把趙孟頫和鮮于樞的登高一呼,喚回先進的傳統稱為“雙雄會”。
17.衣裳街歷史風貌得到修復;陳英士、沈家本和趙孟頫等大批名人故居,相繼開門迎客;飛英塔、小蓮莊、鐵佛寺等文保單位舊顏換春,沐浴新光。
18.劉墉是清朝著名的書法家,他初學董其昌、趙孟頫,后又學蘇軾,并融會唐宋名家,書風豐潤渾厚,貌腴而古勁,綿里藏針,有“濃墨宰相”之稱。
19.他少時習字,青年時期方入碑貼,楷行初學趙孟頫,后對魏碑心摹手追,猶對隸書情有獨鐘。
20.趙麟為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之孫,得祖父真傳,善畫人物,尤擅長畫馬,亦能山水,筆墨著色,精妙入神。
21.商人往往成為官家生財的母雞,生殺予奪皆操縱于官家之手,所謂“趙孟能貴之,趙孟亦能賤之”。
22.管道升中年色衰,正如她昔日自語,“玉貌一衰難再好”,這時家庭中危機凸現,趙孟頫與妻子的矛盾加深,他性格變得暴躁,對婚姻忠貞不二的觀念開始發生動搖。
23.伍未央怒目而視,大聲說道,“天牢外對我們的圍困,讓我更加饒不得他,所以這趙孟,必須死。
24.這一時期,浙江文化名人有沈括、林逋、周邦彥、陸游、呂祖謙、陳亮、葉適、吳文英、張炎、趙孟l、王冕、陶宗儀等。
25.你就是趙大人的小公子?極好,你來寫一篇字,要我看看你的本領!嗯,就寫你祖父趙孟?書的《千字文》!
26.大學期間及畢業以后,趙小莉每日筆耕不輟,從無間斷,綜合趙孟瞓的瘦金體與啟功的啟體,集此二家之長,再創自己風格,漸有自家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