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處不勝寒",年輕時驕傲的漢武帝,如何在垂暮之年,因"江充巫蠱案"而使那胸有成竹的信心擊潰。
(2)漢武帝詢問司馬遷的意見時,司馬遷直抒己見,認為李陵轉戰千里,英勇奮戰,實在是因為敵強我弱,后無援兵,不得已才暫時降敵,相信他會尋找機會再立一份與其失敗相當的功勞來報效朝廷。
(3)如何從漢武帝的文治武功,評諭其功過呢?可以從其生前的功與過兩方面入手,通過客觀的分析,得出客觀的評價,讓我們真實的了解這位君主。
(4)漢文帝的仁德與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5)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定于一尊,儒家思想成了正統思想。
(6)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想長生不老,于是派人到處找什么靈丹妙藥,結果一事無成。
(7)漢武帝時極盛的公羊學在漢末發生了章句化、神學化等異化現象,這是它衰落的內在原因。
(8)漢武帝以后采用夏歷,故正月又有“夏正”之稱.
(9)漢武帝以后,漢王朝對匈奴實行了較為寬松的“羈縻”政策,漢匈雙方雖有君臣名分,實為兄弟之國。
(10)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不僅創建太學,而且也確立了漢代的選舉制度。
(11)酷吏在漢武帝實施的各種政治措施、經濟政策上起了重要作用。
(12)祭祀在古代社會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而郊祀則是漢武帝時代最重要的祭祀活動。
(13)漢武帝時期為了籌措巨額對外戰爭經費,實行大規模的官營工商業政策。
(14)此歷被漢武帝采用,于“太初元年”頒行,故稱其為“太初歷”.
(15)桑弘羊是一位長期掌控中央財政經濟運轉的高官,為漢武帝增加財政收入推行了適時的經濟政策。
(16)漢武帝之前的君王一般都采用和親政策,把皇家的一個女兒嫁給匈奴的單于為妻,借此來鞏固與他們的關系。
(17)漢武帝以其文治武功奠定了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曾被譽為“功至著”的漢家天子,“冠于百王”的千古一帝。
(18)因此,“黯務少事”,一有機會就諫漢武帝“與胡和親,無起兵”,多次指責張湯“取高皇帝約束紛更”而使“法三章”日益繁苛乃是斷子絕孫的作為。
(19)原來漢武帝窮兵黷武,國無寧日,民不聊生。
(20)漢武帝時置玄菟郡,屬縣有高句麗,因族名縣,其地約當古鹽難水(今渾江)及小遼河流域(今蘇子河一帶)。
(21);歷史上最早以香氣著稱的女子最出名的莫過于漢武帝所寵幸的宮人麗娟,她玉膚柔快,吹氣勝蘭,但是否是天香不得而知。
(22)桑弘羊精于心算,善于理財,13歲即在漢武帝身邊擔任侍中,后在聚財富國方面大顯身手。
(23)不過,漢武帝后宮中,史料記載比較多的,還是第一任皇后陳阿嬌、第二任皇后衛子夫,還有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刑夫人、鉤弋夫人等。
(24)司馬遷遇到多疑的漢武帝和一群阿諛無道的寵幸,好心做了驢肝肺,被以“誣上”和“沮貳師”的惡名處以死刑,后經司馬遷自己的申請改為宮刑。
(25)而漢武帝的求賢詔則把卓絕超群的人才比喻為不愿接受羈縻的駿馬,“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26)漢武仙臺,即漢武帝祭祀黃帝所筑,臺高20余米,現已用塊石砌筑并建有登臺石階及云板,護欄等。
(27)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皇帝都可以算的上是文治武功,比如康熙、乾隆、曹操、漢武帝、唐太宗、朱棣等,但成就最高的卻是乾隆皇帝。
(28)經過秦的大一統和二世而亡,中國從比較安定的環境中進入了大動蕩的時期,此刻農民戰爭風起云涌,揭竿而起,斬木為旗,在這樣的動亂的年代,俠又大量的涌現,這種俠風一直持續到漢武帝時期。
(29)假如我活在戰國時,我會選擇養蠶織布的平淡無奇,卻也會敬仰西施為國獻身的勇氣;假如我活在漢武帝時代,我會選擇騎馬征戰,卻。
(30)落下閎在制定太初歷時,改變了舊的歷日制度,規定每年以孟春正月朔日為歲首,被漢武帝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