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霸王別姬觀后感500字參考(精選5篇)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霸王別姬觀后感,歡迎查閱!
電影霸王別姬觀后感500字參考【篇1】
觀京劇電影《霸王別姬》后感作為一部電影他是很冷門的,全天全上海排片九場,當晚我看的場次只有6名觀眾。甚是凄涼。整部電影約一個半小時,講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和虞姬的故事。如果作為國產京劇電影的試水,我覺得有幾點做得很不錯。一是開頭有故事簡介,能讓我這種對歷史知識不熟悉的人有個背景了解,不過開頭字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還是驚著我了,這么大的排場。二是京劇的特色可謂原汁原味的保留了,從布景到走臺,從人物形象到聲音唱腔,幾位老藝術家的表演值得稱贊。
不過可能礙于京劇本身形式的局限性,整個故事鏡頭幾乎用的都是正對著主人公的構圖讓人看多了有點別扭,部分戲碼的面部大特寫也難以與整體鏡頭切換連通,倒是十面埋伏時候臺上約莫十來個人的打戲拍的覺得十分流暢,一氣呵成,效果遠遠好于給臉譜角色的單獨特寫。加上京劇表演的色彩本來就濃重,紅是紅白是白,如此飽和度高的色彩在電影熒幕上更是鮮艷。虞姬和霸王的行頭不用多說,隔著熒幕都能感受到做工精巧,令我捻捻不忘的是虞姬后半段穿的一件斗篷,外頭黃色,里頭青綠,外頭繡花,里頭好像繡的事梅花,內外兼修表里如一,不得不感嘆戲曲服飾與如今時裝的不同。
就像所有老物件一樣,京劇用的是一種緩慢的節奏,講述一個簡單的故事。老祖宗的智慧不容小覷,一根桿,就演出一匹馬,兩面旗,就化成一座山,再那個年代,如此美好的色彩能給人帶來多大的想象力,好似兒童用木桿玩起的游戲,玩的人沉浸其中,
國粹有國粹的魅力,我看過無數遍張國榮演的虞姬,我以為因為是他演的虞姬,所以才那么美,今天發現,原來無論哪一出的虞姬,都是美的。
在我心里,虞姬不是因愛而死的,已經感知到前路不詳的虞姬,是做好了準備與霸王一起赴死的,可是霸王缺一句奈何兮一句奈何兮,對著眼含淚光的虞姬說,你說我該把你怎么辦,難道是為了逃命要丟盔棄甲么,難道是沒了虞姬就能突出重圍么,難道是嫌她走的慢要拋棄他么。虞姬不是因為愛霸王而死,不是因為恨霸王而死,真正促使虞姬拔出寶劍的,是對眼前這個男人深深的失望。
明明我已經決心刀山火海都跟著你去赴死,你卻問我奈何
明明我們都只有死路一條,你卻還要我死的離你遠一點
明明可以共同投江做一對神仙眷侶,你卻愚蠢的以為自己還能逃脫
虞姬不是為愛赴死,她只是我心已死,就是我們常說的哀莫大于心死
拔出劍的那一刻,她應該希望那個征戰七十多次戰無不勝的霸王能攔住她吧,打下她手中的劍,相擁而泣。只可惜,他沒有,正如哥哥拔劍時來不及救他的霸王一樣,他們都是對世界失望和絕望的人,但又不甘心的留有一絲希望,于是只身赴險,終于沒能回頭。
電影霸王別姬觀后感500字參考【篇2】
早就想讀李碧華,但她的書在大陸很難找,就更想讀。 就像程蝶衣想得到師哥段小樓的愛,越得不到,越想要。
真得謝謝新星,出了一套文集。封面艷俗帶三分詭氣,倒也合李碧華的行文和為人——據說她在香港也深居簡出,尋常難得見到,又有一支狐魅的筆。
當然是先讀《霸王別姬》,為的是陳凱歌的電影的緣故。
由書改編成電影,所在多有,就像藤繞上了樹,兩者都分不開了。必然有個問題,書好,還是電影好?
大多數情形是書好。文學更細膩,有余裕,有影像所傳達不出的婉曲豐富。也有例外。像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辛夷塢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在我看來,都是電影改編得比書好?!栋酝鮿e姬》也是如此。
陳凱歌的《別姬》真真是為他自己在影史上留名了。新時期以來的電影如果選三部,定有《別姬》;選兩部,也該有。只選一部,我也會可惜《別姬》不入選。
這電影是真正的史詩。大氣磅膊又細膩哀婉,借一對伶人的生死糾葛展示了從晚清到民國、日據、解放、_各個時期的歷史畫卷。既有宏大敘事,又有小人物的情愛歌哭;既有曲折抓人的劇情,又有對近現代史的洞見,對人性的痛切拷問。
陳凱歌的《別姬》是好一臺大戲,李碧華的《別姬》是則是個青衣女子彈著琵琶的小唱。
李碧華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竟然沒有電影來得飽滿。電影中的程蝶衣是個戲瘋子,癡情種?!安化偰Р怀苫?”這句經典臺詞小說中并沒有,看來是編劇的貢獻。
小說中的程蒼白了許多,平庸了許多,不如在電影中光彩照人。情節上電影結尾_后,段陳二人來到廢棄已久的老戲院子重新登臺,虞姬拔劍自刎。
這真是最精彩的高潮動作,這一結局,電影的主題得以揭示,程蝶衣的形象最后加上了點睛的一筆。
程蝶衣是什么人?無論對戲,對情,對人,對生活,他都太投入,太認真,太執著?!安化偰Р怀苫睢保@樣的人最終是無法茍活在當時的世上的,他徹底絕望了。
李碧華小說的結尾部分反而拖拖拉拉,讓程蝶衣活了下來。后來還作為訪港京劇團的藝術指導和偷渡到港的段小樓見面。兩人一起上飯館泡澡堂子最后登臺絕唱“霸王別姬”。
程蝶衣最后也抹了脖子,但流了幾滴血,沒死,就回大陸了。程蝶衣在大陸甚至按照組織上的安排娶了老婆,這是煮鶴焚琴大煞風景!
藝術家必須心狠手辣!
電影霸王別姬觀后感500字參考【篇3】
“在這個拼爹的年代,還能有幸讀到‘虞美人’。我被這驚動玉皇大帝、地獄神仙的故事深深打動,原來這世上,還有如此癡情的女子,大丈夫似的男子。至如今的_年,還能尋求如此的愛情嗎?——摘自日記本
記得許久前曾背過一首詩: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春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當時,只知道這是一個落魄的君王李煜作的一首詩,叫《虞美人》。當時只是傻傻的背誦這首詩,殊不知詩中所蘊含著詩人對亡國的悲涼。這首詩后被傳到宋太宗耳里,大怒,將李煜毒死了,至今我都不明白為何要將這么一個感性的詩人賜死?書中記載到:“八千子弟同歸漢,不負君恩是瘦腰。”我想,這個“瘦腰”便是虞姬吧?!坝葙庥葙饽稳绾?”是項羽所作《垓下歌》中的一句,我想:千杯悲歌一曲,恐怕也遠不夠對虞姬的情意……“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乃虞姬吟曲,我一直這么想:“虞姬定是在自刎后死在項羽懷里的,她一定是幸福的死去的,因為她鐘愛追隨一生的男人,給了她足以用一生來殉的勇氣。是的,虞姬用一生殉了一個男人。西楚霸王-----項羽,那時一定是仰天長吼的悲壯,因為他堂堂楚霸王竟然連自己的愛姬都保護不了。爸爸曾讓我看過張愛玲的雜文,里面依稀記得有一段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
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話,她將得到些什么呢?她將得到一個“貴人”的封號,她將得到一個終身監禁的處分……他們會送給她一個“端莊貴妃”或賢穆貴妃的謚號……”
我想:“還好,劉邦比項羽早了一步;還好,項羽兵敗了,我才能看到如此綺麗哀轉的故事,否則,虞姬只是平淡的成為萬千佳麗中的一個,在深宮里漸漸老去,或是像班婕妤一樣悲畫扇。所以,虞姬是幸運的,她在人生中遇見了楚霸王,或愛,或死。”在這里,寫下我對虞姬的感想,心中萌生了一個念頭:“如果我是虞姬,我有勇氣嗎?”……曾看過的影視劇里,男或女,拿把劍放在脖子上,一閉眼,一轉身,一扭頭,衣抉飄飄,緩緩倒地。一連串的動作,是極美極美的自殺方法,像一段舞蹈,煙花飄然般。見網上的朋友這樣評價劇中像這樣的一串動作:
“這樣結束自己的人,一定是完美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的結合?!庇菁б欢ú皇仟毣畹呐?,因為她太愛了,就融入生命了,一方死了,另一方,活不下去。
看《胭脂扣》,袁永定與楚楚在街頭走著,袁永定問楚楚:“你會像如花那樣為我死嗎?”楚楚斷定的說:“不會!”接著,她問袁永定:“你會像十二少那樣,跟著如花死嗎?”“不會!因為她太強烈了,我受不了!”袁永定的回答也很果斷。他們聽著彼此的回答,都哭了。這個時候才會懂得,如花是怎樣的愛;我也會懂得虞姬是怎樣的愛……
電影霸王別姬觀后感500字參考【篇4】
故事里的人不必老去
——記《霸王別姬》
“人間,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臉?!?span style="display:none">CUL子文庫范文網
末了,合上書,我只覺得有幾分失望。不是對這個作品,而是自己長久幻想的故事情節與真正結局的反差,讓自己有些失落。回想著前面的種種細節,才發現開篇這句話給人撕開看的現實有多么刺眼。所謂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那些都是故事,“根本不是人間顏色”。我所癡迷的恩恩愛愛、卿卿我我到頭來都會被顛覆在現實與時間的洪流中萬劫不復。驕傲執著如程蝶衣,曾經流連于“游園”情絲裊裊搖蕩如線的春色中的良辰美景,最終走回了那條普通人都會走的路,在平凡的生活里,認命地,靜靜等待著自己歲月盡頭的到來。
小豆子在母親“閹割”了自己的第六根手指后,在那個寂靜而寒冷的冬天就已經死了。也許像程蝶衣在那個胡同口看見的年少自己一樣,我朝思暮想的心目中的那個風華絕代的程蝶衣在那場所謂的“破四舊”、“打到牛鬼蛇神”的運動中也死了。妙曲銷魂作飛灰散,只剩下斷壁殘垣,塵土嗆人。
“霸王沒有別姬,姬也沒有別霸王?!薄@才是人間的結局。但這結局的歸宿又豈止程蝶衣與段小樓呢?與世俗現實的較量中,亂世的枷鎖奪去自由和尊嚴,重重困阻消磨著志氣,風流竟是這樣被雨打風吹去的。放棄了原本絢爛的人生軌跡,與時間妥協,與社會妥協,他們算不算是輸了?
“如果人人都是折子戲,只把最精華的,仔細唱一遍,該多美滿啊?!?span style="display:none">CUL子文庫范文網
都說作者執筆辛辣,這部《霸王別姬》卻又處處流露著憐憫與慈悲。如同曹雪芹寫《紅樓夢》,大大小小的人物都照顧到了,那些自私丑陋的嘴臉背后的無奈心酸。你看看那個終日喊著活不下去了希望娘來帶走他的小癩子;還有那個胡子又濃又黑,連耳朵里都有毛,生氣時所有毛都會立起來的很兇的關師父,他也有過屬于自己的瑰麗的青春吶!印象最深的必然是那倪公公,活在鴉片煙熏繚繞里的晚清遺民,仍舊做著支離破碎的殘夢,長醉不醒。他看見小豆子那話兒,那本該屬于完整男人的而自己今生今世再也無法擁有的東西,竟拿著價值連城的白玉碗讓小豆子尿在里頭,無限憐惜地小心擦干凈再將其放在自己顫抖的嘴里。這般淫穢的場景,我卻只感覺到一種美,一種頹廢的絕望的美。好像張愛玲在《茉莉香片》中比喻的那張屏風,細膩柔滑的紫色緞子,織金云朵里的那只白鳥,因著年深月久,羽毛暗了,發了霉,被蟲子蛀出了破洞,可也還是死在屏風上。
從一個封建腐朽的舊社會過渡到一個“大是大非大起大落大爭大斗的新時代”,歷史的英雄們在風浪尖端指點江山,而底層的老百姓只能隨世事濁浪起伏,他們的人生要怎么選擇呢?若是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看這個故事,該指責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愚昧無知的人們只顧著自己的生死,在戰亂中消極地希望和平到來,而不去抗爭,以勇敢的搏斗驅逐韃虜,振興中華。但是作者從來都沒有想展現一部英雄史。即便段小樓硬氣不甘為敵人逢迎賣唱,他選擇的也還是一個普通的生活,沒有去前線戰場拋頭顱灑熱血,而是和其他人一樣,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艱難而不屈地生存著。“活下去,活得無風無浪?!倍莻€時代也以自己的面目,給社會底層摸爬滾打的人涂抹上屬于他們的顏色,平凡凄美地演繹著他們的故事。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匆娨欢讶毡竟俦J入戲園子,一聲槍火響過,人群慌亂作鳥獸散,而戲臺上的角兒仍舊呢喃歌著自己的唱詞,那份紙醉金迷的感覺讓人真正感受到這兩句詩的荒涼——一個國家的脊梁塌了。人心亂,世道亂,就連后臺也亂得沒樣子了。那就誰也不要做獨醒人,且在這硝煙彌漫中醉生夢死,等著來日的一把火將此穢亂得人間燃燒殆盡!可這樣的紙醉金迷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呢?身為風塵女子的菊仙,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放棄繁榮醉夢的前半生,光著腳空著手,自己給自己贖身。白襪子踩在泥塵上,頭也不回走出花滿樓的門,那般孤注一擲的豁出去,沒有絲毫留戀不舍。這樣的剛烈傲氣,不也讓人為之欽佩,為之憐惜?也就是這樣義無反顧的傲氣撞上了同樣驕傲的程蝶衣,上演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為了另一個男人勾心斗角的戲碼。
不要管什么道德倫理綱常,喜歡需要理由么?我不認為同性之間萌生愛戀之情就錯了。那是一個生命對這世間情感的傾心解讀啊,卻常常因為和世俗規定的不一樣而被視為異端,受盡鄙夷和指責。可他人的評價,程蝶衣會在乎么?他那樣耽溺在和師哥生死與共的誓言里,做著從小就決定要持續一輩子的霸王別姬的夢。程蝶衣沒有輸給世俗偏見,而是輸給了段小樓的選擇——他要的是一個女人,一個“堂堂正正”的妻子。
往往最傷人心的,是你最愛的人。那個人捅的一刀,比千刀萬剮來得更為撕裂痛心。同樣的,那人稍微的溫言軟語也會讓你如見救贖,那是比佛陀上帝都耀眼的光明。嘆古今癡兒女,那心中的雙絲網、千千結都是自己心甘情愿的系上的,哪里能恨什么風月無邊呢?唯一的遺憾,霸王與虞姬,在各自的流年中無可奈何服從時間的宿命。結局在作者筆下輕描淡寫帶過,我的執著卻不允許它就這樣落幕了。
故事里的人不必老去的。
至少那個人,那個風華絕代、遺世獨立的程蝶衣要活著。
夢回到最初的起點,戲臺絢爛燈光迷離,給一景一物都蒙上了一層薄靄。其上演著程蝶衣的獨角戲,步履輕柔,拈著蘭花指,眼角鳳尾微挑,淋漓盡致的“媚氣”。這“媚氣”媚得好,一定要那妖嬈多姿的風塵女子看了都自愧不如,媚得風云變色山河失落,媚得人神共憤千夫所指。
沒有了霸王又如何?醉酒的楊妃,游園的杜麗娘……程蝶衣的獨角戲才是真正的凄艷絕倫啊。那日把自己鎖在院子里晾曬行頭戲衣的一片云蒸霞蔚里的孤傲身影,用剪刀一點一點將自己心愛的繡鞋,戲衣都一一裁毀,滿院錦繡綾羅,在一陣接一陣的裂帛聲中,玉石俱焚。孤標傲世、睥睨梨園,這才是程蝶衣。身心俱活在戲里,陰陽顛倒,男女難分,這才是程蝶衣。給普通老百姓唱,給受傷的國民黨軍官唱,給侵略的日本人唱,無分階級無分立場,只求懂戲的知音,唱得黃泉碧落皆紅塵,唱得滿園春光盡凋零,這才是程蝶衣。
讀故事的心竟然可以這樣被毫無遺憾的滿足。就算是人我兩散,也可以要虞姬再拿起筆,把面前的帝王像仔細勾勒,一點一滴再將恩愛從頭唱遍……
只是一臺戲落幕了,卻不影響其它戲的繼續。這人間的戲劇何其多!待急管繁弦一起,隨著報幕人的開場,新戲便又要上演了。
電影霸王別姬觀后感500字
電影霸王別姬觀后感500字參考【篇5】
遙想兩千年前,西楚霸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聽聞四面楚歌,項王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項王慷慨悲歌,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歌數闕,美人和之:“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唱罷,乘機拔出項王所佩寶劍,自刎于項王前。
多少個輪回后,在同樣“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歲月里,一對戲子,一個婊子,三人同在時代的舞臺上,用刻骨銘心的真情重新演繹了一出《霸王別姬》。
段小樓與程蝶衣師出同門,經過幾番折磨最終成角成名。在十幾年朝夕相處中,程蝶衣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師兄段小樓。原以為可以與師兄白頭偕老,然而菊仙的出現徹底毀滅了蝶衣的幻夢。在蝶衣顧影自憐同時,時代的巨浪無情地翻滾,一次次將人心狠狠摔打在岸邊的礁石上。三個人同時經歷著時代的煎熬,也經歷著背叛與仇恨。最終,菊仙上吊自殺,小樓與蝶衣各自飄零。十多年后兩人重逢,卻是物是人非,欲說還休,只剩傷逝凄涼之感。
初讀李碧華的《霸王別姬》,我被蝶衣對小樓近似瘋魔的愛深深打動。由于偏愛蝶衣,我對菊仙只是嫌棄與不滿,并替蝶衣打抱不平,恨菊仙橫刀奪愛。后來,我在李碧華的另一部作品《胭脂扣》中讀到了同是婊子的如花。如花對愛情執著的追求讓我重新反思自己對菊仙的態度。我發現自己原來的態度有失偏頗,菊仙并不可恨,她在這三人同臺的戲中,是另一個虞姬。
菊仙本是花滿樓里的妓女,結識小樓后被他的英氣打動,便下決心為自己贖身,最終如愿嫁給小樓。嫁給小樓后,她“只洗凈鉛華,干些良家婦女才干的事兒”。然而看似甜美的夫妻生活并沒有持續太久。小樓因不愿為日軍唱戲被捉;在一次打斗中菊仙為了保護小樓失去了腹中的孩子;_中原本對愛情充滿信心的菊仙自認為遭到小樓的背叛最終上吊自殺……
由古至今,婊子常常被當作“無情無義”、“插足者”的代名詞,受人唾棄遭人鄙視。菊仙也不例外。但正如書中所言:“她是姑娘兒,一個婊子,浪蕩子在身畔打轉,隨隨便便地感動了,到頭來坑害了自己。‘婊子無情’是為了自保?!本障呻m是婊子,卻也渴望過上良家婦女的安寧生活。她不求榮華富貴,只求在人世間還能找一個好的歸宿——可這看似平凡的要求,于菊仙也是個奢求。何況出入花滿樓的多半是些不可依仗、朝三暮四的男人,菊仙只好把這奢求深埋心底,裝著無情無義。段小樓的出現給菊仙帶來了希望,為了抓住這難得的機遇,菊仙孤注一擲,最終如愿以償。
菊仙的如愿以償卻毀掉了程蝶衣的美夢。對蝶衣而言,菊仙是個徹底的插足者,他憎恨她,她的背景不清不白,身份地位低賤,卻輕而易舉地和自己心愛的師兄結為連理??杀氖堑碌脑骱奘峭絼诘摹J紫?,菊仙出身雖不清白,她和小樓的婚姻卻完全是她靠自己的實際行動爭取來的,小樓對她是明媒正娶。其次,蝶衣與小樓雖是十幾年朝夕相伴、演了無數場夫妻,小樓卻絲毫感受不到師弟的“愛意”,即使感受到了,小樓也只是逃避而不敢面對,但小樓與菊仙卻是你情我愿。更重要的是,菊仙是真真正正的“女人”,蝶衣一生只想做“虞姬”,卻終究是“男兒郎”,而不是“女嬌娥”。在那個年代里,同性戀畢竟不為正統所接納,菊仙與小樓的結合才更加順理成章。作為旁觀者,我們沒有理由責怪菊仙。她和蝶衣一樣,也是在拼命追求一份屬于自己的幸福。她所謂的“插足”,只有在蝶衣那里才能成立。
菊仙對小樓的情之真絲毫不亞于蝶衣,區別只在于菊仙比蝶衣晚出現一步。或許菊仙對小樓并沒有所謂的“愛情”,她依附他不過是覺得他是個值得信賴的男人,他可以讓她過上良家婦女的安寧生活,而他也的確幫她如愿了,為了維持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為了感激他的不離不棄,她盡己所能對他好,牢牢拴住他的心。之后菊仙為了救小樓向蝶衣妥協、為了保護小樓失去孩子都足見她的一番真情。菊仙是個婊子,但她并不無情。她對小樓的真心付出不能被草率地視為心計或對蝶衣的報復,而應該得到肯定。
然而,菊仙畢竟是個“婊子”,她這抹不去的污點,讓她最終逃不過凄涼的下場。在“_”的摧殘下,蝶衣、小樓和菊仙的信念和人性都受到考驗、遭到扭曲。菊仙是堅強的,她堅定不移地信任著自己的男人,相信堅守能讓她在與蝶衣的“感情戰”中“取勝”。面對拷問,她毫不畏懼地說:“我是他‘堂堂正正’的妻!”當聽見小樓喊:“我跟她劃清界線,我堅決離婚!”時,菊仙多少年來的真情付出和苦心經營全都化作泡影,她覺得自己被背叛了,她覺得自己還是輸了,輸給了蝶衣,輸給了一個男人!也輸給了自己。她的信念被徹底顛覆,曾經的奢求到如今仍只是一個奢求,看來人世間本就沒有屬于婊子的真情,不如到陰間去,做個清白的人吧。菊仙的死令我感到惋惜。小樓的表現令她失望,但她是否明白,小樓的初衷其實是為了保護她呢?她肯定明白,但為什么還要自殺?自己依附的男人不顧一切保護自己難道不令她感動嗎?以我拙見,或許在菊仙眼里,小樓這樣做就徹底讓自己的“情敵”蝶衣得逞了,這不是她想看到的;或許,小樓提出和她離婚,就意味著她失去了“妻子”的名分,她又是原來那個不清不白的“婊子”了,她多年來全部的付出都付諸東流了;或許,她認為自己身為一個弱女子,面對嚴刑拷問都沒有輕易同意離婚,而段小樓堂堂七尺男兒、曾經在臺上風光無限的“西楚霸王”如此輕易地就說出“離婚”二字,她看透了他懦弱的本質,曾經仰仗、信賴、崇拜的丈夫面對苦難竟然都不如自己堅定,她感到深淵般的絕望,活在人世間唯一的也是最后一點希望都隨風飄散了。
和菊仙一樣在對真情的追求中遭遇重大打擊的還有《胭脂扣》中的如花。同是婊子,同樣在妓院里結識了自認為可以托付終生的男人,同樣幻想著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面對生活的刁難同樣都勇敢面對,但都同樣失敗了,同樣在最后對自己曾經無比信賴的男人失望甚至絕望了。正是如花和菊仙身上這許許多多的相似之處促使我反思自己曾經對待菊仙的態度。若說人生如戲,其實菊仙和如花都演了同一場戲,那就是《霸王別姬》。她們都是虞姬,執著于對真愛的追求,哪怕漢兵略地、四面楚歌,為大王自刎也在所不惜。段小樓和十二少都是西楚霸王,他們都如項王般懦弱,他們以時代的滄桑變化和歲月的無情為借口,試圖掩蓋自己都不愿承認的懦弱與空虛。菊仙與如花可謂“明珠美玉,投于盲人”,她們的命運悲劇不禁令人唏噓感嘆。
為什么李碧華要塑造菊仙和如花這樣兩個“婊子”,而不是兩個出身清白的純情少女,并讓她們擔當追求真情的角色呢?一方面,正因為她們是“婊子”,正是因為她們地位低賤,受世人奚落,生活在社會黑暗的角落里,才更顯其對真情的渴望與執著。在妓院這看似沒有半點真情的地方卻依然有這樣情真意切的人日夜期盼幸福的光輝有一天能灑在她們身上。而她們付出的真情一點不比那些出身清白的女子差,甚至比她們更甚。另一方面,《霸王別姬》寫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那時的香港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時期,經濟的高速發展以人心的澆漓為代價。人們在高速運轉的城市中穿梭的同時渴望真情的撫慰,卻也屢屢被冰冷無情的現實打擊。李碧華塑造的“婊子”形象讓人們看到了另外一種真情,那是來自妓院的真情,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情。這樣的真情令人感動卻也是一種諷刺。正如《胭脂扣》中的阿楚所言,這人間真情難覓,倒不如去妓院做個妓女。
遙想兩千年前,虞姬在垓下看云斂晴空,冰輪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上б股m好,四野俱是悲愁之聲。她想起自己自從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復年年,卻對大王無半點埋怨,恨只恨無道秦把生靈涂炭。
多少個輪回后,程蝶衣和段小樓在嶄新而又陳舊的時空里把垓下的愛情悲劇在臺上重演了無數次。然而不要忘記,這《霸王別姬》一共演了兩出戲,一出在臺上,一出在臺下。而臺下這一出,還有一個菊仙——她是另一個虞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