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體的一種。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詩、絕句和排律。因其句數、字數、平仄、押韻和對仗等都有一定的規則,故稱格律詩。格律詩產生于南朝齊,至唐代發展成熟,直至近代一直為我國詩壇的主要詩體。因其區別于古詩,又稱近體詩或今體詩。
格的解釋格é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法式,標準: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表現出來的品質:格調。風格。人格。國格。性格。阻礙,隔閡:格格不入。擊,打:格斗。格殺。推究:格
律詩的解釋中國舊詩體裁之一,形成于唐朝,每首詩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定規,有五律五個字一句、七律七個字一句兩種詳細解釋詩體名。近體詩的一種。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