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前幾年的創業大潮之后,2019年,風口不再涌現,資本走向謹慎,即便是大公司,也面臨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許多創業者不得不停下了創業的步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創業失敗感悟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隨時想著公司會死掉,才會活得更長久一點
張磊 公關公司創業者
關掉公司那一刻,我感覺解放了,釋然了。
去年9月決定把公司關掉之后,我痛苦了整整半年,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一直跟著我。
我2010年前就開始創業,做公關公司。這個行業到了2016年、2017年的時開始不太好做了,一些媒體開始自己去接觸客戶,跟公關公司搶飯碗。到了2018年,我們的利潤被兩端擠壓,一來是甲方的日子不好過,客戶的預算砍了20%,二來是資金源端擠壓,采購成本變高。這導致在營業額不變的情況下,我們的利潤下降了一半多。
每個月還是有訂單,但就是不賺錢,感覺自己就是個墊款公司。甲方有時候不方便去采買媒體,因此會通過公關公司這個渠道。漸漸的我發現,我做的這件事情誰都可以做,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當然,這和我自己也有關系,我一直沒有做轉型,比如轉型媒體,轉型H5,或者其他偏技術的公司。
業務不行,身體還垮了。過去十年太累了,所以只要連續坐5個小時,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有虛脫的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短視頻起來了,該養短視頻的資源了;員工情緒不好,該跟他談談了,但我有些顧不過來。
圖 / Pexels最開始創業的時候我還會時常發脾氣,到最后我連脾氣都不想發了,因為我知道一發脾氣,最后傷害的其實還是自己的身體。
回過頭來看,我覺得一家公司不應該只做一款產品,應該不斷豐富產品線,而不應該只看眼前利潤,要對未來多做一些儲備,隨時想著自己會死掉,那樣可能會活得長久一點。
還有一點就是一定要有合伙人。要是沒有合伙人,當你松懈的時候或者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沒有人可以頂上來,這是很可怕的,畢竟沒有誰能保證自己一直在狀態,而且也沒有人能保證自己什么都在行。
現在公司雖然關閉了,但公司的名字我還沒有注銷,畢竟是一份記憶和經歷。
創業失敗后,為了找工作我和100多個人聊過
紀年 投資人
四年前,因為看好某方向的發展出來創業,但真下水了,才發現完全不是一回事。
今年年初公司清算之后,我找了兩個月的工作。因為創和投我都做過,找工作之前內心還有點膨脹,覺得自己想去哪應該都沒太大問題,結果現實一盆冷水澆下來。
這兩個月,我聊了大概一百多個人,你能想到的在創業相關鏈條上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和基金,我差不多都聊了一遍。
他們都愿意聊,有好幾個聊的還很深,但就是光聊沒結果,大家都很謹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即使是如日中天的大公司,也依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在今天這個時間節點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這種環境下,每家公司對人才的需求肯定還是存在的,只是期望變高了。尤其是級別稍微高一些的崗位,成交的難度要遠大于從前。
核心還是因為整個大環境確實非常不好,而我身處的偏內容這個行業,無論是政策趨勢還是廣告收入,今年都在收緊。即使行業報告會說各個行業都還在增長,可實際情況是,家家都在裁員。
/ 視覺中國我的心態還算比較平穩。這次創業,我經歷過從0到1,完成的不錯,我也知道從1到100會面臨很多問題,而且哪怕到了100也未必代表成功。我已經習慣了在一個不太OK的狀態里面繼續奮斗下去,又不能不干,對吧?
找工作的那段時間,我感覺到大家都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整個創投環節上的所有方:從創業公司到上市公司以及他們背后的大小資方,所有人都不容易。
這個時間點創業,無論是用戶增長還是政策應對,尋找切入點還是融資節奏的把握,比起三四年前,難度都呈幾何倍數增長。導致的結果是,對創始人的長板要求會特別高,關鍵是還不能有短板。內心要足夠強大,還要孤注一擲地來做這件事。
找工作的那兩個月里也有人找我繼續搭伙創業,但時間太短,沒有碰到特別讓我信任、跟我互補的人,我也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沒有一個能夠讓自己繼續投入的事情,所以放棄了繼續創業這條路。
做回投資人之后,明顯感覺到今年新出來的項目沒有那么多了,不像原來幾年之前都有新項目,很興奮,一派欣欣向榮;現在更多的是在存量市場尋找穩定的機會,大家也不會動不動就期待自己投的公司能做到百億美金,會更現實一點,節奏也會放緩。
前兩次的工作變動都是別人找到我,說這有個事你要不要干,然后我就去了,沒有任何的停歇。這一次找工作,算是我第一次停下來,主動去外面看一圈,不做任何的預設去找可能的機會,也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
創業失敗沒關系,但不能為了創業而創業
王勛 連續創業者
我之前創業的項目是做服務型的機器人,做了大概一年半之后,轉型做新能源車的充電樁,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前后融資500萬,團隊自己也投了200多萬。
2019年我感受到最典型的變化是資本市場比較緊張,接觸到的所有投資人,不管是之前投過我們的資本還是新接觸的小的投資公司,都沒有出手。
機器人那個項目,營收將近兩個億,但依然不盈利。后來我選擇果斷放棄機器人市場,開始做新能源車充電樁的項目。直到賬面上的錢不足以支撐后期運營,我決定把這個項目也停掉,對創業不再抱有執念。
我不是一下子就決定放棄創業的,這中間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糾結。同時期也在不斷找客戶,不斷尋求融資,甚至開始給團隊做一些預警。真正決定放棄,是因為意識到錢維持不下去了,必須及時止損。就像你決定為自己生病的孩子放棄治療一樣,內心肯定不舍,但也非常冷靜的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圖 / 視覺中國充電樁的項目,是在各種條件都比較成熟的情況下開始的。只是2018年下半年,我們沒有預想到整個大環境,包括整個資本市場,都會遇冷。按照我們原本的計劃,等到下半年產品出來之后,再進行A輪融資,開始量產。實際上下半年確實有兩家資本決定投我們,甚至都完成了盡調,但到了年底,對方告訴我們沒有錢了。
創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研發費用,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資本市場依舊寒冷。產品沒法量產,成本就降不下來。雖然最后團隊沒有能撐下去,至少我沒有遺憾。
關鍵是不能為了創業而創業,即便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也要看看手上有沒有合適的項目。如果沒有合適的項目,對市場也沒有充分認知和判斷,即使給我錢,我也不會去創業。
一個公司想要成功,需要的因素非常多,比如說創始人的能力、視野、度量,包括整個團隊的健康程度。短板效應不能出現,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在這個時間點,只要是還在認認真真做事的創業者,都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