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暑假昆蟲記的600字讀后感匯總7篇
閱讀可以讓我們在思想和行動上更加果斷和有力,提高我們的自信心和決策能力。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最新暑假昆蟲記的600字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學習。
神奇、多彩、變化多端、充滿哲理、甚至還有些詭異,昆蟲的世界居然如此精彩,大自然居然如此奧妙!這種感覺在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后突然顯得那樣的強烈。我被昆蟲的世界震撼了,所以,我要感謝法布爾!
多少次、多少天,我隨著作者那栩栩如生的描述、生動有趣的分析進入了這個神秘的領地……
早已熟知的螢火蟲居然是食肉動物,且手段“罕見的惡毒”?可它看上去憨厚、柔弱,況且,它那閃爍的光亮給人們尤其是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無限的興趣。叫我如何能接受?!
敏感機靈的蟋蟀,它的歌聲、住所好有特點,這讓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個琴聲美妙,給人們帶來快樂的“時代廣場的蟋蟀”——柴斯特。在我心里,似乎所有的蟋蟀都成了可愛的柴斯特,叫我如何能不喜歡?
螳螂莊重地佇立著的身姿迷惑了可愛的人們。它的“胳膊”居然是可怕的劫殺工具?優雅的外表與“歹徒”之名好不相稱,這與表里不一、笑里藏刀的人是否有幾份相像?叫我如何不恨它?或許,“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就是對它的一種天然的制裁呢?
太多的奇妙之處,太多的生命百態,太多的牽扯關聯,與人類社會何其地相似?它讓我感動、讓我驚訝、也讓我無奈,五味雜陳的感覺伴著濃濃的興趣讀著每一章每一節,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間包含的作者對大自然、對生命的無限熱愛。
我也愛這神奇的昆蟲世界、神奇的大自然!讓我們一起為大自然的神奇而喝彩,為生命的多姿而喝彩!
《昆蟲記》一本由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編寫的一本科普類文學作品。雖說是科普作品,但法布爾描昆蟲時運用的那些惟妙惟肖的語言,就足以引人入勝。
科普作品的寫作目的就是為了普及科學知識,增進大眾對科學的了解。它的種類個很多,可謂是洋洋大觀。雖然它的寫作方法千萬別,但都是力求深入淺出,用通俗的語言去說明復雜抽象的事理?!独ハx記》不僅具有這一點,是一部科普作品。而且作品中法布爾對生命的敬重,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以及《昆蟲記》本身的行文活潑、語言詼諧,讓人讀起來情趣盎然。使它再一次得到升華,成為一本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典范的書。
《昆蟲記》中大多采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例如法布爾在描寫蟬的時候,將蟬干起活來的樣子比作成礦工和鐵路工程師,寫出了蟬在做隧道時像礦工和工程師醫院聰明,懂得使用自身的粘液來固定隧道。將蟬描寫得活靈活現,仿佛擁有了生命一般,引人入勝。
當我們在閱讀《昆蟲記》時,有時我們花幾分鐘閱讀的僅僅十幾行的文字,卻需要法布爾相當長時間的觀察。體現了科學工作的艱辛卻不乏樂趣。
而我們在閱讀《昆蟲記》時,既要發揮想象力,進入作者所描寫的世界,也要體會其文字之美。這樣不僅一舉多得,而且在語文學習方面也可以吸收許多營養。
我們要體會科普作品蘊含的科學思維、科學理念和科學精神,擴大我們的知識領域,鍛煉我們的思維,去體會作者者那種積極探索、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在閱讀中汲取人生智慧,讓科學的光芒照亮自己。
《昆蟲記》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独ハx記》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法布爾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仿佛自我就是一只在旁觀的昆蟲。每一只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后去了?!痹谧x《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這么搞笑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爾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必須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不僅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在《昆蟲記》的引導下,我要繼續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
炎熱的暑假里,我坐在桌前靜靜地看書。頭頂上的小電扇“嗡嗡嗡”飛速地旋轉著?!盁崴览?!熱死啦!——”窗外不斷傳來蟬不知疲倦的歡叫聲。如果在以前,我肯定會無奈而厭煩地說:“唉,這么小的蟬竟能叫得這么響,真是吵死了!”不過現在,我對蟬有了全新的認識,并且喜歡上了這種小小的昆蟲,這要歸功于前不久我讀的一本書——法布爾的《昆蟲記》。
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各種各樣有趣的昆蟲:愛把巢建在煙囪里的泥水匠蜂;全身翠綠、舉著兩把大刀的螳螂;神奇的會發光的螢火蟲;勤勞的“天才歌唱家”蟋蟀……甚至令人厭惡的蒼蠅竟然是大自然的清潔工,他們能加快動物尸體的腐爛。
平常這些小小的蟲子在我眼里是那么不起眼,甚至都不會多看他們一眼。但讀了這本書,讓我覺得這些小蟲子是多么生動、美麗、聰明,好像大自然的一個個小魔術師,他們神奇的本領真讓我驚嘆!
當我讀到介紹蟬的那一章,我驚詫于蟬的一生。當蟬把卵產在干枯的樹枝上時,就有一種比蟬還小的昆蟲把針一樣的觸角刺進蟬的卵里,把自己的卵產在里面,好多蟬的孩子還沒出生就死去了。蟬的幼蟲從卵里出來后,就爬到地面上,鉆到泥土中。他們要在漆黑的地下生活漫長的5年,有的蟬甚至要經過17年,才能爬上地面見到燦爛的太陽。但此時他們卻只能存活短短的5周。盡管如此,他們的歌聲還是那么快樂。他們盡情地享受著陽光,吮吸著甘甜的樹汁。蟬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們生活得充實而快樂。小小的蟬不僅給人們帶來了夏的韻味,更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無盡的童年樂趣!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仿佛走進了昆蟲的精彩世界,讓我了解、懂得了許多昆蟲的知識,更讓我覺得大自然是多么親切!心中油然而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相信大家都有討厭的蟲子吧!我曾經見到過兩種我最討厭的蟲子,一種是長腿蜘蛛,看起來很小,但是腿又細又長,看起來有點可怕;另一種就是“火車蟲”,走動的時候腳像翅膀一樣,看起來像一條履帶,看一眼我全身都會起雞皮疙瘩。
雖然我對蟲子很反感,但是看到書中的法布爾不僅敢下手抓蟲子,還敢把蟲子裝進口袋里。要是我,估計以后這件衣服都不敢穿了,直接扔掉。就算蟲子沒毒,那也夠惡心的,畢竟是蟲子;要是有毒,那就更不可能抓了,畢竟誰會給自己找麻煩呢?這就可以說明法布爾對自己的判斷很有信心,很有膽量,手法也很嫻熟,勇氣可嘉。
再就是他對昆蟲的研究很深。在很多人看來,正常人誰研究昆蟲啊!但是看到隨便在網上一查就有某些生物的資料,這說明還是有人研究的。要研究昆蟲是很困難的。我不是生物學家,不可能也不會一整天都“監視”昆蟲,自然也無法體味到感受。那毫無疑問,肯定不好受。
但是法布爾做到了。他可以很長時間連續地觀察昆蟲的變化,而且他也不嫌棄什么,只要是昆蟲,他就會拿來研究。而且,他觀察時一般都會很深入,以此來保證結果是正確的。
比如黃蜂那一篇文章,為什么會描述地如此詳細?那肯定是因為他在黃蜂的巢中對黃蜂的各種行為習慣都做了詳細的記錄。除此之外,還有黃蜂的生殖以及御敵方面的記錄。比如黃蜂寶寶該怎么取食?獵物該怎么處理?你能想到的上面都有,你沒想到的上面也有,書上的知識很豐富。
大自然中有很多的東西是人類所不知道的,我們要像法布爾一樣,不畏懼困難,獻身于科學研究!
此時的我正沉浸在神奇有趣的昆蟲世界中,一只只小小的昆蟲帶給了我很多樂趣。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的法布爾,他花了一生時間用來觀察昆蟲,寫出了《昆蟲記》一書?!独ハx記》使我了解了昆蟲界的霸王螳螂,會唱歌的蟋蟀,滾糞球的屎殼郎……其中還涉及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姻、繁衍和死亡,讓我對昆蟲的了解更進了一步。忽然,我靈機一動:啊哈!我也抓只小蟲子研究研究吧!恰在此時,一只小飛蟲進入了我的眼簾,嘻嘻!機會來啦!我趕緊翻了翻口袋,拿出一個小盒子一扣,小飛蟲一下子落入我的魔掌。
哦!這不是小飛蟲,是甲蟲!我驚奇地發現,它的背上竟有兩片硬殼,一張開便是一對翅膀,小甲蟲在盒子里飛來飛去,卻一次次碰壁。沒過多久,它似乎意識到自己已經無路可逃,可它并不放棄,開始拼命爬起來。我手握放大鏡,興致勃勃地觀察著。哇!它有六條腿呢!可是我有些驚奇,它那細如頭發的六條小短腿是怎么支撐起那對它來說碩大的身體的?我先把這難題放在一邊,開始觀察起它的觸角,只見它的觸須微微晃動著,好像是小貓的胡須。為了觀察得更加仔細,我把它放在桌上,用手輕輕摸了摸它,咦?它怎么不動了?不會死了吧!可不一會兒,它又一次飛快地爬起來。哈,這小東西還挺有心計的,裝死的功夫倒是一流??!這深褐色的小甲蟲爬起來可不慢,幾秒鐘便爬到了酸奶盒頂上,真想不到,這小玩意兒爬的功夫也是第一!呵呵,真可愛?。】墒撬鞘裁醇紫x呢?我可真不知道呢!我向外婆借了手機,百度了一下。哦,原來它是煙草甲蟲!我又認識了一只小蟲——煙草甲蟲!不知不覺中,我收到了一份來自大自然的禮物,成功當了一回“法布爾”,同時也學會了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這本《昆蟲記》使我受益匪淺,我以后還要多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有趣。
讀了這本《昆蟲記》,我不得不贊嘆、佩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而付出的精神。神奇有趣的昆蟲世界是大自然的完美禮物!
剛開始看《昆蟲記》的時候,我總覺得昆蟲沒什么有趣,十分乏味。但是讀著讀著,我就上癮了,再也放不下來,讀了一遍又一遍。
《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對昆蟲十分著迷,一生都在研究昆蟲,他把昆蟲當作自己的好友,廢寢忘食地觀察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用活潑生動的語言記錄下來,在書中展現給人們一個豐富多彩,詩情畫意的昆蟲世界。
在《昆蟲記》中有許多盡職的母親,而我覺得最盡職的母親,要數西班牙犀頭了,它算得上是甲蟲里最漂亮的一種了吧!它只在夜里或黃昏時出來找食物。到了五六月份它說要開始產卵,它先造一個大大的房子,然后不停地往里面堆放食物,直到食物堆成小山一樣。它用靈巧的四肢把食物做成一個光滑的圓球,接下來,它會不吃不喝,一直守護在它的寶寶和食物旁邊,但它決不會動一下食物,而是把食物全部留給自己的孩子。
多么偉大的母愛??!它就像我們的母親一樣,無私地為我們奉獻。當我們想要好玩的,好吃的東西時,她總是不懂拒絕;當我們受到挫折,垂頭喪氣時,她總是不停地安慰、鼓勵我們;而當我們取得成功進,她總是站在一旁默默地替我們高興,從來不會向我們索取什么。
正是因為法布爾對昆蟲的細心觀察,他才能寫出如此生動有趣而又真實感人的文章。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如竺可楨爺爺通過常年的細心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還有設計師們通過對雞蛋的觀察和研究,設計出許多輕便省料的建筑物。在我
們的生活也有這樣的例子,曾經我發現小貓有時會瘋了一樣地吃草,然后走到墻角不停地吐,后來我查資料才知道貓是在給自己治病。伽利略曾經說過:“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驗中得來?!弊屛覀冃袆悠饋恚鲆粋€愛觀察,愛動腦筋的學生吧。
《昆蟲記》讓我們在法布爾的昆蟲王國里暢游,與這些小精靈一起舞動。讓美好的少年時光幻化出繽紛的夢,讓青春的記憶里充滿歡聲笑語,朋友們,快來讀一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