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逃生時最好平躺在地面,地震結束后不要立即進入建筑物內,首次地震使任何建筑物都不太牢固。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安全逃生避險知識教育,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如何撥打急救電話
中國醫療急救電話——120
需要救護車到達地點,明顯的等候地點。
病人的數量和基本病情
以前有無疾病或受傷歷史
留下聯系電話
二、創傷性出血的處理
指壓動脈血管止血法
局部加壓包扎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
1.指壓動脈血管止血法
前臂出血——肱動脈
手掌出血——尺、橈動脈
手指出血——手指根部兩側動脈
2.加壓包扎止血法
先在傷口上蓋上干凈的紗布塊(或干凈的紙、手帕、毛巾等代替),然后用繃帶(或布條、紅領巾、線等代替)用力扎緊打結即可。
3.止血帶止血法
適用于四肢大動脈出血
止血帶使用注意事項——
A.上止血帶部位:傷口的近心端;止血帶下面放襯墊
B.止血帶上得松緊以能達到止血效果為宜,每隔30分鐘送1分鐘
C.上過止血帶必須交接班
D.上止血帶必須做標記
三、創傷性骨折的處理
固定受傷部位(超關節)
有出血的先進行止血
骨折固定的作用
可減輕疼痛刺激、防止避免再出血和損傷。
肢體制動可用夾板,軀干制動可借助于擔架和束帶。
搬動傷員時勿使傷處移位、扭曲、震動。
1.固定材料
夾板、頸托等
就地取材,如木棍等
患者自身健康的肢體
2.如何搬運
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均需注意不能加重原損傷部位的傷情或增加傷員痛苦
四、心跳呼吸驟停處理
l請人呼叫120
l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
1.判斷意識
大聲呼叫病人
拍打病人肩部
2.開放氣道
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患者意識喪失,應將患者下頜抬起,以防舌根后墜而堵塞氣道。
3.判斷有無呼吸
一看:胸部有無起伏
二聽:有無呼吸聲音
三感覺:有無呼吸氣息
如無呼吸立即給予人工呼吸
4.人工呼吸
平靜吸氣
包口、密閉吹氣,手指捏住鼻翼
吹氣的時間為1秒鐘左右
胸廓起伏為有效
5.判斷有無心跳
病人無心跳的表現
觸摸不到頸動脈脈搏
病人無意識、無呼吸、無肢體活動等
6.胸外心臟按壓
按壓部位為兩__連線中點——胸骨
頻率為100次/分,深度4-5厘米
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為30:2
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提高生存質量的關注,青少年學習并掌握一些衛生保健、疾病防治與急救護理知識成為現代社會的新時尚。小編做這樣一個教材,不僅是一個探索、解疑和鍛煉的過程,更是一個使我們越走越堅定,越走心中越充滿力量與愛的過程。返回搜狐,查看更
現場急救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對于醫護人員還是我們每個人來說,了解和學習它意義重大。
急救即緊急救治的意思,是指當有任何意外或急病發生時,施救者在醫護人員到達前,按醫學護理的原則,利用現場適用物資臨時及適當地為傷病者進行的初步救援及護理,然后從速送院。
急救的目的是保存生命──恢復呼吸、心跳、止血、救治休克。防止傷勢惡化──處理傷口、固定骨部。促進復原──避免非必要的移動、小心處理、保持最舒適的坐/臥姿勢、善言安慰。
現場救護是指在事發的現場,對傷員實施及時、有效的初步救護;是立足于現場的搶救。事故發生后的幾分鐘、十幾分鐘,是搶救危重傷員最重要的時刻,醫學上稱之為“救命的黃金時刻”。在此時間內,搶救及時、正確,生命有可能被挽救;反之,生命喪失或病情加重。現場及時、正確的救護,為醫院救治創造條件,能限度地挽救傷員的生命和減輕傷殘。在事故現場,“第一目擊者”對傷員實施有效的初步緊急救護措施,以挽救生命,減輕傷殘和痛苦。然后,在醫療救護下或運用現代救援服務系統,將傷員迅速送到就近的醫療機構,繼續進行救治。
應急救援工作中一項重要任務是對發生事故的處理和人員的及時救護,在現場救護中人們常常將搶救危重急癥、意外傷害傷員寄托于醫院和專業的醫護人員,缺乏對在現場救護傷員的重要性和可實施性的認識。這種傳統的觀念,往往使處在生死之際的傷員喪失了幾分鐘、十幾分鐘最寶貴的“救命的黃金時刻”。實際在救援中最有效的救援人員往往是第一目擊者。
現場急救的目的有以下幾方面:
1.挽救生命。通過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對心跳呼吸停止的傷員進行心肺復蘇,以挽救生命。
2.穩定病情。在現場對傷員進行對癥、醫療支持及相應的特殊治療與處置,以使病情穩定,為下一步的搶救打下基礎。
3.減輕痛苦。通過一般及特殊的救護安定傷員情緒,減輕傷員的痛苦。
4.減少傷殘。發生事故特別是重大或災害事故時,不僅可能出現群體性中毒,往往還可能發生各類外傷,誘發潛在的疾病或使原來的某些疾病惡化,現場急救時正確地對病傷員進行沖洗、包扎、復位、固定、搬運及其他相應處理可以大大降低傷殘率。
伴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提高生存質量的關注,學習并掌握一些衛生保健、疾病防治與急救知識成為現代社會的新時尚。面對近年來自然災害的肆虐,工業交通事故的頻發,電擊、溺水、中毒病例的劇增,一個呼喚“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與安全多一份保險——讓救護知識走進千家萬戶”的聲音正從醫務界響徹全社會。學習一點有關家庭急救護理方面的知識,就有可能挽救家人的生命和減少傷殘。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統計資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的創傷病人,20%因創傷后沒有得到及時的現場救治而死亡。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病例中,有40%—60%在發病最初幾小時內死亡,而其中的70%是因來不及到醫院就診而死于家中或現場。在我國,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腦血管病等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增高,高血壓病患者已達1億,糖尿病在某些地區發病率高達10%;據目前的死亡病例分析表明,有40%的冠心病病人死于發病后15分鐘內,其死因大多是由于不能得到迅速及時的搶救,而并非是病情開始即已發展到不可挽回的致命程度。
因此,掌握一些家庭急救護理常識,對自己、對家人、對他人、對社會都是非常有益的。
一、活動背景
隨著我國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命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強烈。但大多人缺乏對意外急病,突發傷害等緊急情況處理的常識,以至在發生意外事故時不知所措。
其次,大眾對120急救過度依賴,應急心理承受能力及應急處理能力不足,院前救治率低。一些突發傷害事件,如心臟病突發、休克、中暑暈倒、溺水昏迷、醉酒昏迷、嚴重摔傷等,傷病者或者我們路人只能無助地等待救護車的到來,失去了最佳的搶救時機?;蛘?,傷病者因為采取了錯誤的救治方法,加重了傷病程度,甚至導致死亡。
為此,化工青隊決定開展急救技能宣傳系列活動,普及衛生救護知識,提高學生互救、自救的能力,讓大學生都能學到基本衛生救護知識以便應對日后可能出現的各種危機狀況。
二、活動主題
急救知識走進校園
三、活動目的
1、通過培訓使學生了解基本的急救護理的知識,逐漸掌握基本的急救護理的方法,以便學生在遭遇急病及意外傷害時能夠自救互救。
2、通過正規的醫學急救培訓,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急救能力,使廣大學生學習如何及時、正確的進行現場急救處理。 3、增加大學生與醫護人員的交流與合作,增強對救護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4、進一步推動急救方法的普及,使“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在大學生中得以弘揚,促進和推動急救知識和技能在全校的普及
四、活動內容
活動當天,我們將吧自制的活動橫幅拉在活動地點,青隊成員四處發放急救知識宣傳單,并爭取讓他們可以到現場觀看演練并親自動手進行急救模擬,一部分隊員則與其他人進行有獎問答,獎品設等級,答對題目越多的人獲得的相應獎品越豐厚。
五、活動時間
6月5日中午12點
六、活動地點 宜賓學院1平臺
七、活動流程
前期準備:
1. 宣傳內容的準備,并在活動前打印出來 2. 問答題內容的準備,并在活動前打印出來 3. 活動前獎品的確認和購買 4. 邀請醫院護士前來急救演練5. 部門人員的參加情況的確定及分工
6. 活動的前期宣傳,建議在各個班級群里宣傳 7. 活動進行時盡量把知識宣傳到位
8. 認真進行活動總結,汲取經驗,正視不足 8.做好活動資料的整理
9.把所借器材歸還
八、注意事項:
1、由于是宣傳活動,所以宣傳單,答題卷一定要足夠吸引人,盡量要讓活動活躍起來。
2、活動過程中盡量維持秩序,讓大家有秩序的觀看演練以及答題。
為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進一步加強項目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針對深圳地處沿海地區,夏季臺風、暴雨自然災害多發的特點,為了加強項目部在發生臺風、暴雨事故時的應對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和及時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及廣東省、深圳市的有關規定,結合項目部實際情況,制定臺風、暴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一、工程概況
深圳市波頓科技園一期、二期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茶光路,本工地研發樓(二期工程)共有地下室二層,A棟塔樓地上結構25層,高度為113.3米,B棟塔樓地上21層,高度為96.8米,其中裙樓3層,總建筑面積94705M2,其中地下室19820 M2,,地上:74885 M2。一期廠房工程包括煙用香精
(一)車間3127 M2、煙用香精
(二)車間1312 M2、咸味香精車間1691 M2、動力車間725、普通倉庫677 M2、危險品倉庫677 M2、消防水池及泵房661 M2。
一期廠房工程總建筑面積8877 M2。針對本工程的特點,項目部主要把預防臺風、暴雨工作的重點放在大型起重機械設備、外腳手架、施工用電、圍墻、辦公區生活區臨時建筑的檢查、加固、維護等方面。
二、項目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項目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 長:
組 員:
項目部事故應急救援隊
隊 長:
隊 員:
三、應急預案內容
1 目的
深圳地處沿海地區,夏季臺風、暴雨自然災害多發,為確保本項目部在臺風、暴雨到來時,能使員工不處于險情中,救治在臺風、暴雨中受困遇險員工,最大限度的減少事故損失和事故造成的負面影響,保障財產和人員的安全,針對施工現場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2 適用范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于本項目部在臺風、暴雨來臨前、到來期間及過后,做出應急準備與響應。
3 職責
3.1 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通過氣象預報關注臺風、暴雨動向,及時布置抗臺防汛工作。
3.2因臺風、暴雨造成險情事故,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協調指揮排除險情及參預處理事故。項目應急救援隊、施工員、安全員等相關人員應在臺風、暴雨災害事故發生現場,協同處理事故。
4 應急預案內容
4.1臺風、暴雨到來前
4.1.1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通過各各媒體(電視、廣播、網絡、報紙)密切關注氣象預報,及時掌握臺風、暴雨動向。當風力達到六級、降水量超過100毫米時,工地停止一切施工作業。
4.1.2加固臨時設施、活動板房、倉庫等,當風力達到7級時臨時工棚內的人員全部疏散移至牢固的建筑物內。
4.1.3對各種架體(外架、井架、平臺架)進行有效加固,塔吊要由安全員進行檢查,確保吊臂處于自由旋轉狀態。
4.1.4由電工切斷現場電源。
4.1.5拆除安全網,減少外架承受的風荷載,加固室外的安全、文明施工宣傳標語等。
4.1.6將吊籠或吊籃降至地面,增強井架、施工電梯穩定性。
4.1.7確保排水暢通,加強基坑的排水,由施工員加強巡視,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圍墻進行加固,無法及時進行加固處理的,必須設置明顯的警戒標志,防止發生險情時人員靠近發生意外。
4.1.8材料組人員確保應急救援物資、器材齊全有效和應急飲用水、食品的供應。
4.1.9確保通訊暢通(由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通訊中斷的情況除外)。
4.2臺風暴雨到來時
4.2.1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密切注意臺風、暴雨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
4.2.2發現險情或發生事故,必須立即上報項目經理和公司,并組織搶險及救援。
4.2.3在組織搶險或救援時,須確保參與搶險或救援人員自身安全,以防險情或事故進一步擴大或造成新的事故。
4.2.4相關人員接報后應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前往發生地查看了解情況。
4.2.5疏散到安全地點的人員要有專人管理,分發飲用水、食品等應急物資,并確保疏散人員在臺風、暴雨警報解除前不得離開疏散地點。
4.2.6險情或事故發生地根據情況可撥打社會公共求援電話(110、119、120)進行救援。
4.3臺風、暴雨過后
4.3.1按頒部標準《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對現場進行一次安全檢查、整改,確保消除隱患方可復工。
5 電話報救須知
5.1撥打電話時要盡量說清以下內容:
說明險情、傷情和已采取的措施,以便救援人員事先做應急救援準備。
講清事發地的地點,附近有何特征。
說明報救者單位、姓名、電話。
5.2通完電話后應派人在現場外等候接應救援車輛,同時把救援車輛進現場的路上障礙物及時清除,以便救援車輛到達后,能及時進行搶險、搶救。
臺風、暴雨應急預案人員及電話號碼
5.3值班電話:
項目經理:
6 應急設備清單(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