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400字(精選10篇)
大家知道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怎么寫比較好嗎?“天宮課堂”第三課是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推出的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疤鞂m課堂”結合載人飛行任務,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宮課堂第三課優秀觀后感400字(10篇)!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400字【篇1】
中國人的航天夢做了幾千年,從神話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鵲橋會,夸父追日,到實際行動的萬戶飛天的壯舉,敦煌石窟的仕女飛天壁畫,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對飛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
從1999年11月20日到20_年6月17日中國共成功發射了12座神舟飛船,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闊步向前。從神舟5號航天員楊利偉一人一日游,到神舟12號的三人三個月游;從翟志剛把中國人民的五星紅旗插在太空開始,無不證明中國的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
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也將飛上太空,三名航天員將乘坐飛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務,他們分別是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翟志剛是神舟7號的航天員,第一個把中國的國旗插上太空的人,經驗豐富;王亞平是神舟十號的太空老師,是中國人第一個站在世界講臺的老師;葉光富是第一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質都非常過硬。他們三人將在太空居住6個月,要完成五大飛行任務。
一是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手控遙操作等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
二是進行2—3次出艙活動,安裝大小機械臂雙臂組合轉接件及懸掛裝置,為后續空間站建造任務做準備;
三是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
四是進行航天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開展多樣化科普教育活動;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間的匹配性。
這次王亞平還要完成出艙任務,成為中國第一個出艙的女航天員。
在此提前祝福三位航天員在太空平平安安,圓滿完成飛天任務。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400字【篇2】
今天下午在教室上了一節非常不一樣的課程。因為這節課是由離我們400公里的天核核心艙中的航天員老師來授課。他們分別是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
王亞平老師先向我們介紹了天核核心船航中的太空家園。其中有跑步機、熱風加熱裝置、微波加熱裝置等。
三位老師還在太空家園中為我們做了幾個實驗,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個。葉光富老師展示了失重狀下胞生長發育研究。細胞在太空中變得很神奇,我看到了跳動的心肌細胞,一閃一閃的,散發出一種光,這讓我感受到天上的生活和地上的生活大不相同。葉光富老師還為我們展示了在太空中行走。二是,王亞平老師和女兒做的花在太空綻開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在微重力下,水膜表面漲力大顯神威,水膜注水變水球。水球中光學實驗,注入一個氣泡,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兩個像。泡騰片一放入水球中,水球中會泡出很多氣泡,這我覺得水在太空中很神奇。
我們要感謝中國宇航員的勇敢和堅強,感謝科學家的辛苦付出,感謝國家的偉大。我們要好好學習,為中國航天事業做貢獻。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400字【篇3】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里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里,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秘。在這么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于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通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接著,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發出贊嘆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向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后有機會上太空旅行?!疤鞂m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愿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400字【篇4】
今天,我們在學校度過了神奇的一天!因為,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向大家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我們聚精會神觀看課堂,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每當3位航天員展示、講解完一個太空實驗時,大家總是不由自主地贊嘆、鼓掌,原來在低重力的太空環境里會發生這么多神奇而有趣的現象。叔叔阿姨們通過生動有趣的實驗傳授了我們很多的科學知識,使遙不可及的太空變得觸手可及。若不是親眼所見,我們無法想象在太空中拋出的物體,竟然可以沿著拋出的方向和速度做直線運動;地球上的水和油因為密度不同,油浮在水面上,但是太空里處于微重力環境,靜止狀態下,水和油很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同學們歡呼著,大叫著直呼,不可思議!
觀看了這堂直播課,我們感受到了太空的魔力和科技的魅力。大家紛紛下定決心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去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去探索更多的奧妙。少年強則國強,希望我們大家好好學習,不斷激發自己的潛力與活力,爭取長大后有機會上太空旅行,為祖國的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400字【篇5】
今天老師帶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課程,各個地區的人都在觀看,有北京,濟南,山東等地方。神舟十三號創造了許多個第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水膜因為沒有地球重力,水能飄在空中,用水沖一下又變成一個圓圓的水球。最有趣的是宇航員在里面滴幾滴色素,從水球里面放一個橘子形的泡騰片。不一會兒就像吃了好多好多氣泡。不一會兒就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大。以前跟乒乓球那么大,現在都有手掌那么大了。
葉光富叔叔給我們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轉身。他首先嘗試了直接轉身,可是轉著轉著他就飄起來了。然后他深呼吸一口氣,他選擇了深呼吸這個轉身,結果他只是跳了起來,沒有轉身。他給我們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轉身。第1種就是借助工具轉身。第2種就是把雙手伸開。等轉身完后再把雙手伸回來。第3種是將右手旋轉就可以轉身了。
這個實驗太神奇了,向所有宇航員致敬。這是多少人的夢想,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即為信仰。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400字【篇6】
星期四,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宇航員們開展了許多太空實驗:“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于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水膜張力實驗中,折好的紙花在水膜表面轉動,慢慢綻放,簡直太美了!水球光學實驗中,水球中注入空氣后形成圓泡,水球和圓泡中的鏡像竟然一正一反!泡騰片實驗中,在水球中加入顏料和泡騰片后,水球中快速產生許多氣泡,慢慢變大成了“藍色水球”,就像我們的地球一樣,多么的神奇啊!
通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400字【篇7】
3月23日下午,我收看了在中國空間站開講并直播的“天宮課堂”第二課。這是中國空間站的第二次太空授課。
本次的太空授課活動中主講老師依然是女航天員王亞平,指令長翟志剛擔任攝像,葉光富從旁協助。在軌演示的四個實驗分別是: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和太空拋物實驗。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太空“冰雪”實驗。王亞平老師將袋子里的過飽和乙酸鈉溶液擠出來,在空中形成一個液體球,接著用一根沾有結晶核的棉棒觸碰了這個小球,液體球迅速結晶,結晶后的小球看起來就像冬天的冰球。但這個”冰球“竟然是個熱球!
結合之前學過的有關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化學知識我知道:只有溶液達到飽和狀態,才會出現結晶沉淀。所以在過飽和乙酸鈉溶液里只要有一丁點的結晶和顆粒,就能迅速打破它的穩定狀,析出大量晶體,同時還會釋放出大量熱量。
王亞平老師的進一步解釋道:“在地面上,我們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要用到容器,所以結晶的形狀很容易受到容器外形的影響。但是在太空中,我們可以把它懸浮在空中。失重環境下,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擠出的液體形成了一個飽滿均勻的液體小球,所以當它結晶之后,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通過本次的直播課我的內心被太空的浩瀚、科學的神奇和祖國先進的的航天技術深深震撼著。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400字【篇8】
浩瀚的宇宙,蒼茫的太空,神秘得令人神往。對于太空,我們有太多的未知要去探索,有太多的奧秘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今天,我們在老師的組織下,收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課堂采取了天地協同的互動方式,由航天員王亞平老師擔任主授課教師,葉光富老師擔任助手,翟志剛老師攝像。三位“太空教師”為我們生動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老師們為我們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實驗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同時展示了部分空間科學設施,介紹了在空間站的工作生活情況。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實驗-有趣的微重力環境下太空“冰雪”實驗實驗。這一幕仿佛發生在“魔法世界”:透明的液球飄在半空中,王亞平老師用一根小棍點在液球上,球體瞬間開始“結冰”,幾秒鐘就變成通體雪白的“冰球”。王亞平老師告訴我們這枚“冰球”摸上去是溫熱的??赐陮嶒?,我感覺非常驚奇,于是我查閱資料,了解到太空‘冰雪’實驗實際上是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核、結晶的過程,過程當中會釋放熱量。這個實驗的“玄機”就在于小棍上沾有晶體粉末,為過飽和乙酸鈉溶液提供了凝結核,進而析出三水合乙酸鈉晶體。
太空課堂,不僅讓我們學習到了許多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了我們對太空,對航天乃至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引導我們積極去探索,發現科學的奧秘。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400字【篇9】
今天老師說神舟十三號要在太空上與我們直播,我們都很開心。
在直播中先是介紹太空艙的結構和宇航員的休眠艙,然后又是太空中的小實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制作一個大水球。
先是用一個放大鏡放到水里面制作一個水膜,然后是用水袋往上擠水,把大水球變得很圓很圓,這樣就像一個凹凸鏡一樣,人在它的前面就是倒過來的。然后再往里面擠一點空氣就變成了一正一反的兩個宇航員,非常神奇。再往里面放一個泡騰片,泡騰片的泡沫不會出來,而是在大水球里面沸騰,再來一些顏料就變成了五彩斑斕的大水球。
然后又是乒乓球實驗,同學們先是在地球上把乒乓球給放在水面上,乒乓球會浮起來。宇航員們在太空艙里面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也可以浮起來,可是他們把乒乓球一往水里按,乒乓球就浮在了水里,這充分說明了地球與太空的差別,地球有重力,而太空中卻沒有重力。
看完這次直播我體會到了,一定要好好學習,做祖國的棟梁之材以后會創造出更多神奇的實驗。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400字【篇10】
的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挑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體驗,出生在新世紀的我,見證了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我看到奧運會上中國健兒矯健的身姿,為祖國感到驕傲;我看到“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成功,掩飾不住對祖國科技發展的自豪和喜悅;我還看到互聯網已經觸及千家萬戶,鼠標一點,指尖一觸,便無處不達……
我在這個發展迅猛的社會里,回首過去,又展望著未來。如何在這大時代的浪潮里求得發展,是我,更是未來的你,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抓準時代脈搏,根據時代需求來完善自我,才不會落于時代。世界的發展用“一日千里”來形容也不為過,這個時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講究高效,正在從注重簡單的實用性到滿足多樣化的精神需求發展著。身處科技人文發展不斷登上新臺階的你我,唯有不斷學習本領,掌握高精尖知識,才不會淹沒在時代大潮中。
與時代同行的路上,我們需要一顆強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實難,作為青少年的我們,面對著生活中的風浪,又何嘗不應以“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昂揚姿態去面對呢?
然而,與時代同行并不是做一顆隨波逐流的海草,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我們有著自己自由的精神、獨立的思考,不會人云亦云,更不會迷失自我,誤入歧途。待到你們18歲的時候,也希望你們在斑駁陸離的社會里能夠明辨是非,守住底線的同時,更要擔起引領時代風向的大旗。
“后之視今,亦尤今之視昔”,無論時代如何變幻,總有一些東西值得追尋,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持,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守......當我們都明確自己的使命的時候,當我們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達到統一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時代浪潮中奔涌向前了。