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建立涵水膠囊中吳茱萸次堿的高效液相色譜測定方法.
2目的:考察黃連與吳茱萸按不同比例配伍時,黃連中主要化學組分溶出率的變化規律。
3結果共測定了18種氨基酸的含量,發現黃連與吳茱萸配伍后氨基酸的煎出量呈上升趨勢,其上升幅度與吳茱萸的比例有關。
4目的:優化甘草制吳茱萸的炮制工藝參數,為制吳茱萸的炮制工藝提供科學依據。
5小檗堿、吳茱萸堿和靛玉紅購自中國藥品與生物制品檢定所。
6測定吳茱萸中吳茱萸堿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
7吳茱萸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及保護心肌損傷,兩者合用起到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作用.
8目的考察黃連與吳茱萸分煎后二藥配伍時主要組分的含量變化規律。
9目的:研究黔產吳茱萸的化學成分。
10結果實驗表明,煎煮次數、溶媒用量對吳茱萸次堿的提取影響較大,煎煮時間則次之。
11赤痢用甘草湯下川黃連丸,白痢用姜湯下吳茱萸丸,赤白痢各用十五丸,米湯下。
11造句網是一部在線造句詞典,其宗旨是讓大家更快地造出更優秀的句子.
12以在泡腳水中加入生姜、麻黃等,或加用吳茱萸粉敷足心。
13蒼耳子8克,公丁香10克,吳茱萸10克,白芥子6克,肉桂6克,細辛6克,半夏10克。
14竹葉二升枳實三兩青葙子白前各一兩吳茱萸黃芩各二分栝樓根麥門冬各二兩生姜六兩前胡一作芍藥半夏各五兩上十一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15通過辯證,曾意榮診斷該名病人是由于足厥陰肝經受風邪侵襲,上擾清竅,引致頭痛,遂以吳茱萸湯對癥治療。
16海桐皮、絡石藤、透骨草、伸筋草、蘇木、骨碎補各15克,元胡30克,紅花7克,干姜、吳茱萸各5克。
17烏梅100克,白芨、苦楝皮、蒼術、黃柏、苦參各20克,丁香、吳茱萸各15克,烏頭、冰片各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