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讀后感800字(精選5篇)
《蛙》以農村婦產科醫生阿姨的生活為主線,向我們展示了國家人口政策的歷程,展示了時代變遷帶來的巨大精神和物質變化。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小編收集整理了莫言蛙讀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鑒學習!
莫言蛙讀后感800字精選篇1
一直都佩服莫言,他的語言像一把刀,鋒利,吹毛斷發。
女媧用黃土造人,才有我華夏。起初,女媧用手捏,后來累了,就用鞭子沾了泥巴甩了遍地都是。用手捏的少數人為貴人,鞭子甩的遍地都是的大多數為賤胚。三六九等,在遠古已經命定。所以,少數貴族統治大多數平民,帝王將相這一套思想經久不衰。
《圣經》上說,上帝造人,先用泥土造了亞當,后覺得亞當孤單,遂取亞當一根肋骨造了夏娃。當亞當看到夏娃,總覺得她與自己有著某種聯系。夏娃說:“我是你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啊!”這與“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起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異曲同工。
人從泥土中來,中西方文皆如是說。是女媧母親創造了人類,還是上帝天父創造了人類?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繁衍。
《蛙》劍指計生國策,這是普通作家所不能夠的。即使是寫了,是否能夠出版?
說起計生,想起最近一哥們兒對我說的話:超生,剛給國家交了罰款,特么的國家又允許生二胎了。
崔健老兄唱道: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放眼看那座座高樓如同那稻麥,看眼前是人的海洋和交通的堵塞,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還是看不過來,這個這個那個那個越看越奇怪,噢……
從哥們兒的抱怨聲和崔健的吼聲中再回到莫言的《蛙》。
《蛙》中最出彩的人物是“姑姑”,最初是“送子觀音”,大批接生過新中國的孩子。但是,隨著人口的驟增,國家制定了計生國策,“姑姑”即成了執行者。鐵面無私的“姑姑”,親手剮了成百上千的胎兒。對超生者,圍追堵截,甚至開推土機要毀掉準備超生者家以及鄰里的房屋,其恐怖讓人不寒而栗。
晚年的“姑姑”嫁給一民間泥塑高手?!肮霉谩钡恼煞蛟凇肮霉谩钡拿枋鲋?,捏了成百上千的泥娃娃,相貌神態各異。“姑姑”記得每一個被她剮掉的“娃娃”,“姑姑”的丈夫讓這些“娃娃”重生了。
后來,以養蛙為名的代孕公司,盡人皆知,卻沒人管?!肮霉谩睂Α拔摇钡某錆M欣喜?!肮霉谩闭f:“只要出了鍋門,就是一條命?!?span style="display:none">AXh子文庫范文網
事實上,沒有出鍋門,也是一條命?!肮霉谩蓖砟甑膽曰?,即是此意。
“小獅子”,“姑姑”的追隨者,計生的執行者,在關鍵的時候,以性命來保護被追趕的超生者,并親自撫養超生出來的早產女嬰陳眉。陳眉在最后成為代孕者,替“小獅子”生育,這樣的安排讓我極意外。
蛙聲一片,應該是豐收的景象。而《蛙》中的蛙聲一片,如此凄涼、可怖:那些未能出生的人,其魂靈變成斷肢的蛙,向“姑姑”索命。這符合莫言的思想,在《生死疲勞》中亦有此思想:死亡是另一種存在。
莫言常訴說饑餓,《蛙》中也不例外?!锻堋分?,“我”餓極了吃煤,吃那些黑亮的硬硬的煤,難怪文中像有團火在燒。莫言對吃的描述,常超出我的想像。莫言文中也寫宴席,那些很丑陋的吃相以及那些很王八蛋的人,他們欺負弱者時的丑惡嘴臉,如此真實,如此淋漓!
莫言,俠客也!
莫言蛙讀后感800字精選篇2
說起來有點兒慚愧,今早讀完的莫言的《蛙》,才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書籍。就是這樣一本不算厚的書本,卻也整整看了2個星期有余。
作為一本“新世紀和諧文學”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筆墨描寫了一個高密縣東北鄉的普通婦產科女醫生——我的姑姑的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而記敘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義,通過“姑姑”內心的掙扎,反映時代的變革墮落,人內心的矛盾變化,無疑在選題上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書本的題目叫《蛙》,如果沒有看過書,光看這個題目,想必是怎么也不會和婦產科醫生聯系到一塊兒去的。但莫言取這么個貌似奇怪的題目顯然有著深刻的寓意,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闡釋:首先,蛙和“娃”讀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從一個受人敬重、人見人愛的“送子娘娘”到計劃生育實施后,被無數人唾罵和詛咒的“殺人魔頭”,說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愛恨情仇,都和孩子有關;其次,青蛙和叫聲和孩子的哭聲狠相似,都是“哇哇”的聲音,這讓后期的“姑姑”一聽到蛙聲,想起那些還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殺在子宮里孩子,立刻變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備受煎熬。就像“姑姑”獨白說的那樣:我的雙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鮮明,一個敢作敢當,雷厲風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榮的黨員,她果敢地執行著國家政策,忠實于黨的方針戰略,甚至為了這一點,犧牲了自己的聲譽,甘心被他人唾罵。“姑姑”強行讓張拳的老婆、讓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讓陳鼻的妻子王膽強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時刻在我的腦海浮現,但“姑姑”顯然不是一個泯滅人性的人,她愛孩子,喜歡自己的事業,事實上,她做這項殘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尋常人去做多得多。從迎接新生命到扼殺新生命,“姑姑”內心實有不忍,但堅決執行“計劃生育”的信念卻從來都沒有動搖過。
所以,我也時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沒有錯,她在晚年時的內疚、失眠,罪魁禍首到底是誰。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輕女的農村人,是“計劃生育”方針的制定者,還是執著的、不講情面的姑姑本身?還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摻雜其中。而可憐的“姑姑”,卻顯然是錯生了一個時代,成了那個時代國家政策和家族利益沖突對立的代罪羊和犧牲品。沒錯,她的選擇是“反政策”的,但誰又能說政策本身不是呢,誰又能說明知這個政策還懷著僥幸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
莫言蛙讀后感800字精選篇3
這篇小說是一部徹徹底底以“人”為主題的小說,獲得了第八屆矛盾文學獎。
故事發生在山東省高密東北鄉,這是莫言許多小說中一貫用到的場景?!肮霉谩笔且晃簧矸輳碗s的鄉村醫生,她一生坎坷的命運貫穿了整部小說?!肮霉谩钡纳矸萏厥?,抗日時她曾與父親勇闖平谷;因男友逃到臺灣惹上了一身罵名;在年輕時她曾是計劃生育國策的支持和執行者;人到老年時她面對“我”的超生卻睜只眼閉只眼。
除了“姑姑”,小說還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獅子”年輕時也曾是計劃生育的堅決支持者和執行者,但嫁給劇作家“我”之后,始終受著膝下無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壓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務”,并成功得子。在形勢的巨變下,“小獅子”從計劃生育國策的執行者搖身一變為“違抗者”,其間經歷了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巨大壓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膽是“計劃生育”政策盲目執行下的犧牲品,也可稱之為是“傳宗接代”傳統思想的犧牲品。莫言在小說中用幾近殘酷的筆觸詳細描寫了王仁美和王膽的死,給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斷麻利、鐵面無私的形象,同時也試圖詮釋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輕時的豪言壯語與年老時的唯唯諾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變化中闡釋了生命的堅韌與堅強:生命的堅強與脆弱會因環境而變,因此人性的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變。
整部小說的結構也較為獨特,由四封長信和一個九幕話劇組成。四封長信分別代表了四個時代,每一封信都是一個時代的隔離帶。書信體的敘事方式給小說的表達賦予了更廣闊的空間,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給細膩的心理活動描寫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礎。九幕話劇《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補充和升華莫言在小說中暗示了其標題:以“蛙”為書名,極有隱喻意味?!巴堋敝裥谓杂猩骋猓巴堋笨赏巴蕖焙汀皨z”,“媧”是古之神女,化萬物者,書名是整部小說的主旨和濃縮。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說,《蛙》對人性的剖析與批判更為深刻,對社會的剖析也一針見血。通讀小說,我們能感覺到作家雖然始終在寫家鄉的故事,卻已經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類或人性的角度去寫“人”,我想這應該是許多小說作家應追求的目標。
莫言蛙讀后感800字精選篇4
剛剛看完,現在還無法描述看后的感受,就像莫言的寫作速度一貫很快一樣,我讀書的速度也絲毫不遜色,這本書大概用了三天時間吧,在這三天里我每天只抽出不到半天左右時間來讀,我覺得這樣的速度應該算是快的了。
在這之前和剛才這短暫的時間空隙里我看到過許多關于這本書的評論,原諒我可能看得太快還沒有來的及消化或者有些消化不良,我還想不出那么精妙絕倫或褒或貶旁敲側擊冷嘲熱諷的讓人讀了肅然起敬的話來寫一篇評論。
但是我要說的是,我讀得很愉快,非常愉快,而且是欲罷不能。怎么說呢,簡直就像吃了一頓美食,大快朵頤啊。
這就足夠了。至少我覺得是足夠了。我向來不認為小說甚至于其他任何文學形式應該背負上沉重的歷史的道德的甚至是政治的.枷鎖,也不認為文以載道是最高的境界。當然文章也不能只是文章,它應該有它現實的意義和價值,但是這些價值我認為都應該是一件藝術品的附庸,我覺得文學也是一種藝術,和一切其他藝術一樣是一種高級的審美活動,如果它讓人愉悅,讓人感受到欣賞到美的滿足就已經足以成為一件傳世精品,至于其他道德,批判,還有什么靈魂,那是附加價值,如果有那是錦上添花,沒有那也無關大雅。當然,我在這里并不想和大家探討文學到底是不是藝術這個命題,也不想研究什么文學是一切藝術的開始也是一切藝術的終結之類的在我看來毫無意義的命題。
還有一些人跳出來說莫言就是一講故事的。那些人看不起講故事的,他們覺得講故事的就好像舊社會里的戲子,或者說評書的,說相聲的,是下九流,不入流,上不了臺面,無法跟他們心中那些偉岸的大師什么喬伊斯啦,什么博爾赫斯拉,什么卡夫卡拉相比。我承認,他們沒有錯,他們都是有著很高鑒賞力的上等人,而我們這樣的下等人自然只耽溺于故事的波瀾起伏,就好像我們聽評書的時候跟著說書的人一起嬉笑怒罵,一起臧否人物,為了評書里那些莫須有的英雄或者小人物販夫走卒們的苦難而感到難過,為了他們的喜事而歡欣鼓舞一樣。我知道這樣的上等人同樣是看不起《故事會》的,他們也看不起《讀者》,那是他們眼中的垃圾,是廢品,毫無價值。但是就是這樣的一些書讓好多人在蒙昧之初知道了善與惡,美與丑,良心與道義,責任與擔當,同樣是這些書最廣泛的影響著一個個平凡普通的小人物,然后這些小人物們聯手創造著歷史,展示著人類社會的良心。我當然不敢不承認《尤利西斯》的經典性與其無與倫比的價值,也不敢對《等待戈多》妄加菲薄,因為我承認我的無知,我的淺陋,我的粗俗,我讀不懂他們,我所擁有的那些如果算得上是教養和道德的美好品質,沒有一點來自于他們,而我也沒有從他們身上感受過絲毫的美,汲取到哪怕一絲絲的營養,我只是像供奉價值連城的青花瓷一樣將他們束之高閣,頂禮膜拜,只因為那么多人都崇拜他們,那些我崇拜的大人物說他們是經典,我永遠讀不懂得經典。但是我知道,我讀不懂他們也沒有耐心讀完他們因此他們也從未影響過我。
我想大多數人跟我一樣,我們的道德與良知,我們的知識就是來自于類似于莫言這樣的作家,來自于他們的故事,那些被別人嗤之以鼻的“只會講故事”的故事。但是我就是喜歡這些故事,就像我喜歡《故事會》一樣,我還要用《故事會》去教育我未來的小孩,告訴他們應該怎么樣頂天立地的在這個污濁的世界上活著,與那些館閣里打著飽嗝衣著優雅無所事事的批評大師們一起活著,并且比他們更多的為這個社會的前進出自己的一份力。
這里其實涉及到了我一個粗鄙的認識,我覺得曲高和寡的大雅不是好東西,也絲毫不值得人們尊敬,當然那些下里巴人的大俗也并非好東西,甚至是毫無可取之處。我心目中認為一切藝術的最高境界乃是雅俗共賞。而我覺得在雅俗共賞這一點上《蛙》完全做到了,俗人取其故事,那些慘烈的生死虛幻莫測的人生,雅人研究他的語言結構文學探索甚至書寫形式屬于什么主義,因此我覺得完全應該給五顆星。
莫言在這本書里講到了一個故事,關于鐵拐李的故事,他說面對神跡,我們應該沉默,不要大驚小怪,所以我覺得我應該閉嘴,不要說話,該用這張嘴去吃飯了。
莫言蛙讀后感800字精選篇5
《蛙》使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是主角和一位日本友人,也是書中“姑姑”認識的一名日本醫生軍官的兒子杉谷先生的通信。起初,我對書名“蛙”倍感不解,等把整本書聽完以后,才算是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莫言取這么個貌似奇怪的題目顯然有著深刻的寓意,這在作品中也做了充分的闡釋:首先,蛙和“娃”讀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從一個受人敬重、人見人愛的“送子娘娘”到計劃生育實施后,被無數人唾罵和詛咒的“殺人魔頭”,說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愛恨情仇,都和孩子有關;其次,青蛙的叫聲和孩子的哭聲很相似,都是“哇哇”的聲音,這讓后期的“姑姑”一聽到蛙聲,想起那些還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殺在子宮里的孩子,立刻變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備受煎熬。就像“姑姑”獨白說的那樣:我的雙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起初聽完這本書,我也是覺得這就是歷史的悲劇,思想固封的人們,國家的政策,強硬的執行者?!肮霉谩弊審埲睦掀?、讓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讓陳鼻的妻子王膽強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讓人觸目驚心,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因此葬送,這是血淋淋的現實。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姑姑”和她的徒弟“小獅子”是非常愛孩子的,兩人一生卻都沒有自己的孩子,“小獅子”甚至用人工代孕的方式在年過半百以后擁有了一個孩子,是報應還是諷刺?
現在回頭再去思考這本書,對書中的主人公“姑姑萬心”,又有了新的認識。本書一開頭大寫“姑姑”的英雄事跡,寫她的根正苗紅,是為后面“姑姑”堅定不移地執行國家的政策做了鋪墊。
作為送子觀音在人間的化身,“姑姑”那雙傳遞生命的手本該接受新生命的歡愉,但卻一次又ー次用近乎慘烈的方式,將新生化為泥土。當女人愛孩子的人性與崇高無上的黨性相撞的時候,當個人悲痛的現實與國家未來的憂患相撞的時侯,“姑姑”堅持了她的選擇。這種選擇,殘暴而無禮,糾結卻又堅定。在大局面前,文中的“姑姑”犧牲了個人的幸福,戰勝了自我的內心,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正是無數像“姑姑”這樣的人,拋開個人的得失,才推動了我們社會的發展。
我們每個人并不是在和世界相處,而是和自己的內心相處,你可以發自內心吶喊,也有權利保持沉默;你可以隨波逐流,也可以勇往無前;你可以選擇原則,也可以選擇靈魂。命運不會告訴你下一步的打算,但是,我們自己卻可以告訴自己,我曾經怎樣的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