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93”(字母N缺損,應為編號)和“合營造尺”四字,碑身兩側清晰篆刻著“實測北京水平”和“京都市政公所”字樣。
二、最早的京胡擔子,全長只有一尺四寸五分(按木工營造尺),琴筒內膛直徑為一寸三分。
三、商尺,傳說為商朝的尺,唐以后歷代為工部用的營造尺,也稱部尺,俗名叫魯班尺,也叫大尺。
四、瞧腳更不能,我也告訴你們,拿營造尺量,不夠三寸。
五、按照營造尺測定,五尺為一步,兩步為一丈。
六、周代以八尺為步,秦代以六尺為步,舊制以營造尺五尺為步。
七、為了統一里程的計數,規定以工部營造尺為標準,緯度一度合200華里。
八、確定度器采用營造尺和裁尺兩種,衡器16兩為1斤。(造 句網)
九、周代以八尺為步,秦代以六尺為步,舊制以營造尺五尺為步,所以“一步”究竟有多長呢?就算同一時代使用同一形象語言,也有語義含混的問題。
十、馮的鄰居不服,認為應該適用舊制營造尺,一尺約32厘米,并起訴到民權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