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特工隊觀后感300字
《頭腦特工隊》這部心理電影中五個小人分別代表人們五種基本情緒:快樂、悲傷、厭惡、恐懼、憤怒。影片中呈現出了很對與心理學相關的元素,例如:記憶、潛意識、夢境等等。那么你知道《頭腦特工隊》的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頭腦特工隊觀后感300字,希望你喜歡。
頭腦特工隊觀后感300字(精選篇1)
電影的主人公萊莉是一個11歲的女孩。她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從小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在她的大腦中有樂、憂、厭、怒、怕這五種情緒,分別代表著五個小人。這五個小人各司其職,但唯獨憂憂“無用”,沒有人知道她能干什么,憂憂自已也想讓萊莉開心,但她自已很難保持正面情緒。
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接納自已的負面情緒。我們不可能任何時候都會充滿陽光,都能用笑容來解決問題。我們希望歡樂,抵觸悲傷。對那些消極情緒嗤之以鼻,但很多時候是“負面情緒”給我們力量。試問,有誰的成功不歷經坎坷?誰在人生之路上沒有哭過、怕過、怒過、厭過?哭過,我們深刻銘記教訓,同一道坎兒,不會再跌第二次;怕過,人心都有恐懼,它使我們未雨綢繆;怒過,那是一種發泄,同時也警告他人我是有底線的;厭過,世間百態,我們不可能都去欣然接受,人是有個性的。
我們不可能一種情緒打天下。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懼、愛、惡;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缺一不可。為什么萊莉的核心記憶球最后是彩色的而不是單純的快樂呢?因為她笑過,哭過,得到過,失去過。這情緒五味雜陳,這才是人生真正該有的樣子。失去過,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貴,悲傷過才能了解快樂的真諦!
無論快樂與否,都不要拋棄。愿我們的人生能如彩虹一樣多姿多彩!人生的本味是什么?我想從你飽含真情的文字里我讀到了很多。很高興你能用如此冷靜成熟的心態去認識自我,很高興你能抱著慈愛悲憫之心看待人生,真心為你加油!
頭腦特工隊觀后感300字(精選篇2)
“天真的淘金人群將希望和夢想寄托在北國的阿拉斯加,數以千計的淘金人從世界各地冒著寒冷,饑餓,風雪的危險,踏進了陌生不可知的土地,齊魯克德嶺——最艱險的地方,很多人在這座峻嶺中沒命了,或是疲累而脫隊了,只有勇敢的人在前頭繼續前進”這是《淘金記》影片開篇的一幕字幕,交代了影片的故事背景:社會上掀起一股尋找金礦的熱潮,每個人都認為找到金礦,就找到了致富的出路,紛紛登上漫山大雪的雪峰,踏上淘金之路。而影片特別講述的是其中的一個名叫查理的流浪漢發財致富的偶然經歷,但其中的坎坷實在叫人辛酸。
影片的灰色幽默蘊含在每個故事情節中,查理的出場就極為幽默,他也是淘金人群中的一員,可是他卻獨自行動,顯得特立獨行。他在懸崖上輕松地拄著拐杖往前走,而隨著他走進畫面的還有一頭大黑熊,而查理對此卻渾然不知。扭曲、夸張的開篇在給觀眾帶來強烈幽默感的同時也暗示了尋找金礦之途的艱險。
雖是默片,但絲毫不影響觀者的觀賞行為,黑與白構建的畫面有一種沉重的時代滄桑感,同時黑白的交錯為這部劇的喜劇色彩加分,強烈增強了喜劇的灰色幽默成分,黑白的藝術效果也沖擊了人的視覺沖擊力。
在有聲電視的環境下成長的我們更傾向于觀看聲畫結合的影片,影片的聲音因素成為我們理解影片不可或缺的觀賞因素之一,試想一下如今的電視若全部都只是靠行為藝術去表達,還有多少人能看得懂呢?而反過來思考,在那個默片時代,影片藝術完全是借助演員的演藝去發揮與表達,這是相當精湛的一門藝術和一項難度相當大的挑戰。但是卓別林做到了,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種表情,都恰到好處地完成了藝術的詮釋。
比如影片中卓別林飾演的查理吃皮鞋的鏡頭:在暴風雪持續不斷的環境下,查理、拉遜、吉姆三人一直處在饑餓當中,查理甚至饑餓到了吃蠟燭以填飽肚子的程度,他偷偷拿掉油燈上的蠟燭,仿佛那是一道可口的美味,可見人體的饑餓感已經到了極限的程度。而隨后查理慢條斯理地在燒著熱水的鍋里搗鼓著什么東西,但仔細一看,你會發現那是他腳上的`皮鞋,饑餓感強烈地折磨著他和吉姆,被逼無奈只能做出如此抉擇。隔著黑白的屏幕似乎都能聞到皮鞋的臭味,讓觀者無法忍受,而對他們來說,這卻是一道充饑的午餐,這樣夸張的情節一方面沖擊著人們的視覺,另一方面又讓觀者對他們產生無比同情。當查理夾起那散發著熱氣的皮鞋,觀者正常的世界觀開始崩塌,而查理在咬下第一口皮鞋時,眼睛亮了一下以表示對皮鞋味道的稱贊,原本還有所排斥有所嫌棄的吉姆最后面對難以忍受的饑餓感時也只能去嘗試皮鞋的味道。畫面中的兩個人卻開始津津有味地吃起皮鞋來,查理甚至把鞋帶想象成面條,而從他們的表情中,沒有絲毫的痛苦與難以忍受,反而更多的是對皮鞋味道的滿足,大概是饑餓感已經麻木了這兩個饑餓的人的心,這個情節把人在絕境中強大的內心以及求生的欲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在幽默的情節背后,暗藏著對黑暗社會現實嘲諷的主題。在影片中,外出尋找食物的拉生發現了金礦卻遲遲未歸,無視同伴的困境,而依舊在小木屋等待救援的兩個人已經餓到了極限,這時,查理繼續指了指他的另一只鞋子,尋礦人吉姆連忙擺手,抓著腦袋想擠出一些主意,而慢慢地,吉姆餓得出現了幻覺,開始神志不清,他竟然連續兩次將查理看成了一只龐大的公雞,他兩眼發光,而等他開始醒悟時他便覺得十分內疚,而到后來,饑餓的折磨已經讓他顧不得羞愧了,他甚至想把查理宰來吃,這折射了人丑惡的內心想法,同時也暗諷了社會上“人吃人”的生存競爭的丑惡現象。
再后來,吉姆和拉生相遇,他們為了金礦開始互相打斗,最后拉生將吉姆敲暈,自己拉著金礦逃離,這里也藏著對人性的拷問,人們為了金錢可以互相殘殺,這也是社會的一大現實。而天意弄人,拉生后來卻遇到了生命的浩劫,他遇上雪崩,連同金礦一同摔下懸崖。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89,但查理慘淡的人生歷程中依舊有一道美麗的風景。在蒙特卡羅舞廳之夜,查理遇到了一位美麗的女郎喬琪亞,她的出現為查理慘淡的人生增添了一絲亮麗色彩。但他窘迫,貧窮,一身破爛的裝扮,而女郎有著驚人的美貌,窈窕的身材,在外人看來,他和她之間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擦出愛情的火花。然而查理十分自信,依舊對生活充滿了向往,似乎一切悲慘的遭遇都不能抹殺他那自信的笑容。也許是他的積極態度產生了效用,后來女郎竟然主動邀請他與他共舞,他心里樂開了花,但表情依舊平淡如水。而這時又出現了戲劇般的情節,他的褲帶松了,跳舞時他不得不經常用手去扯褲子,或用手杖將褲子勾住,而最后見到桌面上的一條繩子便拿它用作腰帶,不料繩子的另一頭卻是綁著一條大狗,男女查理跳舞的時候總有大狗相伴,這又增強了畫面的趣味性,但幽默的背后卻藏著一個人生活背后的辛酸。
后來在一次偶然的重逢中,喬琪亞曾答應在除夕夜與查理共進晚餐,但是她卻沒能信守承諾,而那一頓晚餐是查理自己去給別人家鏟雪賺點生活費換來的,他精心地布置,小心翼翼地準備好餐具,但卻遲遲未能等到喬琪亞的到來,他甚至在等待的過程中做了一個夢,夢到了與喬琪亞還有她的女伴一起共進晚餐的歡樂場景,然而現實卻是喬琪亞和別人在宴會里盡興,“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么也沒有”是查理真實的心里寫照。
直到后來和吉姆一起尋找金礦,查理的命運才出現一絲轉機。然而事情總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在找到小木屋以后,他們又遇到一場大的暴風雪,一夜之間,他們的小木屋被暴風刮到了懸崖邊,然而木屋中的兩人都絲毫未察覺,這又是命運對他們的挑戰,而在千鈞一發之際,查理卻犧牲小我,他躺在地板上,讓吉姆踩在自己的肩上不斷往上爬,離出口越來越近,最后兩人終于在艱險的環境中逃離,他們也成功找到了金礦。
在影片最后,查理也和喬琪亞相遇,因為記者采訪的原因,查理換裝成一身落魄的打扮,而喬琪亞并沒有因為查理的窮迫而嫌棄他,反而為他掩護,讓查理感動的同時也讓我感慨,在如此冷漠,人人為了黃金而戰的年代,依然還是有最純真的情感的存在,它不摻雜任何名利,成為了一種奢侈品,查理從開始的落魄到最后贏得名利與愛情雙豐收,讓我緊揪著的心終于有了一絲寬慰,而并非每個淘金者都像他如此幸運,能躲過生命中的浩劫,在他背后依舊有千千萬萬的淘金者在淘金的路上。
頭腦特工隊觀后感300字(精選篇3)
自從第一次看了他的《淘金記》之后,我就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要探索他。他的個子原來是那么小小的,那個時代的電影和畫面加上他夸張的表演使他看起來似乎并不像一個真的人而像一個卡通片里的形象,但他的表演除了夸張又很逼真,又使我不得不相信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淘金記》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地方:一個是最好笑的,卓別林在和美麗的喬琪亞跳舞時褲帶松了老是往下掉,他是跳一下又擄一下褲子,屁股也只好一撅一撅的,讓人忍俊不禁,后來他趁喬琪亞和同伴交談的短暫空隙趕緊在旁邊扯了根繩子當作腰帶系起來,沒想到這一系不要緊,居然牽出一條大狗跟著他們團團轉。卓別林的喜劇節奏非常快,看他的電影,你的神經一直是緊繃的,因為你不知道下面又會發生什么更夸張有趣的事情,直到最后才為完滿而來之不易的故事結局而滿心歡喜。
另一個地方就是他在美夢中在自己心愛的姑娘面前表演跳舞的那一段。無疑,卓別林的對的感情是最真摯的也是最動人的。他叉起兩個饃饃,當作一雙鞋子,就在桌子上表演起小人跳舞來。簡簡單單的工具,就在他的手下變得妙趣橫生,我想,這就是一個喜劇大師的“功夫”。成功者的背后一定有著非同尋常的故事,我,迫切地想了解他的背后。
頭腦特工隊觀后感300字(精選篇4)
每個人成長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場大病,有人從鄉村搬進城市。這是一個無人能逃避的過程。當我們突然看到紛繁蕪雜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變成陽光下飛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于是每個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夾縫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樣,Joy離奇消失,剩余的家伙你爭我搶,于是變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經的小天使死哪了?這好像是個很突然的過程,我們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無憂無慮的我們。
這并不是一個拍給兒童看的成長故事。對于那些還沒長大的孩子們來說,這五個情緒小人加起來恐怕還比不上一個能賣萌的大白。然而對于成年人、尤其是已為父母的觀眾們,它卻是精心制作的一場內心冒險,充滿了太多讓人會心一笑或是細思恐極的巧思。
《頭腦特工隊》的制作團隊大多數都已為人父母,這部電影有很多他們的切身感受。當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擁有了秘密,變得有所保留,許多父母都偷偷想過:別長大啊,如果時間能永遠停留在我們親密無間的時刻多好。
本片制片人JonasRivera說過:“身為父母,有很多的時刻我都希望時間能永遠停下來。但那并不對。那不是我們作為父母的職責,我們的職責是為他們指引前路?!庇谑怯辛私Y尾一家人淚中帶笑的相擁。
每個人都經歷過失去。失去BingBong,失去純粹的記憶球,失去曾經引以為傲的個性之島。然而失去是成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個悲欣交集的過程。
當失去來臨,我們需要告別。有時候我們用徹底忘記來告別,有時候我們在廢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著,記憶從此不再毫無雜質,交織的情緒讓回憶開始五味雜陳。然而這正是人生。懂得悲傷,方能體驗歡樂的可貴;背負過沉重,才能擁有真正的輕松。
從單純走向復雜,從孩童變成大人,還有結尾隱隱一現的“青春期”,這終究還是個陽光燦爛的故事。
頭腦特工隊觀后感300字(精選篇5)
心靈是一方廣褒的天空,它包容著世間的一切;心靈是一片寧靜的湖水,偶爾也會泛起陣陣漣漪;心靈是一塊皚皚雪原,它輝映出一個繽紛的世界。
心靈,永遠是人們孜孜不倦的話題。
《頭腦特工隊》講述的是小女孩萊莉與她頭腦里的五種情緒:樂樂、憂憂、厭厭、怕怕、怒怒之間的奇妙故事:萊莉和她的父母原本在明尼蘇達州生活至十一歲,后來一家人搬至舊金山,由于新環境的種.種不適,萊莉感到十分郁悶,大腦里的意外也讓她失去了樂樂和憂憂(從此她便再也不會感覺到快樂和悲傷了),其余三種情緒試圖代替,但沒成功,反而讓情況變得更糟了。而此時,樂樂和憂憂正絞盡腦汁,竭盡所能回到大腦總部。萬般無奈之下,沖動的怒怒決定回明尼蘇達州創造美好的核心記憶。一路上,他們失去了萊莉的幻想朋友冰棒,以及萊莉所有的性格。萬幸的是,后來,樂樂和憂憂回到總部,拔出鑰匙,結束了錯誤,也有了核心記憶,恢復了萊莉的性格,并且控制區域也升級了。
人的心靈有時十分美好,有時卻也十分黑暗、可怕。萊莉就是因為缺少了主導情緒,丟了心靈的“閘門”,所以情節才會一度變得一團糟,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自控,才能不傷到別人的心尖上。同時,這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本領。
我們要時時刻刻加固心里的“釘子”。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這就是不注意小節的后果。有一個人,在下坡時,從自行車上栽下來,毀了。“就因為自行車上少了一個釘子,我沒發現!”她流著眼淚說。這也教育我們,凡事都要從小抓起,不能“一步錯,步步錯”。萊莉大腦里一切本很繁榮,可就因為“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連環影響,曾經一無所有。這片子還讓我知道,做人要有發散性思維,要靈活,就是憑著這些智慧,及時應變,一計不成再生一計,樂樂和憂憂才得以回到總部。而且,“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做人要積極,那是成大事的根本——積極的樂樂影響了消極的憂憂,使她變得開朗,兩人不僅恢復了一切,還讓指揮部升級,五種情緒各得其所,讓大腦煥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