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電影觀后感(精選5篇)
宮崎駿基本每出一部動畫都會有相應的紀錄片,之前有看過幾個,在那些紀錄片里,大部分都是宮崎駿和團隊不斷打磨,精雕細琢,嘔心瀝血制作動畫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宮崎駿電影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宮崎駿電影觀后感(精選篇1)
暑假里,我看了《龍貓》這部電影。讓我給你們講講我看這部電影的觀后感吧!據說龍貓是自然界中的精靈,有樓房那么大,可以在幾秒種之間使小種子長成參天大樹。故事內容主要講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媽媽身患重病在住院,爸爸工作又很忙,姐姐帶著年幼的妹妹,一邊上學,一邊勞動,還好鄰居是一位好心的婆婆,經常幫助她們。有一次,媽媽病情加重,是龍貓把她們帶到醫院,把禮物送給媽媽,媽媽開心地笑了。
龍貓是一種只有擁有純潔心靈的人,才能看到的動物。我覺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只屬于自己的.大龍貓,但卻不是人人都看得見它,如果有機會的話,你們也到大自然中去聽一聽,聽一聽風兒的聲音,說不定還可以聽見你心中那只龍貓奔跑的聲音呢。
再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其實龍貓這種動物世界上真的有,只不過它長著濃厚的毛,非常漂亮,所以遭到人們的屠殺,估計現在野生的龍貓已經絕種了。
龍貓真有趣,我一定要找到屬于我的那只大龍貓!
宮崎駿電影觀后感(精選篇2)
寒假里我看了一部電影,《龍貓》這只貓非常胖,很大。另外還有兩只小龍貓,他們會在月光下吹笛子。這種貓只有小孩才可以看得到。他們還有一只公交貓,也沒有人會看到。
一天,草壁先生和小梅小月去新家。而她的媽媽生病了不能去,只能住院。她們很想媽媽。一天,小梅發現了兩只小龍貓,并且找到了大龍貓。可他帶小月和爸爸去看的時候洞卻沒有了。小月也很想看龍貓。一天,下雨了。正在等爸爸班車的小月,突然發現大龍貓也在一邊等車,小月就把爸爸的傘給了龍貓。龍貓叫了一輛車走了。一天,她們接到了媽媽病情惡化的通知,小梅要媽媽回來,小月說這樣會讓媽媽的病惡化,小梅就拿著一個玉米去找媽媽了。結果迷路了,人們發現池塘中有一只涼鞋,小月很傷心,連忙趕了過去,結果不是小梅的。她和龍貓一起找到了小梅,我很高興,公交貓把它們送到了醫院。龍貓把玉米放到窗臺上。過了一個星期,媽媽出院了,大家都很高興,我也很高興。
宮崎駿電影觀后感(精選篇3)
從很早之前就知道有一部這樣的動漫,可是真正第一次觀看還是在這個暑假。故事很富有戲劇性與童話的感覺,從悠長古老的隧道、奇怪的石雕到“會說話的房子”,影片的開頭給人的是一種可怖的感覺。千尋他們來到了一個奇怪的小鎮,小鎮沒有人,但有香噴噴的食物。千尋的爸爸媽媽不顧千尋的阻撓,未經允許就吃起了無人看管的食物。千尋無奈之余只好繞著小鎮走走,希望能發現點什么??斓教旌诘臅r候,千尋意外的看見了電車,興奮之余又被一個叫做白龍的少年呵斥著往回趕。影片中千尋與燈的賽跑很值得回味,而千尋無助的叫喊從側面又體現了人類的弱小。
后來千尋知道自己的父母變成了豬,而自己卻不得不呆在“湯屋”打工。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人與千尋為難:湯婆婆恐嚇千尋,要把她變成豬;“湯屋”的管事特意刁難千尋,也不給千尋藥浴的牌子。影片中“湯屋”管事與千尋周旋的那一段也很值得品味,對待千尋的聲色俱厲,轉眼對待客人又喜笑顏開,真是變臉比翻書還快。這樣鮮明的對比正映照了我們人的社會,在我們的社會中也有這樣獻媚、表里不一的小人。
之后無臉男幫助千尋拿到了藥浴的牌子,這時的無臉男還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后來由于呆在“湯屋”久了,無臉男也被周圍的環境渲染了,變得邪惡、不知足、貪婪起來了。這里也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社會上又怎么會少了像無臉男這樣被環境所帶壞的人呢?
河神算是《千與千尋》中比較令人驚奇的人物了,誰也沒有想到那樣惡心、邋遢的腐爛神的真身竟然是河神。河神身上的那根刺更能啟發我們,刺代表甚么呢?從千尋他們拉出來的那些東西我們了解到,刺就是生活中不良的,不干凈的,不利于我們生存的事物;那就不僅僅是垃圾那么簡單了。
接近尾聲時宮崎駿又創造了一個對比明顯的人物——錢婆婆,她是湯婆婆的孿生姐姐,人人開始都以為她的性情和湯婆婆一樣惡毒。但是她在片中的表現大大顛覆了這種感受,我一直把她認為是湯婆婆的另一個側面——好的一面。我想這就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人的雙面性吧。
故事的最后,千尋幫助白龍找回了名字,并且救回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皽荨钡娜硕急磺さ纳屏妓腥玖耍B一直以來令人厭惡的湯婆婆也露出了她善良的一面??偟恼f結局是美好的,可整部影片亦可以教會我們很多。
這部電影中有一句話:“名字一旦被奪走了,就再也無法找到回家的路了”,它警醒著我們,萬事不能忘本,忘記了就再也記不起來了。
宮崎駿電影觀后感(精選篇4)
說真的,這部動畫電影我看過,只是記憶很模糊了。今天晚上我又搜來看了一遍,才感覺這部動畫電影講的東西很多,但一直有一條主線,就是千尋為自由和救出父母的冒險過程,從一個普通小姑娘慢慢變得成熟,學會了抗爭,學會了忍耐。
千尋是堅強的,誤入神域,一天之內失去了父母與自由,差點連命都沒了,像她那么大的女孩,早哭的死去活來了,但是她一直忍到和白龍兩個人在花園獨處的時候。為了生存,也為了將父母變回人,她接受了白龍的幫助,堅持在湯屋(我是在這時才知道湯屋就是澡堂,以前以為是飯店來)工作。宮崎駿并沒有對千尋做太多的渲染,一切都那么自然,但是千尋的形象卻那么真實。
千尋是善良的,幫助腐臭的河神洗凈了身體(宮崎駿這里都不忘環保),河神感謝她,送了一個丸子,可以讓人把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本來千尋可以把丸子給她的父母,讓他們變回人形,但是為了救白龍和無顏,她放棄了。
白龍和千尋是主要人物,他倆的關系一定要寫寫,我在網上查過,大部分的觀后感都在白龍與千尋的關系上大花筆墨,不少說他們是戀人,但是我感覺不到,我認為他們更像是在艱苦環境下互相依賴的兄妹倆。千尋十分依賴白龍,白龍也甘愿付出,但是千尋還很小,感覺他們以后可能會是戀人,但是在電影里不像。故事的最后解釋了他們朦朧感覺的由來,千尋小時候曾經失足落水,后被救起,而那條河的名字就是白龍的名字,白龍其實就是當年救千尋的河神。在千尋說出自己的名字后,白龍記起來過去,擺脫了湯婆婆的`束縛,得到了救贖。好像有一點前世的感覺。
電影里的東西還有很多,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無臉男的孤獨,湯婆婆的刻薄和對自己孩子的溺愛,鍋爐爺爺的外剛內柔,小玲的寬大和善良(無論多么不情愿還是細心的照顧著千尋,雖然開始是為了兩塊烤蜥蜴干),白龍的高尚無私(不愧為神),……,太多太多的東西以藝術的手法結合在一起,就成了《千與千尋》,現在我很喜歡這部動畫電影,從心里希望白龍能與千尋再次相遇!真正成為不離不棄的生死戀人!
宮崎駿電影觀后感(精選篇5)
一:音樂
《天空之城》這部電影本人看得很晚,在還沒有看電影之前,首先知道的是片中的主題曲。主題曲有很多版本,最先聽到的是八音盒版的,記得那時大一,同學用QQ發給我一個網址,打開一看是一個有背景音樂的文章,寫著很多人生的感悟,實話說,即使到現在,我對那篇有點矯情的文章仍然沒有多大的興趣。
也許有了這樣的主題曲,電影即使拍得不好,也能成為一部成功的電影了,但這只能是久石讓的勝利,而不是宮崎駿的,作為導演,被世人接受的還是作品本身,或者也可以這么說,宮崎駿要把故事講好,這樣才對得起如此美妙的歌曲~~~~
在所有我能找到的版本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就是作為片頭曲的版本,因為每當聽到這段音樂時,聯想到的更多的還是這部電影里的片斷。在我看來,宮崎駿沒有把電影拍成一部mv,他講了一個很好的故事,讓音樂始終只是電影的點綴。
二:夢
1:laputa
一個好故事,必須是真實的嗎?我想這也未必。故事也可以是不真實的,原因在于,真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有很多在現實中不真實的故事卻真實地存在于夢里。天空之城也許真的不存在,但我一直相信天空中會有一棵參天大樹,因為我小時候在夢里曾經夢見過這棵樹,而且不止一次。這棵樹就那么靜靜的掛在空中,和電影里不同的是,樹上沒有什么生命,更不會有什么先進的文明,所以當很多人說laputa最后土崩瓦解,只剩下樹的軀干代表的是一種悲觀的結局時,我卻不以為然。也許這樣才是對的,laputa里的先進文明毀滅了,其實是一個再好不過的結果。laputa只能在天上,永遠不要有人再去打攪她。
2:工業文明史的歐洲
也許在宮崎駿的心里,工業文明時期的歐洲是最讓他向往的地方,電影里有相當一部分描寫了陸地上的場景,其實這又何嘗不是夢里才有的景象?巴斯在屋頂吹小號那一段可以算是這部電影里最經典的一段,小鎮的安寧不由得讓人心馳神往。接著就是只有在工業文明時期才會有的穿行在礦山之中高架鐵路,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樸素美,更有一種無法復制的壯觀~~~
另外,住在小鎮上的人們也是那么的純真,他們為兩個孩子拔刀相助,與兇悍的海盜搏斗,在搏斗中又透出他們的可愛和搞笑。
我寧愿相信宮崎駿更想住在這樣的地方,而laputa只是他住在這樣的世界后做的一個夢。
有人把宮崎駿和蒂姆-伯頓相比,他們的確有一個相似的地方;兩個人都喜歡描寫一個夢想中的故事。
我們需要反映現實問題的電影,同時也要有描寫夢想的電影,“電影不是濟世靈藥,它只是一粒阿斯匹林”,電影終究只是一種娛樂而已。非要上升到洗滌靈魂的高度,描寫夢想的電影也是不能缺少的。
看宮崎的電影就像做一場夢,只有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夢醒了,一切也就結束了,不過如此,那又如何?
3:飛行
宮崎駿的電影永遠離不開飛行,在這部電影里,有兩種飛行方式,一種是借助飛行石,另一個就是坐著飛行器。個人比較喜歡前者,即使不能像《千與千尋》里白龍和千尋那樣飛來飛去,但做不了會飛的鳥,能成為一片翩翩而落的葉子也不錯,飛翔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4:The Girl Who Fell from the Sky
我這個人對偶像劇是有抵觸情緒的,每當看到幾個游手好閑的公子哥或者自命不凡把自己當成公主的小姐在那里一句一個哇噻,張牙舞爪的跳著街舞,把頭發染成令人作嘔的顏色時,都會對著電視不住的冷笑,然后換臺~~~~~里面虛假的愛情故事更是讓我感覺像是吃到了蒼蠅一般~~~~
隨者年齡的增長,愛情越來越成為無法回避的話題,因為性格上的原因,自己的愛情觀一直都藏在心里。也許有兩個電影中的鏡頭能比較直觀的說明一下吧,一個就是這部電影里巴斯與希達第一次相遇時,另一個就是《大魚》里父親和母親的第一次相遇時。
也許巴斯見到翩然落下的希達時,時間同樣的停止了,也許“父親”見到“母親”時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懷疑是不是真的見到了這樣美麗的生命。
我一不小心把巴斯和希達的感情定義為愛情,不知道這是拔高了還是貶低了~~~
三:傳統的模式:
這是一個很傳統的故事,運用的是很傳統的敘述方法,就連有點科幻色彩的機器人,也有點木制的質地,有人會覺得這部電影太老套了,但就是因為故事的這些傳統的因素,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美麗的故事,你必須要承認,傳統的表現技巧能使故事更加緊湊耐看,人物更加飽滿。電影表現技巧需要不斷創新,但同樣也需要傳承。我們需要反映時代特色的故事,但同樣也要講一些好聽的老故事。
好了,說得已經不少了,時間不早了,好像還有很多話要說,留在以后吧。
我要睡覺去了,美麗的歐洲小鎮,咱們到夢里再見。laputa,我到夢里再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