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太炎是近代著名學者,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生活檢樸,從不求虛名。
2)對于劉師培背叛革命,學界聚訟紛紜,但大多忽略了章太炎的責任。
3)徐復先生問學章太炎、黃侃,為專治輪嘉以來樸學奠定基礎。
4)章太炎對桐城派的評價表現出了“真”與“俗”的兩面性。
5)章太炎與劉師培都是晚清國粹大潮中的大師級學者和政治上的活躍人物,二人學術造詣深厚,志趣相近,在交誼上經歷了從友善到分道揚鏣的過程。
6)其中最有價值的是有關章太炎和劉師培的文章。
7)語言文字是章太炎所謂“國粹”的核心內容,是其“復興古學”、“激動種性”的文化載體.
8)章太炎是同盟會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領袖之一.
9)可以說、章太炎在辛亥革命中,是以小資產階級的代言人參加革命的。
10)至於王靜安、章太炎、梁任公、劉師培、魯迅、聞一多、朱光潛、馮友蘭等諸名家之著述亦多有涉獵,茲不具述矣。
11)有意思的是,隨著革命洪流滾滾向前,章太炎等又和孫中山分道揚鑣。
12)徐錫麟注重體育,武功高強,章太炎說他能日行二百里,但據馮自由《革命逸史》載,徐錫麟眼睛高度近視。
13)此事,被章太炎、劉師培、宋教仁、譚人鳳等人抓住大做文章,說孫中山“受賄”、“被收買”,一時間鬧得滿城風雨,不可開交。
14)正在這時,章太炎站起來,垂泣而立稱,黎元洪是首難的人物,不可辜負他,應舉黎為副元帥。
15)連橫的知音章太炎讀后嘆為“必傳之作”。
16)書院旨在秉承章太炎、姚奠中先生“興文興教、為國為民”的用世主張,將育德育人、化民易俗、提高國民素質、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事業發揚光大。
17)章太炎曾高度評價馮自由治史“阿私之見少矣”。
18)章太炎先生在《國故論衡·文學論略》里說“文學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謂之文;論其法式,謂之文學”。
19)以章太炎的聲望和地位,這顯然是更加轟傳士林更加刺激人心的事件。
20)原來,這塊墓碑是近代思想家、國學大師章太炎于1922年夏所撰寫的“贈勛一位海軍上將前海軍總長程君碑”。
21)深為革命青年服膺的章太炎極力推崇佛家中的華嚴宗與法相宗,認為“這華嚴宗所說,要在普渡眾生,頭目腦髓,都可施舍于人,在道德上最為有益”。
22)1903年,章太炎被囚禁于上海西牢,寫詩譏諷楊度,其中兩句為“長策惟干祿,微言是借權”。
23)然而,像季羨林和章太炎這樣名山事業迥然相異的學者,竟同被捧為“國學大師”,則既可見“國學”概念之混亂之滑稽,亦可見人們對此并無深究之意。
24)盟兄章太炎甚至用限制其人身自由的狠招逼他盟誓簽字入會,可是熬了兩天兩夜,他就是不肯答應。
25)王之祖父早年曾入軍統,受到世叔胡適嚴訓,章太炎和戴笠曾為其師。
26)一個大時代的拐彎,馬相伯、章太炎、梁啟超、嚴復,四個人都在龍爭虎斗之后,閱盡興亡,也見盡黨爭,對當道者、對居要津者都灰心了。
27)張鈁父親張子溫之墓,由章太炎撰寫墓志文、于右任書、吳昌碩篆蓋,珠聯璧合,交相輝映,人稱“近代三絕”。
28)由于卞綍昌是張之洞的女婿,與劉師培的妻子何震有親戚關系,從而卷入到劉師培與章太炎的一場紛爭中。
29)最后租界當局與清政府達成了妥協,以“言語紕謬”之罪判處“鄒容監禁二年,章炳麟(章太炎)監禁三年”,這起晚清歷史上的驚天大案最終草草了結。
30)而言,以梁啟超的多變對比康有為的一變之后不肯再變和章太炎的小處間或有變大處守定不變,則又具見同在一個時代之中,也會有人之不同各如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