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遠聽而近視以審內外之失,省同異之言以知朋黨之分。
2)群吏朋黨,各進所親;招舉奸枉,抑挫仁賢;背公立私,同位相訕;是謂亂源。
3)親戚相推,朋黨相舉,父尊于位,子溢于內,夫貴于朝,妻謁行于外。
4)我們的黨是無產階級先鋒隊,絕不允許拉幫結伙,朋黨比周,以謀私利。
5)破民間盜賊易,破朝中朋黨難。熊召政
6)接下來闡述清廷對朋黨政治的打擊和防范,并提及了順治朝發生的幾次文字獄。
7)北宋的朋黨之爭和南宋的權臣政治,都使得大量政治失意者被貶往嶺南。
8)不過,筆者以為在此一以朋黨政治斗爭為主線的表面下,其實潛伏著作者更深沈的關懷,亦即父與女之間的家庭關系。
9)這些問題,就是為何菲律賓官員經常被指貪贓枉法、朋黨營私的答案.
10)他們投奔亞述,如同獨行的野驢。以法蓮賄買朋黨。
11)老首相叫了他的朋黨發放了一部涉及一名反對黨領袖而引起爭論的*情影片,這個朋黨曾經在許多年前涉及未成年性丑聞,老首相救了這個朋黨。
12)在權力制約的對象上,他提出以近臣、重臣、朋黨為權力防范的重點。
13)到王朝統治中后期,冗官、冗員、朋黨、萎靡、懈惰現象以及政治腐敗往往積重難返,愈演愈烈,進而成為改朝換代的重要根源。
14)說是長孫無忌在唐時的朋黨之爭中被許敬宗、武后一派陷害失寵后,被唐高宗貶到了黔州(今四川彭水縣)。
15)“朋黨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無別,是非無間。
16)早婚,得寵,嬌生慣養,愛笙管竟夜,歌舞升平,朋黨嘯聚,買單時必溜走而不得。
17)可他又不是李鴻忠的朋黨,官心是不會撒謊的,因此方浩天猜測到劉大軍很可能是裝的,畢竟整個班子都是*記的人。
18)之道,消弭朋黨之爭,達到安邦定國,故改元為“建中靖國”。
19)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聰悟,臨難既不改節,為官亦無朋黨;所少者骨鯁規諫耳。
20),以反對虛偽道德和名實不符;二是壓制朋黨浮華和私人操縱選舉,力圖將選舉之權控制在政府手中。
21)在中國歷史上,“朋黨”興起往往是一個王朝由盛轉衰的標志,唐朝晚期牛僧孺與李德裕的“牛李黨爭”,更是加速唐朝衰落的觸媒。
22)改革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本書不局限于宮廷及朋黨之爭,力求反映得更深廣一些。
23)而大哥的君子之朋黨,以道義合,同心共濟,始終如一。
24)醫本期于濟世,能治則治之,不必存貪得之心。近率以醫為行業,謂求富者莫如醫之一途。于是朋黨角立,趨利若騖。入主出奴,各成門戶。
25)當時"臺省元臣,郡邑正官及雄要之職"既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他們把持官場,只講親族朋黨的關系,以權勢財利狼狽為犴,有真才實學的人反被排斥,無緣進身用世。
26)崇禎決心消滅腐敗和黨爭,在崇禎朝任職最久的多是使他相信政敵都是朋黨領袖的人。上層社會在江南的膨脹使得江南名士有超越家族界限和地域隔閡而走到一起的需要,詩社、學社、書院異常發達。復社的形成及復社人士在朝廷中逐漸形成小東林的潮流使崇禎加強了警惕,內閣的任用一直保持中立。復古派并未在邊防策略之爭中獲勝。魏斐德
27)他們能夠“起作用”因為英雄能比歹徒們射擊的好,于是歹徒的朋黨們便選擇報仇。
28)我爺爺早就覺察出李全的小動作,不過一直都不想參與到這朝中的朋黨之爭去。
29)宋代文人好發牢騷,好議論天下大事、道德人心,甚至還好聚眾示威,就連當朝大臣也好結朋黨、鬧意氣,黨同伐異。
30)西漢劉向在《說苑·臣術》中,把“私門成黨,以富其家”者稱為“賊臣”,把“朋黨比周,以蔽明主”者稱為“亡國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