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報紙發表署名文章,抨擊所謂的“兩國論”。
(2)十多年來,在一再委屈而無法求全之后,臺北的"兩國論"似有將*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壯氣氛。
(3)李登輝鼓吹分裂中國的“兩國論”,破壞了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是違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的。
(4)這場斗爭形成了海內外中國人同聲譴責“兩國論”的強大聲勢。
(5)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后,中國政府和人民進行了更加堅決的斗爭。
(6)就在汪老束裝就道前夕,李登輝拋出“兩國論”,使兩會交流的基礎不復存在,汪老無法將大陸同胞的問候帶到*彎島內,此恨綿綿。
(7)蔡英文作為“兩國論”的操刀者,當年強力反對陳水扁接受“九二共識”、終止“國統綱領”與國統會運作。
(8)由于民進黨宣稱將與臺聯結盟,這使得李登輝的本土化路線得以在日后仍持續發展,“兩國論路線”在某種程度上獲得實踐。
(9)就在汪道涵束裝就道前夕,1999年7月,李登輝拋出“兩國論”,使兩會交流的基礎不復存在,汪道涵此恨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