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東京審判觀后感800字(精選5篇)
《東京審判》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盟國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的那段歷史。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開庭,持續到1948年11月宣判終結,歷時兩年零七個月,最終把東條英機等7名戰犯送上絞刑架。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電影東京審判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電影東京審判觀后感800字(精選篇1)
看了《東京審判》讓我感慨,我覺得我們需要有更多的電影讓我們來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歷史,激發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無限熱情――《東京審判》是一部關于歷史題材的電影,為學生、成人詳細地闡述了抗戰年代日本人與我國人民間發生的故事。影片中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日本人的殘忍,更具體的是戰爭的殘忍,戰爭像一張血噴大口,吞噬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戰爭給世界帶來的災難是毀滅性的。日本人為了那一點點的領土問題,而大興殺戮,全然不顧人民們的生存與安危,另一線索便是愛國的精神,中國人為了保衛祖國而浴血奮斗,為了保存那一點小小的骨氣,而寧死不屈,骨氣雖然小,但卻可以體現出一個人應有的品質與精神,那博大寬闊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多么光榮!
我們不知道來自民主國家的11名法官把自己寶貴的一票投給了誰,代表中國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梅汝璈法官也不知道。對于發動侵略戰爭的策劃者、組織者理應處于絞刑,但是我們不能說那5位法官沒有仁義道德,因為他們是一個國家的代表,他們代表了自己國家在這個戰爭上的立場和利益。
最讓人氣憤的是,東條英機居然說道,“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是正確的,我們還會繼續發動戰爭”,每一個中國人聽了這句話后,只會更加激起對日本人的仇恨和對東條英機的憎恨,所以可以理解我們的國民直到今天為什么還擁有如此高的反日情緒。中國人沒有錯,我們的反日情緒全部是日本人帶來的。
“弱國無外交”是當年李鴻章說的一句話,一個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軟弱的國家,在外交上也必定是失敗的,必定會屈服于強國苛刻無禮的外交條件,這在大清朝與列強的所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已經證明?!稏|京審判》中首席法官提出的美、英、中的法官排名也說明了這點,最后靠中國法官梅汝璈的嚴詞力爭,不惜以退出審判相脅,才得以排在英國這個遠東戰場上未出多少力的國家之前
還好,最后還是同意對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處于死刑。雖然,這個結果來得太漫長太驚心。
東京審判歷時兩年多,經過817次庭審,終告結束!日本戰犯被處了死刑,東京的審判給人留下了那永遠不爭的事實:正義,永遠都是會戰勝罪惡的。
我覺得作為一個具有正義感、有血性的中國人來講,這部電影是不能不看的,它不僅闡述了一段令人無法忘卻的歷史,還具有十分強的教育意義,它告訴我們罪惡是永遠戰勝不了正義的,只要做了不該做的、違背倫理通德的事,就一定會受到應有的懲罰;它使我們能夠更深刻地了解日本這個曾經對中國欺辱最深的國家當時的情景,以及發動對華戰爭的罪魁禍首的真正嘴臉。當電影中的全部被告被判死刑時,不僅是電影中,整個看電影的人都爆發出了雷霆般的掌聲。他們都為侵略者得到應有的懲罰感到快樂,他們都為這部電影所感染、所震撼。而那十惡不赦、惡貫滿盈的日本侵略者最終還是受到了制裁,他們所犯下的罪行是天理不容的,是十萬中國人不可饒恕的。
我們要牢記這一歷史,勿忘國恥,永遠記住那勝利的一刻!
電影東京審判觀后感800字(精選篇2)
你看,在綠樹的掩映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你看,在綿延的'山脈中,一條條寬闊平坦的公路;你看,彩電、冰箱、空調、電腦……涌入了多少百姓家,窗口飄出的是魚米的醇香……
還記得嗎?60多年前,有多少人在這片土地上倒下!血,鮮紅的血,浸染了每個中國人的心。還記得嗎?仍然是在那個火紅的年代,中國人,在國際舞臺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衛了自己的尊嚴!血,鮮紅的血,在每個中國人心中涌動,沸騰……
從梅汝璈先生嚴詞對座次席位的爭奪開始,到法官一字一頓地說出有罪二字,經歷了漫長的兩年。兩年啊!風雨中的唇槍舌戰,曾經彷徨過,也曾經拼搏過,然而他們——有骨氣的中國人,用正義壓倒了一切,在血水中撐起一片藍天。
永遠記得那個以投票決定是否將戰犯處以死刑的場景,沉重肅穆的大廳中,除了有十一位法官外,還有多少雙眼睛啊!縱使知道結果,但心潮仍是隨著法官的唱票而跳動,而起伏,而澎湃——反對死刑,反對死刑,贊同死刑,……我在心中也默念著,仿佛那不是在給戰犯,而是在給中國,乃至整個世界下達命令。我發現一堂鴉雀無聲,只能聽到微微的喘息聲。法官在當投票數為五比五時停頓了一下,因為他知道最后的一票將會決定一切。慢慢地垂下眼簾,時光凝固了:yes!它,并不只是洗刷了中國人的恥辱,也并不只是告慰了那些無辜的生命;它,體現了中國人的睿智;它,肯定了中國人的骨氣;它,讓中國昂首敲起正義的鑼鼓,并定音于世界的東方!
沉重的歲月劃破過祖國的土地,曾在祖國母親的臉上留下過失意的傷疤,如今,這一切都已逝去,我們要銘記,但并不是要銘記仇恨,而是要把60多年前的恥辱當作一面反光鏡,為振興中華,獻出我們的青春熱血!
昨天,你從血光中升起,含著勝利的微笑,帶著鮮血的印記;
今天,你從汗水中升起,蓬發新的生機,編織愛的彩云;
明天,你從希望中升起,享受風雨的洗禮,閃爍騰飛的身影!
電影東京審判觀后感800字(精選篇3)
影片的開始鏡頭慢慢滑過戰后日本的廢墟,戰后的廢墟遠沒有斷井頹垣的蒼涼與憂愁,僅僅是悲哀,關于死亡,關于絕望……
影片的格調一直是緩慢而緊湊的,從法官梅汝H先生嚴詞對座次席位的爭奪開始,影片便彌散著那個時代真正中國人的骨氣,想起梅汝H先生嚴詞聲明我到這里不是為了愉快,想起他沉毅而堅定的面容,我似乎可以感知那個時代,我們中國人背負那段慘痛歷史的沉重與嘆息,想起中學時學過的課文<<談骨氣>>,始終覺得現代的我們說出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樣的話始終比較疲軟,然而在那一刻,看著梅汝H先生堅定而清澈的目光,我忽然覺得那句話是如此的鮮明突兀,擲地有聲……
審判開始了,卻推進的那樣緩慢,大國的壓力隱約的彌散在這個本該是絕對公正的殿堂,唇槍舌戰,戰犯們或自信滿滿或軟弱無力或平淡無奇的無罪宣言隨著辯護律師的理屈詞窮惱羞成怒而分崩離析,倪征燠先生的辯論無疑是一個亮點,那樣的義正詞嚴,那樣的睿智敏捷,讓那些或傲慢自大或裝傻充楞的戰犯們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在電影中,始終穿插著法庭與社會,生活與戰爭,戰爭的陰影不僅僅籠罩在中國的頭頂,更在日本百姓心中留下難以抹去的痕跡,無論是高呼日本鬼子反戰的日本軍人,還是與中國人相戀的日本記者,又或是依舊為軍國主義瘋狂的日本青年,太多年的歲月,太多時光的阻隔,本來是繁花錦蔟和樂融融的生活因為戰爭而變得蒼白,無論是誰,戰爭都給他們以陰影,帶走了青年的意氣與夢想,留下的,是傾頹與迷惘……
讓我最震撼的不是中國記者肖南與日本女子那蒙著不屬于她們的沉重的愛情,不是日本青年舉槍射殺親人與愛人,是在那個小酒館,當美麗的老板娘輕輕哼著日本民歌,帶著對戰后的憧憬,帶著對生活的熱愛,帶著她天性中的純良翩然起舞時,一顆不知從何而來的子彈射穿了她的身體,她于是那樣倒下去,燦爛的笑容像還未來得及綻放便萎謝的春花般在戰爭所帶來的陰郁中隨風飄零,她那樣倒下去了,滿地的鮮血,她的眼中還有不甘,還有迷惑,她所向往的那種生活,那種升平是不是僅僅在夢中?
終于認定戰犯們有罪了,然而死亡的判決卻又成為了爭論的焦點,當梅汝H先生據理力爭的時候,當他沉重而緩慢的說出死難者在看著我們的時候,當他莊嚴而肅穆的劃下選票同意死刑的時候,我只能保持沉默的堅守,雖然心知死亡的判決絕無懸念,我的心依舊隨著法官們一個一個的投票,隨著投票箱的打開,隨著唱票者嚴肅而沉靜的唱票而緊張,仿佛我回到了那樣一個年代,仿佛我站在那個廳堂,仿佛我是那些亡靈,仿佛我的靈魂為了那些死難者而祈禱……
影片的最后,當法官一字一頓的`說出有罪二字,當我想起那些荒蕪的村落的時候,當我看到那些死難者的骸骨那些生者沉痛的時候,我的心決沒有因為處決了那些甲級戰犯而感到絲毫的快慰,縱然他們死了千萬次輪回,誰又來救贖那些無辜的生命與備情?
電影東京審判觀后感800字(精選篇4)
“如果沒有人類,文明何以談起?”
“命運的看法比我們更準確,誰敢保證日本不會再發起侵略戰爭?”
“請慎重投票,死去的亡靈在注視著我們!”
在這之前梅法官曾后悔、氣餒地大發脾氣,滿腔的怒火無處發泄,只好對著中國檢查團的團長喝悶酒:“人,就是要深受其害,才能真正意識到戰爭的罪行和可怕”,這是中國萬千受害人民的吶喊,又何嘗不是梅法官當前胸中噴薄欲出的怒言呢?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話足見梅汝敖那一刻面臨的壓力和無助,團長的關于英國泰晤士報的一段報道,就是對法官團的狀況最準確的描述了!還好,“只要你打不死老子,老子就要站起來”!終于,梅汝敖站了起來,動了真格,摔了杯子,說服了一部分法官站了起來,為了正義,為了全人類的.良知,嚴懲了那些罪惡滔天、滿手鮮血的戰犯,血債血償,罪有應得!唯有如此,才能給中國活著的人和死去的魂一個交待!
安息吧!
現在的中國已經發展起來,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我們渴望和平,也爭取和平。但是日本等西方國家的侵略卻無處不在,無時無刻,經濟上的、政治上的、文化上的,無聲無息的,悄入鬼髓,從“哈日”、“哈韓”到重新的“哈美”,都證明了中國正被赤裸裸的侵略。但是國人,有多少是清醒的?有多少是奮力反抗,拼命崛起的?
看看我們這一代,80后,被老一輩人稱為“垮掉的一代“,多少人,踏著先輩的尸骨沖向這些“甜蜜”的懷抱?
國難當頭卻渾然不覺,決非危言聳聽。抵制日貨,奮力自強,發揚傳統文化,保持國粹精華等等,這些都是時下人們激烈討論的,而且要長期討論下去的,關于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關于價值,關于未來,國之所以為國,因其特色的歷史、文明、傳統,失去了這些支撐,轟然倒下只需一陣微風而已!
電影東京審判觀后感800字(精選篇5)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東京審判”,這幾個名詞好像在兒時略有所聞,略微知道那是和當年審判日本戰犯的法庭,但了解程度也就僅此而已了。原本這種狀態可能會一直保持下去,但是今天,這種可能性已被我們深愛的松哥所主演之影片《東京審判》打破。于是乎,自己關于這段歷史的記憶空白就此被填補上。我不否認是出于對松哥的喜愛而關注此片的,在北京首映式中觀賞過此片后,發現自己對于松哥的喜愛又進了一步,同時也上了一節劉老師所演繹的令人發人深省的愛國教育歷史課。在被影片精彩的內容以及松哥十分出彩的精湛表演震撼過之后,自己陷入深深的思考與回憶當中,開始回味松哥在片中的那幾段令觀眾感到驚心動魄的精彩片斷……
場景1:1945年5月2日,11國法官接到法庭書記員緊急通知,下午四點舉行開庭儀式預演。11國法官身穿法袍衣冠筆挺來到法官專用休息室。澳大利亞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長衛勃宣布關于法官座次的排定,故意將中國的位置壓至英國之后.梅汝璈勃然大怒,與衛勃據理力爭,并不惜退出和去職,也要維護中國應有的.地位.幾經波折,在剛烈的梅汝璈面前,衛勃只得答應了他的正當要求.代表中國的梅汝璈在遠東國際大法庭彰顯了一個民族的氣節,及其個人的錚錚鐵骨。
相信大家在看過這個片斷之后可能都會有一種感覺:這個演繹起來難度十分之大的民族英雄換成其他人來飾演還會有這種攝人心魄的效果嗎?松哥在這段影片中將梅汝璈大法官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以及中國人民的睿智與勇氣展現得淋漓盡致。雖然之前對梅汝璈大法官并無過多的了解,但是通過松哥的傳神演繹,使我在胸中的愛國激情洶涌澎湃之同時,對梅汝璈——這位頂天立地的男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仿佛在這一瞬間,松哥和梅法官有機地重合到了一起……
場景2: 審判進入了最后的量刑程序。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十一個國家的法官對如何量刑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印度法官巴爾居然主張寬大為懷,對所有戰犯不予量刑,將他們無罪釋放;法國法官不同意死刑;而庭長衛勃也不贊同死刑,認為可以將這些戰犯流放至荒島……力主對戰犯施行死刑的呼聲在法官中處于劣勢。這時的梅汝璈無比憤慨,但又感到勢單力薄,力不從心,在和曾江老師飾演的向哲浚進行的徹夜長談中,談到了自己目前遭遇到的困境,并激昂的表明要以死殉國來打動那些反對死刑的法官,結果被理智的向檢察官批評為不負責任,沒有勇氣,想通過死亡來逃避眼前的困境,并且點明即使他現在從樓上立馬跳下去都不會感動到那些人,只有通過切實有效的努力前功才不會盡棄,現狀才可能改變。梅法官終被一語驚醒,重新又鼓足了信心與勇氣……
這場戲,表現了梅汝璈法官真實人性化的一面,因為他不是神,也會感到事態的嚴重,感到憂慮、恐慌,但是響鼓也不用重錘,在向檢察官的開導與鼓舞下重新迅速地振作起來??梢哉f,在這場戲里,梅法官的心理狀況是很復雜的,而且相應的是他的情緒也是在不斷的變化的。這些都是對演員演技的重大考驗,但是我在看過之后覺得松哥將這場戲駕馭得勝似閑庭信步一般輕松,相信眾多的松粉們和我此時都會在大腦里浮現出松哥以前演繹過的眾多內心復雜的角色,也都會覺得高導果然慧眼識人哪!
場景3:冷靜下來后,梅汝璈開始利用自己的智慧,針對各個法官逐一說服……首先,他說服的對象是法國法官,并用一種很新穎的比喻——將一個水杯比作人類將杯中水比作人類文明,暗喻人都失去了生命,還哪來的文明,對待像日本戰犯那樣的劊子手,完全不必心慈手軟地以文明人自居而對其網開一面;緊接著針對頑固的印度法官,用其信仰的佛教來反駁其自己的觀點;最后就是審判長衛勃,梅法官依舊是慷慨激昂地力勸他改變立場。終于,開始投票了??廴诵南?,6:5!死刑!這時鏡頭再次切到梅法官那里,首先是他的臉部肌肉迅速從僵硬繃直的狀態松弛下來,接著情不自禁的閉上雙眼長舒一口氣。終于結束了……
看完這段后,在佩服梅法官舌戰群儒的口才的同時,更被他閉眼舒氣的那一幕所深深感染,仿佛感同身受一般(呵呵,想到了當時拿到成績單時的感覺了^_^)。松哥的謝幕演出依然是那么的完美呀!
“下課”鈴聲想起,自己還端坐在影院座位上,心緒還久久不能平靜,松哥的課講得實在是令人回味無窮,自己一定要將課文內容永遠銘記在心。偉人有偉人報國的方法,而像我這樣的小人物同樣可以用人生一點一滴的奉獻來為國家做出綿薄之力。生活還在繼續,但似乎心里有了些許堅強,多謝梅法官,多謝松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