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創業中,要不斷地發現節點,改變公司的方向,并根據環境的變化做出微調,才不至于被最初設定的簡單的目標鎖定在那兒。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大學生要怎樣創業才好,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大學生怎樣創業
對于大學生來說,畢業以后就幾個選擇,要么找份工作好好上班,有的呢會去考公務員,還有些不安份的就去創業,也就這么幾條路,昨天就有好些人非常糾結,到底去上班還是創業呢?創業的話,做什么項目呢?后面聽完我的分享后,他們心里大概有答案了。
我昨天分享的主題是如何做到低成本或是零成本創業?
首先我問了一下同學們,怎么樣才算是創業?說法有很多,
1.開公司,
2.租個門面賣東西,
3.擺地攤,
4.辦養殖廠,
5.開餐飲店,
6.做微商,等等說了很多。
這些學生想法還是挺多的,我就問了一句話“你們覺得成功的機會大嗎”然后很多人說,只要努力,堅持,應該是有機會的。
我就跟他們分析了一下,你們選擇的這些項目除了擺地攤和做微商不需要投資多少以外,(其實做傳統囤貨型的微商級別大點的也還是要幾十萬的)其他的項目至少都是要投資十萬以上的,甚至有的幾十萬上百萬,這些錢投下去會有回報嗎?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你去開一個公司,首先租個場地,裝修,招募員工,買一些設備,雜七雜八的搞下來,就花了大部分的錢了,而這些錢呢大多都是借來的,成功了還好,不成功呢?你以后就會頂著巨大的壓力,扛得你都喘不過氣來。
創業一定要結合這個時代的趨勢,如果你還按照過去的方式去做,那是肯定不行的,剛剛上面講到的幾種方式都是傳統式的做法,所以現在還這樣去做,那就注定失敗。
那么現在的趨勢是啥呢?
現在是移動互聯網,社群經濟,粉絲經濟時代 ,先有用戶,再有產品。跟以前的玩法根本不一樣,我們先得變換思路。
我是比較推崇輕資產,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創業的,一上來就要投資幾十萬上百萬的項目我是不贊同的。
創業思路決定企業的出路
飲料公司賣飲料賺錢,互聯網公司點擊率賺錢,商城采購商品之后加上自己的服務賺錢。
做生意往往始于某種契機,有些初涉商場的人通過媒體或別的方法了解到一項致富信息后,內心激動不已,在近乎發燒的情緒之下,砸碎存錢罐,不加多想就貿然跳進去,結果淹死了。巴菲特說:“風險來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他說他只買自己能夠理解的股票。話是這么說,但貪婪往往讓人們失去防備之心。對大多數人來說,風險一旦伴隨著機會同時出現,誰還會在乎那個風險?
靠基本的常識并不能保證一個生意會成功,但是如果沒有它就注定會失敗,起碼自己要了解生意的內容,就是商業模式,包括做什么,怎么做以及賺多少。做什么,就是提供什么樣的產品。
知道賣什么,還要知道顧客、競爭者、以及生意伙伴是誰。怎么做,就是從哪里入手材料,用什么方式做,怎樣賣出去。要賺多少,就是各個環節的價值鏈,有必要查一查材料的費用,制造成本以及多少錢市場才會愿意買。
只要自己心里清楚三個要素,不一定要把計劃整理到數十頁的演示文稿,那些是借錢的時候給投資者看的。
有些模式是后來總結出來的,比如銀行貸款業務的誕生是因為剩的錢多可以用。有些模式是事先編寫好的,比如,推特的靈感來自于一家短信的群組服務,創始人多西想把它擴展成隨時隨地都能更新的功能,在腦海中醞釀了五年。有些模式是邊做邊找的,比如,豐田汽車來自于紡織機的公司,通過拆裝一臺德國汽車,花了兩年把它改造了出來。
如果把一個公司清算出來,那么品牌、產品、專利技術、渠道、市場規模等統統都可以變現折錢,唯獨只有商業模式,沒有人會為它多付一毛錢。
其實,創業最需要的不是資金,也不是人才,而是一個好的思路。沒有資金,可以借來;沒有人才,可以叫來;而沒有一個好的思路,就很難找來資金和人才,創業思路決定企業的出路
大學生要怎樣創業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