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電影觀后感800字(精選5篇)
《南京!南京!》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巨著,影片用獨特的歷史視角及極具張力的黑白敘事影像,講述了一段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抗爭。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占中國當時的首都南京,對中國軍民展開長達6周的屠殺,史稱南京大屠殺。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南京南京電影觀后感范文8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南京電影觀后感800字精選篇1
以一張張南京老城的照片拉開序幕,在炮火轟鳴中城墻在揚起的塵土中坍塌,畫面轉接進城門內,守城的國民黨三十六師的將士們用血肉之軀去組織準備潰逃出城的國民黨官兵,從而,展開一場肉搏,那悲壯的場面,震撼著我的內心。
軍隊潰敗了,大屠殺開始了。尸橫遍野,影片沒有淋漓盡致的表現日軍千奇百怪的屠殺方式,它將這場浩劫落到了每個活生生的人身上。唐先生,拉貝的秘書,與拉貝共同負擔著難民營的責任,當拉貝不得不離開的時候,他為了保護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當他終于和日本人成為“正式”的朋友的時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拉進慰安所,他的女兒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他的老婆因為被打暈幸免于難。他,欲哭無淚,欲吼而無聲啊!后來在拉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應可以讓拉貝帶走兩個人,當他們即將踏入生門的時候,唐先生,這個典型的中國男人放棄了生的權利,把它讓給了另一個急于求生的人。后來唐先生即將被押赴刑場,他看見蒙著眼睛的中國人像小雞一樣被綁在柱子上,一個個的被射殺,輪到他了,他拒絕蒙眼睛,他笑著對日本軍官說:“你曉得吧,我老婆又懷孕了,我老婆又懷孕了?!边@是他臨終前勝利的宣言,他的從容讓那個日本軍官不敢直視!
整部影片彌漫著一種殘酷的壓抑和絕望,只有結尾才稍稍燃起溫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他代表著中國的希望。明天雖然依然殘酷,但希望已經傳遞下去。當時的南京雖死,但中國人的團結與抵抗已經被喚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贏得戰爭的勝利。
南京電影觀后感800字精選篇2
我只能說陸川愚蠢迂腐得難以理解,你去為侵略者開脫嗎,你所謂自我救贖者在日軍中有多少呢。我沒有看這部拍片子,但僅就影評來看,這個片子沒有了最起碼的良知了,已經沒有了人類道德的底線。戰爭就是戰爭,你反思什么,你替日本人反思什么,你有什么資格替日本人反思?我明白當年日本國民是全民支持侵華的,還人性的光輝?我沒有看到,我只看到了以陸川為代表的中國人奴性的光輝。這種思潮太可怕了,當被屠戮者站在屠殺施加者的角度為其開脫為其找臺階的時候,我認為我們民族出了問題。侵略的行為我們只有去譴責、唾棄,永世不忘,誓言報仇!這樣才能警告日本人讓他們生活在戰栗中,讓他們生活在國人對其仇恨的驚懼中,讓他們再也沒有膽量入寇中華。而不是陸川這樣,你的迂腐以及無良只能助長他們的氣焰,日本人會這樣認為:“我當年屠殺你,你非但不恨我還為我開脫。那就是你們中國人軟弱可欺,下次我還侵略你們?!闭f到底是奴化思想-以德報怨-的集中體現,孔子的以直報怨到了奴化政權的嘴里就變成了以德報怨的奴化思想。犬儒主義在中國的盛行充分說明了奴化之于國人的影響之深。
我看完這部電影了果然不出所料沒有了良知的電影其他的還有必要肯定嗎?讓我聯想到了前幾年一些腐儒學者提出的--對日新思維。他們跟陸川大導演是一個立場上的,都是主張忘記歷史,對日所謂向前看。他們絲毫不管以前日本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理性、冷靜、冷漠”得令人心寒,忘記仇恨的人不是君子,定是小人。有仇不報非君子!難道我們國人要昂首闊步于通往小人至圣的大道上嗎?
仇恨是不能泯滅的,我們這些華夏子孫也沒有資格理解所謂日本人的道歉與懺悔,活著的人永遠沒有資格代替冤死的祖先。
也奉勸國人不要央求日本人道歉了,這是沒有好處的,我們越是這樣越會招致他們的蔑視。自強起來,找回漢人的血性,重塑國人的脊梁與氣節,莫要讓文天祥、李定國這樣的民族英雄含恨九泉之下吧!諸位不要忘記,你不是上帝。某些人的所謂站在人性的高度著實有些太過了。何謂普世?難道普世者僅僅站在所謂地球人類的角度看待日本侵華是全人類的杯具嗎?好高的道德高度啊,高不可攀。然而事實是這樣嗎?如果打著普世的幌子,忽略正義與非正義,道德與非道德那我看到的這些普世者沒有良知,是不折不扣的奴才!
南京電影觀后感800字精選篇3
曾有人將1937年的南京比喻成地獄之城,那個時候“活著比死更加艱難?!蓖罋?、強奸、活埋……人性的扭曲讓這場浩劫在中國人的心中刻上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每個中國人都不愿揭開那層刺向內心的傷疤,但是“忘記屠殺,屠殺就會再次發生?!彼?,《南京!南京!》在這個時候出現了,而且出現得恰到好處。
《南京!南京!》讓我們看到了戰爭中人性扭曲后所釋放出的內心黑暗,那不是瘋狂,而是戰爭導致的殺戮無度。它是一部反戰片,它所表現的不是仇恨和數字,而是人類戰爭的悲劇。
太多的影視劇所展現出的仇恨讓人們只看到了南京大屠殺中被妖魔化的日本兵及懦弱的中國人,而在這段歷史中,奮力反抗、不屈不撓的中國人的故事卻被很多人忽略了。導演陸川正是從這個角度去拍這樣一部片子,這是民族氣節中所不可缺少的不卑不亢,在大屠殺發生時,中國人并不是被動地去等待拯救,他們一直在抵抗,直到高呼出最后一聲:“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這是中國人的一種精神面貌,讓人為之振奮的民族力量。
當中國人的抵抗讓敵人感到恐懼的時候,他們使出了更加殘忍的手段去對付中國人,這種不安全的因素讓他們釋放出更加黑暗的內心。當看清這一切的時候,人就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影片中,日本兵角川最后以自殺來結束生命,這正是他在極端狀況下內心掙扎后的選擇?!赌暇?南京!》所引發的思考是冷靜的,善與惡,美與丑,戰爭與和平,是值得所有人沉思的問題。
當婦女們為了他人的生存而自愿去做慰安婦的時候,那一雙雙纖細的手讓我看到了柔弱女子剛強的內心,我被這個場景深深地震撼了。民族仇恨與戰爭看似與這些不知亡國恨的女子們無關的事情,當危機來臨的時候,卻是她們站出來了,這個時候的團結與大無畏才是如此的偉大。這讓我想起了80后的一代,他們曾經被認為是無能無力被家長寵壞的孩子,但是,當災難來臨的時候,80后所爆發出的凝聚力與堅韌讓人刮目相看,和平年代,民族精神一樣是流淌在血液中的,這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延續。
《南京!南京!》黑白色的基調讓人壓抑,甚至窒息。它是商業片但不是娛樂片,它是嚴肅的,“小豆子還活著”給所有觀眾最后的震撼,全場掌聲雷動,這就是希望。小豆子最后那美麗的笑臉如花般綻放,他死里逃生活到了今天,這一個希望的曙光,也預示著一個光明的將來。黑暗始終會過去,正如《南京!南京!》的英文名:City of life and death.(生死之城),死亡后的重生,歷史記錄了一切。
南京電影觀后感800字精選篇4
最近我觀看了愛國主義優秀電影作品——《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觸。雖然只有整整130分鐘時間,但是我深感壓抑。搖晃的鏡頭晃得我想吐,很長時間都沒有過這種窒息的感受了。
剛開場的時候,被槍聲、炮聲嚇怕了。慘不忍睹的殺戮,血流成河,生靈涂炭。南京城成了一個死城,這個,深深震撼了我。但是,身為一個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編莎士比亞的名句:舉手,還是不舉手?這是個問題。這里說的舉手,不是指對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這部歷史災難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婦女舉手自愿犧牲自己做慰安婦,為安全區的民眾換取過冬的物資那個震撼人心的場面。每一只上揚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撲動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嚴的光輝。每一個舉手的婦女,燃燒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們動容、驚心、淚流滿面。她們的犧牲與毅然走入刑場、高喊“中國不會亡”的中國士兵的犧牲一般高貴而沉重,像兩記重錘捶打在歷史的鼓面,動人心魄,回音蕩蕩。教堂婦女舉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繼中國軍人江邊就義后的第二個高潮。令這部災難電影,回腸蕩氣,漸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質疑:姜淑云居然沒有舉手?盡管她聲音顫抖,淚落雙頰,但是如果她也能舉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攜手走進那片神圣的光輝里去?是不是能給角色一個更加完美的收場?舉手,還是不舉手?犧牲,還是茍活?電影繼續在進行。我的問題也終于有了答案。在教堂百名婦女舉手時,姜淑云已經做出了選擇。在我們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犧牲的壯烈感染,而對“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婦女選擇“犧牲拯救”時,姜淑云選擇的是另一種“拯救”,盡管她最后的犧牲同樣令人黯然神傷。我們應該感謝電影《南京!南京!》,她讓我們對歷史的解讀了一種可能。
我不會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赌暇?南京!》里透露死亡訊息的場景之多,尤其黑白畫面的處理更讓每一種形式的死亡都讓人身臨其境,這種真實的氛圍已經讓你覺得內心超出了對殘酷的負荷,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曾看過那些觸目驚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還是那些沒有直觀畫面的死亡訊息。女兒被日本鬼子從窗口扔下去,觀眾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潰呼喊,還有一車車從軍營運出去的女子裸體。日本士兵殺人時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見血的銀幕上,你只能讀到兩個字,絕望——這是地獄最底層的絕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穿長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緊緊閉著眼睛,沒有反抗,也沒有歇斯底里。如果看過那些老照片,你會相信這就是真實的地獄。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懷孕了!我老婆又懷孕了!”之后,英勇就義了。這句話,透露了生命的氣息,還讓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國人殺不盡!中過國人的生命是頑強的!”我深深感動了!
銘記國恥很重要,比銘記國恥更重要地是認識你自己。最后我還想說,它就是一部電影,因為只有電影才會以那樣的方式結尾,留一點陽光與希望,并且濃妝重彩地將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題注下他還活著。這靜止的畫面遠比那句中國不會亡來得更有力量。
作為中國人,我們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國恥,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南京電影觀后感800字精選篇5
今天是南京解放60周年紀念日,也就是公映第一天,配合題材的莊重嚴肅性特別穿了一身黑色和同學一起去的,電影院的觀眾以老年人居多,也夾雜著少量的中年人和為數不多的我這樣的小憤青。不過話雖這么說,我絕對不是站在國人愛國心爆棚的角度上看它,我只是覺得對于一部花費四年時間制作拍攝的電影,我們有理由以盡量不戴有色眼鏡的方式追捧。
影片的亮點是有很多的。劉燁的硬朗和中國萬歲我就不說了,先說說范偉。
他給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他的小品和非誠勿擾上,感覺他是適合演帶有喜劇效果的日本鬼子的料,但他第一個鏡頭和拉貝出來與日本兵“朋友,朋友”的時候,我還沒有把他和他的角色聯系起來。直到他女兒被扔下窗的時候,才從他撕心裂肺的哭喊里找到共鳴。那是唐先生從懦弱轉變成堅強的時刻,也讓我看到范偉在喜劇外面也有發展的空間。
難以忘記的是唐先生在鐵絲網外面含著淚對唐太太說,下個月的薪水我會按時交給你的。這句平淡的話語給我強大的真實感,這比“你要保重”,“我愛你”的離別話語的分量更重一百倍,因為他們誰都明白,這一別就是永別了。另外我也在想,給唐先生把活下去的機會留給別人的勇氣也許來源于那未出世的孩子,如果妻子沒有懷孕,他會這樣做嗎?這里有一點我還是不明白,我沒有看到與唐先生交換的那個助手他的感情流露,我憤憤地感到不值,也許他只是唐先生前期的縮影?
江一燕的表演比高圓圓更可圈可點。她的燙發,她的柳眉,她的濃重的口紅,她的眼神,她的言語表現得都很到位。這個縱是社會底層的妓女也有自己的尊嚴。關鍵時刻她第一個舉起了手,成為這100個勇敢的女人里最勇敢的女人。最后,她面無表情地赤裸裸地被蹂躪至死。她的尸體被另外一具一具的同遭暴行的赤裸的尸體堆壓放在平板車上當眾拉走,遠去的時候,角川的視線是模糊的,我的視線也隨角川的視線模糊而模糊。她曾經是那么遭人白眼的否定,那么死去的時候她的凄壯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于此相對的是百合子。百合子作為日本前線的慰安婦,讓角川找到了依賴。這個對慰安已經職業化已經麻木的女人得到角川的慰問包時,終于露出了讓人心酸的微笑。說起“糖很甜”,“有種家鄉的味道”更是讓我覺得難過。最后百合子還是被折磨致死了。正是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悲劇的制造者,所以很多日本人都成了悲劇的承受者。
作為主線的角川的表演我覺得是很到位的。電影里面最讓人記憶深刻的音樂就是日軍祭祀慶典,那有力振奮的鼓聲把所有角川看透戰爭猙獰面目的片段串聯在一起,化成尖椎形的棒槌狠狠地刺痛著角川的靈魂。他和他的同伴殺了很多無辜的平民,他的女人被他的同伴殺死。戰爭里的人,其實活著比死亡更辛苦,是吧。
最后小豆子和父親存活下來,看到大家吹著蒲公英走在小路上時我并沒有感到輕松。一直有兩個疑問,其一是小豆子和劉燁是站在第一排的,掃射的時候沒有被射死實在牽強。其二是片末一個日本兵在大缸子里洗澡,要表達什么呢。
站在角川的立場上看完整部片子我其實是不希望看到角川自殺的。他的罪惡雖然足以死去可是我能看到他沒有泯滅的人性。角川之死是復雜的,如果沒有百合子的出現,只是在戰爭的殘暴和人性的拷問下死去仿佛不是很活,有了百合子就有了另一個精神支柱坍塌和對戰爭痛恨的而死的理由,讓人物漸漸飽滿了。確實不能否認的是那些罪惡的主導者不是日本兵,他們只是日本軍國主義殖民侵略的工具,也正是這種精神主導他們軍隊的嚴明的紀律性和高質的效率性,這種風格在二戰戰敗后直接轉換成日本重新崛起的動力,確實是讓人深省的。
不過如果你說叫我說它的看點是什么,我還真的說不上來。有很多亮點確實是它的優點,可是看完以后只能唏噓卻說不出什么感受確實也成了它的致命傷。
另外我知道也許是因為影院刪節版的關系讓很多片段都突然中斷,不過我還是相信它是不錯的片子??傊钪匾氖牵覀兛此?,不是為了仇視,而是為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