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倡導法治,法治執根于社會;謀求誠信,誠信融匯于民心。
2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3以民為本,聯系群眾,服務于民。
4君依于國,國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饑,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幫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側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
5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于民之憂樂。黃宗羲
6君依于國,國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滿而身斃,君富而國亡。
7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
8書征書解便于官而不便于民,官倚書為包納,書即視花戶為產業,官坐享成功,而書之侵漁含混原剩加收流有不可勝言者。
9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10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11用于國有節,取于民有制。蘇軾
12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
13夫欲富國強威,辟地服遠者,必得之于民;欲建功興譽,垂名烈,流榮華者,必取之于身。
14慮于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
14造句 網-造句大全,幾千詞語的造句供您參考哦!
15昔三代之興也,謀必度其義,事必因于民。故度義因民,謀事之術也。
16爺爺畢生致力于民間文學的搜集和整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7所立于下者,不廢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
18謀度于義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
19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于民,遠浮利,務民之義;義禮立,則民化上。
20令重于寶,社稷先于親戚;法重于民,威*貴干爵祿。
21古者之賦稅于民也,因其所工,不求所拙。
22貪巧而懵于民事者,則禽獸之不若。
23群眾路線活動的效果,不能自拉自唱、自吹自擂,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以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出發點、落腳點和標尺。
24要把國家的收入規定得好,就應該兼顧國家和國民兩方面的需要。當取之于民時,絕對不應該因為國家想象上的需要而排除國家實際上的需要。
25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這創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量,以貢獻于民族與人類。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之工作。
26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則據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憂者,則享天下之樂;能救天下之禍者,則獲天下之福;故澤及于民,則賢人歸之;澤及昆蟲,則圣人歸之。
27只有真正把群眾當主人,當親人,當老師,拉下面子,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才能把有限的警力和無限的民力結合起來,走出一條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共同維護和諧穩定的新路子。
28圣人之所以為圣人者,善分民也。圣人不能分民,則猶百姓也。于己不足,安得名圣?是故有事則用,無事則歸之于民,唯圣人為善托業于民。民之生也,辟則惠,閉則類。上為一,下為二。
29晏子對曰:明其教令,而先之以行義;養民不苛,而防止以刑僻;所求于下者,不務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
30一念之貪,損自德,毀自身,殃及兒女;兩袖清風,躬于行,利于民,感召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