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方說,“我是主觀主義者”或者“我是個客觀主義者”在我看來就類似在說“我是一個看客,”或“我是個聽眾,”但是僅僅指一方面。
(2)論文的第一部分是對西方客觀主義法律解釋傳統的闡述。
(3)結果是物理主義的客觀主義成為現代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因此導致了科學的認識論之謎,使得自然科學知識何以可能成為問題。
(4)客觀主義的觀點是:存在一條道德真理對我們所有人都具有約束力。
(5)在蘭德的客觀主義哲學里,智慧、理性,還有成就都和她自己的道德聯系在一起,也因此與她筆下的主人公聯系在一起。
(6)在我看來,說“我是個主觀主義者”或者“我是個客觀主義者”就如同說“我是個先知”或者“我是一個傾聽者”,但兩者并非一致。
(7)差異的原因在于對不能犯的不同立場:前者持客觀主義立場,后者持主觀主義立場。
(8)羅蒂是西方哲學客觀主義傳統的掘墓人。
(9)柯林伍德與克羅齊均從反對客觀主義的立場出發,要求改變歷史研究消極呆板的狀況,重建歷史與哲學的統一。
(10)雖然客觀主義和建構主義是互斥的(客觀主義造句 ),但并不作為本文的前提假設。
(11)然而,有些人批評的客觀主義及其追隨者。
(12)一般認為,間接正犯是客觀主義共同犯罪理論為彌補其共犯從屬性的不足而推衍出來的概念。
(13)相對主義論者必須提供認為客觀主義論者的道德理論無效的理由。
(14)有了對闡釋限度的重新認識,超越文學闡釋中的客觀主義和相對主義傾向顯得必要和可能。
(15)它在經驗的范疇化方法上區別于客觀主義。
(16)因此,傳統的“客觀主義”知識論固然是不可取的,現代的“主觀主義”知識輪的局限性也不可輕視。
(17)由于受到一種客觀主義的科學觀和知識觀的影響,人文教育陷入了惟概念的惟理性主義思維洞穴之中。
(18)客觀主義哲學也站在道德絕對主義立場上,認為道德律令,與自然規律一樣是內在于宇宙之中的。
(19)隨著近代民族國家出現和法治觀念的建立,西方形成了一種客觀主義的法律解釋傳統。
(20)建構主義理論是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展,是向與客觀主義更對立的方向發展的一種思潮。
(21)布迪厄的實踐理論超越了二元論,打破了長期以來困擾社會學界的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的二元對立。
(22)至于頻頻通過“兩個世界“的對比所體現的對于實證主義、客觀主義的審慎態度,則更是“生活世界“觀念的更為充分和明確的表達。
(23)從世界范圍來看,大陸法系關于共同犯罪中止的認定,主要有主觀主義、客觀主義和折衷主義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